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 《中国安防》2012,(10):72
日前。全球领先的电力和自动化技术集团ABB宣布,ABB明悦TCP/IP全数字楼宇对讲系统近日荣获《时尚家居》杂志“2012年度最时尚家居用品”大奖。这是继2009年由·艺系列开关插座、2010年prion系列房间控制解决方案和2011年明悦楼宇对讲系统之后,ABB连续第四次获此奖项。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小区智能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伴随着新技术的发展,诸如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的应用、物联网、各种识别技术,给可视对讲产品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可视对讲必将朝着多系统融合、移动互联、大数据应用和智能家居的方向发展,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加智能、安全、便捷和绿色的环境。一、楼宇可视对讲产品发展楼宇可视对讲系统由门口主机、室内分机、管理主机、管理平台和相关配件组合而成,实现访客视频对讲确认和开锁的智能系统。系统把小区和楼宇的出入口、住户及小区物业管理三方面的通信包含在同一网络中,  相似文献   

3.
正引言随着物联网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的发展,智能楼宇对讲系统也得到蓬勃发展,未来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趋向于智能化、网络化。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楼宇对讲系统悄然进入中国,国外厂商的进入带动了中国楼宇对讲行业的发展,此后伴随着中国房地产业的爆发而迅速发展。目前中国的楼宇对讲系统更新换代很快,在行业的竞争发展中,今后国内的楼宇对讲产品功能将趋向数字化、智能化、互联网化和移动化。楼宇对讲系统也已经慢慢地由我们所熟知的模拟对讲步入到数字对讲的时代,它将  相似文献   

4.
国标《建筑及住宅社区物业管理数字化应用》征求意见稿的出台,指明智能小区发展的主要方向是数字化,数字化也是可视对讲系统发展的必由之路.预计不久的数字化产品性能价格比将优于传统总线产品,传统总线产品将逐步退出市场,数字化可视对讲产品即采用网络技术,基于TCP/IP协议的IP可视对讲产品将占有市场主要份额.……  相似文献   

5.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楼宇对讲系统悄然进入中国,伴随着中国房地产的发展而快速成长,目前中国的智能楼宇对讲系统已走在世界的前列。随着物联网和云服务的发展,智能楼宇对讲系统也得到蓬勃发展,它将依托数字化社区的建设,给人们带来更加智能化、人性化的服务,推动智慧社区的建设。智能楼宇对讲系统是智慧社区建设中最核心的子系统,其中用户智能终端、智能家居控制(如执行器、控制器、传感器等)、无线扩展智能终端以及应用软件是楼宇对讲系统的重要集成方向。  相似文献   

6.
数字化技术的导入,使楼宇对讲颠覆了传统可视对讲的概念,许多厂商在数字化对讲的平台上将数字可视对讲系统扩展成为智能家居系统,组成一个由家庭安防、远程控制、家庭自动化、娱乐化、社区服务等系统组成的家庭综合管理平台,伴随2013年智能硬件的"野蛮"生长,智能家居行业也迎来了新的变革,很多轻量级智能家居产品从家庭环境、安防、灯控、插座等领域创新,搅动智能家居新浪潮,楼宇对讲作为重要一员,市场表现也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7.
随着各种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安防行业正朝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在技术和市场环境今非昔比的背景下,行业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一些细分领域比如楼宇对讲市场呈现出新的发展特征,出现了楼宇对讲生产企业不断切入智能家居的趋势,这种现象在各大安防展上都可窥其一斑,各家楼宇对讲厂商纷纷推出智能家居的相关产品并建立自己的"智能家居体验馆"。据业内人士分析,2012年楼宇对讲企业大面积切入智能家居领域是顺应潮流之势。本文将对这种融合背后的原因以及发展情况等做些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8.
楼宇对讲系统设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宋谦 《安防科技》2005,(4):59-61
介绍常见楼宇可视对讲系统的控制方式,指出其特点及不足.针对楼宇对讲系统的实际使用环境,本着降低系统成本的思想,提出一套较完整实用的系统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9.
二十多年来,楼宇对讲行业伴随着中国楼市的发展热潮得到了快速发展,楼宇对讲成为许多新建楼盘不可或缺的配套产品.而由于近几年中国楼市出现了一些波动,楼宇对讲市场也由前几年的跃进式发展回归到理性发展时期.总体上来说,国内楼市依然存在巨大的刚性需求,未来楼市仍会以稳步上行发展为主,楼宇对讲市场的发展前景依然广阔,以下笔者和大家共同回顾一下2012年国内楼宇对讲市场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介绍常见楼宇可视对讲系统的控制方式,指出其特点及不足.针对楼宇对讲系统的实际使用环境,本着降低系统成本的思想,提出一套较完整实用的系统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