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熬夜、加班、酗酒、暴饮暴食、抑郁……这些都让人"身心俱累",也是不少年轻人的生活状态,而这也是对猝死年轻化的一个解释。"累"似乎已经成为现在年轻人普遍的一个标签,生活压力、工作压力、家庭压力都脱不了一个"累"字。数据显示,中国每天至少有1000人猝死,如今死神的这种召唤方式更爱找上年轻人。在如今猝死频率高的行业中,广告狂人、白衣天使、淘宝店主、IT民工、无冕之王、警察、蓝领工人、演艺明星甚至运动健将和大学生群体都是猝死的高危群体。  相似文献   

2.
《安全与健康》2015,(10):32-33
<正>不少人都喜欢爬山,并把它当做一项防病、健身、减肥的运动。但是请不要忘记,爬山是一项耗氧量很大的运动,不是每个人都适宜进行的,不时见诸报端的中老年人爬山猝死事件就说明了这一问题。爬山猝死原因一般来说,导致爬山者突然死亡的原因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心肌梗死,另一种是肺栓塞。猝死的确切机理尚不清楚,但与血小板聚集、冠状动脉痉挛,以及各种原因导致心肌缺血造成致命性心律失常有一定的关系。大多数病人在原有心脏病的基础上,心电不稳导致室性心  相似文献   

3.
<正>"过劳死"一词最早源于日本,指劳动过程中由于沉重的身体、心理负荷导致疲劳的不断累积,造成原有的高血压或心脑血管等疾病恶化,出现急性循环器官障碍并最终导致死亡。近些年来,"过劳死"报道屡屡见诸报端。2015年3月,深圳36岁的IT男张斌,被发现猝死在酒店马桶上。凌晨1点,他还发了最后一封工作邮件。据悉,为赶项目,他常常加班到早上五六点,又接着上班。去世前一天,他跟妈妈说  相似文献   

4.
3月22日,山西省朔州市"3·19"矿难被困井下的69名遇难矿工遗体全部找到,救援工作基本结束。出于职业习惯,笔者留意了媒体关于这次矿难的报道与评论,发现媒体的关注度严重下降。准确地说,是集体关注疲劳了。3月21日,全国多家媒体同时发表了时评作者练洪洋《矿难,让我们"审丑疲劳"》的文章。这种巧合将媒体在矿难面前的无奈感暴露无遗。既然疲劳了,不管是审美疲劳,还是审丑疲劳,结果都一样:不再会或者不再能很  相似文献   

5.
<正>医师是民众健康的"守护神"。然而近年来,年轻医师猝死、昏倒在手术台、自杀等新闻不断见诸媒体,一个个本应大展宏图、救死扶伤的生命,却猝然离世,令人扼腕!在伤感和震惊之余,不得不让人思考!我们健康"守护神"的健康,该由谁来守护?近日,在由中国医师协会举办的"全社会都应该关注医师身心健康"座谈会上,来自京城的医院管理者和医师代表就这一话题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易安民声     
正"‘疲劳期’的安全月活动除了炒剩饭,还需创新。"——易安网友称,近年来,一些行业、企业进入了安全生产月活动的"疲劳期",开始简化活动形式,降低活动规格,甚至把安全生产月搞成走形式,走过场,做样子,以至于上行下效,预期的效果所剩无几。其实,活动可以每年搞,做成传统,当然形式上炒剩饭不可取,要有亮点,有创新。比如咨询日的现场答题活动,可以设置答题救助方式,增设pk抢答环节;微信答题或授课也是可借鉴的新形式。  相似文献   

7.
危机管理与员工疲劳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通过课题小组所做的调查统计以及国内几家知名咨询公司发布的统计结果,强调员工工作疲劳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在分析其原因及危害的基础上,论述国家及企业应从危机管理紧迫性的高度,实施带有战略性、系统性和全局性的员工工作疲劳防范对策;并为研究和预防疲劳提出包括借鉴日本疲劳研究经验在内的几点建议。同时呼吁:政府应采取必要措施,在提高国民健康素质、减少"疲劳"或"过劳"人群、遏制"过劳死"现象的频发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疲劳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和心理现象,易引发事故.目前对疲劳的测定多采用主观感觉测试法,仅对罗列症状做出"有"与"无"的判定,不能对症状的程度做出量化判断.笔者应用模糊数学中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原理,通过确定人的疲劳因素集及其评价集,构建了人疲劳的综合评价模型.制定了疲劳指标评估表,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实现了对疲劳的定量分析,对人的疲劳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并进行了实例分析与计算,其结果符合客观实际,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和较强的实用性,对劳动者的安全健康保护,对职业卫生工程、人机工程、安全管理工程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安全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一、猝死更易找上年轻人其实,猝死的发病征兆并不多,特别是有特异性和有价值的征兆。也正因如此,猝死易出现在年轻人身上。年轻人大多认为自己身体素质好,不太在意健康状况,有点儿难受的感觉,通常不会立即就医,而一旦出现恶性病因,往往猝不及防。征兆1:疼痛相比较而言,疼痛反应是猝死的发病征兆中,最易被我们抓住和感知的信号。当感到胸部出现剧烈、紧缩、压榨性的疼痛,且感到透不过气时,就要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10.
探究矿工作业疲劳与煤矿险兆事件的影响关系对防范煤矿安全事故具有重要意义。将矿工作业疲劳划分为生理疲劳、心理疲劳、行为能力下降3个维度,并引入矿工情感耗竭作为中介变量,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验证矿工作业疲劳、情感耗竭与煤矿险兆事件之间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作业疲劳的3个维度对矿工情感耗竭、煤矿险兆事件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行为能力下降的影响作用最大;情感耗竭在作业疲劳和煤矿险兆事件之间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即作业疲劳会导致矿工情感耗竭,进而会引发险兆事件。  相似文献   

11.
<正>运动锻炼如今已经成为一种健身的时尚,但是很少有人会想到原本为了身体更加强壮、更加健康、更加长寿的运动,如果运动不当还会引起猝死。参加体育锻炼一定要量力而行,不能超过自身所能承受的强度,只要做好防护工作,运动猝死是可以预防的。主要因素运动时间过长或强度过大高强度运动对于缺少规律性训练的人,尤其是有隐匿性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者,可能促发恶性心律失常。不良心理行为因素明显的愤  相似文献   

12.
数字播报     
<正>95.46%3月23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召开安全生产调度会议。局长杨栋梁在会上强调,煤矿"零死亡"目标并非遥不可及,要推动更多的煤矿企业实现"零死亡"目标。据悉,2014年,全国有95.46%的煤矿实现了"零死亡"。全国489个煤矿共发生509起死亡事故、死亡931人,占全国矿井总数的4.54%。发生较大事故的煤矿60个,占全国矿井总数的0.56%;发生重大事  相似文献   

13.
编辑同志: 随着车辆的日趋豪华,不少长途卧班车上都配有影像放映,这对减少旅途疲劳是有一定作用的。但凡事都应有个度,卧班车也要守点作息时间,有些司乘人员  相似文献   

14.
利用MP150多道生理仪记录心电和脑电等生理信号的变化,从嗅觉的角度,研究2种嗅觉刺激气体(桉树精油和工业废水)对运动性疲劳的影响,并以静息组做对照进行了3组试验。结果表明:1)方差分析显示,关于HR、MRR、Uα等静息组和精油组p0.05,达到显著性水平;2)心电数据分析显示,3组试验心率值均处于下降趋势,精油组下降速度最快,且下降的幅度最大;3)脑电数据分析显示,脑能量参数(Uα+Uθ)/Uβ的变化说明疲劳程度先增加后降低,嗅吸过精油后脑能量上升的幅度最小,开始下降的时间最早,且下降的幅度相对较大。这表明精油和工业废水对人体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但精油对心电和脑电信号影响较大,对运动后心率和疲劳的恢复有较好的作用。桉树精油能更好地缓解运动性疲劳。  相似文献   

15.
"三超一疲劳"酿成的特大交通事故可谓惊心动魄。公安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整治超速、超员、超载、疲劳驾驶的"三超一疲劳"集中整治专项行动。福建省公安厅部署从2011年11月1日至2012年3月31日,在全省组织开展整治"三超一疲劳"违法行为,截止12月17日,全省已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1万余起。  相似文献   

16.
<正>冬季是事故高发和频发期。因此,突破冬季多发安全事故的"瓶颈"和"怪圈"势在必行。取暖慎防一氧化碳中毒立冬过后,气温日渐走低,取暖成为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事情。生产规模大的企业常采用集中供暖方式,而小企业则是"八仙过海",而每年又都有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发生,下好预防工作的先手棋十分重要。在安装炉具时,要检查炉具是否完好,如发现有破损、锈蚀、漏气等问题,要及时更换并修补;要检查烟道是否畅通,有无堵塞物;烟囱的出风口要安装  相似文献   

17.
《安全与健康》2015,(11):40-41
<正>近年来,猝死已经继自杀之后,成为大学生的第二大非正常死亡的原因。通常人们认为猝死是因为现在大学生不规律的生活习惯并且缺少运动,通宵娱乐、熬夜上网,加之饮酒、吸烟等不良行为已成为普遍现象。其实除了这些原因,运动中猝死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比如前几天,同济大学一名新生在打篮球时不幸猝死。人们习惯性地认为运动是好事,可以让身体更健  相似文献   

18.
安全知识     
电脑操作者要注意养护眼睛操作电脑的人大概会有这样的体验,工作时间一长就会感到眼睛干涩、酸痛、疲劳,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电脑文明病"。在操作电脑时,视线必须集中在固定距离且范围狭小的屏幕上,而且一旦集中精神进入状况,就很难停手,导致眼睛在不知不觉中负荷过度。对眼睛如果不注意保养保护,还会导致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剥离等眼疾。特别是那些从事电脑操作的专职人员,在操作电脑、看文件、输入文字、抬头看屏幕等重复动作中,眼球每天平均要动2至3万次,这些动作都得靠眼球肌肉--睫状肌的控制,如果疲劳过度,或休息不够,可能会造成视力…  相似文献   

19.
<正>目前,很多企业都制定了"每个人都有责任制止任何不安全行为"等类似的安全管理规定或制度,以此去要求或规范一线员工在作业时,如果发现周围其他的作业人员存在不安全行为,要及时提醒或制止。但在实践过程中,有些员工并不愿意接受同事之间的"提醒",认为是在"找茬"。那么,想要使"提醒"更容易被接受,笔者认为,不论是"提醒"者,还是被"提醒"者,都  相似文献   

20.
员工安全意识"疲劳"的主要表现 1、抑制:指对安全学习、安全教育培训等活动呈停滞、空白,甚至排斥、抵制状态,对活动不感兴趣,听不进、记不住,安全活动和学习只是走过场,有躲避和逃遁的主观愿望。这点在各矿新招收的年轻工人中表现明显,查看安全教育签字就可发现,字迹潦草的都是年轻人。上完安全培训课找年轻人提问,基本"一问三不知"。也有部分基层管理者以经济利益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