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艾比湖流域核心区景观生态功能区划及生态调控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探讨了景观生态功能区划的概念、原则及区划方法的基础上,以新疆艾比湖流域核心区为对象,采用叠置法并利用“3S”技术对研究区进行了自下而上的景观生态功能区的划分,共划分出4个景观生态功能区和9个景观生态功能亚区。分析了各景观功能区的主导生态功能、保护目标,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景观生态调控的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为恢复和重建艾比湖流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采煤矿区景观生态设计是目前国内外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从我国煤炭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入手,初步探讨了景观生态设计在矿区生态环境治理中的必要性和意义,矿区景观生态修复设计的内涵、特点及矿区景观生态修复设计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城市辖区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中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智刚 《干旱环境监测》1999,13(2):103-105,128
以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区——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生态示范区为例,针对城市行政辖区作为复合生态系统相对独立性太弱的特点,对在规划中需特别注意的政府职责层次、示范区区域界定及建设区模式选择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根据该区生态示范区规划编制工作中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4.
农业生态监测目标与监测指标体系选择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扼要地阐述了农业生态监测的最终目标一农业生态可持续性的重要性,并对其定义、内涵(环境质量和生态完善性、动植物生产的高质性以及社会经济的可行性)、可持续农业的一般过程等三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初步探讨了农业生态可持续性监测指标体系的选择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氰化物污染及其生态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环境中氰化物的产生、存在形态和转化,对氰化物的危害机理和生态效应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西部生态敏感地带分析与可持续发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生态敏感地带是西部地域空间中的一个特殊地理单元,因其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自然生态系统功能偏低,容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故该地带内生态环境问题较为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反过来又制约着这一地带的经济发展,使西部生态敏感地带成为我国西部生态环境突出,经济发展落后的区域之一,对西部生态敏感地带的特征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就该地带的可持续发展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通过几年的生态示范区建设,宿迁市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为了更进一步地提高宿迁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宿迁市即将进行“生态宿迁”建设.文中在揭示“生态宿迁”建设的必要性之后,提出了“生态宿迁”建设的总体构想.通过对生态示范区工作的总结,阐述了“生态宿迁”建设的主要任务:生态工程、生态经济、生态意识和生态人居.在对“生态宿迁”建设的工作组织实施提出意见后,明确提出“生态宿迁”近期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8.
在对“厌氧池+跌水充氧接触氧化池+水耕蔬菜型人工湿地”生物生态耦合技术应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进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生物与生态处理单元各自的主要去除对象和效率,为生物生态技术的合理耦合提供了依据。结果表明:在进水COD、TN、TP质量浓度波动范围为51.20~211.12,28.29~122.12,1.26~5.97mg/L时,出水平均质量浓度为15.80,5.51,0.34mg/L,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污水中COD、TN、TP的78%,85%,50%的去除是在生物处理单元完成的,而TP的达标排放还必需生态处理单元的参与。整个处理技术处理效果良好,运行费用低,适合在条件允许的农村地区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生态监测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基础上,探讨了生态监测的科学内涵,明确了生态监测对象就是生态系统,目标是认识反映生态系统的状态和演变趋势,为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深入分析了中国生态监测存在的5个问题:生态监测缺乏统一管理,部门间任务存在交叉和重复;生态监测技术不够规范,信息整合与利用困难;生态监测网络松散,国家级生态监测网络建立缓慢;环境监测法律依据不足,法制保障力度亟待加强;生态监测能力水平普遍较低,亟待建设。最后,从国家现实需求、生态监测现状以及监测技术发展的历史规律,探讨了未来中国生态监测的总体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在推动开展全国生态质量监测评估的背景下,分析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态监测工作现状及开展生态质量监测的必要性。从优化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职能、强化生态质量监测人才培养机制、推进科技项目引领示范等角度,提出了兵团生态质量监测体系的构建思路,以及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建设、生态质量样地监测、生态遥感监测与评价等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1.
从生态监管对生态质量评价的需求角度梳理了我国生态监测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了我国构建生态质量监测网络的必要性,并从网络建设目的、原则、空间布局、监测内容和工作机制等5个方面提出了国家生态质量监测网络的构建思路,最后指出"十四五"期间国家生态质量监测网络的重点任务,即开展生态质量综合观测站建设并进行生态功能相关监测和评估研究,开展生态质量监测样地系统建设并进行生态系统结构组成监测,从引导生态保护修复的科学性和提高自然生态用地利用效率出发开展生态质量监测和评价的尝试,建成天-空-地一体化的生态质量监测与预警体系。  相似文献   

12.
将农业面源污染风险区划入生态保护红线中,防范由此导致的饮用水水源富营养化现象,是值得深入探讨的科学问题。以南水北调中线重要水源地丹江口水库流域十堰段为例,基于农业面源污染风险区的识别,通过情景分析探讨生态保护红线优化方法,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推动绿色发展。结果表明:将农业面源污染极高风险区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区域氮、磷流失削减率可分别达35.9%和26.33%,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生态系统连通性,且人口生态压力指数较小(0.23),可统筹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发展。研究结果有望为存在农业面源污染风险的丘陵山区提供一种红线优化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介绍生态风险评价意义的基础上,简要回顾了国外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的发展历程,着重论述了现阶段国内生态风险评价的重点研究领域,包括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与评价标准确定的探讨、水环境化学生态风险评价、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流域生态风险评价,以及"3S"技术在生态风险评价中的应用。归纳了生态风险评价的方法学和评价模型的选择等重要技术手段,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和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4.
淮安市城市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介绍生态足迹的计算模型的基础上,计算了淮安市2006年的生态足迹。结果表明,2006年淮安市人均生态足迹是2.53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仅为0.82hm^2,人均生态赤字则为1.71hm^2,反映了淮安市的生产、生活强度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5.
“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全面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创新成果,为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引和根本遵循。2019年以来,江苏省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省级试点工程共5类59个工程项目。在总结了试点地区工作经验做法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生态保护修复和绿色发展协同理念认识不足、生态修复保护整体性和系统性不够、生态修复经验总结及全周期管理有待加强、打破界限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亟需完善等问题及难点,提出了相应的工作政策建议,以期打造全国生态保护修复的江苏样板。  相似文献   

16.
土壤/沉积物生态风险评价方法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生态风险评价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而有关方法的探讨还很欠缺.本文详细介绍了灾害商法、酸性挥发性硫化物、生物-土壤/沉积物-累计-因数法、风险评估编码、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等生态风险评价的方法和技术,并讨论了生态风险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区近期的生态监测工作重点、生态类型划分、监测指标确定及监测报告的编制,提出水源区近期生态监测应以监测区域生态质量状况和地面监测各生态系统信息指标为主,水源区的湿地生态系统、农村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4种生态类型应按照综合性、独立性、可测性、数据可获得性和长期性的原则,分别确定其监测指标和监测频次。对生态监测报告的形式、内容提出了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8.
根据开封市生态环境现状,利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对开封市的土壤侵蚀敏感性、生态功能重要性进行了评价.依据生态功能区划编制技术方案,得出了开封市生态功能区划结果.  相似文献   

19.
从泰州市实际出发,阐述了泰州市生态红线区域的划分方法及保护、补偿措施,讨论了生态红线区域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从加快规划编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加大投入与宣传教育力度等方面,提出对推进生态红线区域保护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论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现状与改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生产越来越工业化,我国农村水、空气、噪声、垃圾污染加重,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仅此,对如何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