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环境监测中的离子选择电极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离子选择电极法具有很多优点,因此在环境监测中有广泛应用。本文从分析方法标准化的高度评价离子选择电极法在环境监测中所处的地位,还从电极抗干扰能力、稳定性以及与其它分析技术联用等方面,提出离子电板分析法的改进方向。 离子选择电极法是一种正在发展中的新的分析力法,它不仅能直接测定水体中的污染物,而且通过吸收、分解、提取、灰化等前处理,也能测定大气、土壤、生物体等环境样品中的污染物。气敏电极可直接测定气相组分。再由于离子选择电极具有制作简单、使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Fe3+和Al3+不同含量的土壤样品中水溶性氟化物试验,研究Fe3+和Al3+对测定的干扰与消除方法,证实了在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溶液共存下,Fe3+和Al3+对土壤提取液中水溶性氟化物检测结果存在不同程度的负干扰。选择6种代表性土壤样品,在水溶性氟化物提取液中加入20 mg/L的Al3+和100 mg/L的Fe3+做干扰试验,比较了分取不同体积土壤提取液对氟化物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水溶性ρ(Fe3+)和ρ(Al3+)高的土壤样品,可选择减少提取液取样体积来消除干扰。选取的5种标准样品测试结果与标准值相符,干扰消除方法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根据科尔劳施离子独立运动定律(离子在溶液中的导电行为)研究了离子当量电导率对饮用水环境评价的可行性。同一条件下各水体当量计算电导准确地反映各种污染物的总量,并按照一定数学关系制定评价标准。文章通过对淮北市9口饮用水井的分析,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水中氟离子影响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水中氟离子的监测方法,因其操作简单、干扰少、不必进行预处理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领域。但国家标准检测方法对检测过程条件控制及影响因素等没有明确写明。本文结合实验和文献资料,对检测过程中出现的结果偏差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比较了高氯酸、硝酸-氢氧化钾和超纯水3种基质对香樟叶片中氟化物浸提效果以及氟离子选择电极法定量方式之间的差异,同时尝试了离子色谱法。结果表明,间歇超声45 min浸提满足测定要求,标准加入法定量结果更可信。高氯酸基质曲线在不同日期制备的曲线重合度、斜率转化系数和日间偏差不如其他2种基质,但操作简单,浸提效果好,可通过测定前调节p H值和添加总离子强度调节剂改善;硝酸-氢氧化钾浸提效果与高氯酸的相当或更好,精密度好,但操作步骤多;超纯水浸提平均效果是其他2种的80%,叶片氟化物含量较低时与酸浸提效果相近;氟离子选择电极法与离子色谱法对叶片氟化物测定结果差异甚大,原因待查。  相似文献   

6.
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土壤中水溶性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了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土壤中水溶性氟的方法。进行了缓冲液用量、浸取时间,水土比等条件实验。该方法精密度好、准确度高,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土壤中水溶性氟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阴离子洗涤剂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阴离子洗涤剂污染水体,破坏水生态平衡。目前应用亚甲蓝分光光度法进行监测,操作繁琐,抗干扰能力差,且使用大量的有毒溶剂氯仿,因此需对该方法进行改进。本文着重介绍一种新型的电活性基团与功能高分子支撑体相键合的离子选择性液态膜电极。以聚苯乙烯进行氯甲基化、季铵化,制成聚苯乙烯敏感膜离子选择性电极。液膜离子选择性电极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基于电化学原理的离子测试最新工具。它优越于玻璃电极和固态膜电极,具有较高选择性,活性材料广泛。曾报道在聚氯乙烯的端基上引入季铵基活性基团,制成选择性电极。但存在着活性物…  相似文献   

8.
氰离子电极法的灵敏度和干扰去除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氰离子电极法的灵敏度和干扰去除问题张洪凯(山东省滨州地区环境监测站256614)氰离子电极法测定环境水体中氰化物具有简单、灵敏、快速和测量范围较宽(0.020~2000mg/L)等特点,这是化学比色法所不可比拟的。但目前在国内的环境监测中还没有广泛地...  相似文献   

9.
采用离子色谱法测定水中溴离子与碘离子,选择AS19阴离子交换分离柱、KOH淋洗液自动发生器、抑制型电导检测。溴离子与碘离子分别在14.8 μg/L~100 mg/L与30.4 μg/L~10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检出限分别为3.7 μg/L与7.6 μg/L,环境水样平行测定的RSD分别为0.2%~1.5%与0.3%~1.6%,两个质量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1.8%~105%与89.5%~93.4%。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建立了超声辅助离子液体-分散液液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环境水样中苯胺(AN)、对氟苯胺(4-FA)、对硝基苯胺(4-NA)、对氯苯胺(4-CA)四种苯胺化合物的方法。以最常用的烷基咪唑六氟磷酸盐类离子液体为萃取剂,通过超声加速萃取剂的分散程度,提高了萃取效率。该方法的检测限达到0.1~73 ng/ml,对黄河水和自来水中的加标回收率均在90.5%~113%之间,回收效果良好。与传统的液液萃取相比,该萃取方法具有绿色、快速、富集效果好、有机溶剂消耗小的优点,可以满足环境水体中苯胺类化合物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以某重金属矿区3个水域(a、b、c)作为研究区,采集Aster卫星传感器的遥感监测数据,再运用分光辐射光谱仪测定标准板与目标水体,计算目标水体的光谱反射率,分析各区域水体遭受重金属污染时的光谱反射特征,实现基于光谱分析的重金属污染废水遥感监测。结果表明:a区域内水体重金属污染程度由深水区向浅水区逐步增强,水体呈现出橙红色;b区域内水体重金属污染程度由浅水区向深水区逐步增强,水体呈现为棕红色;c区域内水体未受到重金属污染,整个区域内水体为铜绿色。该结果与现场采集的各区域水体遭受重金属污染的情况一致。  相似文献   

12.
邻苯二甲酸酯是一类含有苯环的有机污染物,易在生物体内富集,所以开展水体中邻苯二甲酸酯的分布规律研究至关重要。对松花江吉林段2008年3月份不同监测断面的水体进行监测,通过GC-MS定性分析和GC定量分析,确定该江段水体邻苯二甲酸酯类污染物的分布规律、污染状况与污染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松花江吉林段水体中主要的邻苯二甲酸酯类污染物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其分布的总体趋势是更易存在于水相中。  相似文献   

13.
改进密切值法在阳澄湖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阳澄湖水质分析为例,利用改进密切值法分别对其东、中、西3个湖区湖体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复杂的湖泊生态系统水质评价中,该方法不仅具有模型构建简便灵活、计算量小、结果直观的特点,而且区别于以往笼统的将不同时段、不同区域湖体水质判断为某一类标准的评价模式,能够客观准确地分析不同时空的水质分布规律,预判水质变化趋势,同时区别于将污染指标等权处理或忽略指标权重的评价方式,通过引进熵权法计算权重判断主要污染因子,使湖泊生态系统水质评价结果更真实合理。  相似文献   

14.
通过2018年4月、7月和11月在清水河流域布设32个采样点,监测F-、TN、TP等6项水质指标,应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灰色关联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该河水质状况作综合评价,并分析F-是否参与评价时水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当F-不参与水质评价时,清水河各月水质污染程度为7月>11月>4月;当F-参与水质评价时,水质污染程度为11月>7月>4月。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评价结果更符合实际水体情况,清水河上游—下游水质逐渐变差。当F-参与评价时,清水河整体水质状况变差。  相似文献   

15.
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水中氯化物,通过试验确定参比溶液、离子强度调节剂的配制,并用添加氯离子氧化剂和离子浓度调节剂的方法排除干扰离子对测定的影响,使得复合氯离子电极测得的能斯特曲线响应系数为93.2%。标准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9.8%±0.6%,测定结果的 RSD为0.4%。用该方法与国标硝酸银滴定法同时测定实际水样,两方法的测定值绝对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相似文献   

16.
离子色谱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详细介绍了离子色谱仪的构造,功能,以及离子色谱技术的发展状况,离子色谱作为一种新的分析方法以其独特的优点可广泛应用于水,气,土壤,生物等环境监测领域。  相似文献   

17.
以齐齐哈尔市近30年地表水生物监测数据、理化监测数据为研究依据,提出一套基于指示生物的地表水体评价方法。该方法将地表水体划分为5个级别,并从中筛选出每个级别对应的指示生物,最终建立一套基于指示生物描述水体污染程度的评价体系。该方法以理化指标为基础,筛选多种优势种作为指示生物,对水体进行综合评价。相比单一生物监测评价指标,该评价方法更能反映整个生态系统状况,从而更客观地反映水体真实情况,有望为地表水体污染评价新方法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The article describes a method for screening for the risk of chronic surface water pollution which was developed at the T. G. Masaryk Water Research Institute. The approach, which is based on exotoxicological analyses, can be classed as a rapid method of assessment. The degree of risk of chronic effects surface water pollution is determined from an evaluation of two major parameters—toxicity and genotoxicity. As the method utilizes relative simple procedures for sample collection, pretreatment of the sample, chemical analyses, bioassays and results assessment, this approach is suitable for widespread practical use. Extensive utilization of this approach for assessing river basins in the Czech Republic has proved its suitability for a more sophisticated detection of the biological impact of surface water pollution. This is documented in the article where the method is used in a study of the Bílina River, and in the overview of the results of the risk assessment of chronic effects of surface water pollution in selected sections of three international river basins in the Czech Republi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