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进一步提高循环式活性污泥工艺(CASS)的脱氮除磷效果,改变其运行方式,采用好氧脉冲曝气,提出频繁硝化-反硝化循环式活性污泥工艺(FND-CASS).结果表明,FND-CASS工艺与CASS工艺相比,在去除污水中有机物方面能力略有下降,但在脱氮除磷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在同样的进水流量且DO浓度控制较低的运行条件下,F...  相似文献   

2.
高氨氮废水短程硝化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A/O工艺处理模拟高氨氮废水,在硝化过程中发现自养菌和异养菌在同一处理系统中不会同时达到最佳处理效果.在传统生物脱氮的基础上通过对pH值和DO的控制实现了短程硝化,并探讨了此过程的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A/O工艺在27-30 ℃,pH值7.5-8.5,DO在1.0-1.5 mg/L即可以形成比较稳定的短程硝化.避光有利于亚硝氮的积累,但是其不会单独成为向短程硝化转变的主导因素.短程硝化过程的实现是几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反硝化生物滤池因其脱氮效果好、出水稳定等特点在污水再生处理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实际运行中发现,反硝化生物滤池出水经后续工艺处理后色度常常难以达标。反硝化脱氮过程存在亚硝酸盐积累的现象,进水NO_3~--N质量浓度为25 mg/L、碳源投加量为90mg/L时,反硝化滤池出水NO_2~--N质量浓度为2.87 mg/L。以反硝化生物滤池与臭氧氧化组合工艺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反硝化过程中亚硝酸盐累积对臭氧及次氯酸钠脱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亚硝酸盐累积不利于后续臭氧氧化脱色过程,当反硝化生物滤池出水NO_2~--N质量浓度为3.98 mg/L、臭氧投加剂量为3 mg/L和5 mg/L时,出水色度分别为20.6和17.3,无法满足GB/T 19772—2005《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地下水回灌水质》的要求(色度15)。通过投加5 mg/L的NaClO预氧化、再投加5 mg/L的臭氧使出水色度达到14.1。  相似文献   

4.
苯酚对生物硝化过程的抑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硝化细菌由于其特殊的生理生态特性,容易受环境因素和共存有毒有害物质的影响,使硝化过程不稳定,脱氮效率降低.采用批式试验,研究了苯酚对生物硝化过程的抑制效应.结果表明,苯酚对硝化有抑制作用,该抑制属非竞争性抑制,是可逆的.苯酚与2,4-二氯酚共存时产生叠加抑制效应.且抑制剂存在时,温度对硝化速率影响更大.因此含酚废水生物脱氮处理时需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5.
影响短程硝化反硝化的因素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短程硝化反硝化是指将硝化过程控制在亚硝化阶段,随后在缺氧条件下进行反硝化的生物脱氮过程,其关键是如何控制硝化过程中影响HNO2积累的因素,分析影响HNO2积累因素,包括温度、游离氨、pH值、溶解氧、有害物质和泥龄,探讨实现短程硝化反硝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有机碳源对低碳氮比生活污水好氧脱氮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间歇式生物膜反应器研究了有机碳源对低碳氮比(COD/TN在3左右)实际生活污水好氧脱氮的影响.处理实际生活污水的实验结果表明,在好氧条件下总氮平均去除率为80%.投加葡萄糖进行5个碳氮比的对比实验,随着COD/TN的升高,好氧总氮去除率由67%(COD/TN=1.63)逐渐上升至93.6%(COD/TN=8.43);但是当COD/TN超过8.43后,总氮去除率提高的并不明显(当COD/TN为8.89时,总氮去除率为96.8%).最后进行了不含有机碳源的实验,其好氧总氮平均去除率为24%.综合分析表明,同时硝化反硝化和好氧脱氨共同导致了SBBR处理低碳氮比生活污水的好氧脱氮.此外,在所有实验过程中,好氧脱氮终点在DO和pH的变化曲线上有相应的跃升点.利用该特征点可以实时控制好氧脱氮的反应时间,并有利于实现短程好氧脱氮.  相似文献   

7.
亚硝化过程影响因素分析和讨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出现的一批生物脱氮新技术,如SHARON、CANON、SHARON-ANAMMOX、OLAND等工艺,很适合于C/N比较低甚至不含有机物的含氨氮废水的处理.如何将硝化过程控制在亚硝化阶段,是保证这些新技术成功的关键.对影响NO-2积累的因素包括温度、pH值、溶解氧、泥龄和抑制剂等进行了分析,从实际应用的角度说明多种控制因素的不足之处,探讨了实现亚硝化过程的理想途径.  相似文献   

8.
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在生物脱氮方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Heterotrophic Nitrification-Aerobic Denitrification,HN-AD)菌的发现,是对传统硝化反硝化理论的丰富与突破。HN-AD菌不但可以将氨氮转化为氮气等气态产物,而且几乎不会产生NO-2-N/NO-3-N的积累,还可以去除COD,这一优势使其成为生物脱氮领域的研究热点。在介绍HN-AD基本理论及典型HNAD菌代谢机理的基础上,重点综述了近年来分离出的典型HN-AD菌的脱氮特性,分析了HN-AD菌的最佳脱氮参数,同时介绍了HNAD菌在废水处理方面的应用现状,最后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生物脱氮工艺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简捷硝化后反硝化,同时硝化反硝化以及厌氧氨氧化等生物脱氮领域最近开发的新理论和新工艺进行了简单的综合和讨论,并指出了这些新技术的特点和研究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以PBS为载体和碳源的SND系统的脱氮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产养殖业高速发展所带来的氮素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近年来同步硝化反硝化(Simultaneous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SND)脱氮工艺因其良好的脱氮效果引起广泛关注。以人工模拟养殖污水作为原水,研究了以可生物降解材料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olybutylene succinate,PBS)作为碳源和载体的同步硝化反硝化反应器(PBS-SND)的脱氮效果。结果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Hydraulic Retention Time,HRT)为4 h、进水氨氮(NH+4-N)质量浓度为10 mg/L、硝酸氮(NO-3-N)质量浓度为50 mg/L、溶氧(Dissolve Oxygen,DO)质量浓度为(6.242±1.262)mg/L的条件下,SND反应器可在11 d内成功启动并稳定运行。反应器稳定运行后具有良好的脱氮能力,NH+4-N、NO-3-N和总氮(TN)的去除率分别为66.50%、98.55%、99.10%;反应器内载体表面生物量随空间位置升高逐渐递减,上、中、下三层的PBS颗粒表面的生物量分别为(0.549 6±0.021 7)×109CFU/g PBS、(6.563 9±3.078 1)×109CFU/g PBS、(29.148 7±0.884 7)×109CFU/g PBS。快速硝化测试试验中NH+4-N的去除率为22.93%,快速反硝化测试中NO-3-N的去除率最高达88.90%,其平均去除速率可达到1.481 7 mg/(L·h)。PBS-SND系统可实现低C/N比养殖废水的高效脱氮。  相似文献   

11.
饮用水反硝化脱氮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去除饮用水中的硝酸盐氮(NO3ˉ-N),采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和固定化微生物进行异养反硝化;自制固定化反硝化菌涂层电极和生物电化学脱氮装置,并用于自养反硝化。试验结果表明。若以甲醇为碳源。当碳氮比(C/N)≥1.o时,室温下经UASB处理4h,NO3ˉ-N去除率为97.7%;若以乙酸为碳源。当C/N≥1.0时,30C下经固定化微生物处理6h,N03ˉ-N去除率为98.6%;在无外加碳源的条件下处理东湖现场水样,30C下经60h后。N03ˉ-N去除率达93.5%。生物电化学脱氮装置可迅速建立自养反硝化菌所需的厌氧环境,水样在室温下经72h处理,脱氮率达96.3%。  相似文献   

12.
从城市污水可持续处理的观点出发,分析了目前传统污水处理技术存在的一些弊端.通过对国内外生物脱氮除磷领域开发的若干新工艺的介绍,提出了城市可持续污水生物处理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序批式生物膜(SBBR)同步硝化反硝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序批式生物膜法(SBBR)以连续曝气和A/O运行模式处理生活污水,探讨序批式生物膜同步硝化反硝化特性,研究SBBR系统中的DO浓度、C/N比、SRT及运行方式的变化对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进水水质和反应条件相同时,将DO质量浓度控制在2.5 mg/L,C/N比为12~16,出水水质最好,去除率大于80%,TN去除率达到76%.保持SRT约为20 d,可以为SBBR创造一个稳定的同步硝化反硝化环境.连续曝气之前的厌氧搅拌对SBBR同步硝化反硝化有益.实验结果证明,SBBR中的脱氮机理为全程硝化反硝化.  相似文献   

14.
以实际废水为研究对象,在序批式反应器中探究了温度对亚硝化颗粒污泥的性能及生物脱氮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温度由10℃升高至30℃,亚硝化颗粒物污泥的混合悬浮固体由2 769 mg/L增加至4 120 mg/L,污泥体积指数(SVI)由58 m L/g下降至45 m L/g。此外,温度升高导致亚硝化颗粒污泥胞外聚合物含量下降,但是,胞外聚合物中蛋白质和多糖的比值增加,进而影响颗粒污泥的亚硝化率。当温度由10℃升高至30℃时,好氧颗粒污泥的亚硝化率由35%升高至92%。机理研究表明高温有助于亚硝化颗粒污泥的形成和亚硝化率的提高。本结果可为最终实现稳定、持久、高效的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提供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15.
筛选出了一株适用于石化污水处理的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产微生物絮凝剂菌株HAD-2,鉴定其为门多萨假单胞菌(Pseudomonas mendocina),考察了其最佳硝化条件、反硝化性能及在模拟污水中的脱氮能力。菌株为耐热菌,偏碱性(pH=8.5)和高碳氮比(25∶1)时硝化性能最佳。在异养硝化体系中,12 h时菌株对氨氮的去除率达到92.29%,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积累少;在反硝化体系中,12 h时菌株对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6.40%和84.92%;在模拟废水中,48 h时菌株对氨氮、硝态氮和亚硝态氮的降解率分别达到95.25%、65.47%和72.40%。菌株在多种培养基中可产微生物絮凝剂,在葡萄糖培养基中絮凝能力最佳,絮凝率为94%。  相似文献   

16.
溶氧对好氧颗粒污泥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好氧颗粒污泥外表和内在的不同溶氧(dissolved oxygen,DO)水平分别适合硝化和反硝化微生物的生长,形成具有同步硝化反硝化功能的脱氮体系.DO水平对颗粒污泥内部厌氧好氧区域的构成有影响,改变DO可以研究氧对好氧颗粒污泥同步硝化反硝化过程的影响.结果显示,反应系统在一定DO参与下对有机物的去除效率较高,各种条件下均能达到90%左右;高DO(≥3.0 mg/L)提高硝化速率,但易造成反应过程中NO2-和NO3-的积累;低DO(≤2.0mg/L)下反应积累的硝化产物少;在颗粒污泥同步硝化反硝化反应过程中适当控制供氧,可减少运行过程中N2O的排放.实验条件下,控制DO在1~2 mg/L为佳;在低DO情况下,NO2-通过短程反硝化反应直接还原为气态的N2O和N2;高DO情况下,大部分NO2-以全程反硝化方式还原为气态氮.好氧颗粒污泥具有良好的硝化反硝化能力,而DO对硝化反硝化过程有很大的影响,且低DO更有利于氮的去除和N2O排放量的降低.  相似文献   

17.
太湖蓝藻危机进一步促使国内重点流域提高了氨氮及总氮的最高允许排放标准,推动了含氮废水处理技术的创新开发和处理工艺的应用推广.目前应用的脱氮技术主要包括物化法和生化法两大类,其中生化法中的新型生化脱氮技术是近年的研究热点,包括同步硝化反硝化、短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和全程自养脱氮等工艺.综述了物化、生化及物化-生化集成脱氮技术,分析了含氨氮、有机氮、硝态氮、垃圾渗滤液等含氮废水适宦的处理工艺,指出物化-生化集成工艺及新型生物技术足经济、高效、稳定脱氮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采用SBR工艺处理人工配制的高氨氮生活污水,考察了pH值、温度、DO等因素对亚硝氟积累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常温(25℃左右)条件下,经过20天的驯化培养后,氨氮去除率为98%,亚硝酸氮积累率达到90%,在SBR系统内实现了短程反硝化反应.当pH值在8.0~8.5时,氨氮去除率大于80%,亚硝酸氮积累率大于90%;温...  相似文献   

19.
同步硝化与反硝化(SND)好氧颗粒污泥脱氮过程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研究好氧颗粒污泥的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寻找消除氮素对水体污染的途径。在反应器中培养了好氧条件下具有同步硝化反硝化功能的颗粒污泥,进行脱氮过程研究。好氧颗粒污泥为无载体结构,直径2~3 mm,其构成松隙,具有厌(兼)氧与好氧微生物生长代谢的环境;反应液中氨氮浓度为201 mg·L-1时,6 h反应周期内氨完全被氧化,出水中检测不到NO2--N,仅残留2 mg·L-1的N03一N,硝化与反硝化两个过程完成了脱氮反应,颗粒污泥中存在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改变反应器中进水有机物浓度,发现COD浓度越大,氮去除率越低,硝化细菌在高有机物浓度下反应活性受抑制,自养硝化细菌竞争氧及其他营养物质的能力弱于异养细菌;在好氧条件下(4 mgO2·L-1),进水中不加有机碳源,反应6 h后NH4+-N去除率达75%,反应过程中pH值下降,说明颗粒污泥中硝化细菌为自养型,硝化反应产酸降低反应器中pH值;在厌氧条件下,进水COD和NO3--N浓度分别为227.25 mg·L-1和103.63 mg·L-1,反应结束后,NO3--N去除率为74%,反应过程中pH值呈上升趋势,证明了好氧颗粒污泥中存在厌氧反硝化细菌,且反硝化细菌生长于颗粒污泥内部的厌氧区域,反硝化产碱使反应液pH值上升。  相似文献   

20.
反应器运行环境对反硝化颗粒污泥培养具有重要影响,在上流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内研究了不同运行策略培养颗粒污泥的脱氮效率、污泥性能和菌群结构,同时对比分析了快速和慢速提升氮负荷策略培养反硝化颗粒污泥的性能。结果表明:耦合提升策略培养反硝化颗粒污泥的脱氮效率达到93.29%以上,悬浮挥发性固体质量浓度为46.29 g/L,粒径主要分布在2.36~3.35 mm,胞外聚合物为119.03 mg/g VSS,反硝化优势菌Proteobacteria在颗粒污泥菌群中所占比例为61.92%;相较于慢速提升氮负荷策略,快速提升氮负荷策略促使污泥脱氮效率增加了5.48%,挥发性悬浮固体质量浓度增加了20.11 g/L,粒径为2.36~3.35 mm的污泥占比增加了10%左右,胞外聚合物增加了7.27 mg/g VSS,Proteobacteria所占比例增加了5.11%。研究表明,耦合提升策略能够培养出脱氮效率高且性能良好的反硝化颗粒污泥,快速提升氮负荷能够促进颗粒污泥脱氮效率增加、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