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提高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安全性,为老旧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更新改造提供技术依据,在分析国际、国内有关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安全评估标准的基础上,结合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安全评估经验,以贴近制造标准和检验规程,使实际评估工作具有可操作性为原则,在缺少国家层面的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有关安全评估规范和标准的情况下,参考曳引和强制驱动电梯安全评估的模式,提出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安全评估的基本思路和系统方法,分10个部分确定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88个危险情节,进行单项评估和整机评定,推算并确定整梯风险等级的临界分值,提出降低风险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该基本思路和系统方法与国内现有电梯法规标准体系相适应,能够用来全面评估在用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安全状况。  相似文献   

2.
自动扶梯的驱动装置与转向装置无意性缩短保护在TSGT7005—2012《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一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中的6.6项中的要求是“驱动装置与转向装置之间的距离发生过分伸长或缩短时,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应当自动停止运行”。其检查方法是模拟驱动装置与转向装置之间的距离伸长或缩短的状况,检查动作装置能否使安全开关动作,并使设备停止运行。  相似文献   

3.
作为自动扶梯检验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间隙距离的测量能够验证自动扶梯运行状况安全与否。本文讨论了如何进行自动扶梯间隙距离的检验,分别从出入口相关距离、防护挡板相关距离、扶手装置相关间隙、梯级周围相关间隙、防爬/阻挡/防滑行装置相关距离等方面,通过图示等方式详细讨论了各项目的检验方法,并提及了检验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4.
为确保乘客乘坐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安全,防止乘客在乘坐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时发生与建筑障碍物碰撞、挤夹和剪切的危险,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应正确地设置垂直防护挡板这一安全保护装置。  相似文献   

5.
文章根据GB16899-2011《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的要求,提出自动扶梯有载向下运行的制停距离和减速度的测试项目和测试方法。针对扶梯制停的原因讨论了测试项目存在的几种情况,并推荐了4个测试项目,最后给出了某自动扶梯有载向下运行超速的制停距离、最大速度、减速度的测量数据。  相似文献   

6.
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扶手带的运行速度偏差在安全技术规范中有明确的要求。本文对此提出一种新的扶手带运行速度偏差测量方法,它以测量因扶手带速度偏差而造成的其运行距离偏差值为判断依据,不对其实际速度进行测量,从而能够避免如扶手带运行速度变化明显,单纯进行速度测量比对,检验结果符合性难以判定的不足,实现更加具有现实意义的检验判断。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导向的理解及检验方法的讨论,给出了对导向段的理解和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日前,中国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促进会团体标准《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超速及非操纵逆转保护装置动作的外接变频驱动试验方法》(编号:CPASE MT002—2016)通过评审,并拟于近期颁布实施。该标准由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院珠海检测院主导,联合中国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促进会、国家电梯质量检测中心(广东)等单位共同编制完成。该标准是珠海检测院在其承担的国家质检总局科技项目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事业高速发展.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投用数量正以一个极高的速度增长,各地的扶梯和人行道(主要是扶梯)事故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有关部门和扶梯制造企业对扶梯安全状况给予了更多的关注。梳齿板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上的不起眼的小部件。因此并没有引起太多关注的目光.但梳齿板是扶梯上至关重要安全部件。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一起由于盖板意外翻转引起的自动扶梯夹人事故,分析了这类盖板的结构特点,指出了此类盖板设计得不合理之处。针对此类缺陷,提出了加装监控装置、盖板加装支撑和改变盖板形状三种改进措施。分析了现行的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检验规则和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相关条款,指出了检修盖板、楼层板、梳齿支撑板概念模糊,描述不清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香港特区是典型的经济发达地区,电梯安全管理水平达到世界先进。通过学习香港电梯安全管理和事故管理经验,研究电梯的安全条例、守则中电梯各相关方的职责、电梯事故的管理机制,分析香港特区电梯典型的事故技术调查报告和历年的事故统计数据,有利于加强内地与香港特区之间的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深入交流,有助于给出进一步提升国家电梯安全和应急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变频技术,采用工况模拟的手段来检测自动扶梯超速和非操纵逆转保护装置的新方法及依赖于该方法研制的综合检测仪器。该仪器可以模拟出扶梯意外超速和非操纵逆转的危险工况,从而实现定性定量检测。本文着重介绍了该仪器的原理、特点以及操作方法,详细分析了其与传统方法在实际检测中的对比案例。该技术和仪器以其直观、准确、可定性定量的优点,很好的解决了自动扶梯超速和非操纵逆转保护装置的检测难题,填补了国内外空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3.
国家质检总局2013年底公告要求《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TSG T7001-2009)(以下简称《检验规则》)附件C中增加了轿厢与井道壁距离的检验项目,这一内容的修改是考虑电梯使用人员的保护需要,同时对电梯定期检验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全面论述了增加轿厢与井道壁距离检验项目的必要性,提出了检验方法和合格条件,为电梯检验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对于高架车站地铁火灾,危害最大的主要是下层站厅火灾燃烧产生的烟气和毒害物质的扩散形成的人员伤亡。文章结合广州市地铁4号线高架车站,对高架车站的站厅自然排烟设计进行了探讨,同时采用火灾动力学模型对站厅火灾进行了数值模拟,进而验证了防排烟设计的有效性。研究表明,高架车站的自然排烟设计应该确保楼扶梯为无烟区,需要采用两种必要的手段:(1)在楼扶梯开口四周设置挡烟垂壁,严格控制烟气进入疏散通道;(2)同时为了确保站厅火灾烟气能够及时的排放,在站厅两侧玻璃幕墙顶部设置排烟口或者利用站厅两端的轨道孔,及时供烟气自然排放至室外空间。文章进一步给出了站厅自然排烟口的大小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研究结论可为国内外类似高架车站防排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我国安全生产监管队伍能力建设对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分析了国内安全生产监管队伍建设现状,总结提出了我国在安全生产监管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职责界限不清、内部监察工作不规范、人员能力不高、安全生产监管信息系统建设滞后等问题。结合国外安全监管队伍建设经验,制定了覆盖从"入"到"出"、全过程的能力培养和保障框架,提出了制定安全生产监管条例、实施监督与管理分离、合理设置各级监督机构职责分工、实施分级监督、强化监管队伍能力建设、建立安全生产监管信息系统、实施安全生产内部监察制度的对策。研究结果对增强我国安全监管队伍能力,提高安全监管水平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志东  骆吉庆  何莎  杜雷  李姝璇 《安全》2019,40(5):49-53
为有效地了解油气长输管道中斜拉索跨越管桥的安全状况,保障管道正常运行,建立一种斜拉索跨越管桥安全状况评定方法。在工程实际的基础上,借鉴《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斜拉桥技术状况评定思想,针对跨越油气管道自身特点,构建斜拉索跨越管桥安全状况评定指标体系。结合网络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计算指标的组合权重。根据指标评分,求得斜拉索管桥的安全状况分值,确定安全状况评定等级。结果表明:管桥系指标对斜拉索跨越管桥安全状况的影响程度最大,应作为安全保护工作的重点;实例分析中,斜拉索跨越管桥安全状况评定等级为3级,其中锚固墩安全状况较差,管道管理方应结合现场检测及安全状况评定结果,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优化城市群公共安全联动的检验检测能力,针对国内外现状,开展对城市群公共安全联动的检验检测能力共享体系研究。首先,对城市群公共安全联动等基本概念进行界定;然后,对公共安全所需的检验检测能力进行分类,进而初步建立起城市群公共安全联动的检验检测能力共享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对体系进行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共享体系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对增强城市群公共安全联动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安全检查是现代安全管理中最有效的手段 ,也是企业发现事故隐患、促进现场安全文明生产的好途径。介绍了安全检查作用及特性 ,并结合目前安全检查存在的不足 ,提出了一些强化安全检查效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建筑工人作业前安全检查的效率和效果,减少事故发生。以图像识别技术为核心支撑,提出了建筑工人智能安全检查系统的结构、功能及运行流程,并对系统运行效果进行了测试。研究和测试表明:该系统具备身份识别、安全装备检查、作业行为能力检查功能,能实现建筑工人作业前的自动、智能安全检查。该系统的身份识别正确率为83.75%、安全帽识别正确率为96.25%、安全带识别正确率为63.75%。该系统具有硬件投入低、检测速度快、准确性高、应用场景广泛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空气幕的不同送风角度对深埋地铁火灾烟气控制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火灾动力学FDS软件对深埋地铁站台中部7.5MW火灾进行了模拟,通过改变楼梯121、扶梯口处空气幕的送风角度,分析深埋地铁火灾中,火源附近、楼梯口、扶梯口附近的温度场和速度场的分布规律,为保证人员在6分钟以上的安全疏散时间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位置的扶梯、楼梯口处空气幕的送风角度对烟气的控制效果是不同的,60°送风效果较好.在站台发生火灾时,应智能控制空气幕的送风角度,可以有效的控制火灾烟气蔓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