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石化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源强核算及LDAR技术的应用研究
|
|
|
|
|
吴景龙 邹超 吴松海《环境科学与管理》,2017年第42卷第8期
|
|
石化行业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引发大气环境问题的重要污染物,有效控制VOCs的排放已经成为现阶段中国大气环境治理领域中的热点问题.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LDAR)是发现和修复工艺装置泄漏的一种源项控制技术.通过对LDAR技术的文献及石化行业的应用调研,总结了LDAR技术国内外应用进展,挥发性有机物源强的核算方法,重点介绍了LDAR技术在石化行业开展的实施流程及潜在的效益.对石化行业开展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减少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的排放起到借鉴作用.
|
2.
|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气体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 被引次数:2
|
|
|
|
|
鲁君 李莉 林立 邬坚平 王红丽 陈长虹《化工环保》,2011年第31卷第4期
|
|
介绍了一种先进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控制技术,即设备管线组件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技术,详细分析了LDAR技术在国内外的实施经验,并探讨了该技术应用于我国石化行业VOCs排放控制的前景。
|
3.
|
国家半导体行业VOC排放标准制订研究 被引次数:1
|
|
|
|
|
裴蓓 邵一平 林卫青《上海环境科学》,2008年第27卷第6期
|
|
随着近年来我国半导体产业的持续繁荣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半导体制造增长最为迅速的市场。为有效控制监管半导体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的各种有机溶剂所产生的废气中可挥发性有机物(VOC)的排放,加强行业污染控制,规范行业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对制订半导体行业VOC排放标准进行了研究。概述了半导体行业VOC排放的特点。分析了该行业对VOC排放的治理技术。阐述了美国和中国台湾地区有关半导体行业VOC废气的排放标准。从国内半导体企业VOC治理现状、现有监测技术、VOC排放管理方式等方面探讨了我国半导体行业VOC废气排放标准的制定思路。
|
4.
|
现代煤化工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管控问题分析
|
|
|
|
|
李军 牟滨子 郝少阳 王赫婧《化工环保》,2019年第39卷第4期
|
|
分析了现代煤化工行业存在的VOCs管控相关产业政策、标准要求与产业发展不匹配,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工作推进缓慢、VOCs排放量核算不准确和VOCs治理工作难开展等问题。提出如下建议:在LDAR工作方面,重新认识LDAR工作、源头控制和增加泄漏情况数据统计环节;在VOCs排放量核算方面,全面识别企业VOCs排放源项、准确收集VOCs核算所需参数和控制采样分析误差;在VOCs治理方面,尽快制定VOCs排放有关标准、识别VOCs管控重点和开发VOCs过程及末端治理技术。
|
5.
|
我国有机废气治理行业2009年发展综述 被引次数:2
|
|
|
|
|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废气净化委员会《中国环保产业》,2010年第10期
|
|
综述了2009年我国有机废气治理行业的发展环境,分析了行业的发展现状及经营状况,介绍了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控制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对行业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
6.
|
我国有机废气治理行业2010年发展综述 被引次数:2
|
|
|
|
|
《中国环保产业》,2011年第8期
|
|
综述了2010年我国有机废气治理行业的发展环境,分析了行业的发展及经营状况,介绍了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控制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对行业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
7.
|
石化企业设备动静密封泄漏VOCs排放量影响因素探讨
|
|
|
|
|
朱爱娟 沈国峰 朱思勉《安全.健康和环境》,2018年第7期
|
|
介绍了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技术运行与管理的要点,设备动静密封泄漏VOCs排放量核算方法。结合国内某石化企业实际应用案例,从设备动静密封泄漏VOCs排放核算理论和近两年来的实际应用数据两方面,全面分析和探讨了石化企业设备动静密封泄漏VOCs排放量的影响因素,进一步提出提高减排效率的控制因素,为提升企业LDAR技术实施水平,控制和减少设备动静密封泄漏VOCs排放量提供了参考依据,以促进挥发性有机物总量减排和环境空气质量改善。
|
8.
|
电子行业VOCs的源头控制与末端治理技术探讨
|
|
|
|
|
陈可《中国环保产业》,2014年第8期
|
|
电子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近年来VOCs污染防治的重点行业,通过对电子行业的VOCs产生环节的分析,探讨了电子行业VOCs的源头控制与末端治理技术。
|
9.
|
汽修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与控制现状及对策
|
|
|
|
|
王海林 杨涛 聂磊 方莉 张中申 郝郑平《环境科学》,2021年第42卷第12期
|
|
在工业源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后,包括汽修业在内的生活源VOCs污染问题开始凸显.通过对我国汽修业的行业整体现状、VOCs排放组分和排放水平进行了梳理分析,在北京实地调研和检测的基础上估算了我国汽修业VOCs整体排放量约为91.02万t;其次,对汽修企业VOCs治理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对于漆雾前处理而言,组合式干式过滤法最为有效,现阶段VOCs废气治理技术以等离子、UV光解和活性炭吸附等处理方式为主,部分省市吸附处理法占比均超过50%,但更换不及时,去除效率普遍偏低;再次,系统梳理了国内外汽修涉VOCs原辅料中VOCs限值要求和我国现有各省市汽修行业VOCs排放标准,中国水性涂料中底漆和面漆VOCs含量限值要求远高于国外,国内汽修行业VOCs排放标准限值以北京、江苏和上海这3个省市最为严格,均为20 mg·m-3.最后,归纳提出了汽修业VOCs整体治理技术路线:对于规模以上汽修企业或区域整体治理而言,现阶段可选择"面漆水性化替代+集中钣喷中心+转轮吸附浓缩-催化燃烧脱附再生"的治理方案,对于较为分散且规模较小的汽修企业,VOCs防治宜采用"面漆水性化替代+活性炭分散吸附-共享式催化燃烧脱附再生"的治理技术路线.
|
10.
|
石化行业的VOCs排放控制管理 被引次数:2
|
|
|
|
|
郭森 童莉 周学双 韩建华《化工环保》,2014年第34卷第4期
|
|
概述了我国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排放情况。介绍了国内外VOCs的管理现状。分析了国内石化行业VOCs排放控制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污染物排放过程的类别。提出了明确定义、制定相关标准、完善分类管理体系、研究最佳的可行性控制技术等加强VOCs排放控制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
11.
|
石化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管控探讨
|
|
|
|
|
《环境保护》,2017年第13期
|
|
针对近年来挥发性有机物(VOCs)控制成为我国大气环境治理领域热点问题的情况,本文梳理了我国对石化行业VOCs综合管控的文件要求,分析了目前我国石化行业VOCs综合整治的现状情况,总结了主要存在的问题。最终提出加快完善顶层设计体系、加大环保人员的培训力度等提升VOCs综合管控能力的建议。
|
12.
|
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检测数据准确性评估方法研究
|
|
|
|
|
刘志阳 廖程浩 张晖 张永波《环境科学与管理》,2017年第42卷第9期
|
|
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LDAR)是控制石化企业设备与管线泄漏的最佳可行技术,检测数据准确度对于企业核算VOCs排放量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进行VOCs排污费征收和排污许可证管理至关重要.针对中国石化企业工艺装置特点和LDAR检测数据特征,设计了一套LDAR检测数据准确性评估方法,并运用该方法对24套石化装置的LDAR检测数据准确性进行抽测评估.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直观反映企业LDAR检测数据准确度,客观体现不同企业、不同装置在LDAR检测管理水平上的差异.
|
13.
|
LDAR技术质量控制
|
|
|
|
|
《中国特种设备安全》,2020年第6期
|
|
炼化企业生产装置连接件较多,易存在较多的泄漏点,其逸散出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导致雾霾频发。比对近几年某石化公司开展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工作以来的环境监测数据,采用LDAR技术后,炼化企业总的VOCs泄漏量有效降低。本文简述了LDAR技术的优势并提出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求。
|
14.
|
LDAR技术在石化企业应用中常见问题解析
|
|
|
|
|
《安全.健康和环境》,2016年第11期
|
|
介绍了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技术在石化企业的实施内容,并从LDAR组织管理、技术准备、项目建立过程、现场检测过程、泄漏维修与复测、LDAR记录与报告、质量保证与控制、设备动静密封泄漏VOCs排放核算8个方面对实施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汇总和解析,提出问题解决方法和建议。
|
15.
|
珠三角工业VOCs污染控制技术的现状及进展
|
|
|
|
|
谭曼瑜 姜洪波 温颖宏《环境》,2012年第Z1期
|
|
本文简要介绍了珠三角地区工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污染现状及相关标准,重点评述了珠三角地区石化行业、精细化工行业和汽车涂装行业VOCs的污染控制技术及进展。
|
16.
|
石化企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泄漏排放量评估方法
|
|
|
|
|
朱胜杰 丁德武 高少华 邹兵《安全.健康和环境》,2014年第4期
|
|
介绍了石化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泄漏排放源以及在开展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的工作中,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泄漏排放量进行估算的多种方法,结合石化生产装置泄漏排放量估算实例给出了较为常用的两种美国环保署关于石化企业VOCs泄漏排放量的估算模型。
|
17.
|
基于拍照法编码LDAR技术在石化行业VOCs排放控制中的应用
|
|
|
|
|
胡永飞 张海滨 孔祥军 张景奇《安全与环境工程》,2016年第6期
|
|
针对当前挥发性有机物(VOCs)检测设备管线组件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技术中的编码问题,采用拍照法进行组件识别,解决了非工艺检测人员难以根据管道工艺流程图(PID图)对泄漏组件进行编码的重大难题。鉴于目前国内VOCs检测团队多由非工艺人员完成,拍照法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通过将采用红外定性设备与定量监测设备的监测结果进行比对,证实当前智慧LDAR(smart LDAR)检测方法不能完整呈现企业实际VOCs的排放情况,不推荐采用此法对石化行业开展LDAR工作。
|
18.
|
炼化企业加氢装置VOCs管控措施及治理方案
|
|
|
|
|
张艺峰《安全.健康和环境》,2021年第21卷第9期
|
|
分析了炼化企业加氢装置VOCs排放问题,采用VOCs治理管理措施、泄漏检测与修复措施,以及更改加剂罐的排放流程、YW9D051型油雾分离技术、机泵油雾润滑改造等工程改造措施,进一步治理无组织VOCs排放,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场实践证明,炼化企业加氢装置可以通过加强管控措施以及工程技术措施降低VOCs的排放量。
|
19.
|
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相关标准应用问题探讨
|
|
|
|
|
丁德武 贾润中 朱胜杰《安全.健康和环境》,2018年第7期
|
|
从LDAR项目建立、LDAR检测、泄漏维修、设备动静密封点泄漏VOCs排放量核算、第三方技术服务等方面,分析了目前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相关标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下一步工作及标准制修订提出建议,以提升国内LDAR技术实施水平,满足石化企业实际需求。
|
20.
|
化学合成类原料药生产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泄漏检测与排放估算
|
|
|
|
|
《四川环境》,2017年第6期
|
|
化学合成类制药工业是我国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重要排放源之一。首次采用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技术分析了某化学合成类原料药企业的生产车间、罐区及污水池动静密封点的泄漏情况,共完成462个密封点现场LDAR检测,测出8个泄漏点,总泄漏检出率为1.73%。依据LDAR检测结果 ,采用相关方程法估算设备动静密封点泄漏产生的VOCs排放量约为2.603 t/a。设备密封点类型中,法兰(用于生产工艺过程中压力容器和管道中可拆卸的连接与密封的组件)的VOCs泄漏排放量最大,约占89.4%,其次是泄压设备,占泄漏排放量的5.2%。建议在医药行业普遍推广LDAR技术,并及时修复高泄漏率的设备密封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