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针对电解锰渣产量大且渣中水溶性锰严重超标的问题,采用水泥作为固化剂对电解锰渣进行处理,研究了水泥掺量对破碎固化体(颗粒粒径d<5 mm)浸出毒性的影响,模拟了酸雨对固化体表面浸出率和破碎固化体浸出毒性的影响,并采用XRD分析了电解锰渣固化前后的矿物组成.结果表明,水泥质量分数为15%~45%的破碎固化体中锰的浸出质量浓度低于国家标准(2 mg/L);水泥质量分数为45%的固化体在pH>3.0的酸雨中的早期表面浸出率数量级仅为10-5 g/(cm2·d),后期则检测不到;水泥质量分数为25%~45%的破碎固化体在pH=1.0的酸性环境中的锰浸出浓度均不超标.电解锰渣水泥固化前后的矿物组成结果显示,电解锰渣水泥固化后的锰浸出率减小是由于其中的水溶性锰被水泥水化产物包容吸附,且固化后水溶性Mn2+转化为不溶、低毒性的MnO2也有利于消除锰对环境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化学结合磷酸盐胶凝材料对Pb(Ⅱ)滞留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化学结合磷酸盐胶凝材料(CBPC)固化体对Pb2 滞留性的影响.在不同Pb2 加入量和养护龄期下,测定固化体力学性能,以及浸出溶液的pH值、电导率和Pb2 质量浓度,分析CBPC固化体对Pb2 的稳定效果.结果表明,不同Pb2 加入量下,CBPC固化体均具有较好的早期力学性能,养护1 d的抗压强度超过30 MPa;1 d和3 d龄期的固化体浸出液的pH值约为7.5~8.0、电导率为1.95~3.04ms/cm;浸出液中Pb2 质量浓度较小.当Pb2 加入量为5%(Pb2 加入质量占固体总质量的比例)时,1 d龄期的CBPC固化体浸出液中Pb2 质量浓度仅为0.45 mg/L,远低于国标中危险废物的鉴别标准.此时Pb2 固化效率超过99.9%.研究表明,CBPC是一种非常有效且稳定的固铅材料.  相似文献   

3.
粉煤灰掺用量对水泥固化/稳定重金属污染底泥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粉煤灰-水泥体系固化/稳定重金属污染底泥.固定胶凝材料和底泥的质量比为1.5∶1,在不同养护时间(7 d和28 d)下,研究粉煤灰掺用量对水泥固化/稳定污染底泥的影响.浸出毒性(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醋酸缓冲溶液方法,HJ/T 300-2007)结果表明,固化体浸出液中主要重金属Cd、Pb和Zn的浓度均符合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 5085.3-2007)的要求.在稳定浸出液pH=4的条件下,粉煤灰掺用量不超过50%时,浸出液中Cd、Pb和Zn浓度均低于GB 5085.3-2007规定的限值,适量掺加粉煤灰降低了重金属的浸出毒性.无侧限抗压强度结果表明,8%的粉煤灰掺加量能够一定程度地提高固化体抗压强度,继续增加粉煤灰用量导致固化体抗压强度持续下降.环境耐受力测试结果表明,干湿循环对固化体的破坏不大,而冻融循环对固化体的破坏较大,当粉煤灰掺用量超过33%时,养护28 d的固化体冻融循环质量损失高于30%.利用粉煤灰-水泥体系固化/稳定重金属污染底泥,合适的粉煤灰掺用量为33%.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241 Am核素衰变子体对241Am2Zr2O7烧绿石固化体晶胞体积的影响,根据递次衰变理论计算了241Am衰变子体种类及其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值,并以Nd2Zr2O7作为Am2Zr2O7的模拟物,La作为241Am衰变子体Np的模拟元素,采用Sol-喷雾热解法合成了(Nd1-xLax)2Zr2O7(0.1≤x≤0.9)系列模拟固化体.利用XRD和SEM研究了该固化体晶胞参数(α、V)随x的变化关系以及其烧结体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经103 a后,241 Am核素的相对摩尔分数仅为最初的10-5at%,其子体237Np的摩尔分数将达到70at%以上,并在4.3×103a后达到峰值(约99at%).相较其他常规方法,Sol-喷雾热解法能在更低温度、更温和的条件下获得纯相的(Nd1-xLax)2Zr2O7烧绿石样品,且能保证其烧结体晶粒细小(约10 μm),结构致密,残余气孔率可减少到5%.(Nd1-xLax)2Zr2O7模拟固化体的晶胞参数(α、V)均随x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在相同x条件下,其晶格常数理论值较试验值大0.2%,其晶胞体积在x为0.9时将膨胀约4%.(Nd1-xLax)2Zr2O7模拟固化体晶胞参数变化趋势与(Am1-xNpx)2Zr2O7固化体的理论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钛/钙氢氧化物新型吸附剂,并对其吸附除As的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考察了不同制备方法、Ti/Ca比例、pH值、Ca2+、磷酸根离子对As(Ⅲ)和As(Ⅴ)去除率的影响,研究了所制备吸附剂对As(Ⅲ)和As(Ⅴ)的吸附热力学特性,并对其吸附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所制备吸附剂对As(Ⅲ)具有优异的选择性;吸附去除率试验中,吸附剂投加量0.2 g/L、As质量浓度1 mg/L、20℃、吸附3h条件下,TC-45/5吸附剂对As(Ⅲ)的去除率达到97.3%,对As(Ⅴ)的去除率为78.2%;酸性条件和Ca2+可显著提高As(Ⅴ)去除率,但对As(Ⅲ)吸附去除的影响不大;磷酸根离子由于竞争吸附而导致As去除率下降,且对去除As(Ⅴ)的抑制作用更强烈;30℃时,As(Ⅲ)与As(Ⅴ)的Langmuir饱和吸附量分别为30.21 mg/g和16.61mg/g.研究表明,钛/钙氢氧化物对As(Ⅲ)去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通过浸出特性试验,分别以去离子水和3种不同pH值的酸性缓冲溶液作浸取剂,研究5种重金属Cu、Zn、Pb、Cd、Ni与F在密相法、循环流化床烧结烟气钙基脱硫灰中的质量浓度分布情况及浸出规律.结果表明,烧结烟气钙基脱硫灰不具有腐蚀性,其重金属和F-的浸出量与浸出液pH值密切相关,易在酸性条件下浸出,脱硫灰自身的碱性对其重金属等微量元素的浸出质量浓度亦有较大的影响.烧结烟气钙基脱硫灰中微量元素的质量浓度均远低于<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 5085.3-2007)规定值,不属于具有浸出毒性的危险废物.脱硫灰中Pb2+、Ni2+、Cd2+的浸出质量浓度稍高于西德的固体废弃物填埋标准,在脱硫灰处置时应关注其中Pb、Ni、Cd可能带来的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7.
铜冶炼高砷烟尘浸出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为浸取剂,浸出铜冶炼过程中产生的高砷烟尘(砷质量分数为15.06%),研究了反应温度(T)、反应时间(t)、液固比(L/S)、pH值等因素对As、Pb、Zn浸出率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表征方法分析了原料及浸出渣的微观结构,揭示了高砷烟尘中As、Pb、Zn物相的溶解机理。结果表明,以Pb_2As_2O_7和(Fe,Zn)_3(AsO_4)_2·8H_2O存在形态为主的高砷烟尘浸出特性受液固比、pH值的影响十分显著,而受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的影响很小。在T=50℃、t=30 min、L/S质量比=10∶1、pH=1.0、搅拌速度300 r/min的条件下,Pb浸出率小于0.5%,As浸出率为93%,Zn浸出率为95%。XRD和SEM结果表明,在强酸性条件下,烟尘中的Pb_2As_2O_7物相可溶解释放Pb~(2+)和AsO_4~(3-),而生成的Pb~(2+)可与液相SO_4~(2-)反应生成PbSO_4沉淀,进而降低Pb的浸出率;(Fe,Zn)_3(AsO_4)_2·8H_2O溶解释放出Zn~(2+)和AsO_4~(3-),可进一步提高As和Zn的浸出率。  相似文献   

8.
为了实现对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的资源化利用,本实验以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为原材料,通过碱激发法制备出力学性能优异的地聚合物固化体。当碱激发剂的模数为1.0,垃圾焚烧飞灰含量为60%,碱激发剂和固体质量比为1∶1.2时垃圾焚烧飞灰基地聚合物的抗压强度最佳。XRD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地聚合物中存在少量碳酸钙和沸石结晶相,SEM表征结果显示固化体结构致密。另外,产物中存在Si(Al)-O-Si基团,有助于增强地聚合物固化体的抗压强度。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从煤矸石中酸溶制备得到的聚合氯化铝铁钙(PAFCC)的形态与混凝性能,利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对聚合氯化铝铁钙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对比研究了PAFCC与PAC(工业聚合氯化铝)处理高岭土废水的混凝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PAFCC具有类空心管柱状结晶体的形貌,是一种含氯的铝、铁多羟基聚合物,推测其分子通式为[Al13-x Fex Ca2NaO22(OH)y]m Cl(24-y)·nH2O,0≤x≤5,0≤y≤24。用PAFCC与PAC做高岭土废水处理对比试验,PAFCC的混凝效果及污泥过滤脱水性能均优于PAC。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热法,以硝酸镍为镍源,利用商业二氧化钛(P25)制备Ni2+掺杂钛纳米管。对样品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和比表面积仪(BET)的表征。结果表明:采用水热法生成了均匀的钛纳米管,管壁多层且两端开口;Ni2+掺杂基本没有改变钛纳米管的形态和晶型结构;掺杂5%Ni2+的钛纳米管的比表面积为233.89 m2/g,大于未掺杂的纳米管(187.52m2/g),远大于原料P25(45.6 m2/g)。以亚甲基蓝溶液为降解对象,研究Ni2+的掺杂量、pH值、振荡时间和温度对Ni2+掺杂钛纳米管吸附性能的影响。Ni2+的掺杂量、pH值、振荡时间和温度对Ni2+掺杂钛纳米管的吸附性能具有显著影响。用非线性回归分析对吸附等温线进行拟合,Langmuir吸附模型比Freundlich吸附模型拟合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孙旋 《安全》2020,(2):1-6,I0003
科技是推动消防工作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本文从消防科研机构布局、消防科技成就与前沿热点、消防科技标准化等方面阐述我国消防科技发展现状,并提出我国消防科技当前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消防科技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提出定制消防、智慧消防和绿色消防的理念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2.
国外防护服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几年来,国际上防护服技术发展非常迅速,主要表现在:国际性学术会议举行频繁;学术性团体相继成立;学术论文数量增加很快;新品种不断出现;市场形势看好。发展迅速的主要原因是:皮肤防护意识的加强;法规和标准化建设的推动;新型防护材料的发展;基础研究工作的深入。但就整体而言,防护服技术仍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处于初始阶段的学科,许多问题有待解决。预计近期内仍将是一种蓬勃发展的形势。  相似文献   

13.
消防工程教育与课程体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在探讨消防工程科学研究领域的基础上 ,对消防工程教育目标及消防工程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消防工程师的基本职业技能以及消防工程学的课程体系进行了论述 ,并提出了新世纪里消防工程学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消防工程的科学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火灾物理、火灾化学、建筑结构火灾特性、人与火灾的相互影响、火灾风险分析以及消防设计与管理等方面。消防工程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能够解决消防安全问题的工程师。能够进行火灾危险性分析、具备消防系统设计计算能力以及能够进行火灾风险综合分析是消防工程师的三大基本职业技能。由于消防问题的复杂性与跨学科性 ,消防工程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性学科 ,其发展和完善需要建立以科学原理和研究理论为基础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4.
探究林业生态保护与天然林保护的具体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红萍 《环境与发展》2020,(1):198-198,200
在我国长期的发展与建设过程中,林业生态保护与天然林保护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被忽视,部分地区的环保设施与政策严重影响了当地甚至是全国的林业生态环境状况。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核电厂对外来冲击物的安全防护及其与材料受到冲击损伤之间的关系,讨论了材料在外来物冲击作用下的损伤行为、模式及破坏预测的方法,笔者就材料及其结构的冲击损伤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危险化学品企业外部安全防护距离标准制订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前缺乏专门危险化学品企业外部安全防护距离的标准,导致在具体监管实践中遇到很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我国有关外部安全防护距离的相关法规及标准,对外部距离、防火间距、安全距离、卫生防护距离和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等外部防护距离,从概念来源、应用范围、防护距离的起止点、防护目标、标准提出和使用部门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又针对外部安全防护距离概念的模糊性,行业专门的标准少,覆盖性不够,对于防护目标范围不足、含义不够明确,不同标准之间存在相互冲突,定量方法确定防护距离比较缺乏问题等现有相关标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并就将来制订标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变频技术,采用工况模拟的手段来检测自动扶梯超速和非操纵逆转保护装置的新方法及依赖于该方法研制的综合检测仪器。该仪器可以模拟出扶梯意外超速和非操纵逆转的危险工况,从而实现定性定量检测。本文着重介绍了该仪器的原理、特点以及操作方法,详细分析了其与传统方法在实际检测中的对比案例。该技术和仪器以其直观、准确、可定性定量的优点,很好的解决了自动扶梯超速和非操纵逆转保护装置的检测难题,填补了国内外空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已有女职工5260万人,50%集中在工业部门,妇女劳动保护工作十分重要。在中国注意了在保护妇女劳动权利的基础上保护妇女在生产劳动中的安全和健康,并且把保护妇女的母性机能作为妇女劳动保护的中心任务。中国有较完善的妇女劳动保护法规。在工作方法上注意了把妇女劳动保护与妇女保健密切结合起来。为做好妇女劳动保护工作,劳动部门、卫生部门、工会和妇女联合会紧密配合,共同协作,大学和科学研究机构也参与这项工作。  相似文献   

19.
试论煤矿井下快速断电安全技术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论述了煤矿井下漏电保护和短路保护装置的现状和实施快速断电安全技术的必要性;介绍了煤矿快速断电安全技术的发展水平;对快速断电安全技术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可行的缩短故障取样时间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20.
关于抑爆与阻爆设计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就抑爆与阻爆技术的各个方面作了介绍,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