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显示触控系统人为因素适航符合性验证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传统人为因素适航符合性验证技术对先进驾驶舱显示触控系统设计的不适用性问题,首先,详细阐述显示触控系统的技术特点;然后,依据相关适航条款,确定显示触控系统在人为因素适航审定中需重点考虑的要素和审定计划的条理性方法;最后,结合符合性验证可能产生的问题,给出显示触控系统人为因素符合性验证要求及实现方法。结果表明:人为因素适航符合性验证技术能够在符合性验证方法的框架内,通过位置和可达性、功能和可靠性等6个方面的要求,实现显示触控系统的人为因素适航符合性验证。  相似文献   

2.
针对大型商用飞机对核电厂反应堆安全壳恶意撞击的安全评估需求,综述了国外确定飞机撞击安全壳载荷曲线的基础理论、试验测试技术和数值模拟方法.首先,从理论上对飞机撞击安全壳的载荷特性和Riera撞击模型进行分析,给出了Riera模型的基本假设、模型各项物理意义及模型的求解方法,明确了靶体碰撞表面的冲击载荷(力)由静载项和动载项组成;其次,分析总结了确定Riera模型中压损载荷参数的试验方法和真实飞机撞击载荷测量的试验技术和实施方法,指出大型商用飞机对核电厂反应堆安全壳恶意撞击属"软冲击"范畴,撞击载荷可用Riera模型计算得到;再者,在数值模拟方面,总结了采用有限元技术进行飞机撞击载荷计算和安全评估的数值模拟方法及其发展趋势;最后,在分析国内开展飞机撞击载荷研究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指出从理论上建立飞机撞击载荷-时间曲线计算模型及方法,并通过试验和数值模拟验证是国内确定大型商用飞机撞击安全壳结构载荷曲线比较可行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3.
应急撤离演示是飞机初始适航审定的重要环节。CCAR-25-R4《运输类飞机适航标准》附录J规定应急演示中使用的应急出口必须是每一对出口中的一个,而实际应急演示中都是开放一侧出口,这对A380飞机来说差别很大。依据规章及对航空事故调查数据的分析,提出基于概率的应急撤离演示出口选择方案,以结构复杂的多出口A380飞机为例,设定火灾场景和疏散乘客参数,通过Pathfinder建模和分析,模拟出各方案的应急疏散时间。结果表明:一侧出口开放方案的撤离时间为68.90 s,基于概率出口选择方案的场景a.和场景b.的撤离时间分别为68.48 s和92.04 s;分析出影响撤离时间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优化方案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安全》2023,(4):10-10
1研究背景和意义目前飞机上普遍使用的哈龙灭火剂由于破坏大气臭氧层而即将退出市场(国际民航组织要求新生产飞机上2024年前全面停止使用哈龙),世界范围都面临旧产品退出而合适替代品缺失的局面;我国机载灭火装置一直依靠进口,灭火技术原创性成果匮乏;此外,哈龙的退出也面临当前适航标准体系中灭火部分审定方法的重构,而适航能力又是我国公认的“卡脖子”问题。  相似文献   

5.
盐岩地下储气库泄漏事故后果评价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盐岩地层建设地下油气储库群已成为各国发展能源储备的重要方向,然而关于储库区安全防护的研究至今仍处于探索阶段。考虑到盐岩储气库泄漏事故与储(输)气设施(管道)事故灾害作用相近,总结评述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储(输)气设施(管道)泄漏事故后果评价方面的研究成果及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盐岩地下储气库泄漏事故安全评价需重点研究的问题。从理论、试验和数值模拟3个方面,对可燃气体火灾热辐射和蒸气云爆炸超压的后果评价模型研究现状进行系统总结,为盐岩地下储气库的安全防护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腐蚀环境下飞机结构日历寿命研究现状与关键技术问题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介绍了军用飞机日历寿命研究的技术背景和国内外同类研究概况以及存在的问题。重点对腐蚀环境下飞机结构加速腐蚀试验技术、防腐涂层腐蚀损伤评定技术、腐蚀损伤和疲劳寿命的分布特性及其变化规律、腐蚀当量关系和日历寿命理论分析方法等几个关键问题及其技术途径进行了阐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文目的建立个体防护装备环境适应性评价技术,为个体防护装备质量管理提供技术支持.通过分析研究国内外装备环境适应性设计要求,从装备环境工程的角度出发结合个体防护装备特点进行全面的分析设计.提出了个体防护装备的环境适应性管理、设计、实验及评价等技术方案,给出了一般个体防护装备实验室试验项目及顺序.得出环境适应性是个体防护装备重要的质量特性之一,要进一步提高个体防护装备的环境适应性技术,适应个体防护装备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针对硬机翼飞机因污染发生事故率较高的事实,通过对多起硬机翼喷气飞机起飞阶段由于污染而失速坠毁事故的分析,研究现代硬机翼喷气飞机失速特性、对污染的敏感程度和敏感原因,进一步讨论各种防范机翼污染引起失速的措施。最后针对硬机翼飞机对污染敏感的特点,建议适航部门提高新型硬机翼飞机适航标准,硬机翼飞机运营人采取措施严格杜绝飞机带污染起飞。  相似文献   

9.
工业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管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是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的重要方法之一,对其有效管理可以确保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防护效果,实现保护劳动者的目的。本文列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对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相关要求和规定,并对目前工业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现状进行了阐述,分析了目前工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针对工业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思想意识、管理制度、人员配备、防护设施设计、防护效果性能监测与评估等方面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0.
飞机结冰特性及防除冰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了解结冰对飞行的危害、预测结冰的特性和发展防除冰方法,对于保证飞行安全极为重要。阐述结冰的形成及其严重程度度量方法,分析结冰对飞机气动、操稳及起降特性的影响,总结现有的飞机防冰与除冰技术,并对飞机防冰试验进行综述。考虑到带冰飞行是不可避免的,强调容冰技术对于保障安全飞行的重要性,并给出结冰条件下的操纵建议。研究表明,影响飞机结冰的因素不同导致结冰严重程度上存在差异,结冰对飞机特性影响较大,导致飞行性能下降,而防除冰技术的使用及容冰能力的提高对于确保结冰条件下的飞行安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基于雷电监测预警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加油站防雷预案执行方案,解决了现有的应急预案无准确执行依据的问题。方案引入近几年成熟的电场监测和雷电定位技术,对加油站周边地区的电场和雷击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并基于监测数据和加油站业务特点建立数学模型,结合先进的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在雷电发生前获得高精度的短时雷电预警信息,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加油站防雷预案执行方案,最后对方案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橇装式LNG汽车加气站作为新型加气站的一种,其一旦发生雷击并引发火灾或爆炸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橇装式LNG汽车加气站的防雷安全十分重要。在结合橇装式LNG汽车加气站所处环境及其系统特点,雷电对其破坏机理和途径,分析了造成雷电灾害因子。通过计算分析,运用ADBSGP现代综合防雷技术从防直击雷、防闪电感应、防雷击电磁脉冲等方面入手,提出了安装外部防雷装置、采用防雷等电位连接技术作为防闪电感应措施,采取屏蔽和安装SPD作为防雷击空间电磁场和闪电电涌侵入措施。  相似文献   

13.
随着驾校考试手段的变化,大量电子、通信设备应用于考场,其雷击风险越来越高。做好驾校考场的雷电综合防护工程对避免和减少雷电灾害损失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邹平安星驾校科目二考场项目的防雷工程进行剖析,指出驾校雷电防护要点,就如何做好直击雷、雷电感应和雷击电磁脉冲防护设计进行了初步探讨。按照安全、经济、有效的原则,对邹平安星驾校科目二考场采用避雷线进行直击雷防护,并运用接地、分流、屏蔽、等电位连接、安装电涌保护器等措施进行雷电感应和雷击电磁脉冲防护。该工程经过5年夏季雷暴季节的考验,没有因雷击造成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14.
安全评价中有关防雷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电作为自然界中一种剧烈的灾害性天气事件,给国民经济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防雷技术在安全评价中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安全评价报告中还经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不能对企业的安全工作起到应有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加油加气站雷击静电事故分析及安全防护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击主要损坏加油加气站电子系统设备并引发一系列危害,大都是雷电波侵入和雷电反击造成,静电易引发火灾和爆炸。结合近几年来,山东省淄博地区汽车加油加气站现有防雷防静电装置的检测(验收)情况,归纳出缺少防直击雷装置、缺失SPD防护、未共用同一地网等五个方面的重大安全隐患,并逐一给出整改措施。对大型加油加气站应依据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来确定其防雷类别,新建站的防雷防静电装置应严格按照设计、施工和验收"三同时"原则,建立雷击静电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和定期检测与维护防雷防静电装置是加油加气站安全生产的重要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6.
通信铁塔影响建筑物防雷安全计算公式之合理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个发生过严重雷灾事故的屋顶通信铁塔为例,分别利用国际电信联盟ITU-K56《无线通讯基站的雷电防护》和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防雷手册》中的公式计算出建筑物安装了通信铁塔后的年预计雷击次数,并将之与未安装通信铁塔时的年预计雷击次数进行对比,两者的计算结果存在显著差异。基于雷击条件相似原则,参照移动公司通信铁塔每年遭受雷击次数的实际统计数据,对这两个计算公式的合理性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CCITT《防雷手册》中的计算公式更具合理性,计算结果更加接近实际值,计算方法更能准确地评估铁塔对所在区域的建筑物及电子电气设备的防雷安全所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针对雷击灾害对某化学公司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雷击风险评估,并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 -2010)中的要求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安全解决方案,供化工行业的单位在预防雷击灾害和安全生产方面作为参考.某化学公司建设项目的生产原材料、中间产品、成品存在多种对环境和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成份,若该项目防雷防静电措施达不到防护等级要求,一旦遭受雷击,极易引起火灾、爆炸、中毒、腐蚀等事故.对其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目的是分析建设项目遭受雷击损害的可能性,计算雷击人员生命损失风险,并与风险允许值比较,判断是否需要采取防雷措施,以及防雷措施应达到的防护等级,提出科学、经济、符合项目特性的防雷措施,以降低雷击风险,使雷击风险在可接受的范围内,确保建筑物内的人员生命及财产的防雷安全.  相似文献   

18.
大型外浮顶储罐多次发生雷击起火事故,因此对其安全性做出客观评价,计算雷击起火概率现实意义重大。通过分析雷电对外浮顶油罐的危害方式,利用蒙特卡洛方法结合电气几何模型计算外浮顶油罐年雷击率。分析采用导静电线和可伸缩接地装置(RGA)的防护效果差别。最后计算安装可伸缩接地装置后油罐遭受雷击产生火花放电的年事故率。计算结果表明:年雷击率随着油罐直径和罐壁高度的增大而增加;采用可伸缩接地装置的防护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导静电线;安装多个可伸缩接地装置可以明显降低产生火花的概率和年事故率。两个RGA就可以将油罐遭受雷击产生火花放电的年事故率降至10-5以下。  相似文献   

19.
油库是储存易燃易爆油品的专用场所,雷电是油库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油库防雷已成为关系到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课题。针对目前我国油库雷击事故频繁发生的问题,在对大量事故资料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油库雷击火灾爆炸事故的原因,指出雷电产生的火花引燃油气是导致油库火灾爆炸的主要原因。并重点从安全管理学的角度,运用事故预防与控制的"3E"对策,分别从安全技术、安全管理、安全教育三个方面探讨了油库雷击事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0.
The development of effective safety regulations for unmanned aircraft systems (UAS) is an issue of paramount concern for industry.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framework is a prerequisite for greater UAS access to civil airspace and, subsequently, the continued growth of the UAS industry. The direct use of the existing conventionally piloted aircraft (CPA) airworthiness certification framework for the regulation of UAS has a number of limitations.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present one possible approach for the structuring of airworthiness regulations for civilian UAS. The proposed approach facilitates a more systematic, objective and justifiable method for managing the spectrum of risk associated with the diversity of UAS and their potential operations. A risk matrix is used to guide the development of an airworthiness certification matrix (ACM). The ACM provides a structured categorisation that facilitates the future tailoring of regulations proportionate to the levels of risk associated with the operation of the UAS. As a result, an objective and traceable link may be established between mandated regulations and the overarching objective for an equivalent level of safety to CPA. The ACM also facilitates the systematic consideration of a range of technical and operational mitigation strategies. For these reasons, the ACM is proposed as a suitable method for the structuring of an airworthiness certification framework for civil or commercially operated UAS (i.e., the UAS equivalent in function to the Part 21 regulations for civil CPA) and for the further structuring of requirements on the operation of UAS in un-segregated airspa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