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2018—2019年夏冬季在鄱阳湖布设17个采样点,采样检测浮游藻类和水质参数,并采用典范对应分析法研究该湖浮游藻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两次调查共检测出浮游藻类7门31科58属,浮游藻类丰度范围为3.5×105 L-1~1.15×107 L-1,主要由绿藻门、硅藻门和蓝藻门组成,绿藻门为夏、冬季主要优势种群。典范对应分析结果显示,鄱阳湖冬季湖区水环境空间差异较大,而夏季差异较小;夏季氮磷营养盐和DO是影响浮游藻类群落时空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冬季氮磷营养盐、BOD5和IMn是影响浮游藻类群落时空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2.
浮游藻类是水生态系统的重要初级生产者,对其进行分类鉴定和定量分析是开展生态研究的基础.选取北京城区主要河流为研究对象,于2020年6—7月(夏季)、10月(秋季)对北运河水系22个站位的表层水进行采样调查,探究利用流式影像术(FlowCAM)分析浮游藻类群落结构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浮游藻类的细胞丰度和粒径组成均存在着明...  相似文献   

3.
环境DNA (eDNA)宏条形码技术通量高、重复性好,在未来生态环境监测中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目前,浮游藻类环境DNA监测仍处在发展阶段,尚缺乏统一的浮游藻类扩增引物。利用同一个野外环境样本,比较8对通用引物在浮游藻类环境DNA监测中的差异,为初步建立规范化的浮游藻类环境DNA监测方法提供支撑。结果表明,不同引物对浮游藻类扩增存在明显偏好性,靶向扩增16S rDNA的引物主要检出硅藻,其次是隐藻和绿藻;靶向扩增18S rDNA的1391、AD3和ANF 3对引物具有较高的浮游藻类扩增效率和物种辨识度,分别检出67、62、63个浮游藻属,其检出的浮游藻类的相对丰度排序均为硅藻>绿藻>隐藻>金藻>甲藻,可以作为通用引物用于浮游藻类环境DNA宏条形码监测。  相似文献   

4.
滇池浮游藻类群落构成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滇池浮游藻类群落组成和空间分布开展了2次调查,鉴定出藻类8门66属159种及变种,绿藻种类最多,蓝藻次之。5、12月滇池全湖平均藻类密度分别为1.398×108、2.180×108个/升,蓝藻门微囊藻属为优势藻类。5月的调查中滇池外海藻类生物量呈北高南低的格局,而12月则呈现南部和中部高,北部低。外海的藻类生物量明显高于草海,草海藻类群落构成与外海明显不同,主要表现为绿藻门藻类所占比例较高。12月滇池外海及全湖藻类生物量都显著高于5月。与上一次(2006—2007年)滇池浮游藻类的系统调查相比,滇池(主要是外海)浮游藻类在物种数量、常见藻类、优势藻类及生物量水平方面与之接近。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重点流域浮游植物群落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对四川省纳入省控以上地表水、重点湖库及饮用水源地154个水质断面进行了浮游植物优势种、藻类密度及叶绿素a同步调查监测,分析了全省重点流域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建立了四川省地表水环境藻类数据库。  相似文献   

6.
阳澄湖浮游藻类现状调查及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苏州阳澄湖2009年-2011年的浮游藻类现状进行调查,采用硅藻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两种生物学指数评价阳澄湖水体污染状况.结果表明,在阳澄湖发现浮游藻类219种(包括变种),秋季的浮游藻类种类数多于春季;阳澄湖水质尚好,东湖南富营养化程度较为严重.目前阳澄湖的有机污染处于缓慢上升的态势,富营养化水平也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7.
冰封期呼伦湖浮游藻类群落结构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冰封状态下呼伦湖的水生态系统演变过程,2015年12月—2016年3月环湖设置6个采样点进行浮游藻类及湖水水质的监测。浮游藻类以绿藻门Chlorophyta种类最多(52.5%),其次为硅藻门Bacillariophyta(29.8%),蓝藻门Cyanophyta(10.5%)。物种丰富度和3种生物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从12月至次年3月呈下降趋势。浮游藻类丰度自12月至次年3月呈现上升趋势。典范对应分析(CCA)排序结果表明:NH3-N、TN、TP、电导率、DO、BOD5、CODMn和pH是影响呼伦湖浮游藻类群落结构特征的主要环境因子,其中,NH3-N、TN和TP分别对硅藻门、绿藻门和蓝藻门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对宁波市11个湖库水质进行了调研,包括浮游藻类和理化指标。从浮游藻类的生物量、优势种以及藻类群落组成等指标评价了水质;还用修正的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了水质。结果表明,部分湖库已经出现富营养化。用浮游藻类评价与修正的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这些湖库,结果不完全一致,对此做了原因分析。同时提出防止湖库受污染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对珠江口四大口门虎门、蕉门、洪奇沥、横门及近滩为主的水域进行浮游藻类发生与关键水质因子 (溶解氧(DO)、活性磷 (PO3- 4-P)、硝酸盐 (NO- 3-N) )的监测与总结 ,得出二者间具有较高相关性。为珠江口水域水质、浮游藻类生态及赤潮研究做些基础工作与贡献。  相似文献   

10.
目前的水环境监测工作需要建立统一的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系统,这对于各级、各地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信息的规范化录入和分级汇总统计、信息共享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分析目前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基于网络服务、地理信息等技术,设计实现了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系统.利用该系统,各级、各地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部门能够进行监测机构、持证人员、监测项目、仪器设备等信息的录入和定期维护,同时共享监测方法、政策法规、标准规范、标准物质等信息.同时上级管理部门能够查看、统计所辖部门的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信息,从而为流域水环境突发事件应急资源调配、辅助决策等提供信息支撑.  相似文献   

11.
Benthic algal assemblages, water chemistry, and habitat were characterized at 25 stream sites in the Willamette Basin, Oregon, during low flow in 1994. Seventy-three algal samples yielded 420 taxa — mostly diatoms, blue-green algae, and green algae. Algal assemblages from depositional samples were strongly dominated by diatoms (76% mean relative abundance), whereas erosional samples were dominated by blue-green algae (68% mean relative abundance).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CCA) of semi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presence/absence) data sets identified four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maximum specific conductance, % open canopy, pH, and drainage area) that were significant in describing patterns of algal taxa among sites. Based on CCA, four groups of sites were identified: streams in forested basins that supported oligotrophic taxa, such as Diatoma mesodon;small streams in agricultural and urban basins that contained a variety of eutrophic and nitrogen-heterotrophic algal taxa; larger rivers draining areas of mixed land use that supported planktonic, eutrophic, and nitrogen-heterotrophic algal taxa; and streams with severely degraded or absent riparian vegetation (> 75% open canopy) that were dominated by other planktonic, eutrophic, and nitrogen-heterotrophic algal taxa. Patterns in water chemistry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algal autecological interpretations and clearly demonstrated relationships between land use, water quality, and alg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相似文献   

12.
水源水除藻研究中藻类监测方法的选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显微计数和叶绿素α测定两种主要藻类的监测方法进行了简要评述,提出在水源水除藻研究中应针对不同的除藻机制,采取不同的藻类监测方法。化学氧化除藻大都使用强氧化剂,将它们投入含藻的水体后,能穿透藻类细胞壁,扩散至细胞内部氧化叶绿素,使藻类代谢终止、死亡,故宜采用叶绿素α法。生物法除藻是利用生物对藻类的吸附、捕食和分解等作用去除藻类,则应采用计数法。  相似文献   

13.
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数据技术评估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对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取水口直接采样和模拟水样,用自动监测和实验室方法监测相应的指标,对两者的监测结果进行比较,研究和分析两者之间差异的原因,评估自动监测数据,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生物监测中叶绿素a浓度与藻类密度的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测定叶绿素a浓度、藻类密度和藻类分类计数等,获取"水华"水体生物监测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叶绿素a浓度和藻类密度在蓝藻"水华"(微囊藻为优势种)暴发期间存在显著相关,并拟合出了回归直线。且叶绿素a浓度和藻类密度的自然对数比值也与藻类发生和兴衰存在着规律性联系。  相似文献   

15.
裸地是扬尘的重要来源,施工建设过程中形成的裸地极易在大风天气作用下造成扬尘污染。因此,快速、有效地定位裸地位置,并确认其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对于开展裸地扬尘源监管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高分辨率遥感监测数据,结合人工解译裸地扬尘源数据集,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利用深度学习方法对裸地和防尘网覆盖裸地进行分类识别。同时,利用颜色匹配法对大兴区防尘网覆盖裸地进行识别,横向评估深度学习方法的识别精度。结果显示:深度学习方法对防尘网覆盖裸地的识别精度达97%,对裸地的识别精度达61%;颜色匹配法对防尘网覆盖裸地的识别精度达85%。防尘网覆盖裸地的颜色特征鲜明,深度学习方法和颜色匹配法对防尘网覆盖裸地的识别精度都在85%以上。深度学习方法对于面积大于2 000 m2的图斑有着较好的识别精度。深度学习方法可以提高裸地遥感解译的效率,实现规范化图像识别,可以作为人工判读的辅助手段。在实际应用中,可通过进一步积累样本来增强模型性能。深度学习方法适用于裸地扬尘源线索快速发现、工地防尘网措施落实情况快速检测等场景。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生物急性监测方法对监测典型化工污水处理厂废水的适用性,选择2家常州市典型的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常A"和"常B"),进行了发光细菌、藻类、大型溞和斑马鱼卵4种不同层次受试生物的急性毒性检测。研究表明,发光细菌急性毒性、藻类叶绿素荧光毒性在2个污水处理厂中均被检测到,发光细菌急性毒性通常进水大于出水,但在投放大量氧化消毒剂时,出水表现出剧毒。藻类叶绿素荧光毒性最高值出现在常B进水中。大型溞和斑马鱼卵急性毒性仅在常B进出水样中有检出,受纳河道下游水样虽未表现出急性毒性,但可观察到斑马鱼卵各类发育畸形。4种生物急性毒性检测方法中,发光细菌适用范围最广,藻类、大型溞和斑马鱼卵急性毒性方法可根据监测目的和工业园区特点相应选择。实验结论可为化工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过程中生物毒性监测的常态化提供方法选择,为管理部门制定排放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水质监测是开展水生态环境评价、监管的基础性工作之一。随着对水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要求的提高,人工水质监测与自动水质监测相结合的模式应用越来越普遍。以船舶为载体的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开展巡测,可实现高密度样品采集、检测及信息的实时传输,在长江泸州以下干流水域的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系统的应用可弥补常规监测断面间距过大、人工监测频次低、固定站房式水质自动监测站近岸取样等不足,对人工监测和自动监测形成有效补充;船载水质自动监测系统能够实现定点、定深、定时监测,可以在河流污染带监测、入河排污行为的监管以及偷排行为的溯源、水污染应急动态监测等工作中发挥有效作用,既可应用于长江干流等河道较宽且水质可能存在岸别差异的河流,也可应用于滇池、太湖、丹江口等大型湖泊、水库水生态环境监管。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不同实验室藻密度监测数据的可靠性,现场采集了藻密度样品,处理为现场平行样和实验室前处理后平行样2种,分别由5家实验室的6名技术人员开展检测分析。参考相关技术规范要求,结合其他领域相似工作的成功应用案例,采用Z比分数法对分析结果开展藻密度实验室间比对。结果表明,数据的相对偏差均符合技术规范要求;对藻密度进行数据直接比对和对数转换后比对,各实验室对现场平行样和实验室前处理后平行样的检测结果均为合格;分析方法原理导致藻密度手工监测的绝对数值偏差较大,对当前的太湖水华预警工作适用性不高。  相似文献   

19.
太湖梅梁湾水环境监控预警体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水质预警站、实验室深度分析和蓝藻遥感监测等技术集成,监控预警模型构建,监控预警体系建立,应急响应工作 机制等方面介绍了太湖梅梁湾水环境监控预警系统的研究,为太湖流域水环境监控预警提供示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