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本文通过事故原因分析,结合人因失误机理识别了影响安全施工的各种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事故层次结构模型;经过构造判断矩阵、计算各影响因素权重比例和一致性检验,明确了各因素对施工作业中人因失误的影响程度,结合事故预防理论和对影响人因失误的因素分析,提出有效控制人因失误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4.
5.
6.
油气田环境风险评价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其中评价方法和模型的研究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根据油气田区域敏感目标及突发性污染事故类型,结合层次分析法原理,建立层次分析模型,然后构造比较矩阵,依据相应的计算原理,做出了层次排序并进行了一致性检验,从而得出了污染事故类型的重要性,为风险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生产安全事故风险分级与分级监察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针对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现状,为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监察效率和质量,强化行政执法力度,提出了在我国建立生产安全事故风险分级与分级监察系统,其方法是首先确定行业相对风险度,再计算企业职业伤害风险系数,据此对企业风险进行分级,根据监察力量和监察计划对不同风险级别的企业进行分级监察,为实行集约型安全生产监察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9.
基于事故分级的有害物品运输路径风险度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有害物品运输的路径问题实质上是对有害物品相关的风险考量,对风险如何进行测量,直接影响路径选择的结果.在有关有害物品运输文献中,已经提出了多种风险测量模型,最广泛使用的风险定义是路径中节点间发生事故后果的期望值,它等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其可量化的结果的乘积.所提出的风险度量模型均没有考虑到事故分级对路径风险评价结果的影响.为此,提出将事故分级引入风险度量模型,并对原有模型进行相应改进,可以有效地克服原有模型的计量误差,减少路径运输风险.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实现重大危险源分级监管,基于风险管理理论,建立贮罐类重大危险源定性三维分级模型和风险定量分级模型。提出风险评价敏感性因素,选取可能性影响因素、严重性影响因素、敏感性影响因素3类风险评价指标。使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贮罐风险分级指标权重。根据风险可接受准则,将贮罐类重大危险源风险等级划分为4级,实现基于三维风险模型的贮罐类重大危险源快速分级。结果表明:用贮罐类重大危险源三维风险分级模型,通过简单数学模型计算贮罐风险值,能为企业提供风险分级标准,有助于实现政府对贮罐类重大危险源分级监管。 相似文献
11.
简要介绍部分国家工伤保险差别费率情况;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提出我国工伤保险差别费率分类应以行业工伤事故死亡风险、重伤和轻伤风险、职业病风险和基金支出情况为指标和依据,尤其不能忽视行业轻伤和职业病风险指标;计算了我国近几年各行业工伤事故的个人死亡风险.建议:增加行业风险类别和工伤保险费率差距范围;完善工伤事故、职业病和工伤保险统计指标体系;工伤保险基金应加大对预防、康复、科研、教育培训工作的投入. 相似文献
12.
根据实践,介绍控制图分析法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将控制图法应用于安全风险指标的统计分析可以对风险指标的发展趋势作出科学判断,评价系统安全状态是否有明显好转或恶化,检验安全管理及技术措施是否有效.以样本矿井为例,分别以月平均受伤人数、月平均计划外瓦斯超限次数为风险评价指标进行控制图分析.应用伤亡事故控制图进行安全管理,其主要优点是能够明确伤亡事故管理目标,掌握事故发展规律与趋势,有利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在动态中进行安全管理.控制图分析法在煤矿安全管理中有着简便、实用、动态、预测等多种优点,对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具有推广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我国现阶段特别重大事故规律特征,选取2010—2019年的34起特别重大安全事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统计学手段,以这些事故的发生地域、时间、死亡人数、事故分类等因素作为统计标准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从时间角度,我国特别重大事故在近10年整体呈现震荡下降趋势;每年下半年,尤其是8月份为特别重大事故的高发期;特别重大交通事故易发生在夜间与午后,煤矿事故易发生在上午至中午,爆炸事故易发生在上午。针对不同行业或事故类别,交通运输及煤矿行业为特别重大事故的高发行业,爆炸事故为特别重大事故的高发类型且事故后果最为严重。同时,发现同类事故在同地区、同年月、同时段均存在聚集性现象。 相似文献
14.
15.
特别重大煤矿事故一直被认为是中国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本论文的研究目标有两个。首先,分析中国特别重大煤矿事故的致因因素;其次,定量考察事故致因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基于HFACS模型,在层级层面上,94起特别重大煤矿事故的实证表明:"不安全行为"的发生频率最高;在类别层面上,"监管不力"的发生频率最高;在指标层面上,"对违法行为失察或制止不力"的发生频率最高。借助OR技术,计算得出上一层级对下一层级指标的影响关系,并得到了一系列致因因素间的影响路径,这为遏制和预防特别重大煤矿事故提供了"路线图"。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我国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应重点防范的问题,首先,基于化工事故特点,识别人因分析和分类系统(HFACS)中各致因类别在化工领域的具体表现形式;然后,完善HFACS模型,并以某化工企业2012—2016年的102起事故为样本,应用该模型分析事故致因,针对具体致因提出相应的控制与改善措施。结果表明:员工的不安全行为主要包括习惯性违规和技能型失误,其主要形式为未对设备/工艺进行风险评估;不安全行为的前提条件主要源于操作者注意力不集中、警惕性不强以及作业时未穿戴个人保护设备(PPE);不安全监管的主要形式为未进行监督和风险评估;组织影响主要形式为安全氛围未形成。 相似文献
17.
为降低我国通用航空短途运输运行安全风险,提出一种基于平均因果效应(ACE)和贝叶斯网络(BN)的事故/事件诱因分析方法。首先,分析102起美国通勤飞行事故/事件,共识别出 7类 19种诱因;然后,引入ACE公式确定节点的优先次序,使用K2算法构建BN结构,并采用最大期望(EM)算法进行网络参数学习,建立通勤飞行事故/事件诱因分析模型;最后,对各诱因的概率进行排序并分析诱因间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机组经验不足导致的事故/事件发生概率最高;机械设备情况容易受到雨雪等恶劣天气的影响;天气因素和监管因素对机组因素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其中,恶劣的天气会影响机翼等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进而影响飞行员对于飞机的操作,技术和安全培训不到位会影响飞行员和管制人员的专业水平及经验技能。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南方某省1988~1992年工伤发生情况的调查,五年间工伤事故数、工伤死亡率及重伤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煤炭、交通、建筑三个行业的工伤死亡人数约占工伤死亡总数的50%;县以下乡镇企业中的工伤事故数、死亡率及重伤率均居首位。工伤事故中造成死亡的原因主要集中在物体打击、触电、高空坠落;引起重伤的原因集中在机械伤害、物体打击、车辆伤害和高空坠落。因此在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工作上,要采取一些强有力的干预措施,特别要加强对乡镇工业企业及那些易发生工伤事故企业的管理。 相似文献
19.
为防止城市发生重特大事故,准确判定城市安全风险管控体系运行水平,首先,选取影响城市安全管控的主要因素,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灰色关联法确立城市风险管控体系运行测评指标;然后建立风险管控判断矩阵,并结合实际情况,确定管控体系运行水平指标权重,动态评估城市安全风险管控体系;最后,以某沿海城市重特大事故风险管控体系运行情况为例进行论证。结果表明:利用测评指标可分析出城市安全风险管控的总体水平,找出薄弱环节,明确今后的安全管控重点。 相似文献
20.
价格对中国煤矿事故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针对我国目前煤炭产业严峻的安全形势,本文采用、统计的方法,分析了煤炭价格和产量与煤矿安全生产事故之间的相关关系,验证煤炭价格与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存在协整关系,而且煤价是煤矿伤亡事故的致因,并进一步做回归分析,并尝试从价格的角度揭示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规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