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笔者在网上了解到,我国现阶段还没进入“依法治安全”阶段,而“为安全立法”才是当前的重点。“到2010年初步形成规范完善的安全生产法治秩序”,这是政府红头文件上的权威说法。细读该文,方知我国实现依法治安全的行政目标,其最短期限距今还有5年。但是,仅以笔者所知,我国在安全方面有许多专门的法律法规、国标行标早已施行,还有不少与安全相关的法律可以遵循,就连最晚颁布的《安全生产法》也施行了两年。  相似文献   

2.
刘洋 《劳动保护》2008,(2):59-59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30次集体学习会上强调指出,“要加强培训教育,把安全生产纳入就业技能培训,特别是要提高重点行业职工队伍的安全生产素质。”温家宝总理在2006年召开的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上也提出,“要依法开展强制性的全员安全培训,要加强职工安全教育培训,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相似文献   

3.
发展和安全是相辅相成的,在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过程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工作越来越受到企业管理人员的关注与重视。本文分析了安全文化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地位及作用,从树牢“大安全”的安全观念文化、营造“全员参与”的安全物质文化、健全“以人为本”的安全制度文化、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安全管理文化等方面进行探析,通过安全文化建设筑牢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安全基础,确保企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八闽动态     
福州市“四项举措”贯彻落实全省安全生产工作视频会精神 一是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三年行动,加快“三年提升行动”进程,着重推动工贸企业、小微企业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二是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规定,积极推动各县(市)区加快制定出台。三是认真宣贯新安全生产法,提高社会公众的安全生产意识;结合“百企、千村、万企”大培训活动,把学习新安全生产法作为培训内容,分期、分批、分层次地组织领导干部、执法人员和企业人员进行学习培训。四是持续推进“六打六治”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加大执法力度,促进全市安全生产形势好转。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十五”计划的建议强调指出,要“重视安全生产,加强劳动保护”。这表明党中央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高度重视。党中央把安全生产工作和“十五”计划的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表明安全工作的重要地位。一个地方、一个企业,如果伤亡、火灾事故频频发生,特别是发生重特大伤亡、火灾事故,肯定会影响这个地方,这个企业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严重的 还会造成企业破产。事实上,抓好安全生产可以全面地促进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企业的兴旺发达。  相似文献   

6.
今年五六月份,由全国人大常委会5位副委员长率领的5个执法检查小组分赴10个省区进行了《安全生产法》执法检查。同时,全国各地以“遵章守法,关爱生命”为主题,开展了第四个“安全生产月”活动,通过“安全生产万里行”、“安全咨询日”、“安全论坛”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各级政府抓好安全生产的责任意识,对推动“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安全投入”五要素的到位,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安全生产千头万绪,当前首先要抓“安全法制”和“安全责任”的落实。依法规范政府、企业、职工、社会,以及每一个公民的安全生产行为…  相似文献   

7.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并将“安全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发展,必须依法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制度,从源头上把住安全准入关。建立和实施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制度,是贯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基本方略的需要,是政府履行管理公共事务和市场监管职责、依法行政的需要,是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实现本质安全的需要。依法实施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加强监督管理,是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赋予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法定职责。把住安全准入关,责任重大…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启东市牢固树立“安全培训不到位是最大事故隐患”的意识,把安全培训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坚持依法培训、按需施教、重在实效。创新培训模式,强化培训监管执法,使安全生产培训工作得到了持续改进和加强,为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打下基础,事故死亡人数在去年大幅下降42%的基础上,今年1-6月份又比去年同期下降30%以上。  相似文献   

9.
冯瑾 《劳动保护》2005,(12):62-62
本刊讯(记者冯瑾)10月28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安全生产法》实施三周年座谈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王德学代表总局讲话时指出,坚持安全发展,加快推动安全生产状况的稳定好转,其中一项基础性、关键性、根本性的工作,就是要实施“依法治  相似文献   

10.
近日,笔者在参加某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工作总结会时,一位主管安全的领导在发言中提出,抓安全工作要治五种“常见病”,分别是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虚、失之于软、失之于昏昏然。对此,笔者深以为然。  相似文献   

11.
时下,一些企业班组尽管有较为固定的职工安全活动场所和安全学习制度,但部分班组召开的安全会却不尽人意,会议质量不高。有些安全会成了例行的生产工作布置会或聊天会,甚至个别职工把它作为一周娱乐的“交心会”。安全会离开了安全这个主题,失去了“原汁原味”。  相似文献   

12.
提升安全意识,工会应发挥好宣传教育作用职工是生产实践的主体,又是事故危害的对象。为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增强和规范职工的安全思想和安全意识,提高职工的安全防范素质,工会要向广大职工宣传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企业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以强化职工安全意识。一是结合《安全生产法》进行宣传教育。要让职工吃透精神、深刻领会,通过图片展览、征文答卷、专题研讨、知识竞赛等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使每个职工都清楚自身在安全生产方面依法享有的权利和义务;进一步强化职工安全法律知识,把职工的思想统一到安全作业、依法  相似文献   

13.
9月11日,锡山区专题部署“六打六治”专项行动暨安全生产重点工作。此次专项行动重拳出击,着力在四方面狠下功夫:一是突出重点内容。做到真打真治。把执行“双六条”作为推进“六打六治”的重要抓手,在开展安全生产检查执法中逐项按“双六条”进行对照检查,逐项整改落实。二是严格责任追究,做到严打严治。认真学习贯彻新的《安全生产法》,不断完善“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责任体系。三是强化督查检查,做到常打常治。强化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不断健全“六打六治”长效机制建设。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四是抓好重点工作,做到统筹推进。  相似文献   

14.
在古代汉语中,并没有“安全”一词,但“安”字却在许多场合下表达着玖代汉语中“安全”的意义,表达了人们通常理解的“安全”这一概念。例如,“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易·系辞下》)这里的“安”是与“危”相对的,并且如同“危”表达了现代汉语的“危险”一样,“安”所表达的就是“安全”的概念。  相似文献   

15.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确定的我国安全生产工作基本方针,这一方针的确立是经过我国从事安全生产工作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总结了大量伤亡事故的原因、经验教训,通过科学探索得出的结论。生产必须安全,安全只有预防,依法进行安全评价就是预防为主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礼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中,明确提出了“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导原则。在党的文件中提出“安全发展”的概念,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建树。它系统地反映了党和政府关于资源、环境、安全等方面的基本政策。把安全放到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统筹考虑治国方略.表明党中央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坚强决心。  相似文献   

17.
“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关注安全,关爱生命,坚持不懈地把安全生产工作抓细、抓实、抓好”……多年安全工作的实践经验和抓安全的体会告诉我们:抓安全,必须要以人为本。要“以人为本”建机制,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在倡导“以人为本,健康至上”的当今社会,各级领导增强安全生产意识和责任,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提高全员安全生产素质,就能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此外,  相似文献   

18.
在生产实践过程中,由于安全工作产生的经济效益看不见、摸不着,因此极易被人们忽视,进而造成安全跟着生产跑,虽然讲的是“安全第一”,但往往会因为完成任务、赶进度,而把安全工作放在一边,以至于发生事故。如何把安全效益体现出来,让职工在安全工作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成为摆在凤凰山人面前的一个课题。对此,晋煤集团  相似文献   

19.
邵武煤矿是个建矿40多年的老矿.开采深度大,地温高,顶板破碎,矿井涌水量增加,安全管理复杂.在依法治矿和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确保安全生产,实现平稳闭坑,显得尤其重要. 几年来,企业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一系列安全生产方针,始终把安全管理放在企业管理的首要位置,特别突出地把人的安全管理放在第一的位置,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通过对人的管理,来实现对安全工作的有效控制,并取得了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前在我国,“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格局已经形成,“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综合监管,其他部门依法监管”的监管体制已经确立。笔者认为监管体制的核心是职责,完善综合监管体制的关键是理清监管关系,找准工作定位,完善规章制度,明确部门职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