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管内高铁列车配餐食品卫生状况。方法对管内高铁列车配餐食品按现行有效标准方法进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食源性致病菌的监测。结果2013年监测高铁列车配餐食品182份,合格率为67.0%。不合格食品均是由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超标引起。不同种类高铁列车配餐食品中,以剁椒鱼套餐的监测合格率最低,为33.3%(P0.001)。第四季度的监测合格率最低,为36.4%(P0.001)。结论高铁列车配餐食品卫生状况不容乐观,需进一步加强监督监测管理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动车配餐基地快餐盒饭、食饮具、生产环境卫生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食品安全日常管理状况,及时发现隐患,改进、提高快餐盒饭卫生质量。方法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对2011—2013连续3年快餐盒饭、生产食饮具、生产环境跟踪检测,将HACCP管理手段应用于日常管理,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并采取纠偏措施。结果 2012年春季快餐盒饭出现检测不合格峰值,随后呈逐步下降的趋势;食饮具年度检测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11年合格率最低;不同地点检测合格率有显著差异,碗、米饭传送带、热包传送带合格率低;样品分类检测合格率有显著差异,温度与湿度合格率最低,其中米饭包装车间最低。盒饭保质期限、食品加热中心温度、食品速冷温度、包装车间温度是关键控制点。结论实施HACCP管理后食品检测合格率逐年增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随着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铁路快餐配送(盒饭)已成为动车旅客用餐的主要方式,对其规范管理也更加迫切。2013年,铁道部办公厅出台了《铁路动车快餐盒饭食品安全控制要求》规范性文件,但其在内容及效力上仍有不足,盒饭制作和配送的安全管理还须加强。建议应制定铁路餐车经营和快餐配送食品安全标准、规范,并将推行以即食盒饭等配送作为列车旅客用餐的远期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吉林铁路管内旅客列车自备水箱水的微生物污染状况。方法对管内T 272/1等7组列车232节车厢的自备水箱水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微生物指标检测。结果2008年管内7组旅客列车菌落总数合格率为98.27%,2009年管内7组旅客列车菌落总数合格率为99.13%,两年间的合格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等三项指标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结论吉林铁路管内旅客列车自备水箱水卫生状况良好,自备水箱水微生物指标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昆明市某区餐饮业自制鲜榨果汁的卫生状况,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保障大众身体健康,于2014年在该区大中型餐馆抽检了4类(包括柠檬汁、橙汁、芒果汁、西瓜汁)60件鲜榨果汁进行检验。结果显示,鲜榨果汁微生物指标总体合格率为79%,细菌总数合格率为50%,大肠菌群合格率为47%,致病菌合格率为100%。市售鲜榨果汁易受到微生物污染,并且细菌滋生的程度与果汁品种有密切联系,需加强果汁制作过程规范化和安全风险监测。  相似文献   

6.
了解某铁路辖区餐饮具消毒效果,为进一步做好铁路疾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收集2018—2022年某铁路餐饮单位监测样品2 389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餐饮具的消毒效果监测合格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总体情况良好。不同季节中以四季度餐饮具合格率最高(96.81%),不同机构以铁路招待所、幼儿园餐饮具合格率最高(100%),不同类别中盘子的监测合格率最高(94.71%);车站、食堂餐饮具消毒状况有待改善,二季度监测合格率偏低应引起关注。进而提出进一步强化人员工作责任心和食品安全意识、优化铁路餐饮单位餐饮具消毒管理制度、增加监测监督频次等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上海铁路局管区内各给水所水和列车饮用水的微生物污染状况,提高饮用水的卫生质量,总结分析了2008年-2013年局管内给水所水和列车二次供水水定期监测结果。分析结果显示:6年共检测水样815件,合格682件,合格率84%;其中给水所水样531件,合格498件,合格率94%;列车二次供水水样284件,合格184件,合格率65%。必须进一步加强对列车二次供水的卫生管理工作,加强水箱清洗消毒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纸片法对于生活饮用水快速检测大肠菌群的有效性。方法对186份水样分别用纸片法与多管发酵法进行总大肠菌群检测。结果两种方法检测大肠菌群阳性率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χ2=0.135,P0.05),两种检测方法大肠菌群MPN值符合率为96.77%。结论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基本一致。但相对于多管发酵法,纸片法更加省时、省力,简便易行,适用于大批量样品快速检测特别是突发事件时检验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9.
2006年中国出口欧美消费品安全召回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安全状况进行了解,为我国产品召回制度的建立提供数据支持,统计分析了2006年1月至11月间美国与欧盟对源产于中国的消费品实施召回或其他安全措施的情况,结果表明:我国出口至美国的消费品被召回的次数与件数超过了其他任何国家,分别占总数的52.5%与60.1%,出口至欧盟的消费品被采取限制性措施的次数占总数的49.5%;涉及产品主要包括儿童玩具及用品、电子电器、机械产品等.因此,我国应尽快建立并完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建立国家产品伤害监测系统,完善产品安全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10.
太原市蔬菜中铅、铬和镉含量分析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笔者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 ,测定了太原市蔬菜批发市场的 8种蔬菜 72个样品的铅、铬、镉含量。结果表明 :在检测的 8种蔬菜中 ,有 5种蔬菜出现铅含量超标 ,铅是蔬菜中的主要污染元素 ,且污染带有普遍性 ;铬的污染仅出现在芹菜和青菜上 ,其他 6种蔬菜均无超标 ;8种蔬菜均未受到镉的污染 ,合格率为 10 0 %。参照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和蔬菜质量分级标准 ,对蔬菜的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了安全性评价。在所检测的蔬菜样品中 ,只有青菜受到重金属污染 ,其综合污染指数为 1.12 ,污染程度为轻度污染。其他蔬菜的综合污染指数均低于 0 .7,污染程度均为安全 ,污染水平均为清洁。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管内从吉林始发的旅客列车(包括动车组和普通列车)上销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六类食品进行连续监测。2009年—2013年共采集六类食品448份,检出26株食源性致病菌,总检出率5.80%。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12株,检出率最高为2.70%(12/444);其次为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检出10株,检出率2.23%(10/448);沙门氏菌检出3株,检出率0.67%(3/448);副溶血性弧菌检出1株,检出率1.33%(1/75)。由此可见,列车上销售的食品有些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应加强卫生监督管理,以保护旅客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2.
据调查,到1989年底,全国各类矿山尘肺约25万例,占全国尘肺总数的70%以上,并且每年还在以10%的速度增长。 为什么近几年一些企业粉尘合格率逐年提高,而尘肺发病人数却逐年增加呢?除了尘肺病的发病有较长潜伏期的原因,还有无其他原因?记者在劳动部矿山安全卫生监察局1991年12月于厦门召开的矿山个体粉尘监测试点总结会议上了解到:长期以来,我国对粉尘的测定一直采用测定作业场所环境总粉尘浓度的方法,以此对矿山企业的粉尘危害程度和防尘措施效果进行评价。这种做法存在许多弊端。一是由于矿山井下作业条件的特殊性,要做到作业场所各处粉尘浓…  相似文献   

13.
四种典型虾池的磷含量及解磷细菌数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滩涂土池、河口区土池、高位池、虾蟹混养土池4种华南典型对虾养殖池,对水体和沉积物中的磷含量及解磷细菌数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高位池水体中活性磷酸盐质量浓度为0.308mg/L,显著高于其他3种池塘(p0.05),其他类型池塘均低于0.018mg/L。滩涂土池、河口区土池和混养土池底泥中的总磷质量比分别为506 mg/kg、1 049 mg/kg和660 mg/kg。不同类型池塘中的解磷细菌数量存在差异,滩涂土池及河口区土池底泥中无解磷细菌检出,高位池和混养土池水体解磷细菌分别为2.67×10~3CFU/m L和2.07×10~3CFU/m L,其中解磷细菌数量占异养细菌的比例均低于3.10%。研究表明,不同类型虾池底泥中的总磷水平高,但水体中活性磷酸盐质量浓度较低,且池中的解磷细菌数量低。针对这一状况,可考虑科学提升环境中解磷细菌的数量水平,促进池塘的磷循环,有助于消减养殖时潜在的磷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14.
孔云明  朱祥斌  王懋祥  金芳勇 《安全》2018,39(1):35-36,39
通过对该铜冶炼企业劳动者职业病危害认知情况、态度及需求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劳动者职业病危害知识、态度及需求现状,为改善和促进劳动者职业健康状况提供科学的依据。文中采用统一的问卷调查方法对该企业劳动者职业病危害认知情况、态度及需求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劳动者所在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及危害防护的准确知晓率分别为63.6%、55.8%和57.4%,不同文化程度劳动者对岗位所在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及危害防护的准确掌握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85.3%的劳动者知道职业健康检查与一般健康体检是不一样的;调查对象个人防护用品正确佩戴率为78.3%;96.9%的劳动者能主动获取个人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岗前和在岗期间培训、公告栏、警示标识及告知卡等是该企业劳动者职业病危害知识主要获取途径,占总获取途径的60%以上,期望获取途径中讲座咨询途径较其他途径增幅较大,占总期望获取途径的18%以上。该企业劳动者对岗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及防护知识的知晓率偏低,劳动者个体防护用品实际佩戴执行情况稍有不足,用人单位在今后的职业病危害防治活动中应增加职业病危害知识的讲座咨询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