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光强度调制技术(MLI)及飞行时间法(ToF)的高精度大客流监控预警系统由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和北京航星机器制造有限公司联合研发,拥有多项已授权核心专利,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可实现客流流量、密度的秒级识别统计与预警。系统可对地铁车站各出入口、换乘通道、站台等关键区域内乘客进出量和密度进行统计,利用内置的客流风险预警模型,实现客流实时监控预警,精度达到99%。相比于国内同类产品,该系统快速识别率1 S、预警响应1.5 S,并在北京东单站开展应用。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格局的形成、客流规模的不断增加,大客流风险不容忽视,在突发情况下极易发生踩踏等安全事故。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联合相关单位研制了多功能集成的高精度客流监控预警系统,实现节点客流数量、区域客流密度、异常行为的秒级高精度识别统计以及风险监控预警,有效防范突发事件下人员踩踏风险,为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客流疏运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正>研发单位: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地铁火灾与客流疏运安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新技术及装置包括:面向地铁安全的防灾系统全尺寸热烟测试二代技术和装置、地铁灾害事故模拟多套实验测试系统、地铁隧道自动巡检机器人、地铁通风管道安全巡检机器人、地铁毒气扩散应急监测机器人、应急信息化监测预警系统、大客流监控预警系统等。新技术及装置特点:具备自动化、集成化的综合检测技  相似文献   

4.
地铁系统日常运行时承载着大规模客流,特别是地铁换乘车站,应对的是两条或者更多条线路客流的集聚和换乘,突发大客流容易造成运营安全事故。文章针对地铁客流疏运的宏观疏运组织和微观个体行为的耦合过程。分析提出了换乘车站大客流疏运风险分析的基本要素和步骤,并给出了疏运风险分析方法及需要关注的主要指标。基于智能个体和矢量空间模拟技术,建立了地铁大客流疏运模拟方法。结合某T型地铁换乘车站,对地铁换乘的客流运动过程进行了模拟仿真,分析了空间使用率、乘客滞留情况、空间人员瞬时密度、换乘时间和换乘距离等指标,辨识了客流高风险位置。文章提出的模拟方法和结论可为国内外类似车站制定客流组织方案及通道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交通安全研究所,是国内最早从事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评测研究的科研机构,拥有地铁火灾及客流疏运安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多年来引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评测技术发展,专注于轨道交通全过程的安全评价和检测、建筑物消防安全评估、火灾实验及模拟、复杂地铁火灾通风排烟、大客流疏运监控预警及疏散仿真、防灾系统热烟测试、施工围岩  相似文献   

6.
正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下大客流监控预警信息系统研究依托项目: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下大客流疏运监控预警技术和装备研发研究内容: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北京城市系统工程研究中心等单位开展合作研究,研发了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下大客流疏运智能监控分析识别集成装备、人流密度及行为分析软件系统;建立了基于拥挤指数模型、时间序列分析、趋势分析等技术的大客流风险预测及分级预警模型;研发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下大客流监控预警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7.
地铁突发大客流不仅影响单个车站,对整个地铁网也会产生影响.为了保证地铁的正常运营活动,从系统整体联合的角度出发,提出事先预测、系统联合、加强沟通、分级负责的应对突发大客流事件原则;重点设计了大客流情况下的行车组织和车站客流控制方式,提出了自组织与他组织的大客流安全控制措施,并从客流角度对大客流按阶段进行划分控制,以科学、灵活、安全的方式控制大客流.  相似文献   

8.
与体育场馆连接地铁车站大客流疏运能力计算模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突发大客流是威胁地铁车站运行的主要风险之一,为研究与大型体育场馆连接的车站在大型活动期间面对突发大客流疏导问题,利用行人仿真动力学的方法,建立地铁车站疏运模型。计算分析一岛一侧站台和一岛站台2种设计方案下的大客流疏运过程,研究客流运动特征及乘客滞留情况、疏散通道节点通过能力、公共区容纳能力、瞬时客流密度等指标,给出不同设计方案下的最大疏运能力。计算模拟结果表明一岛一侧站台时最大疏运能力为30 294人/h,站台、站厅容纳能力与运能相匹配,一岛一侧站台设计方案时,主要控制点为楼扶梯通道和站台面。计算模拟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相符,表明计算模拟方法适用于地铁大客流模拟。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应对大客流情景下人群拥挤对地铁站正常运行带来的影响,采用社会力模型和Anylogic仿真软件,对地铁站大客流疏散能力进行建模和分析,从客观、主观、管理视角分析影响客流疏散能力的因素,基于改进社会力模型刻画行人行为,分析影响地铁车站疏散能力的3个关键因素,并以南宁地铁1号线朝阳广场站为背景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行人密度是影响地铁站疏散能力的关键因素,出入口选择策略和行人亲属关系比例对疏散能力影响显著,研究结果可为地铁客流疏散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预防地铁拥挤踩踏事故,通过分析近年来国内地铁拥挤踩踏事故,确定事故易发的脆弱性区域,揭示地铁拥挤踩踏事故孕育、发生、扩大的演化发展阶段,深入分析人群波浪效应、信息传递失真、空间阻碍导致的人流对冲等特征,探析预防控制地铁拥挤踩踏事故的关键阶段。基于预警系统工作原理,按照警源警情分析、警兆识别、警报设计与排警的工作机制,构建地铁拥挤踩踏事故智能化预警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孕育阶段是预防控制地铁拥挤踩踏事故的关键阶段;智能化预警监控系统能够明确预警等级,显示不同人群状态及密度下的风险等级,具备地铁拥挤踩踏事故预警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1.
正伴随着地铁的不断发展,地铁线路客流量不断攀升,线路负荷强度不断增大,加大了地铁运营风险管理的难度,尤其是大客流下地铁乘客的应急疏散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由于地铁站点大多属于地下受限空间,客流大、人员集中,一旦遇到突发的事故,如果处理不及时,在客流疏散过程中极易引发二次事故,造成极为严重的人员及财产损失,因此要避免地铁事故导致的重大伤亡,既要全力以赴杜绝大客流等风险因素的发生,又要防患于未然,全力提升地铁事故中乘客应急疏散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铁路客运站作为旅客集散地,出入站客流量会因为节假日、大规模列车晚点或停运等突发事件出现大规模聚集。当车站出现高密度客流时,若未能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极易出现踩踏等事故。为应对车站大客流情况,首先制定了黄、橙、红三级预警机制。其中黄、橙预警用于应对车站高密度客流情况,而红色等级预警则用于应对短时间内车站需迅速疏散客流的紧急情形和大量客流长时间无法乘车离开的情形。最后重点研究了基于不同等级预警的应对方案。所提出的大型客运站大客流预警与应对方案实际应用于北京西站,经过多次春运和暑运检测,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的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提出了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的总体架构和设计建设原则,论述了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的两个主要功能:视频监控和综合参数监控;系统不仅可以实现传统的视频监控和记录功能,还可以对企业安全生产参数(如温度、压力等)实时采集与处理,对企业内部及周边的动态安全状况实时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警情设定自动做出相应的监控预警及应急响应,如声光报警等;介绍了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在广州南沙(小虎)化工区等场所的示范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的不断增长,对客流监测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针对当前各种客流检测技术均存在着各自的缺陷,提出了基于多数据融合的地铁客流监测方案设计。该方案综合了TOF成像技术、双目立体视觉技术与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各自的优势,利用高精度的TOF客流计数器训练精度不足但成本较低的双目客流计数器,提出了视频客流计数的区域智能匹配方法和多数据融合的区域客流计算方法,最后介绍了地铁客流监测系统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15.
<正>地铁火灾与客流疏运安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是北京市科委认定的优秀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重点实验室以保障地铁运营安全为目标,重点围绕地铁火灾安全技术、客流疏运安全技术、综合风险评测技术三方向开展研究,建立地铁火灾防治、客流疏运、综合风险安全评测方面的实验技术、模拟技术和方法体系,为我国地铁安全提供科技支撑和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6.
嵌入式技术在重大危险源监控预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重大危险源监控预警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并结合嵌入式技术的特点,提出基于嵌入式系统的监控预警主机的设计方案。所设计的集过程监控预警与视频监控为一体的的监控预警主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城市商业综合体是人群聚集场所,一旦发生拥挤踩踏事故, 可能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恶劣的社会影响,是目前城市商业综合体管理的重要问题之一。通过对人群聚集踩踏风险影响因素及监测预警原理分析,考虑室内商业综合体和开放型公共场所监测预警系统构建的差异性,建立客流预警与应急指挥系统模型;以西单大悦城为实例进行应用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客流预警与应急指挥系统能够提升商业综合体的监测预警和应急决策效率,进一步加强重点区域或场所的精细化管理,对预防城市商业综合体人群聚集踩踏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精细网格计算模拟的方法对某地铁商业街客流高峰时段的人员疏散能力进行计算模拟,分析高峰客流时段公共区域人员所需要的疏散时间、疏散通道及出口设置,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研究结果表明:该地铁商业街人员疏散能力为6 632人/min,防火分区疏散时间较长的依次是防火分区4(4.94 min)、防火分区6(4.14 min)、防火分区3(3.14 min),出口利用率较高的依次是人员密集区出口11(10.54%)、出口15(9.00%)、出口29(6.20%)。研究方法可有效评估地铁商业街疏散能力,为此类地铁商业街的客流管控和人员疏散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降低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可预见性大客流对日常运营的影响,分析大客流的产生原因及其对车站的影响。建立基于客流实时分布的拥堵传播模型,具体包括列车到站时间、站台客流量、列车停站时间、候车客流量、列车到站时下车客流量、上车客流量、列车离站时车上客流量及滞留客流量等8个模拟分析指标;根据车站滞留客流量确定车站状态,观察其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中的动态传播过程。结果表明:大客流拥堵传播与发生拥堵车站的结构特性有关;根据实际情况,缩小发车时间间隔,可加速客流输送,降低拥堵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安全》2015,36(10)
<正>2009年,在国庆60周年的大背景下,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创造性地将视频智能分析、风险管理、数据挖掘等技术进行融合,率先研发完成国内首个人群聚集风险预警系统(以下简称预警系统)。该成果目前已获得3项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3项软件著作权的授权,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系统自首次在西单商业区投入应用后,迄今为止已稳定运行6年,其提供的人群监测、分级预警、客流预测和疏导策略等实用功能为保障该地区的安全稳定和繁荣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除此以外,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