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为探究酒驾意图的心理因素,在计划行为理论的基础上,新增地域文化规范和道德规范,形成扩展计划行为理论(ExTPB),构建基于Ex-TPB的酒驾意图心理因素贝叶斯结构方程模型(Bayesian-SEM),并对比传统结构方程模型(Traditional-SEM)与Bayesian-SEM的参数估计结果,分析驾驶员个人属性对模型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Ex-TPB对酒驾意图有较强的解释性能和预测性能;小样本条件下Bayesian-SEM比Traditional-SEM更容易得到较好的结果;对酒驾意图影响最大的因素为行为态度,最小的为知觉行为控制;驾驶员个人属性不同,其心理因素对酒驾意图的影响程度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2.
为更有效地预防和治理酒驾行为,探究驾驶员心理因素对酒驾行为的影响,分析327份问卷调查数据;在计划行为理论(TPB)中新增地域文化规范和道德规范2个解释变量,构建基于扩展计划行为理论(Ex-TPB)的酒驾行为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驾驶员酒驾行为与心理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Ex-TPB对酒驾行为有较好的解释和预测性能;行为意向对酒驾行为的影响较大;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中,行为态度对行为意向的影响最大,知觉行为控制其次,同时,地域文化规范和道德规范对行为意向的影响程度接近主观规范。  相似文献   

3.
为降低建筑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从建筑工人的不安全行为入手,构建体力疲劳与不安全行为理论影响模型,通过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EM)与层次回归法实证检验二者间的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体力疲劳直接正向影响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且通过工作倦怠作为中介因素间接影响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而心理资本反向调节体力疲劳与工作倦怠的关系。研究结果揭示体力疲劳与不安全行为的中介调节机制,丰富和完善二者的间接及整体关系,有助于管理者有效防控建筑工人的不安全行为。  相似文献   

4.
驾驶中使用手机与交通事故之间存在着高度相关性。为揭示使用手机对驾驶行为安全绩效的影响,探索影响驾驶安全的理论机制,采取更有效的干预措施,结合近10 a来相关研究,综述了与驾驶安全密切相关的驾驶分心问题,主要包括:驾驶员分心的定义及其分类;使用手机对驾驶行为安全绩效的影响,如反应时(RT)、行车速度、路线保持和跟车距离;手机使用对驾驶员分心影响的理论机制,如信息加工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TPB)。分析表明,使用手机会导致驾驶员的反应时延长15%~40%,驾驶路线发生明显偏移,对于行车速度减缓和跟车距离延长的假设需结合驾驶员主客观数据进行比较做进一步验证;驾驶过程中使用手机会增加驾驶员的认知负荷,TPB能够对使用手机行为进行有效的解释和预测,但对该理论中基于信念测量的研究还很少;除手机操作任务,影响驾驶员分心的其他操作任务还需做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矿工违章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矿工违章行为是诱发煤矿重大事故的关键因素之一,以计划行为理论(TPB)为构架,加入过去行为和风险倾向2个变量,提出矿工违章行为影响因素之间的假设关系。通过问卷调查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探讨违章行为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行为态度、主观规范、行为控制认知、风险倾向这4个变量对违章行为均有显著影响,主观规范和过去行为通过行为态度这一中介变量又间接地影响违章行为。实证研究结果表明,TPB模型在解释矿工违章行为问题上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为深入研究行人过街使用手机行为成因,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PB),引入分心感知变量,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探讨影响行人过街使用手机行为的心理因素及因素间的作用关系。通过对405份问卷调查数据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构建行人过街使用手机行为结构方程模型(SEM),得到各影响因素间的关系路径。结果表明,用TPB可以有效解释和预测行人过街使用手机行为,行人过街使用手机行为的影响因素中,行为意向和知觉行为控制最重要,其次是态度和分心感知,主观规范影响最弱。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预测和解释建筑行业工人佩戴安全帽的行为意向,干预其佩戴行为,首先以计划行为理论(TPB)为框架,引入行为经验变量,其中包括过去行为和预期后悔2个二级变量;然后提出研究假设,并构建施工作业人员佩戴安全帽行为意向模型。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回收的306份有效问卷,验证研究假设。结果表明,行为经验、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对佩戴行为意向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引入的预期后悔变量对行为经验有显著正向影响;行为经验变量对佩戴行为意向的路径系数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认知结构变量对起重作业人员违章行为意向的影响,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PB),引入风险感知、安全意识和行为经验3个认知结构变量,构建作业人员违章行为意向假设模型;通过统计分析257份有效问卷,验证假设模型;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揭示认知结构变量对起重作业违章行为意向的影响路径。研究表明:安全意识、行为经验、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对违章行为意向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风险感知通过安全意识、安全意识通过行为经验间接正向影响违章行为意向;风险感知、安全意识、行为经验、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均通过行为态度间接正向影响违章行为意向。  相似文献   

9.
驾驶行为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驾驶员行为模型的研究对于预测和干预驾驶员的风险行为、设计相关的道路安全设施与车内设备,以及制定交通法律法规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解和掌握学术界关于驾驶行为模型的研究进展,搜集、筛选和归纳了1960—2010年被SCI数据库索引的相关文章,将驾驶行为模型分类为描述性模型、信息处理模型、动机模型、计划行为理论(TPB)和躯体标识假设,并对每种模型进行评述和总结,理清这些模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发现,现有各模型只是从某个角度研究驾驶员行为的部分特征,而不能解释驾驶员的全部行为。今后应不断完善和整合各类模型,并借鉴心理学、生理学和行为科学等相关领域的理论、知识,使驾驶行为模型变得更为实用、有效。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煤矿环境对矿工个体行为的影响机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与文献研究法,建立了3个维度个体因素与7个维度环境因素之间的假设关系,编制了矿工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测量量表.构建了环境因素与个体因素影响关系结构方程模型,通过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的路径系数和拟合数据,得出矿工不安全行为中环境因素对个体因素的影响关系.结果 表明:个体行为态度受安全氛围、物理因素正向影响效果较大,受生活事件、工作性质负向影响效果较大;主观规范受教育培训、安全氛围正向影响效果较大;知觉行为控制受安全氛围、教育培训及安全监管正向影响效果较大.3类个体因素共同作用于矿工意向,从而影响其生产行为.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不安全行为信息在建筑工人群体中的传染路径与影响效应,根据社会信息加工理论、计划行为理论和社会传染理论,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假设,构建以工友不安全行为信息为自变量,以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3种行为认知因素,以及不安全行为意向为中介变量的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信息传染机制理论模型。通过开发测量量表、编制调查问卷收集数据,基于271个有效样本,利用验证性因子分析与结构方程模型建模分析方法实证检验理论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工友有意不安全行为和工友不安全沟通行为通过6条传染路径诱发新的不安全行为;相较于工友不安全沟通行为,工友有意不安全行为作为传染源时的传染效应更强;管理者通过控制传染信息源和弱化传染媒介可有效抑制不安全行为信息在建筑工人群体中的传染效应。  相似文献   

12.
驾驶行为理论模型研究概述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通过回顾驾驶行为的研究概况,重点介绍了4种理论模型:计划行为理论、威慑理论、事故原因模型、情境中介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驾驶行为研究现状,并提出开展我国驾驶行为研究的初步建议和未来的研究方向:发展适用于我国的驾驶行为模型,并进一步研究在我国文化背景和道路环境下,不安全驾驶行为与示范性规范、文化因素以及情境变量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从心理学角度减少不安全驾驶行为和事故卷入,改善交通安全,提高交通效率。  相似文献   

13.
交通事故致因中的人为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改善交通安全状况,减少交通事故,从最主要的因素——人为因素出发,分析其影响。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驾驶员处理交通事件的能力(包括新手、老年、酒精、药物、疲劳、压力等),驾驶员在驾驶时采取冒险行为(包括不正确使用安全带、超速、犯罪、自杀等)。结果表明:新手驾驶、饮酒驾驶、疲劳驾驶、不正确使用安全带驾驶等仍是影响交通安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矿工不安全行为形成机制,控制不安全行为,在计划行为理论(TPB)和健康行动过程取向理论(HAPA)的基础上构建矿工不安全行为整合理论模型,通过问卷对468名矿工进行不安全行为调查,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行动效能、主观规范、风险知觉、结果期待、态度对矿工不安全行为意向具有显著影响;行为态度是社会性规范、示范性规范、结果期待以及风险知觉与行为意向之间的中介变量;应对计划对于不安全行为具有正向影响;矿工不安全行为的形成源于DARF机制,包括以行为意向为核心的动力机制(D)、以应对计划为核心的行动机制(A)、以应对自我效能为核心的制约机制(R)、以主观规范为核心的反馈机制(F)。  相似文献   

15.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矿工故意违章行为意向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进一步解释和预测矿工故意违章行为意向,寻求可能的干预对策,以计划行为理论(TPB)为基本的理论构架,加入过去行为和示范性规范2个变量,构建了矿工故意违章行为意向假设模型。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412名矿工进行问卷调查,并借助结构方程建模技术对提出的假设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违章态度、知觉行为控制、示范性规范均对故意违章行为意向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主观规范对违章行为意向没有显著的直接影响;主观规范和过去行为通过违章态度间接正向影响违章行为意向。违章态度和示范性规范对故意违章行为意向的整体影响系数比较高,转变违章态度以及发挥群体其他成员遵章行为的示范性是降低故意违章行为意向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为深入研究低能见度下影响驾驶人发生危险驾驶行为的因素,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性,自编低能见度环境中危险驾驶行为问卷和驾驶能力问卷,用其对314名驾驶人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和结构方程模型(SEM)建模方法,研究低能见度环境中危险驾驶行为与驾驶能力描述性变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低能见度环境中,驾驶人危险驾驶行为可分为错误行为和失误行为;性别与错误行为显著相关,且对错误行为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危险感知能力,其次是低能见度事故,驾龄影响最弱;错误行为正向影响失误行为,且危险感知能力对失误行为有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驾驶人在双车道公路上超车的安全性,基于tau理论适应性分析,提出超车过程中驾驶人不仅根据tau线索估计避碰时间,也利用距离、速度、加速度等判断超车是否安全的试验假设。招募12名受试者,应用驾驶模拟系统试验平台,依据试验假设采集12个与超车行为有关的驾驶行为数据,对其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并利用Bootstrap法对数据进行扩增。结合驾驶行为问卷得分,利用AMOS软件,建立超车行为安全评价的结构方程模型。通过对初始假设模型进行多次修正与评价,得到影响超车行为安全的3个驾驶行为参数。结果表明,超车车辆在超车并道后的速度、与前导车之间的避碰时间及与对向车辆之间的避碰时间这3个驾驶行为参数可作为超车行为安全评价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私家车驾驶员不安全驾驶行为与人格特质的关系,选用大五人格理论作为人格特质理论,将不安全驾驶行为划分为3类(违规行为、疏忽失误、认知错误),并以此构架私家车驾驶员不安全驾驶行为与人格特质的关系模型,通过调查问卷收集数据,应用结构方程模型(SEM)验证所建模型。研究得出:外倾性对违规行为有正向影响(路径系数0.180);宜人性和尽责性对违规行为有负向影响(路径系数-0.962和-0.544);神经质对疏忽失误和认知错误均有正向影响(路径系数0.417和0.409);开放性对违规行为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了能够解释和预测机务维修人员的故意违章行为,探究故意违章行为的作用机理,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框架,增加个人需要、管理层态度及工作压力因素,并探究影响因素之间的作用关系.对398份机场和航空公司机务维修人员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然后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对假设的因果关系模型进行验证,并得到标准化路径系数.结果表明:感知行为控制、工作压力及个人需要对违章动机的正向影响作用显著;管理层态度和主观规范通过行为态度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违章动机;违章动机对违章行为的正向影响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城市道路交通安全水平,以计划行为理论(TPB)为框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外卖配送员闯红灯(RLR)行为。以t检验确定不同特征人群心理变量均值的差异性;采用分层回归和基于人口变量的分组回归方法,分析TPB基本变量、扩展变量及人口变量对闯红灯行为意图的解释能力。结果表明:对于不同教育程度的外卖配送员,在所有变量中,仅交通环境对其闯红灯行为意图具有显著影响;所有变量可解释闯红灯意图的总体方差为57. 3%~69. 6%,态度、示范性规范、从众倾向、交通环境以及教育背景和从业时间是外卖配送员闯红灯行为意图的显著影响因素,其中,态度对闯红灯行为意图的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