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全国及重点区域臭氧污染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2013—2016年中国开展臭氧(O_3)监测的338个城市(港、澳、台不在统计范围)O_3污染现状和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城市O_3污染日益突出,2015年54个城市O_3超标,75.9%的O_3超标城市位于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珠三角区域,O_3区域污染特征显著。74个城市O_3浓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并向高值区集中,京津冀区域O_3污染最为严重。O_3污染季节变化特征明显,O_3污染主要集中于5—10月,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O_3最高超标天数分别出现在6、5、10月。建议加强O_3成因分析,建立O_3污染控制策略,有效应对O_3污染,实现科学减排。  相似文献   

2.
利用中国和美国地面臭氧(O_3)监测数据,从国家、区域、城市、站点多个层面对两国O_3污染的时间变化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全年角度,中国O_3污染集中在4—9月,2018年延长至3—10月;美国集中在4—8月。1980年以来,美国O_3浓度呈下降趋势;中国O_3浓度在2015—2018年呈上升趋势,与同时期美国O_3平均浓度水平相当,但O_3极值处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污染水平,且中国站点年均O_3超标天数(22~36 d)约为美国站点(2~3 d)的9.2~12.9倍。中国O_3浓度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四川盆地等地区,美国集中在加利福尼亚州(California)。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2017—2018年O_3平均浓度水平高于加利福尼亚州,北京、上海和广州3个城市2015—2018年O_3平均浓度水平低于同时期的圣贝纳蒂诺(San Bernardino)和河滨(Riverside)。  相似文献   

3.
京津冀地区臭氧污染特征与来源分析   总被引:22,自引:21,他引:1  
2013—2014年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O_3日最大8 h平均值第90百分位数平均为155~162μg/m3,京津冀地区已成为全国O_3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京津冀地区O_3污染程度有所加重。京津冀地区夏季O_3浓度高,冬季浓度低,O_3质量浓度较高的月份集中在5—9月,12月—次年1月浓度最低。在O_3污染较重的夏季,每日6:00~7:00,O_3质量浓度最低,15:00~16:00 O_3浓度最高。在空间分布上郊区点位的O_3质量浓度往往高于主城区点位。京津冀区域夏季O_3小时浓度和NO2浓度呈高度负相关关系,和其他污染物无明显的相关性。O_3质量浓度和气温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和大气相对湿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京津冀区域O_3的主要来源为NOX和VOC等一次污染物在日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产生,控制O_3前体物的源排放,尤其是控制好VOC的排放是控制O_3污染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实施以来的监测结果表明,我国第一批实施新标准的74个重点城市光化学烟雾污染总体呈加重趋势,2016年O_3日最大8 h平均质量(O_3-8 h)浓度第90百分位数为154μg/m~3,其O_3超标天数比例平均达到8.6%,其中京津冀区域O_3-8 h第90百分位数为172μg/m~3,超过国家二级标准限值,O_3超标天数比例平均达到13.6%,京津冀区域已成为我国光化学烟雾污染最为严重的区域。为有效控制光化学烟雾污染,当前亟需构建我国的光化学烟雾污染监测网络,各地区应因地制宜,科学布设监测点位,拟设点位应涵盖城市主城区的上风向区域、主城区核心区O_3前体物浓度较高的区域、主城区边缘或外围O_3浓度较高区域、主城区下风向区域;监测项目方面应注意同步开展O_3、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NO_x的监测;监测时段方面应重点关注4—9月我国光化学污染较为严重的时段,确保客观反映污染状况,为有效开展大气光化学烟雾污染防治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2013—2015年,天津市臭氧(O_3)浓度整体呈下降趋势,污染状况略低于京津冀区域的其他城市。O_3浓度春、夏季高,冬季低,高值主要集中在5—9月,浓度从早上06:00开始升高,至中午14:00达到峰值。污染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西部和北部地区,东部、南部和西南部地区污染相对较轻。O_3浓度在温度303 K以上、相对湿度70%以下或西南风为主导时较高。VOCs/NOx比值低于8,O_3的生成处于VOCs控制区。芳香烃类和烯烃类对天津市O_3生成贡献最大,其中,乙烯和甲苯为O_3生成潜势贡献最大的物种,其次为间/对二甲苯、丙烯、邻二甲苯、异戊二烯、反-2-丁烯、乙苯等,通过控制汽车尾气、化工行业及溶剂使用等对O_3生成潜势贡献大的VOCs排放源可有效控制天津市O_3污染。  相似文献   

6.
京津冀区域大气重污染过程特征初步分析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16  
基于为京津冀区域和城市环境空气质量预报和空气重污染预警业务提供必要基础参考资料和区域重污染发生发展规律认识的需求,应用现有空气监测网2013—2014年度京津冀区域13个城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分析了该区域2013—2014年空气质量整体情况和污染过程的季节变化规律、污染范围,统计了两年间31次区域范围大气重污染过程,并根据污染过程的空气质量变化特点和大气环流形势,着重对31次重污染过程中均压场天气型污染开展分析。结果表明,2013—2014年京津冀区域空气污染形势严峻,全年约有六成日数受颗粒物污染影响;京津冀区域空气污染南北差异显著,有自北向南逐步加重的特点,南部污染严重城市对区域污染贡献巨大,石家庄、保定、邢台、邯郸4城市将PM_(10)、PM_(2.5)年均浓度分别拉升31、16μg/m~3;2013—2014年京津冀区域大范围重污染过程集中发生在秋冬季,两季的污染过程对区域两年PM_(10)、PM_(2.5)平均浓度分别拉升27、21μg/m~3;京津冀区域均压场天气型污染可细分为臭氧型均压场和颗粒物型均压场。当秋冬季出现较小气压梯度、西南小风、逆温层等均压场天气型时,容易造成区域颗粒物污染过程;而春末、夏季出现均压场天气型时,容易造成O_3污染。  相似文献   

7.
基于全国空气质量监测网数据,分析了2015—2019年汾渭平原11个城市臭氧(O_3)污染状况。结果表明:2015—2019年,汾渭平原11个城市O_3平均浓度总体呈升高趋势,年平均升高12.2μg/m~3,其中,2017—2019年均超过二级标准限值(160μg/m~3)。O_3单项污染物的空气质量分指数占空气质量指数的比例逐年升高,O_3超标使汾渭平原2015—2019年各年度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分别减少了1.4、5.4、13.0、11.1、14.4个百分点。O_3浓度呈春夏季(5—9月)高、秋冬季(11—12月)低的特点,其中,5—9月O_3超标天数占全部O_3超标天数的97%以上。各年度O_3日最大8小时平均质量浓度(O_3-8 h)的最大值分别为152、176、224、195、202μg/m~3,均出现在5—7月。O_3-8 h介于150~160μg/m~3的日期主要集中在6—8月,介于160~170μg/m~3的日期主要集中在5—7月,两区间对应的日期属于O_3达标敏感天。2017—2019年,区域内各年度首次出现O_3小时污染的日期有逐渐提前的趋势。2019年,汾渭平原11个城市O_3-8 h第90百分位浓度介于138~204μg/m~3,9个城市超过二级标准限值,O_3超标使临汾、洛阳、晋中、运城、渭南、西安、吕梁、咸阳8个城市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减少了10个百分点以上。  相似文献   

8.
中国北方地区采暖期颗粒物污染现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分析了2013—2016年冬季采暖期与非采暖期中国北方地区颗粒物污染现状及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北方地区空气污染比较严重,采暖期尤为突出。2016年,中国北方地区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超过10%,采暖期优良天数比例较非采暖期下降22.8%,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升高10.1个百分点。颗粒物浓度呈现明显的冬季高、夏季低的特点,最高值一般出现在12月至次年1月,最低值一般出现在7—9月。2013—2016年,北方地区空气质量呈较为明显的改善趋势,PM_(10)和PM_(2.5)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但2014年以来采暖期同期比较显示,PM2.5浓度呈缓慢升高趋势,采暖期空气污染形势十分严峻。颗粒物浓度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布规律,采暖期石家庄、保定、衡水、邢台、邯郸、安阳等城市为京津冀区域污染最严重的城市。  相似文献   

9.
利用包头市2015年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数据,分析包头市臭氧(O_3)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15年全市O_3日最大8 h均值有26 d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二级标准限值,且主要出现在6—8月,夏季O_3污染问题突出。白天太阳辐射较强,O_3浓度明显高于夜间。夏季O_3浓度达到峰值的时间比冬季早1 h,这与夏季日出时间比冬季早有关。O_3前体物浓度采暖季高于非采暖季,O_3浓度呈相反规律。东河鸿龙湾离城区相对较远,颗粒物浓度低,太阳辐射较强,致使O_3浓度高于其他点位。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13—2019年沈阳地区11个国控监测站近地层臭氧(O_3)浓度监测数据和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沈阳地区O_3污染日的O_3浓度时空分布规律,并对造成O_3污染日的天气系统进行了主观分型。结果表明:自2013年以来,以O_3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逐年增加,2017年达到研究期内的最高值,但2018—2019年略有下降。O_3浓度的日变化趋势呈现明显的单峰形,O_3-1 h在10:00—20:00明显高于其他时间段,最大浓度值出现在15:00,而在01:00—07:00则相对较低。从季节变化上看,沈阳地区O_3污染主要发生在6—7月,两个月的O_3污染日之和占全年O_3总污染日的比例高达51%。从O_3浓度空间分布上看,沈阳地区三环外监测站测得的O_3浓度明显高于三环内监测站,高浓度区域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东北部,城市中心存在明显的低浓度区,南部和北部差别不大,但也明显高于城市中心。造成沈阳地区O_3污染的主要天气类型有4种:暖脊型、均压场型、高空槽型和副热带高压型。其中:暖脊型出现的频次最高,占总样本的49.1%;副热带高压型出现的次数最少,占总样本的7.7%。  相似文献   

11.
2008-2016年臭氧监测试点城市的臭氧污染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臭氧试点城市北京、沈阳、上海和重庆,通过对2008-2016年臭氧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可以看出4个试点城市中北京的臭氧污染最严重。4个城市的臭氧污染特征均为高浓度臭氧所占比例较大,高值比较高,低浓度臭氧所占比例较小。北京、沈阳和上海的年平均臭氧浓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北京、上海、重庆、沈阳4个城市9年的超标天数比例分别为15.9%、7.7%、3.9%、6.5%。上海的臭氧浓度在秋季非常高。2012年的臭氧变化趋势比较异常,可能是由于2012年发生的不寻常气候条件导致。4个城市的臭氧浓度变化和气象条件的变化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宁波市大气污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利用2013—2018年宁波市国控站点实时监测污染物数据以及气象数据,探讨分析了宁波市大气污染特征以及所受气象因素的影响概况。结果表明:宁波市颗粒物污染和O3污染呈现典型的季节性特征,颗粒物浓度冬季最高,O3最大滑动8 h平均质量浓度春、秋季最高。宁波市O3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且呈现出春、秋季O3超标天数最多的季节变化特征。O3小时质量浓度与气温和太阳辐射成正相关关系,NO2和颗粒物浓度与气温成负相关关系。NO2与O3浓度成负相关关系,与颗粒物浓度成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16—2018年安徽省68个国控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点的臭氧(O_3)监测数据,研究分析了安徽省O_3污染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安徽省O_3污染程度呈现逐年加重趋势,并有显著的季节和月度变化特征。2016—2018年,各年度单月O_3日最大8小时滑动平均质量浓度第90百分位数的最大值分别出现在9月、5月、6月。O_3日变化趋势为典型的单峰形,各年度最低值出现在晨间07:00左右,最高值则是在15:00—16:00。全省O_3浓度总体上呈现出北高南低的空间特征。温度、相对湿度与O_3浓度分别呈现显著正相关、负相关,但在不同季节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春秋季温度与O_3浓度的相关性好于夏冬季,夏季相对湿度与O_3浓度的相关性最为显著。O_3浓度在平均风速为2.1~2.2 m/s时更易出现超标。中部和北部城市在东南风的作用下易出现O_3超标并达到O_3浓度高值,而南部地区在风向为西风时更容易出现O_3超标。  相似文献   

14.
利用西安市环境监测站超级站2013年9月1日—2015年5月31日黑碳气溶胶(BC)的监测数据,研究空气中BC浓度特征及其与气象因素和常规污染物相关性。结果表明:BC小时平均浓度均值在春季、夏季和冬季的变化趋势呈"W"型,秋季呈"V"型,且冬季的第一个最低值和峰值比春季和夏季的分别延迟1 h和2~3 h,且20:00~次日6:00秋季BC小时平均浓度均值高于当年冬季。BC浓度在秋季和冬季较高,夏季较低。冬季BC/PM_(2.5)基本最低,秋季BC/PM_(2.5)相对最高。BC日平均浓度与气温、降水和风速的日平均值为极负显著相关,且风速小于1.0 m/s时,其与风速呈最显著的负相关。除O_3外,BC日平均浓度与其他常规空气污染物浓度呈显著相关,表明其同源性很强,且受机动车尾气排放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5.
选取臭氧(O3)污染高发的7月为夏季典型月,采用自动观测设备,从前体物VOCs的浓度水平及O3生成潜势(OFP),前体物、气象因素与O3相关性等多方面研究了衡水市O3污染影响因素,并剖析了一次典型的O3污染过程,以期为衡水市夏季O3污染防治提供科学参考。研究结果表明:衡水市VOCs主要组分浓度占比为烷烃 > 烯烃 > 芳香烃 > 乙炔,主要组分对总OFP的贡献为烯烃 > 芳香烃 > 烷烃 > 乙炔;O3与前体物VOCs、NO2存在负相关性,与温度存在正相关性;相对湿度低于48%时,O3和相对湿度呈负相关性,相对湿度高于48%时,O3和相对湿度呈正相关性;气团中VOCs化学组成稳定性较低,平均VOCs最大增量反应活性(MIR)较低,为4.855gO3/gVOCs;衡水市7月2—4日重度污染过程受本地生成和区域传输叠加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利用山西省11个地级市大气环境监测站的PM2.5、PM10和O3浓度数据,分析了2015—2020年山西省PM2.5、PM10和O3浓度时空变化特征,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和岭回归方法,分析了空气污染对公众健康的空间影响。结果表明:PM2.5和PM10年均质量浓度总体下降,两者在2017年最高,2020年最低;O3年均浓度总体增加。在季节尺度上,PM2.5和PM10质量浓度在冬季的12月和1月最高,夏季的8月最低;O3浓度在6月最高。空间上,相较2015年,2020年山西省各地级市PM2.5污染程度均有改善,其中长治改善效果最好;2020年山西各地级市PM10污染兼有加重和减轻的情形,所有地级市PM2.5和PM10污染水平均超过国家二级污染浓度限值;2020年山西多数地级市O3浓度升高。山西公众健康水平具有明显的空间离散特征,PM2.5和PM10浓度的局部空间自相关特征高度一致,呈现"南高北低"的格局,O3浓度分布呈"南部高,中北部低"的格局。大气环境质量和经济发展水平均对医疗机构诊疗人数和健康体检人数的变化有正向影响,每万人卫生技术人员数量和公共财政支出比例对公众健康均有负向影响,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最显著。山西省PM2.5治理取得一定成效,但大部分城市PM2.5和PM10达标率较低,O3浓度有持续升高的趋势,PM10和O3污染改善缓慢,深度减排仍面临挑战。PM2.5和PM10是危害山西公众健康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未来需要加强PM2.5、PM10和O3的精细化管理及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臭氧污染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2006—2016年上海市的监测数据发现,臭氧(O_3)浓度存在逐年上升趋势,污染持续时间有所增加,但除水平风速有下降趋势外,其他相关气象因素的年际变化趋势并不显著。空间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市O_3超标主要集中在西南部郊区,但市区O_3超标潜势不容忽视。O_3污染高发季节的污染玫瑰图分析发现,上海市南部地区是影响上海市O_3污染的关键区域;对于NO_2减排的影响分析发现,尽管上海市O_3平均浓度总体处于上升趋势,但在NO_2下降幅度最为明显的内环市区和北部郊区,O_3上升幅度低于NO_2下降幅度较小的内外环区域和西部郊区,表明上海市的O_3污染控制仍需持续推进NOx的减排,并同步推进VOCs的减排。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臭氧已成为许多城市环境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笔者分析了2020年海口市5个不同方位代表性监测站点逐小时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及对应站点的气象要素监测数据。研究结果表明:海口市2020年环境空气污染程度为三级以上的天数有11d,其首要污染物均为臭氧。臭氧浓度高值时段主要出现在10-12月。浓度最大值主要出现在每日14:00-17:00,最小值出现在每日05:00-08:00。气象要素日均值与臭氧浓度相关性大小依次为最高温度>平均温度>相对湿度>降水量>日照时数>风速。台风外围下沉气流和东北气流的共同影响是导致海口市臭氧浓度超标的主要因素,下沉气流更有利于低层大气中臭氧的堆积,同时在东北气流影响下,上游区域污染物的传输也会导致海口市臭氧浓度增加。  相似文献   

19.
青岛市环境空气臭氧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静  董君  陶红蕾 《干旱环境监测》2013,(4):150-153,173
青岛市是国家环保部确定的臭氧试点监测城市之一。文章结合青岛市市南区东部和四方区空气子站2008—2011年的试点监测数据,从区域差异、时间变化等方面分析了青岛市的臭氧污染特征,结果表明:①二区域臭氧浓度的日分布均呈现“单峰型”,12:00~15:00是一天中臭氧污染最严重的时段;②每月监测累积值市南区东部呈现“双峰型”,四方区呈现“单峰型”;③二区域臭氧污染最突出的月份均为5月;④二区域臭氧平均浓度从高到低季节排序略有差异;⑤2009年二区域臭氧污染最严重,该年四季中春季臭氧污染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