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引言 综合技术是环境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地解释监测数据和合理地运用这些数据的技术,是一门以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为指导的,专门研究环境监测信息流通规律及其效应的综合性技术,属于软科学范畴。 相似文献
2.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人们对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视,环境监测任务也不断增加。为了提高工作水平、工作效率与员工工作积极性,深圳市环境保护监测站自2002年7月开始实行工作定量化考核管理制度,对环境监测工作进行量化处理,将工作效率、工作质量与岗位津贴挂钩,探索环境监测管理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严小薇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1998,10(5):1-2
提出了环境监测现场工作的量化指标以工时数为标识因子用分析项目化数与工时消耗进行拟合,选取合适的值,确定出现场工作量化目标,介绍了现场工作数在管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利辉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1998,10(5):7-7
文山州是我国西南边陲的前沿,是老、少、边、穷地区之一。由于文山州管辖的8个县都是国家“八五”扶贫攻坚县,县监测站基本未开展监测工作。于是,州监测站的环境监测任务繁重。1环境监测站面临的困难11监测任务重文山州环境监测站是三级站,要对全州境内的元江和... 相似文献
5.
浅议四级环境监测站监测质量保证问题徐衍忠,王均乐(山东省五莲县环保监测站262300)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是及时、准确地取得监测数据,预测环境变化趋势,有效地为环境管理工作服务的重要措施。山东省五莲县环保监测站从1989年开始、试行在水质监测中开展质量保... 相似文献
6.
7.
陆哉堂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1989,1(3):56-57
《全国环境监测管理条例》对各级环保主管部门和监测站在环境监测方面的职责能是有明确规定的,但一些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如陆哉堂同志在《环境监测系统存在问题透视》一文中列举的“环保主管部门与监测站间任务不明、职责不清”,甚至一些四级站“局站合一”,“局长成了‘大站长’”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和现象有的同志或许有不同的看法,我们欢迎读者来稿争鸣,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促使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工作在改革中协调统一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陈纲琦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1989,1(2):55-59
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随着环保事业同步发展,已走过15个春秋,这是创业的15年,发展的15年,环境保护事业的每一发展、进步无不洒下了监测人员的辛勤汗水和创造性的劳动。 15年的实践是极其丰富而宝贵的。监测站在环保事业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监测站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如何正确评价这支队伍,如何充分发挥监测人员的聪明才智?如何不断提高监测为环境管理服务的意识与水平以适应日益扩大的环境管理内容和要求及商品经济市场的冲击?无疑,监测部门应总结经验,研究问题,提高认识,深化改革。而作为环境监测的主管部门则更有义务与责任关心监测的发展,建设,及面临的困难,制定积极的方针,政策,提出宏观的指导性的意见,引导基层解决存在的问题。 陈纲琦同志的《浅析环境监测的活力与动力》一文以江苏省环境监测近年来的工作实践,对监测站面临的形势作了分析,阐明了观点.文中所涉及的问题是监测部门比较关心和急需解决的问题,欢迎大家踊跃来稿深入探讨,以求相互沟通,统一认识,促进环境监测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张建生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1992,4(3):5-7,43
十几年来,我国地方环境监测站进行了大量的环境监测和科研工作,环境监测为环境质量调查及环境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环境监测科研则使得环境监测更加系统化、合理化和科学化.随着环保事业的发展,地方环境监测站的工作量越来越大,监测种类和项目逐渐增多,监测科研任务也明显增加.监测站内部运行机制的某些弱点暴露出环境监测与监测科研工作之间不相适应的方面,如不能正确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明确二者在监测站中的职能与地位,必将影响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探讨和理顺二者之间的关系,使之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对促进地方监测站的自身建设,保证环境监测与监测科研工作的数量和质量,使之更好地为环境管理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目前二级站质量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指出质量管理人员综合业务素质有待提高,缺乏切实有效的环保系统内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监督、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环境监测内部管理工作不适应现代环境监测需求,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和标准物质种类存在短板,不确定度应用未发挥真正实际作用等问题。提出应建立省级质量管理技术中心,构建适应新形式的质量管理工作体系,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前的水环境监测工作需要建立统一的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系统,这对于各级、各地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信息的规范化录入和分级汇总统计、信息共享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分析目前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基于网络服务、地理信息等技术,设计实现了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系统.利用该系统,各级、各地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部门能够进行监测机构、持证人员、监测项目、仪器设备等信息的录入和定期维护,同时共享监测方法、政策法规、标准规范、标准物质等信息.同时上级管理部门能够查看、统计所辖部门的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信息,从而为流域水环境突发事件应急资源调配、辅助决策等提供信息支撑. 相似文献
12.
13.
14.
论实行“以条为主,条块结合”的环境监测管理体制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斌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1997,9(2):35-35,43
从技术监督,网络建立,技术研究,执法程序及自身建设等方面论述了加强加强环境监测工作的首要措施是改革现行的环境监测管理模式,实行“以条为主,条块结合”的管理体制,即;人,财,物管理以条为主,党群活动以块为主,业务开展兼顾条块。 相似文献
15.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大安市环境站在业务经费严重短缺,监测技术落后,监测成本价格上涨等情况下,加强自身建设,在困境中求得了生存和发展,并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对县级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希勤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1997,9(3):28-29
分析了县级环境测站在标准化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实际困难。为加快标准化环境监测站的建设速度,促进环境测站的全面建设,提出了包括提高认识,制订目标,加强队伍建设和拓宽经费渠道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运用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的原理,结合监测站的特点与论述了站风建设的重要性,并从监测方针,发展目标,民主管理等方面阐述了良好站风的建设,指出了站风建设是监测站精神文明建设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8.
对如何搞好工业企业的环境管理进行了探讨,阐述了工业企业的环境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工业企业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及实施策略;正确处理企业环境管理部门与地方政府环2呆机构的关系,企业内部环境管理与监测部门的关系,企业环境保护与工作与企业生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刘正云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1998,10(1):26-26
全国环境监测站发展不平衡。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标准化环境监测站,以适应环境监测的发展水平。指出应抓住计量认证,提高这些地区的环境监测规范化水平;主动争取政府的支持,并纳入政府管理目标;开拓创新,提高整体业务素质,人员水平,加大投入等重要环节,欠发达地区在短期内会逐步实现标准化环境监测站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县级环境监测站在改革的新形势下,必须积极争取财政的支持,加强监测能力的建设,强化监测质量管理,拓宽技术服务领域,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