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将阻垢剂应用到矿井水阻垢处理中,在原水总硬度为700mg/L(以CaCO3计)时,通过实验确定最佳阻垢剂组合为ATMP∶PAA=1.4 mg/L∶ 1.4 mg/L,阻垢率可以达到98.2%,从而有效地解决了输水管道内侧结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实验室合成绿色无磷阻垢剂聚环氧琥珀酸(PESA),进行结构表征与性能测试,表明合成产物有较好的阻垢性能。将聚环氧琥珀酸与氨基三亚甲基膦酸(ATMP)、羟基亚乙基二膦酸(HEDP)进行复配的试验表明,在投加质量浓度分别为25,15,10 mg/L时,能达到理想的缓蚀阻垢效果。对复配药剂阻垢机理的探讨表明,药剂分子的螯合和分散作用改变了碳酸钙的晶型,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垢的沉积。  相似文献   

3.
采用静态阻垢法对硅磷晶阻垢剂的阻垢性能进行分析,通过单因素与正交试验探讨了阻垢剂在不同加药浓度、Ca2+浓度、温度、p H等环境条件下的阻垢效果及最佳使用条件。结果表明:阻垢效果最佳组合为:加药浓度2 mg/L,Ca2+浓度300 mg/L,温度30℃,p H=8。各因素对阻垢率影响大小顺序依次为:温度加药浓度p HCa2+浓度。在此优化组合条件下,硅磷晶阻垢率最大可达95%,用于某制药厂生活饮用水的阻垢率可达94%,效果明显,具有良好的阻垢性能。  相似文献   

4.
一种复合有机缓蚀阻垢剂的室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一种复合有机缓蚀阻垢剂对A3碳钢的缓蚀阻垢性能。挂片失重法测定腐蚀速率,并采用正交实验优化了药剂各成分间的质量比。采用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谱研究了不同药剂浓度和80 mg/L药剂质量浓度条件下分别改变溶液pH值、Ca2+、Cl-、HCO3-浓度A3碳钢的腐蚀行为。室内静态阻垢实验研究了该缓蚀阻垢剂在溶液浓缩过程中的阻垢性能,并讨论了造成结垢的主要水质指标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淀粉接枝物和聚合硅铝混凝剂处理制浆造纸废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实验室制备的淀粉丙烯酰胺接枝物(GCAS)和聚硅酸硫酸铝(PASS)混凝剂对制浆造纸废水进行处理,考察了pH 值、药剂用量及沉降时间等对COD去除率和透光度的影响,得出了最佳实验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淀粉丙烯酰胺接枝物在pH=2.0左右时处理效果较好,其最佳用量为32 mg/L;聚硅酸硫酸铝在pH=10.0左右时处理效果较好,最佳用量为48 mg/L;采用复合混凝剂时,淀粉丙烯酰胺接枝物和聚硅酸硫酸铝的用量分别为32 mg/L和48 mg/L,pH=8.0~9.0,沉降时间为25 min条件下,COD去除率达85%以上,透光率可达99%.该复合混凝剂既可以有较高COD去除率,又可以避免二次污染,有较好的环保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微生物技术在橡胶促进剂M盐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利用高效优势菌强化A2O工艺对橡胶促进剂M盐废水进行处理,整个系统运行过程分为污泥的培养与驯化阶段及稳定运行阶段.在稳定运行阶段CODCr平均去除率达90.71%,氨氮平均去除率达78.31%.以Mn2 、Fe2 、Mg2 、Ni2 为4个影响因子,通过正交实验分析无机离子对橡胶促进剂M盐废水中有机物降解的促进作用.由实验数据的极差大小可知,各无机离子对优势复合菌降解橡胶有机废水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 Mn2 、 Fe2 、Ni2 和Mg2 . 4种离子最佳质量浓度组合为: 0.500 mg/L 的Mn2 、1.00 mg/L 的Fe2 、35.0 mg/L的Mg2 和0.025 mg/L的Ni2 .  相似文献   

7.
CWAO(催化湿式氧化)技术处理COD为2 g/L的亚甲蓝水溶液过程中,实验对18种可溶盐进行了广泛而细致的研究.可溶盐投加量以金属离子计50 mg/L,实验得出Cu^2+、Cr^3+、Fe^2+、Zr^4+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进而对Cr-Cu、Fe-Cu、Zr-Cu组合进行3∶1、1∶1、1∶3的配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配比是1∶1的催化剂催化性能最强,其次是1∶3的配方,再次是3∶1的配方;对较优的催化剂,实验得出了它们催化性能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铜催化作用下, 在较温和的条件120℃、 1.0 MPa下反应120 min,水样COD去除率达到91.1%,脱色率达到99.92%.  相似文献   

8.
苯乙烯对几种海洋生物的急性毒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封闭静水式条件下,苯乙烯对小新月菱形藻和扁藻的96 hEC50分别为8.96 mg/L和5.94 mg/L.苯乙烯对甲壳动物和鱼类的实验采取开放静水式方法.中国对虾仔虾和中华绒螯蟹幼蟹的96 hLC50 分别为7.96 mg/L和72.27 mg/L,牙鲆的96 h LC50为18.55 mg/L.按新化学物质危害评估导则中的分级标准,苯乙烯对两种实验藻和中国对虾的毒性属高毒性,对中华绒螯蟹和牙鲆具有中毒性.计算出苯乙烯的无影响阈值(ENEV)为0.594 mg/L,可以为制定苯乙烯的水生生物安全阈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采用改良的SBR工艺和膜法结合的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校园废水,出水浊度在1 NTU以下,CODCr稳定在25mg/L以下,NH3-N也在10 mg/L以下波动.并且通过研究发现SBR-膜生物反应器具有良好的硝化能力.  相似文献   

10.
去除地下水中铁锰的复合微生物材料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谷类副产品麸皮与前期分离得到的铁锰去除效果良好的假单胞菌4-05混合,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制备球状复合微生物颗粒材料,用于富含铁锰离子的地下水的生物治理,通过批量试验优化制备工艺.结果表明,羧甲基纤维素钠质量分数为14%,粒径为2.5 cm的复合微生物颗粒材料,对Fe2+(初始质量浓度为80mg/L)和Mn2(初始质量浓度为2.5 mg/L)的去除率分别为95.90%和62.35%.  相似文献   

11.
以鮸鱼(Miichthysmiiuy)幼鱼为研究对象,研究了Cu^2+和Cd2+对鮸鱼幼鱼鳃丝Na^+-K^+-ATPase和肝脏SOD酶活性的影响。以6个Cu^2+浓度(0.01mg/L、0.05mg/L、0.1mg/L、0.2mg/L、0.4mg/L和0.8mg/L)和6个Cd^2+浓度(0.005mg/L、0.025mg/L、0.05mg/L、0.1mg/L、0.2mg/L、0.4mg/L)对鮸鱼幼鱼进行8d染毒。结果表明,Cu^2+和Cd^2+各处理组鱼鳃丝Na^+-K^+-ATPase活力随取样时间的变化显著(P〈0.05),且呈峰值变化,在1d时达到最大值,然后缓慢下降,最后各处理组酶活力趋于稳定。两种重金属离子对鮸鱼鳃丝Na^+-K^+-ATPase活力的影响在同一取样时间各处理组间的差异也显著(P〈0.05),其影响程度与重金属的浓度呈负相关,且Cd2+浓度为0.4mg/L时,在第8天酶活力与对照组的差异不显著(P〉0.05)。Cu^2+和Cd2+在1~8d对鮸鱼鳃丝Na^+-K^+-ATPase活力的诱导率表现为Cu^2+〉Cd^2+。低浓度组Cu^2+和Cd^2+曝露时,鮸鱼肝组织中SOD活性变化在短时间内不明显(P〉0.05),但随着时间的延长,SOD活性提高,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导致“毒物兴奋效应”。高浓度Cu^2+和Cd^2+曝露时,随着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增强,肝组织SOD的活力抑制越明显(P〈0.05)。  相似文献   

12.
混凝法在硫酸软骨素废水后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硫酸软骨素是一种重要的生化制品,在其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其COD值高达100g/L。以山东某生化制品有限公司硫酸软骨素废水为对象,对其后处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后处理采用混凝处理工艺,可使生化处理后的废水的COD由316mg/L降至76mg/L,出水达到了GB8978-1996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5种不同类型杀虫剂(毒死蜱(Chlorpyrifos)、三氟氯氰菊酯(Cyhalothrin)、丁硫克百威(Carbosulfan)、阿维菌素(Abamectin)和锐劲特(Fpronil))对3种淡水浮游动物(大型溞(Daphnia magna)、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calyciflorus)和尾草履虫(Paramecium caudatum))的急性毒性作用。通过单一急性毒性试验,检测了5种常用杀虫剂对3种淡水浮游动物的24 h(大型溞和萼花臂尾轮虫)和1 h(尾草履虫)半致死浓度(LC50)。结果表明,随杀虫剂质量浓度增加,5种杀虫剂的毒性均明显增强,3种浮游动物的死亡率上升,呈明显的浓度-效应关系。5种杀虫剂对大型溞的24 h-LC50依次为0.001 mg/L、0.000 001 mg/L、0.078 mg/L、0.001 mg/L、0.098 mg/L,毒性均为剧毒;对萼花臂尾轮虫的24 h-LC50依次为0.081 mg/L、0.003 mg/L、0.062 mg/L、0.005 mg/L、0.476 mg/L,毒死蜱、三氟氯氰菊酯、丁硫克百威、阿维菌素为剧毒,锐劲特为高毒;对尾草履虫的1 h-LC50依次为0.434 mg/L、1.904 mg/L、4.851 mg/L、4.024 mg/L、33.393 mg/L,毒死蜱表现为高毒,三氟氯氰菊酯、丁硫克百威、阿维菌素为中毒,锐劲特为低毒。3种淡水浮游动物对杀虫剂的敏感性从大到小依次为大型溞、萼花臂尾轮虫、尾草履虫。从敏感性来说,大型溞和萼花臂尾轮虫均为较好的进行杀虫剂水环境生态效应评价的受试动物;尾草履虫由于时效快,在毒死蜱的检测中可作为优先考虑的受试动物。  相似文献   

14.
采用吸附法、七铝酸十二钙法、石灰-氯化铝絮凝沉淀法对矿山循环水中高浓度SO24-的脱除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单纯采用吸附法来处理废水,处理后水中的SO24-远不能达到工业用水标准;实验室制备的七铝酸十二钙对SO24-的去除效果不理想,仅为35%,也无法达到工业用水标准;采用石灰-氯化铝絮凝沉淀法处理废水时,当Al3+投加量为420mg/L,pH值为11时,去除率高达90%以上,可使废水中的SO24-质量浓度从1 800 mg/L降至200mg/L以下,完全可循环回用于矿山的选矿和采矿生产。  相似文献   

15.
实验研究了投加硅藻土对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校园生活废水效果的影响。两组膜生物反应器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投加硅藻土有利于MBR工艺中活性污泥的培养和出水的稳定。投加硅藻土使MBR的出水COD质量浓度稳定在25 mg/L以下,BOD5质量浓度小于5 mg/L,NH3-N质量浓度0.4 mg/L左右,TP质量浓度小于0.5 mg/L,SS未检出,出水水质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16.
针对现有人工湿地硝化效能低、占地面积大的问题,研究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高效硝化深度处理技术,采用序批式深床人工湿地反应器(DSCW),考察进水方式及其运行工况对硝化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水方式、进水时间和闲置时间对湿地硝化效能影响显著。进水方式采用"连续进水-间歇出水"较连续进出水运行工况NH_4~+-N去除率高39.69%。连续进水时间为5.5 h、7.5 h、11.5 h时,NH_4~+-N去除率分别为81.82%、88.12%、89.91%;闲置时间为0、2 h、4 h时,NH_4~+-N去除率分别为88.12%、94.46%、92.60%。反应器在水温(20±3)℃、负荷35.56 g NH_4~+-N/(m2·d)、连续进水7.5 h-间歇出水0.5 h-排空闲置2 h运行工况下,出水NH_4~+-N为0.91 mg/L,去除率为94.46%,系统NH_4~+-N去除效能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7.
苯酚对硝化颗粒污泥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序批实验研究了苯酚对硝化颗粒污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苯酚的存在显著地降低了氨氮降解率,抑制了硝化颗粒污泥中氨氧化菌的活性和亚硝酸氧化菌的活性,显著地降低了氨氮的比降解速率和硝氮的比生成速率,降低了硝化颗粒污泥的硝化性能.苯酚去除后,硝化颗粒污泥中氨氧化菌的活性可以完全恢复,而亚硝酸氧化菌的活性不能完全恢复.苯酚的降解是硝化颗粒污泥中的好氧异养菌、硝化菌和厌氧的反硝化菌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臭氧在循环冷却水处理中的杀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影响臭氧杀菌的基本因素.结果表明,冷却水的pH值和水温对处理效果影响不大;水中的剩余臭氧浓度是决定臭氧杀菌能力的主要因素;臭氧的消耗量与系统中的微生物数量有关.当水中剩余臭氧质量浓度为0.05 mg/L,接触时间为14 min时,可使灭菌率达99%.循环水处理过程中,为了控制系统中微生物的滋长所需维持的剩余臭氧质量浓度为0.05mg/L.在一定pH值范围(7.0~9.0)内,臭氧的灭菌能力基本相同.在相同的剩余臭氧浓度条件下,臭氧的杀菌能力基本不受温度影响.在循环冷却水系统中,相同的起始菌数条件下,投加臭氧后细菌数目迅速减少,单位时间投加的臭氧越多,则杀菌率越高.  相似文献   

19.
江汉油田老二站采出水经典处理后回注,出水悬浮物、Fe2+和细菌均超标严重,水质达标率低.通过工艺调整,工艺前段利用SRB的除铁作用大幅度降低Fe2+含量;絮凝沉降阶段依据Fenton反应原理,借助H2O2的氧化除铁与杀菌作用,提高絮凝沉降效率,降低悬浮物含量;工艺末段选用多种杀菌剂交替杀菌.结果表明,工艺调整后以100 mg/L的H2O2代替原絮凝剂,间歇添加100 mg/L的杀菌剂Ⅱ,出水含铁1.5 mg/L、悬浮物3.0 mg/L、SRB 10个/mL,老二站水质达到注水水质标准要求,水质达标率达80%.  相似文献   

20.
采用静态试验,分别研究了臭氧、高锰酸钾投加量与高锰酸盐指数、浊度、色度去除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对于低温微污染水源水,臭氧、高锰酸钾预氧化加常规处理能有效地去除有机物.臭氧预投加量为2 mg/L时混凝后高锰酸盐指数、浊度和色度都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混凝后去除率分别为24.6%、96.8%和83.3%;高锰酸钾投加量在0.6 mg/L时混凝后高锰酸盐指数去除率为23.6%.但高锰酸钾会引起水中色度升高和锰离子浓度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