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010年9月和2011年1月、4月、7月共4次对江阴6条主要河道的浮游藻类群落特征开展调查分析。共发现浮游藻类7门141属种,种类丰富度和现存量夏秋季高于秋冬季。优势种属呈季节性演替,即冬季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meneghiniana)、颗粒直链硅藻(Aulacoseira granulata)-春季梅尼小环藻、啮蚀隐藻(Cryptomonas erosa)、裸藻属(Euglenaspp.)、衣藻属(Chlamydomonas spp.)、卵囊藻属(Oocystis spp.)-夏季巨颤藻(Oscillatoria princeps)、阿氏浮丝藻(Planktothrixagardhii)-秋季巨颤藻、阿氏浮丝藻、梅尼小环藻。南北向河道(锡澄运河、白屈港河和张家港河)的浮游藻类季节波动性大于东西向河道(应天河、东横河和西横河)。通过指示生物法,调查河道处于α,β-中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2.
通过2016年枯水期和丰水期对万峰湖水库浮游植物及水质理化指标采样分析,并应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对其水质营养状态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万峰湖枯水期主要以硅藻为主,丰水期以绿藻和甲藻占优势;水体水质处于中营养化状态。相关性分析表明,浮游植物丰度在枯水期与各理化指标相关性不显著,在丰水期与DO、TP呈正相关,与IMn、Chla呈显著正相关。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TN、SD和pH值是影响该水域浮游植物分布格局的重要因子,且CCA排序图较好显示了浮游植物分布和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于2020年9月在太滆运河、漕桥河、徐家大塘和竺山湾布设14个监测点位,调查入太湖河道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并采用Goodnight修正指数(GBI)、生物学污染指数(BPI)和多样性指数(H)进行水质生物学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共检出底栖动物6纲18种,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和中国长足摇蚊(Tanypus chinensis)为优势种,生物多样性由高到低为竺山湾(H=1.20)>徐家大塘(H=1.09)>太滆运河(H=0.67)>漕桥河(H=0.33)。典范对应分析显示,总氮、正磷酸盐等因子与寡毛类生物量呈正相关,叶绿素a、IMn与摇蚊幼虫生物量呈正相关。生物学评价表明,太滆运河处于中重度污染状态,漕桥河、徐家大塘和竺山湾处于中度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4.
以王港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根据2016—2020年、2021年1月29日—31日2个时间段的水质历史监测数据、2020年高分遥感影像解译结果和对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指标的加密监测数据及现场核查,对王港河流域水环境质量范围进行了溯源调查分析。结果表明,2016—2020年,王港河流域水质逐年好转;遥感解译共289个工业企业地块,102个水产养殖地块,169个畜禽养殖地块,92个疑似污染水体地块;王港河流域上游水质明显好于下游,下游沿线支流水质较差,畜禽养殖污染占比较高,是影响水质的主要原因,此外,沿河乡镇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收集处理效率低,以及工业园区工业污染源、农场农田退水、水产养殖排水也是影响水质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水体黑度和臭度的独立评价,以四川省11个市17条黑臭或曾黑臭的河道为研究对象,利用相关性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出影响河道水体黑度和臭度的特征因子,采用改进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基于K-均值聚类的主颜色提取法搭建出黑臭程度独立评价模型。结果表明:影响河道水体发黑的特征因子是总铁、COD和DO;影响河道水体发臭的特征因子是COD、NH3-N、TP和DO;改进模糊综合评价和主颜色提取模型对河道黑度和臭度的独立评价与实测值误差基本在一个等级以内的准确率为85.7%。河道的黑臭程度独立评价模型的确定能够实现对城市河道水质更为客观与快速的评价,为黑臭水体针对性治理与水质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基于苏州古城区河道14个采样点的水质数据和兴趣点(POI)数据,分析古城河水质与周围POI类型之间的相关性。利用主成分分析计算每个采样点的综合水质指标;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计算代表人类干扰强度的POI单类型点密度指数和POI多类型核密度指数;最后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POI数据对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质高度依赖于POI类型的空间分布,古城区中部水质较好,北部和南部水质较差。缓冲半径为50 m、100 m、150 m、200 m、250 m和300 m的POI多类型核密度指数与水质综合指数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559、0.607、0.573、0.521、0.466和0.422,在缓冲半径为100 m时相关性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因子分析法在金泉工业园区地下水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金泉工业园水源地8个不同监测断面的地下水水质监测数据,采用R型因子分析法对园区水源地地下水水质进行综合评价,在研究地下水中13种化学成分间相关关系的基础上,提取4个主因子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Cl-、SO24-、总硬度和可溶性固体对第一主因子贡献明显;第二主因子代表指标是Zn;第三主因子代表指标是As;NO3-、氨氮、NO2-对第四主因子贡献显著。对水质进行综合评价后发现,人民渠、海流图河和乌拉壕监测断面处水质类别为V类,其他断面均为IV类。因子分析法从整体上评价了园区水源地地下水的水质现状,分析结果清晰明确,为日后地下水资源的管理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对东江中游水质自动站(河源临江站和惠州剑潭站)2009-2012年水质监测数据进行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水站水质在Ⅰ类~Ⅲ类之间;空间特征差异为 T 与 TB 差异不显著,pH 值、EC、DO、IMn、NH3-N 及 TP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水期体征差异为河源临江站除 DO各水期差异显著外,其他指标差异不明显,惠州剑潭站 pH值、EC、IMn与 TP各水期均呈显著差异,NH3-N 水期差异不显著。Pearson 相关性分析表明,T 是制约河源临江站水体 DO的主要相关因子,营养盐作用相对较低;惠州剑潭站水体 DO 与 T、TP及 IMn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通过因子分析,识别出影响惠州剑潭水质的主因子,量化了水体理化性质、地表径流及人为污染对水质变化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为全面了解并跟踪上海市杨浦区黄浦江流域的水质情况,于2016年1月—2021年12月对杨浦区黄浦江流域的6个监测断面的地表水质量进行调查。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分析法和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分析法,探究了杨浦区内黄浦江流域水质的污染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自2017年杨浦区开展河道整治以来,流域总体水质明显改善,出口水质从重度污染提升到良好水平;居民区密集的虬江断面水质相对较差,后续需加强对虬江流域的污染排放管理;水质污染特征分析结果发现河道的主要污染物种类从氨氮(NH3-N)转换为总磷(TP),说明河道整治提升了河道的自净能力,水质改善效果显著;水质在非汛期优于汛期,气温、降雨、泵站放江和污水排放是影响水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评价法,对2008—2017年苏州沿江三市(张家港、常熟、太仓)主要入江支流水质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苏州沿江三市的入江支流水质总体好转,张家港市入江支流水质明显好转,太仓市入江支流水质有所好转,常熟市入江支流水质总体保持稳定;NH3-N、COD和BOD5是影响入江支流水质的主要污染指标;主要污染指标优Ⅲ类比例总体呈上升趋势,但2014—2016年有所下降。2017年沿江三市入江支流水质总体处于Ⅲ类水平。  相似文献   

11.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石头口门水库汇水流域水质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石头口门水库汇水流域的4个监测断面2001~2007年的水质监测数据,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聚类分析与因子分析)确定主要污染因子并计算权重,从而对流域的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通过因子分析,提取了3个公因子,第一主因子主要包括溶解氧、氨氮、总氮、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第二主因子的主要代表指标是总磷;氟化物、总大肠菌群数对第三主因子贡献明显。由综合评价结果得出,石头口门水库总体属Ⅲ类水质,主要污染因子为总磷;饮马河(烟筒山断面)和岔路河(星星哨水库断面)水质属Ⅲ类,主要受第一主因子影响;双阳河(新安断面)水质属Ⅴ类。流域水质主要受到了农业非点源污染和生活污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通过2014—2015年期间4次对呼伦湖水质进行监测,评价不同季节水体中TN、TP和Chla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水体的富营养化状态,并分析影响水质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4个季节中呼伦湖水体中TN、TP质量浓度超标较严重,Chla质量浓度随季节变化明显。空间分布规律为TN由湖四周向湖心扩散再到四周;TP春、夏季基本保持稳定,秋—冬季由湖心向四周转移;Chla呈现由南—北—东—东北的变化趋势。呼伦湖春、夏、秋季呈现轻度富营养化,冬季呈现中营养化。水体主要受富营养化、盐化和有机物污染控制。  相似文献   

13.
仪扬河是仪征市东南部具有航运、农业灌溉、排洪泄洪等功能的一条主要河流,目前已受到污染,其不同断面水质级别为轻度污染一重度污染,代表颜色为黄色-红色。交界断面水质污染最严重,主要是受到上游古运河污水污染影响,入江断面水质污染次之。主要是仪征市城市污水管网没有铺设到位,大部分城市生活污水直排仪扬河泗源沟段,造成该断面水质污染严重,应引起相关部门重视,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4.
应用GIS技术研究黑臭河道水质分布与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021年无锡市建成区46条黑臭河道中,非黑臭水体占比95.7%;黑臭河道2条,主要为NH3-N和DO较差。从上、下半年监测数据对比来看,建成区黑臭河道总体水质有所下降。其中,DO下降27.0%;ORP下降46.0%;NH3-N上升12.6%;TP上升30.6%。说明无锡市建成区虽已基本消除黑臭水体,但是河道中氮、磷等指标仍超过Ⅲ类水平,水质尚未稳定。无锡市建成区黑臭河道总体呈现“固化”趋势,建议采取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等措施,为无锡市建成区水环境进一步改善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5.
采用单因子评价法、水质类别比例法、平均综合污染指数法、SPSS统计和相关性分析方法,调查分析绛溪河简阳段水环境特征,提出污染防治建议。本次调查结果表明:(1)监测断面氨氮、总磷、化学需氧量达到Ⅲ类水质标准的比例分别为72.2%、11.1%、22.2%,污染最重的因子是总磷;(2)部分断面指标不能完全达标,从上游至下游水质变差;(3)支流海螺河、赤水河对干流污染贡献大;(4)平均综合污染指数与总磷的相关性高于氨氮、化学需氧量,河流污染受磷元素影响最为显著;(5)氨氮与总磷显著相关,河流氨氮、总磷同源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泰东河疏浚工程对通榆河水质的影响,于2012年6月8日、9月12日、12月6日,对泰东河沿线以及通榆河东台段进行调查取样,分析施工期间河体水质变化。结果表明,施工期间水质参数基本保持在Ⅱ~Ⅲ类。根据江苏省水环境监测中心盐城分中心2011年、2013年监测资料评价分析,泰东河河道疏浚后,清理了河床淤泥,提高了泰东河的行洪、抗洪以及通航能力,其水质的好转有效地改善了下游通榆河的水质,确保了饮水安全。  相似文献   

17.
针对太湖流域断头河道微循环过程中水质效应和生物响应不清楚的问题,笔者通过水槽模拟实验,分析了氮磷和有机物等水质指标随水体微循环时间、频率的变化关系;通过常州武进洛阳镇徐家头浜实际河道微循环实验,探讨了微循环运行过程中实际河道水质的稳定性,微循环过程中实际河道的生物响应,及浊度、溶解氧、pH等环境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槽模拟实验条件下微循环对水体氨氮去除的影响最为明显(去除率达62.91%),COD去除率变化幅度受微循环频率的影响最大(可达50%);微循环设置后实际河道COD浓度下降趋势明显(降幅约30%);微循环过程中河道水体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数量均呈上升趋势,而河道边坡和底泥中Proteobacteria、Bacteroidetes、Actinobacteria、Acidobacteria等优势微生物菌群的丰度却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同时,浊度对总磷和COD的影响程度相当,溶解氧和pH对水体氨氮浓度的影响均最显著。该研究为改善断头河道水质提供新方向,为微循环技术的实际应用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2016—2020年古泊善后河国家和省级地表水监测网水质例行监测数据为依据,采用水质指数法(WQI)对古泊善后河水质污染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基于水质评价结果,选取影响最大的两项指标CODMn和TP,于2020年10月对古泊善后河开展加密监测,调查分析污染来源。结果表明,2016—2020年古泊善后河水质波动变化较大,汛期降雨对水质下降影响明显,CODMn、TP、CODCr、氟化物和BOD5是影响古泊善后河水质的主要指标;加密监测期间,古泊善后河干流水质CODMn和TP指标浓度分别升高28.9%、38.3%,其中宿迁段升幅显著高于连云港段;支流水质超Ⅲ类比例为22.9%,劣Ⅴ比例为6.3%;部分乡镇生活污水直排和持续降雨将农田中高浓度污染物冲刷进河流支浜,是导致水质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乌鲁木齐河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玲  王国朝  张晨 《干旱环境监测》2010,24(4):226-230,244
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相结合的方法,在2007年乌鲁木齐河4个监测断面水质监测点位上,对乌鲁木齐河进行水质分析,并分析了水污染防治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乌鲁木齐河跃进桥断面和英雄桥断面水质符合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水域功能要求,供电公司桥断面和高家户桥断面水质能达到农业用水标准需求,且能实现Ⅳ类水域功能。有机污染物和营养盐类是跃进桥断面、英雄桥断面的主要污染物,供电公司桥断面和高家户桥断面水质主要受石油类等有机污染物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主要采用等标污染负荷、营养状态指数、生物综合毒性指标和GIS手段,通过对秦皇岛海域3个陆源入海排污口及邻近海域水质因子调查,考察典型陆源入海排污对邻近海域富营养化及生物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蒲河、人造河和洋河入海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比分别为36.9%、61.1%和2.0%,其中大蒲河和人造河对该海域污染负荷比的贡献达98%,为主要污染源;邻近海域主要超标污染物为PO3-4和DIN,PO3-4浓度与NQI相关分析(r=0.76,P=0.004 6)和GIS空间对比表明,PO3-4可能是造成该海域富营养化的主要因子。NQI和发光细菌发光抑制率的空间分布特征表明,该海域受陆源排污的影响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