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冲击性灾害,是指矿山采空区的大规模垮落和深井岩爆现象.当矿石被采出后,遗留的空区体积达到一定规模,围岩会缓慢蠕变破坏,造成顶板和矿柱不能支持上部覆岩荷载,诱发采空区整体性大面积冒落和地表塌陷,并在巷道内形成猛烈冲击气浪,产生巨大破坏,往往造成群死群伤的重特大事故.  相似文献   

2.
丰山铜矿北缘采区采用点条柱水平分层尾砂充填法开采。由于地质构造复杂,矿岩稳固性差,工人直接在大面积暴露顶板下作业,因此冒顶片帮伤害事故频繁。1988年5月就曾发生一次较大面积(占采场面积的2/3)的顶板冒落,使正在作业的6人全部遇难。  相似文献   

3.
松石危害在金属矿山俗称冒顶片帮事故。松石冒落与大面积地压活动和局部岩体冒落有一个范围、面积的区别。从危害的结果上区分,各种地下工程中矿岩冒落的结果不致于造成工程结构破坏而停工停产的为松石冒落,否则应认为是局部岩体冒落或大面积地区活动。 从统计上看,大面积地区活动和局部岩体冒落引起的伤亡事故并不多,它的危害主要是掩埋设备或破坏工程。这是因为,临近冒落和坍塌时,大多有明显的先兆,可供人们直接觉察。湖南锡矿山在1965年发生一次大面积地压活动,人们在冒落前一天就明显听到了岩石的破裂声。工人对地区活动和局部岩体冒落…  相似文献   

4.
正本文通过国际上3次重大矿山灾害的救援案例分析介绍了我国在矿山事故救援中钻孔救援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在发生顶板坍塌、矿井透水、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等重大矿山灾害事故时,由于坍塌冒落、巷道积水及动力现象等因素,造成矿井巷道堵塞,大量井下作业人员被困灾区无法逃生,  相似文献   

5.
采空区大面积顶板冒落可在瞬间产生破坏力极强的空气冲击波。介绍了空气冲击波的形成及危害形式,指出了传统冲击模型的缺陷,通过建立新的冲击模型,深入分析了空气冲击波从形成到消亡过程中的速度和能量变化特征,结合香炉山钨矿大面积采空区的实际情况,选取典型参数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空气冲击波速度与冒落块体尺寸,顶板冒落的高度,可供逸出气体巷道的总断面积,巷道的通风阻力等因素有关;下落块体受压缩空气阻力作用,下降时间略微增加,整个冒落过程持续时间为2.89s,当下落时间为2.1s时,风速达到极值,为508.1m/s,冲击影响范围在距离事发空区的370m以内;块体下落的起始阶段受空气阻力较小,飓风速度急剧升高,下降中间阶段,飓风速度先是缓慢爬升,然后达到峰值,块体下降的后期受空气阻力作用最为明显,风速急剧下降,巷道内飓风流迅速趋于平缓;建议对香炉山钨矿采空区尽快实施充填,并采取疏堵结合、设置缓冲垫层、加强地压活动监测等措施降低冲击危险,减小冲击危害。  相似文献   

6.
冶金部安全技术研究所和焦家金矿共同承担的“采场局部岩体冒落预测预报”研究,已于1985年11月完成。通过工程地质调查论证、采场顶板稳定性分级以及 WD—1型无线电地音仪监测,基本弄清该矿顶板冒落原因,提出了采场局部岩体冒落预测预报方法.一年多来进行的13次危险冒落预报和2次安全预报,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我矿是一个老矿山。由于多年开采造成的大量采空区未及时处理,从1965年至1971年先后发生大面积地压活动,在井下总采空区44.33万米~2的范围内,形成44.07万米~2的大面积活动区,有295个采场冒落,直接冒落范围达16.9万米~2,并形成79.42万  相似文献   

8.
冒落型矿震成因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冒落型矿震属于塌陷地震的范畴 ,其形成和演化受到区内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作用。笔者研究了顶板冒落的前兆特征、发展过程、运动形式和致崩原因 ,探讨了冒落型矿震的成因机理 ,提出了由于地下开采引起采空区顶板冒落 ,释放能量 ,诱发矿震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应用分形理论,研究了煤矿顶板运动过程中所表现的分形特征,提出了用顶板下沉速度的分数维值的变化预报顶板来压、冒落的方法,使得预报顶板来压、冒落的指标定量化成为可能,预报更加科学,把预报的理论与方法推进到新阶段。这对保障煤矿生产安全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顶板走向高位钻孔瓦斯抽采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由于采空区及邻近煤层瓦斯的涌人而造成的工作面上隅角瓦斯超限问题,提出了运用顶板走向高位钻孔瓦斯抽采技术,对采空区及邻近煤层瓦斯进行抽采,进而解决上隅角瓦斯超限问题的方法。利用分源预测法对工作面瓦斯涌出源进行了分析,并理论计算了采空区冒落带和裂隙带的高度范围,结合矿井具体情况,确定了合理的高位钻孔参数,并对作用效果进行了现场考察。研究表明:高位钻孔瓦斯抽采技术,能有效地解决工作面上隅角瓦斯超限问题,降低回风流中瓦斯体积分数,并提高了工作面的推进速度,有效地保证了工作面的安全回采。  相似文献   

11.
放顶煤综采工作面由于其工艺的特殊性,瓦斯防治工作一直是安全开采的难题之一,大同矿区特有的“两硬”条件(坚硬顶板、坚硬煤层)作开采时其顶板、顶煤难以冒落,给瓦斯治理带来了更多的困难.经过近几年的攻关研究,同煤集团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保证了矿井的安全生产.本文对“两硬”条件下的高瓦斯放顶煤工作面的瓦斯防治方法做一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2.
在煤炭开采过程中,瓦斯爆炸、煤尘爆炸、煤与瓦斯突出、瓦斯中毒、窒息,矿井火灾、透水、顶板冒落等多种灾害事故时有发生,在这些事故中尤以瓦斯爆炸造成的损失最大,从每年全国发生的事故统计中来看,煤矿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中,瓦斯爆炸事故,约占特大事故总数的70%左右,因此,瓦斯称为煤矿的灾害之王.  相似文献   

13.
锚杆支护巷道安全监测技术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锚杆支护巷道顶板冒落具有突发性和冒落面积大的特点 ,安全监测非常必要。笔者介绍了国内近年来最新研制的CM— 2 0 0型测力锚杆、GYS— 30 0型锚杆 (索 )测力计、LBY— 3型顶板离层指示仪、ZW— 4型遥测多点位移计等监测仪器 ;提出锚杆支护巷道动态信息施工方法 :监测施工、监测信息反馈、检验和修正设计 ,循环往复 ,以达到最佳施工效果。  相似文献   

14.
右江矿务局塘内矿开采甲四煤层多次出现顶板破碎时顶板漏水,其中有三次较大的突水,对矿井生产和安全造成较大影响。针对该矿顶板突水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对策,解决矿井开采甲四煤水患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顶板管理是采煤工作面安全管理的 重点。据资料统计,顶板事故约占煤矿 事故的60%,采煤工作面的事故又占了 顶板事故的70%以上。因此,我们必须 加强顶板管理,减少采煤工作面顶板事 故的发生。 1、顶、底板的定义及其分类 赋存在煤层之上的邻近岩层称为顶 板,赋存在煤层之下的邻近岩层称为底 板。顶底板的岩性、强度及吸水性与采 掘工作面的管理有直接关系,它们是确 定顶板支护方式、选择采空区处理方法 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井下顶板事故就是顶板岩层冒落或两帮岩石片帮崩落,影响生产,威胁人身安全健康。 顶板事故在发生前的征兆是: (1)在巷道和回采工作面的顶板会连续发出不正常的声响,同时掉渣现象增加,裂口变大,下沉量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17.
用突变理论分析矿山冒落型地震机理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矿山冒落型地震是一种破坏性最为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研究其成因机理 ,对矿山安全生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笔者根据矿山冒落型地震的特征 ,应用突变理论和能量守恒原理 ,建立了一个简单的力学模型 ,提出由地下开采引起采空区顶板突然破坏和冒落—释放能量—诱发地震的观点 ,并结合现场实例进行分析 ,得到顶板冒落和所释放出来的能量表达式 ,这为研究矿山冒落型地震成因机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为克服利用连续方法或非连续方法模拟切顶卸压自成巷过程的不足,采用自主研发的适于模拟连续介质向非连续介质转化或非连续介质进一步演化的拉格朗日元与离散元耦合连续-非连续方法,提出基于高斯求积公式的势接触力计算方法以提高计算效率,通过考察剪裂纹和拉裂纹的时空分布和煤层支承压力的演化规律,研究不同切缝倾角时切顶卸压自成巷过程,并考虑右巷(胶运巷)的锚杆原始支护、锚索补强支护和液压元件的临时支护。研究结果表明:切缝倾角越大,右巷顶板完整性越好,这是由于当倾角较大时切缝尖端发展出的裂纹促进采空区顶板冒落,从而阻隔采场压力向右巷顶板传递;左巷顶板的冒落越严重;切缝倾角以10°为宜。  相似文献   

19.
在煤炭的开采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断层和褶皱构造,给煤矿的生产和安全带来很大影响。因为断层带岩石破碎,地表水和含水层中的水会沿着断层带涌入井下,断层破碎带又是瓦斯良好的通道,常常在此处积聚很多瓦斯;而褶皱构造,特别是在背斜的轴部,因岩层受到拉伸应力的作用,裂隙比较发育,若再遇到煤层顶板岩性为粉砂质泥岩、高岭石泥岩、条带细沙岩等,围岩的破碎情况将更为严重,易发生大块矸石冒落。当采掘工作面通过这些地质单元时,对顶板的稳定性、整体性将有较大影响。给采掘和支护工作带来很大的困扰,不仅要防水、防瓦  相似文献   

20.
稔子坪煤矿煤层顶底板主要由泥质砂岩和砂质泥岩组成,顶底板松软,遇水膨胀,采空区随采随落,顶板冒落后空区积水渗透性差,给采空区钻探放水带来了容易崩孔、堵孔、钻孔成孔率低、放水效果差等诸多技术难题,稔子坪煤矿通过在软岩条件下探讨探放水技术,对7106采空区进行探放水实践,取得了一些实践经验,对煤矿在软岩条件下进行探放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