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0 毫秒
1.
<正>在基层安全生产实践中,有些人将辨识"风险"和排查"隐患",视为"捕风捉影"或没事找事。其实,对正常安全生产工作中的未来结果或损失的不确定性进行分析、判断或评估危险因素和危险程度,是为了更好地规避风险,防止冒险;对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及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缺陷进行排查,并加以防范、整治,是可以防止"隐患"导致事故的发生。对于企业来说,隐患排查治理  相似文献   

2.
<正>事故源于隐患,隐患排查治理是安全生产中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是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防止和减少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安全生产要坚持防患于未然。如何"防患于未然",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简称中国海油)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已经形成了  相似文献   

3.
正企业是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主体,只有彻底消除各类事故隐患,才能防范事故发生。只有持续深入抓好隐患排查治理,才能实现安全生产工作关口前移、重心下移,不被事故牵着鼻子走。本期《劳动保护》杂志"特别关注"栏目,以"隐患排查实用‘工具’"为主题,结合我国现阶段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现状,邀请企业安全管理人员,介绍安全地图、  相似文献   

4.
正2017年以来,莱州市针对辖区高危企业多、危险源分布广、潜在事故风险大等特点,认真贯彻落实"把安全风险管控挺在隐患排查治理前面,把隐患排查治理挺在事故发生前面"的要求,牢牢坚守安全生产红线和底线,在积极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相似文献   

5.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重点行业和领域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通知》要求,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针对安全生产的重点行业和领域开展了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此次排查活动规模大、范围广,目的是通过开展隐息排查治理专项行动,进一步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地方人民政府的安全监管主体责任,全面排查治理事故隐患和薄弱环节,建立重大危险源监控机制和露大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及分级管理制度,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源头防范     
正《安全生产法》中明确指出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中也明确要求"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严防风险演变、隐患升级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为此,本期特策划"源头防范"专题,探讨各地、各企业应如何通过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等措施,切实落实"预防为主",避免风险演变、隐患升级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孙海禄 《劳动保护》2022,(11):56-57
安全隐患作为安全生产的最大敌人,不彻底排除隐患根源,安全生产就会永远有风险。隐患排查是安全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消除隐患、防止事故发生、改善劳动条件的重要手段,加强监督检查精细化管理,及时查堵漏洞,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是抓好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如何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快速切中要害,让安全隐患无处藏身呢?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谈一些隐患排查的经验方法供企业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进入6月,第19个全国安全生产月拉开帷幕。今年的安全生产月以"消除事故隐患,筑牢安全防线"为主题,着眼于加强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安全生产和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排查整治工作,推动各级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深入排查安全风险隐患,扎实推进问题整改,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此前不久,国务院安委会在部署开展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时,也要求完善落实重在"从  相似文献   

9.
正为深刻汲取三月份以来各地发生的事故教训,进一步强化安全风险管控,有效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市县应急管理文件要求,安徽合肥岗集镇采取"三结合"扎实开展为期3个月的"3+3+N"安全生产隐患集中排查治理专项检查。一是把隐患集中排查治理专项检查与企业主体责任紧密结合,在强化动员部署前,就利用三月  相似文献   

10.
在搜集、查阅、整理大量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围绕"预防为主,标本兼治"这一主题,把握国内外安全生产最新动向,总结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先进经验,并结合笔者对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化运用情况的分析和思考,从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应用三个方面为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提出建立隐患排查治理知识库、建立安全风险管控云平台及开发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终端系统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隐患排查作为安全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消除隐患、杜绝非法违法生产行为、防止事故发生、改善劳动条件的重要手段。隐患排查人员的责任心强不强,频次够不够,方式合适不合适,检查质量高不高,依据的法律法规是否规范,都能直接影响隐患排查的效果。笔者认为,要切实提升隐患排查实效,应着力五个强化,构建风险文化。现存主要问题安全工作重在预防,《安全生产法》第38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相似文献   

12.
正北京亿滋为实现隐患排查100%员工参与提高生产主体人员隐患排查能力通过引入手绘安全地图和"一点课"等安全工具提高了隐患排查的有效性亿滋食品(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亿滋)为实现隐患排查100%员工参与,提高生产主体人员隐患排查能力,通过引入安全工具的概念来提高隐患排查的有效性,通过  相似文献   

13.
《劳动保护》2015,(2):15
<正>安监总明电[2015]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局:近日,一些地方先后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上海市发生群众聚集踩踏事件,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暴露出部分地区和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不到位、安全防范措施不得力、规章制度执行不严格、隐患排查治理不彻底等突出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作出重要批示,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切实做好当前安全生产和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管理工作。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  相似文献   

14.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企业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这些安全事故发生充分反映了企业本质安全管理存在重大问题,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机制不完善,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等。为扎实抓好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工作,构建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的长效机制,实现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进一步落实企业单位安全主体责任。  相似文献   

15.
隐患排查治理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隐患不除,安全难以保证。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安委会《关于开展全省安全生产督查的紧急通知》精神,确保集团"百日大会战"活动顺利进行,吉煤集团积极组织开展隐患排查整治会战,彻底排查治理安全  相似文献   

16.
<正>2018年以来,南浔区于浙江省率先探索开展"安全生产无隐患管理企业"创建,总结形成一套"企业安全生产无隐患管理"模式。该模式通过建立覆盖各行业的风险管控清单、岗位隐患识别库和隐患排查表为基础,以"三查一改"解决方法为重点,切实解决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不能常态化开展的难题。2019年,在全区电梯和木地板等108家生产企业开展试点,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正>3月10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就安全生产工作举行记者会,当被问及在经济新常态下,全国安全生产工作出现了哪些新情况时,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杨栋梁回答,新常态下,海量的小微企业大量涌现,对安全生产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行政审批下放和取消以后,我们一定要跟上过程的监管,不能形成事故多发、易发。如何跟上过程监管,如何控制事故多发、易发?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被实践证明是过程监管的有效手段。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加大隐患整改治理力度,坚  相似文献   

18.
<正>隐患排查治理是安全生产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超前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山东省莱州市紧紧围绕"查改控隐患、防堵减事故"目标,把隐患排查治理贯穿安全生产工作始终,作为推动全市安全生产工作的主抓手、主载体、主动力,健全完善机制,强化工作措施,落实工作责任,坚持不懈推进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断  相似文献   

19.
《安全》2021,42(11):7-8
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控平台引入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以安全生产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作为技术支撑,构建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控平台.在安全生产大数据基础上,提供企业安全隐患全流程排查、企业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以及分级管控、隐患风险关联分析与评价、事故预测预警等功能,实现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自查,实现政府风险监管和隐患排查治理有效防控,提升政府安全生产精细化监管水平.  相似文献   

20.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对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开展以来的成效及问题进行研究,探讨通过采取建章立制、落实责任、注重科学、讲求实效等措施,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体制、机制,使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促进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