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黄土高原沟壑区土地景观空间格局遥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遥感图像采集信息,在GIS支持下,建立空间信息库,进行嵌块大小、分维数、形状指数、优势度、多样性、相对丰富度、破碎度等指标计算,研究了黄土高原沟壑区淳化县泥河沟流域土地景观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本区域景观类型比较简单,景观多样性比较低。建议在本区域特别是在沟缘线上下两侧,打埝修梯,植树造林,建筑成沿沟沿缘线数十米宽的生态廊道和景观网络,增加景观类型,提高景观多样性,进一步控制水土流失,不断改  相似文献   

2.
刘建军  吴秀芹 《干旱环境监测》2002,16(4):210-211,222
利用1988-2000年新疆塔里木河下游TM影像解译的土地覆盖(土地利用图)和景观多样性指数、斑块重要值、破碎度、分维数等景观生态学指标,进行了塔里木河下游土地利用格局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动态分析。  相似文献   

3.
刘建军  吴秀芹 《干旱环境监测》2002,16(4):210-211,222
利用 1 988— 2 0 0 0年新疆塔里木河下游TM影像解译的土地覆盖 (土地利用图 )和景观多样性指数、斑块重要值、破碎度、分维数等景观生态学指标 ,进行了塔里木河下游土地利用格局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动态分析。  相似文献   

4.
基于淮北中湖采煤沉陷区2005年、2014年和2018年的遥感影像进行地表景观解译,研究治理前后该区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及生态效应。结果表明:治理前,该区耕地破碎化加剧、景观优势最大并持续减弱,沉陷积水区水体呈聚集化趋势;治理后,景观基质由耕地变为水体,林地、草地面积显著增加且景观优势上升,人工湖泊水体聚集程度高。区域景观破碎化减弱且中部比西北部破碎化程度低,景观蔓延度较稳定,景观多样性增加,边缘正效应增强,生态环境质量上升。在资源枯竭型矿区城市的生态治理中要合理优化水-陆景观格局,改善生态系统结构,减缓城市发展中的景观破碎化。  相似文献   

5.
基于RS/GIS的大辽河口湿地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1988、1995、2001和2007年的四期TM数据,应用GIS/RS技术与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定量分析大辽河口地区湿地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自1988年以来,大辽河口地区的湿地面积逐年增加,湿地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景观破碎化程度增强。湿地类型变化主要表现在大量的自然湿地转化为人工湿地或人工景观,具体表现在转化为建筑用地、水稻田、养殖区。1988~1995年期间,大辽河口地区的环境质量下降,该地区生物生活环境的多样性降低,造成了一些物种种群数量的减少甚至消失;但是自1995年以后,该地区的景观多样性和均匀性升高,抗干扰能力增强,环境质量有所提高。研究区湿地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主要是受自然条件和人为活动干扰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及其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遥感技术对山东省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利用GIS技术对遥感监测结果进行解译与分析,同时对2004年-2006年间山东省生态环境时空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山东省生态环境类型以耕地和城乡、工矿、居民用地为主,未利用土地面积极小。其生态环境动态变化的主要特点是耕地、草地面积普遍有小幅度减少,以工交建设用地为主的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增加较多,林地、水域面积无明显变化,未利用土地面积有所减少,以盐碱地面积减少为主。  相似文献   

7.
应用遥感技术对南通市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利用GIS技术对遥感监测结果进行解译与分析,同时对2006-2009年南通市生态环境时空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南通市生态环境类型以耕地、水域和城乡、工矿、居民用地为主,未利用土地面积极小.其生态环境动态变化的主要特点是耕地面积普遍有小幅度减少,以城镇建设用地为主的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增加较多,林地面积无明显变化;未利用土地面积有所减少,以盐碱地面积减少为主,减少的面积主要用于耕地和建设用地.  相似文献   

8.
根据贵州省2009~2014 a两期的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为基础,通过"3S"技术结合遥感野外核查手段获得贵州省2009~2014 a的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强度指数和土地利用变化的速度指数分析贵州省5 a来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研究表明: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来看,灌木林地、草地、旱地占主导。从土地利用变化的速度指数来看,水域和建设用地的变化速度最快,其次是未利用地和有林地。从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强度指数来看,有林地、水域、建设用地面积明显增加,草地、疏林地、灌木林地面积明显减少,其他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幅度不大。从土地利用的转化来看,减少的草地主要转化为灌木林地、旱地、有林地、疏林地;减少的疏林地主要转化为灌木林地、有林地、旱地、草地;减少的灌木林地主要转化为旱地、有林地、草地、疏林地。  相似文献   

9.
通过运用GIS、ENVI、Fragstats等技术手段分析南昌市近十年的遥感影像数据,解析景观格局变化的动态特性和时间节点,分析景观格局变化的社会经济和政策驱动力因素。结果表明:2008—2016年间,南昌市规划区内裸地和农田类型用地分别减少634%和1129%,而绿地、建设用地、水体分别增加738%、458%、567%,景观破碎化上升,城市内部建设用地斑块优势度降低。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城镇人口数、建筑业和第三产业中的交通运输仓储邮电业是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南昌市大力推动的“旧城复兴”等规划措施使得研究区内绿地和水体斑块面积得以恢复和提升,灰色斑块面积扩大和向外分散式扩张的趋势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0.
通过耦合多源遥感数据,研究1980—2015年洞庭湖区地表景观格局演变及其潜在气候响应特征。结果表明,洞庭湖区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占总面积63.67%;水体次之,占23.75%;草地最少,占0.15%。1980年以来耕地面积剧烈减少,减少342.71 km2;建设用地和水体面积呈上升趋势,分别增加278.16 km2和132.55 km2;土地利用转化方式以耕地向建设用地转化为主,转化面积232.70 km2;区域地表景观进一步破碎与复杂化。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地利用变化与降水相关性较弱,而与气温呈较显著的相关关系。此外,区域景观格局演变与气温上升呈较强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兵团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分析,选择合适的土地利用政策保护生态环境。运用RS和GIS技术对兵团近10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景观格局空间变化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运用Markov模型对未来30年土地利用变化进行预测。2000—2010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景观多样性升高,连通性增强,形状愈来愈简单,景观格局整体变化不大;草地、灌丛、湿地、荒漠和冰川/永久积雪面积减少,耕地和城镇面积增加,森林保持稳定;人为干扰对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具有重要作用,土地利用强度受人为活动影响的同时受土地利用政策影响;在未来30年间耕地和城镇面积继续增加,除森林基本保持不变外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均减小。兵团城镇用地与草地和耕地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势必引起兵团生态格局的变化。因此,必须实行合适的土地利用政策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12.
In this study we quantified land cover changes in the arid region of Yulin City, Northwest China between 1985 and 2000 using remote sensing and GIS in conjunction with landscape modeling. Land covers were mapped into 20 categories from multitemporal Landsat TM images. Five landscape indices were calculated from these maps at the land cover patches level. It was found that fallow land decreased by 125,148 ha while grassland and woodland increased by 107,975 and 17,157 ha, respectively. Landscape heterogeneity, dominance and fractal dimension changed little during the 15-year period while landscape became more fragmented, with an index rising from 0.56 to 0.58. The major factors responsible for these changes are identified as the change in the government policy on preserving the environment, continued growth in mining, and urbanization.  相似文献   

13.
基于TM影像的县级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88、2000、2008年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GIS技术,获得高淳县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结果表明,20年间耕地面积明显减少,水域和建设用地大幅增加,而面积的增加主要是通过占用耕地来实现平衡的。城镇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增长,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城镇规划变革促进了高淳县土地利用变化。  相似文献   

14.
应用2007—2017年期间4个时间点的遥感影像数据,选取典型景观格局指数,对三亚市的景观空间格局动态特征进行分析,探求其驱动因素。研究表明:近十年来,三亚市内同种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聚集程度降低,空间分布逐渐趋向于分散,不同类型的土地之间相互融合度较高,形状趋于复杂化,景观类型分布趋势呈均衡化,景观的破碎化程度加强,景观复杂程度增高,土地利用的丰富程度逐渐加强。通过驱动因素分析,国家政策的导向、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及自然环境的变化是影响三亚城市景观空间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5.
Bafa Lake Nature Park is one of Turkey’s most important legally protected areas. This study aimed at analyzing spatial change in the park environment by using object-based classification technique and landscape structure metrics. SPOT 2X (1994) and ASTER (2005) images are the primary research materials. Results show that artificial surfaces, low maqui, garrigue, and moderately high maqui covers have increased and coniferous forests, arable lands, permanent crop, and high maqui covers have decreased; coniferous forest, high maqui, grassland, and saline areas are in a disappearance stage of the land transformation; and the landscape pattern is more fragmented outside the park boundaries. The management actions should support ongoing vegetation regeneration, mitigate transformation of vegetation structure to less dense and discontinuous cover, control the dynamics at the agricultural–natural landscape interface, and concentrate on relatively low but steady increase of artificial surfaces.  相似文献   

16.
利用1985、2000、2013年遥感影像提取的土地覆盖数据,通过景观格局指数、动态度计算、转移矩阵等,分析1985—2013年我国典型地区各类型生态系统景观格局及其动态变化特征、生态系统相互转化时空变化特征等,揭示1985—2013年生态环境格局变化的特点和规律:一级分类生态系统综合变化率,赣江、闽江、白龙江和岷江上游流域分别为4.7%、3.9%、3.3%和1.7%,生态系统变化强度1985—2000年较缓,2000—2013年更剧烈。1985—2013年典型区生态系统的主要转化方向具有持续性和双向性特征,岷江、白龙江和赣江上游流域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效果明显,出现较高比例的耕地转为森林和草地;面积占67.4%生态系统类型变化与耕地生态系统和人工表面生态系统变化有关;生态系统变化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生态变化主要表现为沿主要河流谷地的线状延伸,主要城镇居民点附近生态系统类型变化较为突出,人类活动是典型地区生态系统类型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典型区尤其是敏感区应加大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减少人类经济活动,降低洪水泥石流灾害发生的概率和程度。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relationship of local air pollution pattern with urban land use and with urban thermal landscape using a GIS approach. Ambient air quality measurements for sulfur dioxide, nitrogen oxide, carbon monoxide, total suspended particles, and dust level were obtained for Guangzhou City in South China between 1981 and 2000. Landsat TM images and aerial photo derived maps were used to examine city's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at different times and changes. Landsat thermal infrared data were employed to compute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s and to assess urban thermal patterns.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spatial patterns of air pollution, land use, and thermal landscape were sought through GIS and correlation analyses.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atial patterns of air pollutants probed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urban built-up density, and with satellite derived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values, particularly with measurements taken during the summer. It is suggested that further studies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s of this linkage, and that remote sensing of air pollution delves into how the energy interacts with the atmosphere and the environment and how sensors see pollutants. Thermal infrared imagery could play a unique role in monitoring and modeling atmospheric pollution.  相似文献   

18.
应用遥感技术监测分析扬州市2009—2012年土地利用与覆盖状况。结果表明,扬州市土地利用及覆盖以耕地、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及水域为主,主要生态红线区土地覆盖类型未发生人为改变,生态环境状况总体良好,呈略有改善的态势。提出,应坚持开展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优化发展空间,统筹城乡建设用地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