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必须开展从业人员岗位应急知识教育和自救互救、避险逃生技能培训,并定期组织考核。依据:《安全生产法》第25条、第55条有关要求。解读:新《安全生产法》第25条中明确了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应当包括的内容,增加规定了"了解事故应急处理措施以及熟悉从业人员自身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和义务"两方面的内容。事故应急知识是应急培训的重要内容,从业人员掌握了这些知  相似文献   

2.
《劳动保护》2023,(4):8-9
普及事故及灾害中自救和互救常识,是减少突发事件发生概率及其造成损失的最有效、最经济、最安全的办法。提高公众的忧患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关键是要通过科普宣传教育,推进防灾减灾知识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2023年1月5日,在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上,应急管理部党委书记、部长王祥喜将创新应急管理科普宣教手段作为建强基层应急和社会共治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那么,如何创新成为下一步应急科普工作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宁可学了永远不用也不要等到用时不会来吧,报名参加公益讲堂免费参加急救培训及疏散演练主办单位《劳动保护》杂志社·易安微学堂课程内容心肺复苏创伤救护日常急救疏散演练主讲嘉宾田啸及其啸傲天下救援服务团队参与"5·12"汶川地震"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救援工作擅长紧急灾难自救互救知识技能培训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有丰富实践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的5月12日是全国第11个防灾减灾日,5月6—12日是防灾减灾周。围绕"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构筑生命安全防线"这一主题,全国各地开展了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活动,向民众传播防灾减灾常识和避险自救互救的基本技能,让安全、应急、防灾文化深入民心,提高社会公众防灾避险意识和公共安全文化素养,提升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在北京市朝阳区公共安全馆广场上,由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和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联合20家承办和  相似文献   

5.
<正>笔者一直认为,提高居民的自救互救能力,是降低灾难事故损失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要使居民在灾难事故发生后,能够沉着应对,并能采用一些科学的方法处置问题,并最大限度地确保自身不受伤害。今年"5·12"全国防灾减灾日提出的口号是"防灾减灾从社区做起"。的确,作为居民聚居区,社区的安全影响着辖区内每家住户,每一个家庭的安全则决定着整个社区的平安。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总结以往的工作经验,结合什刹海地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 3月30日是第14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南京市秦淮区教育局、红十字会、安监局、交警三大队等部门在第27初级中学举行了以“学习自救互救知识,增强自救互救能力”为主题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7.
工业外伤自救、互救,是指生产中发生意外伤害后进行的自我救护和互相救护活动。 在以往工业事故和灾害中对人的救护实践结果表明,约有80%的伤害是经自救、互救后保持生命,再送医院救治的。这项活动对于挽救伤员生命,减少残废和死亡,起到了关键作用。作者对五千人次的工业意外伤害结果进行的分析中得到这样的数据:未经自救、互救或现场救护失当而造成感染或残废、死亡的占70%左右;在伤者多、作业范围广、现场没有或很少有医护人员的情况下,这一问题更为突出,因此,大力开展并正确指导群众性自救互救活动,是劳动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业…  相似文献   

8.
《江苏劳动保护》2011,(4):21-22
企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现场人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自救和互救,是力求保存自己、救护别人、防止事故扩大的关键,也是应急救援工作的关键。东台市小型企业数量多,涉及行业广,由于部分安全行业管理弱化,加上部分小型企业安全基础薄弱,危机意识淡薄,应急处置能力不足,如果发生事故,暴露出企业的安全自救存在着问题和不足。  相似文献   

9.
<正>应急演练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相关单位和人员,依据有关应急预案,模拟应对突发事件的活动。其目的主要就是通过模拟演练的方式,查找本单位在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检查锻炼队伍,宣传抢险救灾知识等,以提高本单位公众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应对灾害的能力。组织经常性的应急演练,是防范和消除意外发生的必然要求和铁律,也是为在将来可能遭逢的实际灾害中减少  相似文献   

10.
2012年以来,我国各地发生的重大安全事故频频见诸媒体,事故导致死亡的人数动辄几人至数十人,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为此,许多地方和企业针对这类情况,开展了各种事故应急演练,旨在提高人们的应急自救、互救能力,掌握更多的应急逃生知识。但是,仅这样做是不够的。应急演练是需要不断地完善、提高的一个长效机制,是人们加强自我保护和保护他人的一个重要方式。如果应急  相似文献   

11.
赵原  李靖 《劳动保护》2015,(6):106-108
2015年5月12日是全国第七个"防灾减灾日",主题为"科学减灾,依法应对"。为推进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工作,提高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自救互救和避险逃生技能以及应急抢险技能,2015年5月12日,北京市朝阳区安监局与北京普莱克斯实用气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普莱克斯")联合举办了一场危险品运输、泄漏气瓶处理应急预案演练。演练检验了以企业为主体、预备役防化队伍协助救援的危化品事故救援模式。  相似文献   

12.
培训     
<正>公益讲堂急救培训及疏散演练征集令宁可学了永远不用也不要等到用时不会来吧,报名参加公益讲堂免费参加急救培训及疏散演练主办单位《劳动保护》杂志社·易安微学堂课程内容心肺复苏创伤救护日常急救疏散演练主讲嘉宾田啸及其啸傲天下救援服务团队参与"5·12"汶川地震"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救援工作擅长紧急灾难自救互救知识技能培训突发事件应急救工作有丰富实践报名要求仅限单位报名(学员30人以上)京内提供免费上门培训服务京外需报销交通食宿等费用  相似文献   

13.
<正>笔者认为,造成事故后的二次伤害和事故后果进一步扩大的主要原因,一是发生事故后现场人员没有按照规定及时报告,在既没有弄清原因,又没有采取基本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盲目施救;二是这些企业未制定应急预案或虽有应急预案但针对性不强,不能有效指导应急救援工作,又未组织演练,职工缺乏安全意识和基本的应急常识及自救互救能力。因此,想要有效避免事故后二次伤害  相似文献   

14.
5.12汶川大地震,震痛了我们每一位国人的心。无情的灾难中,我们看到了生命的脆弱,也意识到当重大危机事件突然间降临在身边时,作为个体的我们,正确掌握紧急避险的知识和自救逃生的技能是多么地重要。  相似文献   

15.
大城市中高楼林立,高层建筑楼道狭窄、楼层高,发生火情不易逃生,且救援困难。灾难来临时,人们如何自救?除了必要的自救设施外,了解一些逃生避险常识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正宁可学了永远不用也不要等到用时不会来吧,报名参加公益讲堂免费参加急救培训及疏散演练主办单位《劳动保护》杂志社·易安~?微学堂课程内容心肺复苏创伤救护日常急救疏散演练主讲嘉宾田啸及其啸傲天下救援服务团队擅长紧急灾难自救互救知识技能培训对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有丰富实践报名要求仅限单位报名(学员30人以上)京内提供免费上门培训服务京外需报销交通食宿等费用  相似文献   

17.
培训3则     
<正>公益讲堂急救培训及疏散演练征集令宁可学了永远不用也不要等到用时不会来吧,报名参加公益讲堂免费参加急救培训及疏散演练主办单位《劳动保护》杂志社·易安微学堂课程内容心肺复苏创伤救护日常急救疏散演练主讲嘉宾田啸及其啸傲天下救援服务团队参与"5·12"汶川地震"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救援工作擅长紧急灾难自救互救知识技能培训对突发事件应急救工作有丰富实践报名要求仅限单位报名(学员30人以上)京内提供免费上门培训服务京外需报销交通食宿等费用联系方式联系人:小船(张玲)电话/传真:(010) 84850276手机微信:13552599552  相似文献   

18.
在家里怎样避险家庭防震的重点,主要是保证在震前震后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家庭自防自救。(1)学习地震知识,掌握科学的自防自救方法。(2)震前做好震时应急任务的分工,以防震时手忙脚乱,耽误时间。(3)确定疏散路线和避震地点。(4)做好房屋和室内家俱杂物的加固,特别是睡觉的地方要采取必要的防  相似文献   

19.
正由福建省人民政府安委会办公室、省应急管理厅、福州市人民政府安委会主办的福建省2021年安全宣传咨询日活动,6月16日在福州启动。本次活动汇集了省市两级相关部门、企业及社会救援力量共58家单位,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主题展播展览、现场咨询、互动体验、知识竞答、派发安全宣传资料等方式开展安全常识宣传咨询,实现"沉浸式"全方位多角度立体传播。现场不仅能获得危化、防汛、建筑、交通、消防等安全常识及紧急避险自救、互救、逃生知识,还有大量无人机、无线电应急通信设备、水域救援装备、救生装备、医护辅助等应急救援设备可参观体验。  相似文献   

20.
<正>2016年5月12日是全国第8个"防灾减灾日",为提高中学生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和应急救援技能,北京市朝阳区民防局、朝阳区教育委员会、人大附中朝阳学校联合组织开展了以"减少灾害风险建设安全校园"为主题的校园安全知识与技能运动会,每个班级选出6名同学组成了14支参赛代表队,共计400余名师生参加。此次运动会变"体育竞技"为"技能考验",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