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支撑国家地下水环境管理与污染防治,在系统梳理我国地下水环境监测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地下水环境监测的技术特点,从支撑国家地下水环境质量考核的角度出发,研究构建了涵盖点位布设、监测指标选取、样品采集与保存、样品分析测试、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质量评价等全流程的监测技术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了"十四五"国家地下水环境质量考核监测网络建设及业务运行模式。基于覆盖全国所有地级及以上城市、主要水文地质单元、典型规模以上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地与重点污染源的考核监测网络,建立了完善的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与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支撑了国家地下水环境质量考核,有助于各级管理部门掌握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为逐步改善地下水环境质量提供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2.
再生水作为改善城市景观用水纳入河道,可其对地下水具有潜在的污染风险。通过构建区域地下水数值模型,应用质点追踪技术,计算出永定河补水区在河湖受水后地下水5 a运移1.47 km、20 a运移6.32 km,年均运移0.32 km。在数值模拟的基础上,依据地下水运移轨迹,结合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将研究区划分为核心监控区、二级监控区和控制监控区3个地下水监测分区,并提出各分区地下水监测井的布设原则及布设方式,实现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的优化。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关于"2015年全面建立地下水环境监管体系"的目标,首先要建立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在充分分析中国地下水环境监测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中国地下水环境监测的不足,并从法律法规的完善、监测网的建设和运行、先进技术的引进和人才培养以及信息共享系统的构建等4个方面,提出中国地下水环境监测网建设及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广东省范围内开展了地下水环境监测井资料收集和现场排查,统计可用监测井3 620个,分析监测井的数量、分布、功能和监测情况。结果表明,尚存在环评井建设与监测任务落实不到位、地下水环境监测井管理体制不够健全、监测井信息化管理水平低、监测网络布局不完善等问题。结合地下水污染防治管理需求,针对性提出了完善监测井管理法规标准体系、加强地下水环境监测井建设与维护、推进监测井信息化建设与数据共享、完善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等对策。  相似文献   

5.
基于近些年的调查和监测结果,统计分析了我国地下水环境质量基本状况及主要超标指标的地区分布情况。指出,当前我国地下水环境监测工作主要由自然资源、水利、生态环境等部门分别组织开展,存在地下水监测信息共享与整合难度较大、尚未形成全国统一的地下水环境监测体系、“双源”地下水监测现状尚未摸清、地下水监测能力明显不足、地下水监测的生态环境保护作用尚未体现等问题。提出,进一步推动部门资源共享与整〖JP2〗合、统一全国地下水监测体系、优化完善考核机制、尽快摸清地下水监测现状和逐步提升监测能力等工作建议,以期为下一阶段全国地下水环境监测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美环境监测面临挑战由于克林顿总统和国会对环境监测经费预算的削减,加之一些科学家对美国现行环境监测计划的异议,使得全美环境监测面临种种挑战。科学家认为现行环境监测计划在采样操作及采样布点等方面显得较粗糙,缺乏一个可靠的、科学的监测指标体系,缺乏既具有生...  相似文献   

7.
为科学开展监测井评估,选择井口保护装置/井口状况、井管内径、上部井管保存状态、是否串层、井结构保存状态、井的连通性6个指标,建立监测井维护评估和监测井功能评估方法,构建地下水环境监测井评估体系。监测井维护评估最终的评估结果分为无需修复、修复和报废,用于指导地下水环境监测井维护管理,使之满足长期监测要求;监测井功能评估最终的评估结果分为监测功能良好、监测功能一般和不具有监测功能,用于判定监测井的监测功能状况,是否可以执行当前监测任务。研究可为健全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规范开展地下水环境监测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通过在拉萨市垃圾填埋场周边布设4个监测井,于2017—2018年采样分析24项地下水水质指标,并运用单因子指数、综合评价法、污染指数P_(ki)法、等标污染负荷比法等对地下水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地下水水质在良好—优良范围内;单项污染指数1的有pH值、铅,相比背景井地下水水质有所下降;填埋场周边地下水污染程度呈轻污染,主要受到影响的指标为pH值、高锰酸盐指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铅、氟化物。  相似文献   

9.
准确、可靠的环境监测数据是环境管理的重要现实依据,因此正确鉴别和处理异常数据是环境监测工作中的关键环节。简述了环境监测异常数据的类型和产生的原因,对异常监测数据的处理措施进行了分析。提出,应建立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重视现场采样的信息化管理、正确填写监测原始记录和加强监测数据的审核。  相似文献   

10.
突发性大气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布点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样点的布设在应急监测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合理地布置采样点是应急监测的关键技术之一,采样点必须分布在整个事故影响区域。引入气体扩散模式预测事故影响范围,根据毒负荷标准在事故影响区内划分危险区。阐述了应急监测采样点布设原则及事故初期、中期、后期的特点,并对三个时期采样点布设方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环境监测领域拓展方向和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环境监测市场背景与走向,提出环境监测站应向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监督监测,快速应急监测和事故仲裁监测,规划及建设项目环评现状、竣工验收、施工期与回顾性监测,排污收费总量监测和污染源自动监控仪监测检定,机动车排气污染物监测,环保产品性能及环保产品认定监测,室内环境与装饰装修材料监测,食品安全检测,以及环保体系认证监测领域拓展,进一步提升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12.
从政府考核体制、监测网络管理、监测能力水平、监测质量管理、自动监控等方面系统地分析了影响环境监测数据可信度的原因,提出通过改变监测体系、政府考核体制、监测网络优化、改变监测机构的体制和性质、加大监测能力建设、强化监测规范化建设、加大技术人员的培训和"飞行"检查力度、加快现场监测视频监控指挥系统建设,建立监测数据可信度评估体系等手段来保证其准确、可靠,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我国污染场地含水层监测现状和污染场地环境管理需求,指出我国污染场地含水层监测的不足之处并探讨了我国污染场地含水层监测技术研发趋势.当前,我国污染场地含水层监测主要以地下水监测为主,且监测仪器设备简陋陈旧、技术手段落后,不能满足数量日益增长的污染场地环境管理需求,急需发展一批新型、高效、经济、实用的监测技术和监测...  相似文献   

14.
国家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发展历程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水环境质量监测的定义和目的,介绍了构成国家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的6个子网,即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地表水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网、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网、饮用水源地环境质量监测网、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水体环境质量监测网和锰三角地区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的发展历程与现状。指出了目前该网络存在的不足,提出建立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设计技术体系、扩大监测网覆盖面、扩展监测项目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企业环境监测工作有其自身特点,本文从监测对象、监测项目、监测职能、监测手段、监测信息处理等方面论述了强化企业环境监测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科学监测的目的、意义及其内涵,提出了实现科学监测现阶段的途径是:监测工作应具有计划性,监测方案应具有可行性,操作程序应具有规范性,监测技术应具有先进性,监测数据应具有有效性,监测结论应具有客观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新疆物理监测工作(包括噪声监测、振动监测、辐射监测等)现状及环保监测系统物理监测的人员、仪器、能力等情况,分析了物理监测工作存在的不足,并对今后更好的开展物理监测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环境现场监测存在的质控体系不够完善,监测人员不够专业,监测技术相对落后,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等问题.提出实现环境现场监测规范化建设,应从完善现场监测质量控制体系入手,加强监测队伍、监测装备、现场监测管理制度建设,改进和提高现场监测技术,以此满足和适应环保新形势对环境现场监测工作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开展大气臭氧前体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大尺度监测对于臭氧污染的联防联控有重要意义。欧洲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开展VOCs大尺度监测,而中国自2018年才开始建设全国性的VOCs监测网络,目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通过总结欧洲VOCs大尺度监测的发展历程、监测指标、质量保证及监测结果等,对中国VOCs监测提出建议:开展VOCs监测的顶层设计,对全国VOCs监测进行统一科学规划,保持VOCs监测的稳定性和持续性;通过科学方法筛选优化VOCs监测指标体系,构建统一的监测技术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优先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将VOCs监测与现有的大气常规六参数常规监测网、颗粒物组分监测网等其他大气监测网有机融合,形成一个综合而丰富的大气环境监测网络,同时满足业务和科研需求。  相似文献   

20.
关于开展环境质量监测督查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开展环境质量监测督查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指出,目前我国环境质量监测工作中尚存在的问题,部分环境质量监测点位(断面)设置欠科学合理,环境质量监测仪器与监测方法不统一,监测数据的可比性不强,监测能力和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监测数据的质量缺乏保障,环境质量监测管理力度和水平不一,数据质量参差不齐。提出,环境质量监测督查不仅能为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提供可靠保障,又是对实现环境监测历史性转型开展的有益探索,各级环保行政管理部门和技术支持部门需要高度重视,加强工作抓出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