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正自从人类发现并利用了火,火成为人类必不可少的工具,火也帮助人类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世界。火是一把双刃剑防护不好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甚至生命的代价。给人类造成伤亡的火有"燃爆之火"、"围困之火"、"飞溅之火",这些给人类造成伤亡的火,温度都在600~20000℃以上,在600℃以上的火焰中阻燃服的热收缩率和材料破裂阈能值是阻燃服装防护人体安全的关键指标。这项指标合格后才  相似文献   

2.
安康漫画     
《现代职业安全》2009,(8):58-59
火神难送 事物总是有两面性,火就是这样。 火是人类的一大发现,给人类带来了文明,但如果用不好,就会使灾难降临,让世界变成一片焦土。因此,对于火,最关键的还是要正确地使用、管制它。森林应该是火的禁区了,否则一不小心就会使百里森林付之一炬。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只要会请、会送又会管火,火神就不足畏了!  相似文献   

3.
贾源 《安防科技》2005,(1):40-41
火和其他事物一样具有两重性;火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和温暖,促进了人类物质文明的不断发展,但火又能成为一种具有很大破坏性的灾害,给人类的生活、生产乃至生命安全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实践证明,社会现代人程度越高,发生火灾的频率和火灾带来的损失就越大.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程度的提高,生产、生活电器化,城市的立体化,燃料的多样化,人口和物质的高度集中,精神和文化生活的多样化,各类企业的迅速发展等等,不仅带来火灾因素的递增,而且发生火灾后扑救的难度加大,极易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相似文献   

4.
王海宁 《安全》1996,17(1):15-18
家庭火灾的事故树分析王海宁(江西省赣州南方冶金学院)自从人类出现在地球上以来,很早就同火结下了不解之缘。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几乎没有一样离得开火,但是无数事实告诉人们,火可以被人们利用,给人类创造财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火同样也会给人们带来灾难,失...  相似文献   

5.
赵富森  徐德茂 《安全》2000,21(5):12-15,11
1 严峻的火灾形势 火灾是当今世界上常发性灾害中发生频率最高的一种灾害,而且一旦起火,其后果难以事先预料.除了人为因素会导致火灾外,地震、干旱、雷雨、大风等自然灾害也都会导致严重的火灾.人类在利用火的同时也在持续不断地同火的威胁和危害作斗争.可以说古往今来,人类的文明史有多久,人类同火灾斗争的历史就有多久.火灾既是自然现象,又是社会现象.火灾既有自然灾害的一面,更有人为灾害的一面.火灾是天灾人祸的汇集.因此火灾科学的研究领域,既包括预防控制自然因素导致火灾发生和控制火灾扩散的内容,更有科学地引导人为因素避免和控制火灾发生和扩展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火改变了人类文明的进程。熊熊燃烧的烈火结束了人类茹毛饮血的历史,趋避了猛兽,让人类的生命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保障!但不可否认的是,人类从学会用火起,就费尽心机地探寻着人与火之间的某种平衡——既能最大程度地利用火,又不会被火伤害。但历史上有关火灾的记载证明了平衡性的寻找是如此的困难,频繁发生的火灾将人的生命推向了万劫不复的绝境。  相似文献   

7.
古训云:天天防火,夜夜防盗!足见防火的重要性。火是物质燃烧过程中散发出光和热的现象,是能量释放的一种方式。人类对火的控制,是人类认识自然并利用其来改善生产和生活的第一次实践,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件大事。在使用了火之后,人类才算是真正和野兽区分开来。而当火失控时--即在时  相似文献   

8.
引言 俗话说"火灾猛如虎",预防火灾时时刻刻都不能松懈.随着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导入,有些组织在建立体系识别因素时,不管组织的性质、生产的产品是什么,对可能引起"火"的因素(哪怕是无烟室中复印机旁的纸张)均列为引"灾"因素,评为有严重影响和后果.我们审核时也有些怪现象--"有火就成灾、着火就伤人",对火灾应急准备的要求只查灭火器.  相似文献   

9.
林火与自然在人类的史前时代,火与森林就已经共存了数百万年。火作为大自然的一个重要合作伙伴,帮助形成了后来温和、稳定的全球森林生态系统。在大自然中,林火和森林共生共存。林火起到了加速森林推陈出新进程的作用,保持着森林的青春活力。只有当现代人类出现,开始干预森林和林火之间的紧密关系时,林火才变得桀骜不驯起来。"自然过程"自此中断,也给利用和管理森林的人们带来了许多麻烦。林火和科学  相似文献   

10.
浴火重生     
余昊 《安防科技》2013,(9):45-45
拼音yu huo chong sheng释义经过火的燃烧后得到新生,比喻不屈不挠地经历绝境的煎熬和痛苦的考验,获得能力和品性的升华。火是自然环境中时常可以观察到的现象。学会生火并对火加以利用,使人类社会从原始状态逐步发展到了当今的科学和文明时代。最早的刀耕火种,让人类拥有了一种实现基本温饱的可靠手段。直到现在,一些偏远地区的人们还在使用这种方式进行生产。火还是人们实施进攻和防御的手段,以至于发展出专门的火攻战术。尤其在冷兵器时代,战争与火可谓形影不离。历史上,为了庆祝胜利或者阻挡敌人,许多建筑甚至城池被焚毁。因此,人们把某地发生的战争或战事称为战火。火可以为人类造福,也可以夺命毁物。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都认为火是一种神秘的力量,虽然生产生活离不开它,却也可以摧毁一切。一旦失火成灾,往往只剩废墟焦土,一切只有重新来过。所以,人们用"火海"来形容极度艰险之境,也用"投  相似文献   

11.
安全卫士(1)     
春天到了,早春三月,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田野里,山坡上,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风悄悄的,草绵软软的,离老远就能闻到泥土的气息.山上的桃树、杏树、梨树都开了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在湿润的空气中,花里都带着甜味.  相似文献   

12.
消防始于人类用火,人类用火最关键的一步在于掌握人工取火技术。燧人氏就是中国古史传说中发明人工取火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13.
火的发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但同时也给人类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阐述了感烟、感温、感火焰等几种常规火灾探测器的工作原理,并介绍了目前较为先进的光声火灾探测技术和TDLAS火灾探测技术.  相似文献   

14.
火蔓延行为决定了火灾发展规律及其后果,其行为特性常常受到多个参数的共同影响。为研究外部热源辐射和倾角对火蔓延行为的共同作用,开展了一系列不同外加辐射强度和倾角的木材(樟木)表面小尺寸火蔓延实验,测量了火蔓延过程中的关键特性参数,包括质量损失速率、火焰形态以及火蔓延速率。结果表明,质量损失速率、火焰面积和火蔓延速率都随着倾角和外加辐射强度的增加而增加,而且倾角越大外加辐射对试样质量损失速率的作用越明显。另外发现,倾角较小时,V_f~(-1/2)与辐射强度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但是倾角较大时,该线性关系就不再满足。  相似文献   

15.
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林火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近距离火灾监测的准确率,建立了基于Arduino平台的多传感器实时监测系统.此系统安装在移动机器人身上以探测火灾.在林火发生期间,会产生CO、C02明火火焰及其他产物,并引起周围环境温度的升高.因此,选择合适的传感器,检测出以上参数,就有可能据此判断实际环境是否有火.通过在Arduino上搭建火焰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气体传感器和烟雾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环境参数.在无火和有火环境中进行了多次试验,进行数据采集,得到了大量原始数据.无火环境的数据是在不同的天气条件下测得的;有火环境由试验火堆模拟得到.在模拟的过程中,进行人为操作以模拟不同的火情.如通过浇湿底部的可燃物模拟预热阶段,试验数据因此更有代表性.数据分析表明,单个传感器的输出值波动大,且在有火环境和无火环境中的输出值有重叠.因此,用单一传感器来检测火灾的准确率很低.而同时分析3个传感器的输出值时,其输出值随所检测火堆的不同呈现出一致的变化规律.最后,利用神经网络进行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涉及5个输入变量,由神经网络实现对多变量的非线性问题进行模式识别.将前述试验所得数据划分为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两类数据均包含一定比例的有火样本和无火样本.用训练数据对BP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可得到林火识别模型.用测试数据检验模型,结果表明,该BP神经网络对试验火的识别准确率为98.625%.  相似文献   

16.
主持词     
《安全》2021,(5)
正"火"与"灾"自古以来就是先民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与寻求生存发展中不断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发展生产、推动发展的产物,是认识规律、遵循规律、利用规律的过程,才出现了大禹治水,女娲补天,还有管理火的神——祝融。周易中"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可见人类很早就形成了对于火等灾害的"防为上,救次之,诫为下"的管理思想。体现了先民对火的深刻认识和理解,并形成了"火政"制度,设立了 "水局"机构。随着时代的变迁,生产力的发展,从原始走向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消防发展到今天依然以防范灾害风险、化解险情救援的公共安全服务为核心要义。最新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也明确提出防火灾事故、灭灾应急救援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森林特殊火行为格局的卫星遥感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舒立福  寇晓军 《火灾科学》2001,10(3):140-143
由于多变的天气条件,复杂的地形和植被分布,引起火行为格局的变化,借助GIS和卫星遥感技术,以1987年大兴安岭5.6大火为对策,进行火行为变化规律和火行为的时空格局研究,环境风对火行为具有决定性作用,大风期间火强度极高,过火区为火蔓延的廓道,较大的山脉对林火有阻隔作用,森林采伐改变可燃物连续性,可以改变火行为,人类扑火对大火作用不明显,小地形可产生不同火烧强度的细微结构。  相似文献   

18.
水是人类扑救火灾使用最广的灭火剂,无数的火灾案例证明:从什么地方取水灭火、路线是否捷径、水量是否充足,是能否迅速扑灭火灾的关键.常言道"远水难救近火".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途径,只能是重视和加强消防水源建设和管理,做到水源充足,给水设施完备好用.  相似文献   

19.
俗话说“火灾猛如虎”,预防火灾时时刻刻都不能松懈。随着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导入,有些组织在建立体系识别因素时,不管组织的性质、生产的产品是什么,对可能引起“火”的因素(哪怕是无烟室中复印机旁的纸张)均列为引“灾”因素,评为有严重影响和后果。我们审核时也有些怪现象——“有火就成灾、着火就伤人”,对火灾应急准备的要求只查灭火器。  相似文献   

20.
韩素芹 《安全》2003,24(6):26-26
人们知道,燃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助燃物和着火源。三者缺一,燃烧就不能进行。如果能阻止助燃物(空气)流入火区内或采用不助燃的物质去冲淡火区的空气,使燃烧物得不到足够的氧气,火就会熄灭。 蒸汽所以能灭火,就是用它来冲淡火区内的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