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通过对淮北芦岭矿Ⅱ824^-2综放工作面瓦斯综合治理的试验研究,摸索出了高瓦斯综放工作面瓦斯治理的有效方法,取得了较好的瓦斯抽放和通风排放效果。  相似文献   

2.
分源预测法是我国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瓦斯涌出量预测方法,但不适用于应用综放工作面的矿井。由于综放工作面矿井瓦斯涌出来源和涌出强度与一般综采工作面有所不同,矿井瓦斯涌出量差别较大。基于分源预测法,提出了综放工作面的瓦斯涌出量预测方法,应用于山西大远煤业综放工作面瓦斯涌出量预测,并与实际观测结果对比。结果表明:改进的综放工作面瓦斯涌出量预测方法符合综放工作面的实际情况,对综放开采工作面的瓦斯涌出量预测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高瓦斯煤层综放开采瓦斯与煤自燃综合治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针对淮南潘三煤矿低透气性高瓦斯易自燃煤层综放开采的实际情况 ,笔者在综合分析影响综放面安全开采的瓦斯和煤自燃因素基础上 ,提出并实施了顶板走向长钻孔覆岩卸压瓦斯抽放、本煤层顺层孔卸压瓦斯抽放、尾巷抽放和排放等综合瓦斯治理措施 ,通过适时合理的工作面通风系统能位调整 ,合理配备工作面风量和控制采空区漏风量 ,解决了综放面回采时的瓦斯问题 ,有效控制了采空区煤炭自燃的发展 ,实现工作面的安全快速推进。实践证明 ,顶板走向长钻孔覆岩卸压瓦斯抽放是解决低透气煤层瓦斯抽放率低的有效方法 ,回采面的瓦斯抽放率在 30 %以上 ;尾抽和尾排是低透气性高瓦斯煤层安全生产的有效辅助措施 ,但其对工作面采空区煤炭自燃的“三带”有显著影响 ,影响的关键因素是通过采空区尾排及尾抽的混合流量。笔者提出的方法对类似条件的高瓦斯易自燃煤层综放安全开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淮北芦岭矿Ⅱ824-2综放工作面瓦斯综合治理的试验研究,摸索出了高瓦斯综放工作面瓦斯治理的有效方法,取得了较好的瓦斯抽放和通风排放效果.  相似文献   

5.
顶板瓦斯高抽巷合理抽放负压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顶板瓦斯高抽巷的抽采效果与抽放负压直接相关.结合阳煤三矿K8206大采长综放 面顶板瓦斯高抽巷实际抽采效果,通过数值模拟与现场实测数据分析,得出顶板瓦斯高抽巷 抽采正常期最优抽放负压,以期对高瓦斯矿区顶板瓦斯高抽巷的合理抽放参数确定提供科学依据,实现矿井的煤与瓦斯安全高效共采.  相似文献   

6.
低瓦斯矿井高瓦斯区域瓦斯综合治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煤层瓦斯分布的不均衡性,低瓦斯矿井中也有瓦斯较高的区域.特别是近年来,在一些低瓦斯矿井的瓦斯异常区也发生了一些重大瓦斯事故.对低瓦斯矿井的瓦斯异常问题,国内目前采取的办法往往只是加强通风、降低掘进速度等,很少有系统的防治方案,所以造成低瓦斯矿井也会发生瓦斯事故.针对付村煤矿瓦斯异常区综放工作面瓦斯源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瓦斯综合治理方法.实践证明,采用几种形式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法,可以达到治理瓦斯的目的,控制工作面的瓦斯浓度,确保瓦斯异常区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7.
煤矿瓦斯抽放是瓦斯治理、降低瓦斯涌出量的有效方法和手段,要充分发挥瓦斯抽放的效用就必须合理选择抽放方法。利用瓦斯分源涌出预测的结果,按照瓦斯分源治理的思想,研究一种选择瓦斯抽放源的分析方法,避免生产中单纯依靠经验选择瓦斯抽放方法的传统模式,以改善抽放效果,提高矿井瓦斯事故防治水平,为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高瓦斯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瓦斯超限问题,分析了工作面瓦斯源的构成,以彬长矿区某矿综放工作面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本煤层采用顺层平行孔与扇形钻孔相结合的方法抽采瓦斯,沿煤层顶板与回风顺槽水平内错掘进瓦斯专用抽放巷,上隅角采用埋管抽采及均压通风技术,与瓦斯专用抽放巷协同治理上隅角和采空区瓦斯,风障导流稀释法等一系列技术措施。现场应用表明,工作面上隅角瓦斯体积分数由0.68%降低至0.2%以下,回风巷口瓦斯体积分数由0.7%降低至0.4%,风排瓦斯量由20 m~3/min降低至5 m~3/min以下,瓦斯抽采率保持在85%以上,最大值达到95%左右。表明此套瓦斯综合治理技术应用到高瓦斯特厚煤层综采放顶煤工作面瓦斯治理中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为了分析瓦斯与煤自燃多场耦合致灾特性,结合瓦斯抽采引起的采空区混合气体流动、气体组分渗流与采空区渗透率变化、固气两相热量传输等多物理过程,建立了基于综放采空区高位钻孔瓦斯抽采的热-流-化多场耦合数学模型,采用COMSOL软件模拟了综放采空区高位钻孔抽采瓦斯诱导煤自燃过程,阐明了瓦斯与煤自燃多场耦合致灾机理,得到了寸草塔二矿31102综放采空区氧化带范围与高温范围,并探讨了抽采强度对综放采空区氧浓度场与温度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位钻孔抽采瓦斯有效地降低了回风巷瓦斯浓度,保证了31102综放工作面安全高效回采。增大综放采空区高位钻孔抽采瓦斯强度不能保证煤自燃安全性,二者存在矛盾,在得到高效抽采瓦斯的同时,会造成进风侧氧化带宽度增加,采空区氧化带边界向深处蔓延,扩大煤自燃高温区域,漏风携氧充分的参与煤氧复合反应,采空区最高温度逐渐上升,煤自燃风险增大。  相似文献   

10.
高沼气综采工作面瓦斯抽放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采场三维瓦斯流动理论,论述了高沼气综采工作面邻近层瓦斯抽放的基本原理。提出了俯采综采工作面邻近层瓦斯的抽放方法,以及用一条边界专用瓦斯巷道,集中抽放钻孔一侧多区段无煤柱综采工作面对应时期邻近层瓦斯的方法。此方法应用于城子河煤矿三个综采工作面,瓦斯抽出率均在40%以上,最高达72%。  相似文献   

11.
高抽巷现已被广泛用于治理工作面采动裂隙带及采空区瓦斯,而现场实际实施存在一定经验性,影响了高抽巷的瓦斯治理效果。针对现场高抽巷抽采流量低、工作面瓦斯易超限等问题,为提高高抽巷的瓦斯抽采效果,以余吾煤业为例,通过理论计算、现场考察、数值模拟、抽采效果分析,系统地研究了综放面高抽巷抽采瓦斯的布置层位。研究结果表明:综放面顶板冒落带高度约为18 m,裂隙带高度约为40 m,同时结合现场抽采效果分析,高抽巷宜布置在距煤层顶板40 m,与回风顺槽平距30 m处。研究结论对于综放面高抽巷的合理布置、提高瓦斯抽采效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影响综放开采覆岩“两带”高度预测模型,采用理论分析与经验公式方法系统分析影响覆岩“两带”高度的因素,包括覆岩岩性、覆岩组合结构、煤层赋存状态、顶板控制方法、开采厚度、工作面走向长度与倾向长度、工作面推进速度、覆岩破坏残余变形;并将上述因素划分为采矿地质因素、顶板控制方法、采煤工作面三维尺寸设计参数、时间因素4类;基于此建立综放开采“两带”高度预测模型,并通过工程实例对比、现场实测等方法进行合理性验证。结果表明:芦沟矿与盛泰矿2个工作面的“两带”高度预测值均在实测值范围之内,说明得出的回归式预测效果较好,验证综放开采“两带”高度预测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急倾斜水平分层综放开采矿压显现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平分层综放开采技术能够实现急倾斜厚煤层的安全高效回采。急倾斜开采工作面上覆岩层运动规律和采场矿压显现规律与缓倾斜煤层开采有显著区别。为了进一步研究急倾斜水平分层综放开采的矿压显现规律,本文以大台井-10水平3#、5#合并煤层放顶煤工作面为实验研究内容,提出-10水平石炭纪急倾斜近距离煤层联合开采的方案,应用相似试验和数值研究采用联合放顶煤开采条件下,3#、5#煤层在开采过程中的放煤规律、矿压显现情况、以及围岩等破坏的一般规律,揭示了第一分层和第二分时岩层垮落状态及应力分布特征,本文研究成果提高了煤炭的回采率,保证了安全条件下的高效开采,对指导合理支护参数的确定和现场工程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目前瓦斯治理方法的对比,结合煤层瓦斯赋存与流动理论、回采工作面矿山压力规律及采场覆岩移动规律、采空区“O”型圈等理论,提出利用地面L型钻孔抽采煤层顶板裂隙带瓦斯的方法,用于缓解低位采空区抽采巷抽采负担,消除安全隐患。实践表明:地面L型钻孔使低位采空区抽采巷平均浓度由4.43%降低到3.37%,降低了24%,治理效果明显,该方法能为大采高综放工作面瓦斯治理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综放开采采空区煤炭自燃特征及其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平  鲍杰  韩德明  吴超  廖光煊 《火灾科学》2004,13(3):173-179
针对7201综放面煤层易自燃、回采过程中存在工作面过断层、工作面面长加大接面等影响正常回采速度的现实条件,在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基础上,确定了高温热源的位置,及时采取了优化配备工作面风量、顶板走向长钻孔压注阻化液、设置隔漏风墙、气雾阻化及煤柱预注阻化液等综合防治煤炭自燃措施,有效抑制了工作面采空区煤炭自燃,实现了易自燃煤层综放安全开采。研究结果对类似条件的综放安全开采有现实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6.
综采放顶煤工作面遇到地质构造时冒顶频繁,控顶困难,严重影响采煤工作面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通过对工作面架前冒顶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及对工作面遇地质构造时架前冒顶防治进行不断探索,在技术和管理上形成了一整套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在遇地质构造期间,通过采用有效手段便可保证综放支架安全通过地质构造。以伯方煤矿二盘区3207工作面工程实际为例,运用具体技术和管理措施,使工作面安全通过地质构造断层。该方法可为类似构造煤层的安全开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