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京沪高速公路淮安段上行线103K+30M处发生一起交通事故,造成液氯泄漏事故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这次液氯泄漏事故对周围的环境空气造成了严重的污染,散布于空气中的氯气,给附近的居民造成巨大的伤亡,还有大量的禽畜死亡.文章提出了建立健全突发性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系统;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区域管理.  相似文献   

2.
净水厂氯气泄漏的环境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丹阳净水厂为例,选取大气非正常排放模式,预测了液氯钢瓶阀门泄漏及爆炸对周围环境和保护目标的影响,并模拟了钢瓶爆裂事故的后果,计算出事故发生时的初始警戒区半径,提出了相应的氯气泄漏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3.
经过条件优化试验,研制出氯气检测管。检测管显色长度与氯气浓度呈线性相关,对氯气标气7次测定的变异系数为13.8%,平均相对误差为5.2%,小于15%;一次测定最大相对误差为20%,小于25%,符合国家标准GB7230-87的要求。与化学法比较,2种方法测试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干扰物有溴和氯化氢气体以及高浓度二氧化氮。检测管寿命为1a。  相似文献   

4.
氯气测定方法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氯气分析标准曲线出现异常入手,通过试验,将标准曲线绘制步骤略加改动,克服了砾方法曲线的拐点和相关关系数低等弱点,曲线通过原点,相关系数提高到0.999以上。  相似文献   

5.
绘制甲基橙分光光度法测氯气的标准曲线,研究在同一采样速率下不同浓度气体的采集效率和回收情况,探讨不同反应温度与放置时间对褪色反应的影响,为更好地掌握现场采样条件提供理论依据。应用甲基橙分光光度比色法测定不同浓度氯气,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实验,并将吸收放置不同时间。本法的检出限为0.2μg/ml;若采样体积为2 L时,可测量浓度范围为0.5-30 mg/m3的氯气。回收率在60%~102%之间。对于环境空气中浓度超出其范围的氯气测定,高浓度需要稀释或减小采样速率,低浓度则需要加大采样速率或延长采样时间,温度对褪色反应影响明显,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进行褪色反应可使测得值偏低,反应温度控制在30℃为宜。放置时间长短对褪色反应不大,可隔天测试。但考虑空气中可能含有的臭氧等氧化物质,吸收液最好封口保存。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京沪高速“3.29”液氯意外泄漏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中正确确立气、土、水、植物等环境介质作为监测对象,科学确定氯、氯化氢为监测因子,并因事制宜科学地选择监测方法,为事故处理指挥部迅速正确处理事故提供了优质快速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氯气和二氧化氯气体共存时,用现有的分析方法不能分别测定,采用甲基橙比色法和硝酸银比浊法分别测定氯气和二氧化氯的总量,然后根据各自的反应原理和标准曲线方程建立二元一次方程组。通过求方程组的解,得到氯气和二氧化氯各自的含量,同时还研究了冷阱分离法,并对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关于烧碱厂废氯气回收工艺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了甘肃省盐锅峡化工总厂近年来在烧碱生产中由过去废氯气直接排入环境改为回收废氯气用于生产三氯乙醛、液氯和次氯酸钠。此法不仅有效地减少了氯气排放和环境污染,而且创造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测定污染源氯气甲基橙分光光度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甲基橙分光光度法测定氯气是氯的特殊反应。现就甲基橙分光光度法测定污染源氯气时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改进方法。1 吸收液的配制根据《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甲基橙分光光度法测定污染源氯气,用作采样吸收液的甲基橙贮备液需用8 46×10-4mol/L溴酸钾标准溶液标定。在标定过程中,发现终点很难控制,不同的操作者滴定结果相差很大,即使同一操作者标定的重现性也不好。究其原因,该方法要求滴定将近终点时,每加入1滴溴酸钾标准溶液必须振摇5min,但在操作中,振摇的时间不好掌握,并且每个人振摇的频率和强度也不太一样,加之…  相似文献   

10.
GPS在城市环境噪声监测布点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监测布点是以作图方式将待测区划分成等距离网格 (大于 1 0 0个 ) ,监测时参照布点图提供的标志物选择各网格中心作为测点实施定点监测 ,但在标志物不甚明确或变动的情况下 ,给监测点的确定带来不便 ,定点随意性较大。今将卫星地面定位系统 (GPS)技术应用于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城市地铁产生的二次辐射噪声测量现状及评价方法,依据现行地铁二次辐射噪声监测相关标准,对城市地铁产生的二次辐射噪声进行测量,将JGJ/T 170—2009、GB 50118—2010和GB/T 50355—2018中规定的限值与地铁二次辐射噪声的特征频谱、环境影响评价以及噪声限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现行标准限值在执行中存在一定的不完善之处,需要根据实测数据重新分析评价标准的适用性、准确性和合理性。结合当前噪声管理的社会需求,提出了声级增量和特征频谱增量的概念,并将分析结果与现行标准值进行了比较分析,表明声级增量和特征频谱增量能更好地反映二次辐射噪声的影响,对于地铁二次辐射噪声标准的制修订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噪声时、空分布特点及污染规律,对轨道交通噪声评价量作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列车通过时的最大声级作为城市轨道交通噪声的评价量,并根据噪声时问分布特性曲线提出了与之相对应的等效声级简易计算方法.通过对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沿线居民区的主、客观调查,得到主观烦恼度阈值和干扰睡眠阈值,提出了适用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环境噪声限值(建议).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清洁生产是可持续局长战略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并提出了推行清洁生产的一些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14.
通过研究地下轨道交通现行国家标准与地方标准监测方法与评价量,探讨标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通过对受地下轨道交通运行过程影响的建筑物进行室内噪声与振动实地测试和数据分析,大胆提出了监测地下轨道交通排放的新思路。即采用1/3倍频程时间历程方法对列车通过全过程产生的结构传声排放与振动排放全时记录,借鉴声暴露级的方法,通过实测各频率数值变化截取列车通过时噪声事件的振动分频振级与结构传声1/3倍频程声压级。对此种方法的数据结果进行各频率噪声与振动相关性分析,得出地下轨道交通运行所产生结构传声污染排放的低频排放特性。通过研究和测量发现,轨道交通所引起的室内结构传声与振动污染能量主要集中于500 Hz 以下低频部分,其峰值出现于40~60 Hz 附近。将其与现行国家或地方标准进行比较,提出了采用特征频率作为事件判别的依据,并将各事件的最终测量结果以低频分频数据进行评价的方式,最终归纳总结了实际地下轨道交通排放频率特性并展望其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在微污染源水生物预处理中,由于生物池内和处理后的出水中含有大量硝化细菌,使BOD5测定结果偏大.提出在测定这类水样时,加入硝化细菌抑制剂,可以消除硝化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十五”期间总站重点建设工作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总站的职责 ,结合总站的现实条件 ,提出了“十五”期间总站的四大重点建设工作 ,一是加快总站现代化建设步伐 ,建成全国环境质量研究中心、全国环境监测数据现代化监控中心、具有国际水平的环境监测分析测试中心、全国生态环境监测遥感应用中心、全国环境监测仪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五个中心 ,建设现代化的总站业务大楼 ;二是强化监测基础技术的系统研究 ;三是培养监测领域专家和学科带头人 ;四是提升总站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三峡库区重庆段浮游藻类调查及水质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三峡库区重庆段的浮游藻类的种类、种群密度和生物量进行了调查和分析,采用指示生物法和生物多样性指数法对三峡库区重庆段水体水质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三峡库区重庆段水体水质总体属轻度污染,并根据当地情况提出了保护水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美国环境监测一百年历史回顾及其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监测是从上世纪末由英美等发达国家首先开展的,至今有一百多年历史。美国科学技术高度发达,其环境监测水平也领先于其他国家。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环境监测一百年的历程、作法和经验,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它基本上可反映出发达国家环境监测走过的普遍道路,并一定程度上也预示其他国家环境监测的发展方向。尤其是它的一些科学思路,成功的做法,先进技术(采样、前处理及分析测定技术),高水平的标准方法  相似文献   

19.
苏君 《干旱环境监测》2009,23(2):125-128
为进一步掌握室内环境空气污染状况,对乌鲁木齐市毛坯房、公共场所和居民住宅的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进行了监测统计,并调查了居民的健康状况,分析了室内空气污染的原因。监测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新装修房屋室内环境污染较严重。对此提出了不同污染状况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0.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不仅破坏生态环境,制约社会发展,更威胁人类健康.环保部门如何加强应急监测能力建设,科学合理地处理应急监测中出现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对一起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各个环节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和思考,总结经验并提出建议,为同类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