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汶川、玉树抗震救灾的经验证明,紧急疏散和安置受灾民众已经成为政府应对突发灾害事件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灾难降临,如何为人们提供一个相对安全并且有保障的地点作为临时住所,保证基本的生活需求?本刊特邀国家地震局震灾应急救援司应急协调处侯建盛处长为您详细介绍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当城市发生重大事故灾害与突发事件时,有效地对人群进行疏散,使之撤离到相对安全的避难场所,是应急救援行动的核心技术问题,是解决城市公共安全问题必须首先面对的重大课题.充分考虑选址问题中的"公平"和"效率"原则,提出了城市避难场所选址的多目标规划模型,并利用建模优化软件LINGO(Linear Interactive and General Optimizer)进行了求解,从而得出避难场所的最佳选址位置.最后,以天津市地震避难场所的选址为例,说明了多目标规划在城市避难场所选址中的应用过程.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可以满足选址规划需求,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7月22日,强台风"灿都"以12级以上的风力,挟暴雨在广东吴川登陆,这是今年第二个登陆我国的台风。随着夏季的来临,又到了台风多发季节。今年的台风会比往年多吗?台风来袭时有没有应急避难场所可以接纳避难民众?参观世博会时突遇台风又该注意哪些事项呢?就上述问题,本刊编辑采访了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的李永平博士。  相似文献   

4.
应急避难场所是应对城市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灾民安置设施,应急避难场所的布局合理性直接影响城市应急防灾能力与效果.基于社区尺度、入口供给、分段阈值,采用高斯两步移动搜寻法和反向高斯两步移动搜寻法,研究北京中心城区应急避难场所的可达性与拥挤度,并结合服务面积比、服务人口比、服务人口缺口等指标评价北京中心城区应急避难场所的布局合理性.结果表明,对避难场所可达性好的社区连片存在于首都功能核心区及其临近区域,呈蘑菇形分布,东城区全域可享受避难服务;对避难场所不具可达性的社区主要存在于中心城区边缘地带,但西城、海淀相邻地区也有部分社区对避难场所不具可达性.中心城区避难场所的拥挤度也存在较大差异,城区避难场所拥挤度均值为16.17,避难服务竞争激烈.总体上,北京中心城区的避难场所布局上仍然存在不均衡性,不能完全满足城区居民的避难需求.建议合理利用已有绿地、学校、广场等资源规划建设新的避难场所,或改扩建已有避难场所,以满足更多居民的避难需求.  相似文献   

5.
<正>为避免火灾的发生,我们平时要注意哪些事项?高楼避难层一般设置在哪一层?有哪些设施?高楼一旦失火,很容易造成"烟囱效应",您知道什么是"烟囱效应"吗?火灾发生后,不可躲在哪些地方?  相似文献   

6.
城市应急避难所是灾难或灾害发生后人员安置和救助的重要载体,其布局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它为市民提供避难服务的效果。以北京城区长期避难场所为研究对象,利用ArcGIS软件的空间分析模块,结合城区人口数据,以1 000 m和2 000 m为避难场所理论服务半径的分界点,筛选数据,计算得到相应避难场所的实际服务半径分别为2 000 m、3 000 m和5 000 m,绘制缓冲区,获得避难场所的实际服务区域;并与城区数据进行叠加,计算各区域避难场所的服务面积比、服务人口比、服务重叠率和避难人口配置缺口等指标;应用最小距离法计算城区各街道对避难场所的可达性。结果表明:北京城区长期避难场所空间布局不均衡,局部过于密集,服务重叠率严重;五环以内区域基本可满足居民的长期避难需求,但五环以外绝大部分区域为避难盲区;已建成避难场所仅能供城区16%的人口进行避难,人口配置缺口较大,总体上不能满足居民的避难需求。  相似文献   

7.
平静的生活总会遭遇意外,如台风、地震、战争……。这些最不想遇到的事如果遇到了,你可以就近躲藏到哪里去?楼宇、空地、广场还是医院?应急避难场所是指在城市中人口集聚地附近,以应对地震灾害为主,兼顾其他灾害事故,用于接纳受灾居民紧急疏散、临时或较长时间避难及生活,确保避难居民安全,避免灾后次生灾害危害.  相似文献   

8.
<正>《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应急管理部组建以来,国家出台的第一部安全生产领域的法规。我国应急预案制度经历了哪些阶段,目前应急救援预案应该如何编制?应急预案、应急演练应该如何落实?应急救援人员是否必须走专业化道路?走专业化道路还需要解决哪些问题?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林鸿潮教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读者信箱     
《生命与灾害》2020,(1):47-47
下期问题:临近春运,动车组的应急设备你会使用吗?春运即将开启,乘高铁动车历来是许多人返乡与家人相聚的首要选项。对于动车组里设置的常用应急设备,你在乘坐时了解清楚并会使用了吗?上期答案:地铁应急知识知多少。地铁已经成为大城市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是地铁内常见的安全隐患有哪些呢?乘客和地铁工作人员又要掌握一些什么应急知识呢?  相似文献   

10.
<正>物联网、生物识别、人工智能……在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迭代更新的"黑科技",正依托大数据资源重塑着交通、医疗、社会管理、环境治理、安全等应用场景,改变着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助力我国各行各业发展。"智慧""数字"也同样是应急管理和城市安全领域的关键词,这些领域都有哪些看点呢?  相似文献   

11.
正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勘测队依托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边坡雷达研发团队组建,主要任务是为滑坡、坍塌、溃坝等事故灾害抢险救援提供灾情勘察、风险分析和安全监测技术支持。2019年,这支队伍荣获了应急管理部评选的"应急管理系统先进典型"称号,这支由高学历青年科研人员组成的救援队伍,究竟在救援中发挥了哪些作用呢?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从2008年的汶川地震到今年4月的芦山地震,每一次都让我们倍感生命的弱小。这两次地震都没有事先的预警,地震发生的顷刻间,人们猝不及防。无论是准确的逃生还是灾后迅速的救援,我们都期待预警技术的发达,帮助我们把握珍贵的逃生时间,但在无法准确预测地震的今天,人们只有束手无策吗?相比汶川地震,芦山地震在组织救援工作方面有显著改善。但值得思考之处也依然存在:如何能让处于地震多发带的居民拥有自救设备?自建房屋是否应提出明确的安全要求?面对拥堵的生命通道,是否该明确民间救援的规则?针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真正做到位了吗?全民的逃生及自救互救能力怎样呢?灾后的救援如何才能充分利用各方力量而不慌乱呢?需要强调的是,安全是人们得以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前提,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而所有为了确保安全所做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相似文献   

13.
在突发的火灾中,如果逃生通道被火焰、浓烟封锁,被困人员该如何逃生呢?4月13日,在泉州市安溪县安办组织600余人开展的这场"第三逃生通道"配备和现场演练观摩活动中,"逃生者"就利用逃生窗口和缓降器示范了"逃生"的一幕. 活动现场,在装有缓降器的窗口,参与演练的"逃生者"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将安全带套入适当位置,并拉紧滑动扣,做好准备下降工作随后,"逃生者"紧握安全带,而向墙壁,从窗口上匀速缓慢下降.落地后,"逃生者"松开滑动扣,取出安全带,确认安全状态后离开现场.  相似文献   

14.
《中国安防》2001,(2):29
在集中了不特定多数人群的城市商店街和集会活动现场,应该采用什么样的设备和系统以创造安全的环境呢?以下是关于日本2处有代表性的商业场所的调查报告.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安全体感教育培训逐渐广泛地应用于多个行业,大中型企业纷纷开始建设安全体感培训室。那么,安全体感培训究竟应该如何操作?体感培训室又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呢?本文选取钢铁冶炼、建筑、客车制造三个行业,介绍其在安全体感培训的成功经验。安全体感,是指人们在特定模拟场景中,利用“看、做”等手段,体验在现场作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与安全生产有关的行为过程,通过  相似文献   

16.
<正>在2012年启动的首批安全科技"四个一批"项目中,煤矿瓦斯、水害防治和应急救援等项目取得了很多突破性成果。2013年11月份,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又公布了第二批项目目录,力争打造科技支撑平台,助推科技强安。如何解决煤矿等生产现场存在的高浓度粉尘问题?如何探测处理金属矿山采空区?如何对高毒作业场所有毒有害物质进行现场快速检测?如何对城市地下管网危险源进行智能监管……这些长久以来困扰安全生产的难题,现在正在努力用"科技"来解决。2012年7月,国家安监总局出台《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科技创新工作的决定》,就实施"科技强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规模和功能的不断扩大与增强,特大城市在面临战争、突发事件(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威胁时,遭受损失的风险也越来越大。特别是世博召开在即,上海市民在遭遇突发事件及紧急情况下,会有怎样的认知和应急措施?是否会出现异常的心理与行为?为此,上海市民防协会和上海社会科学院成立"特大城市紧急情况下民众的社会心理及其行为研究"课题组,对此进行了专题研究。本刊编辑日前就相关问题对课题组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18.
<正>2014年3月3日是第十五个"全国爱耳日",据世界卫生组织估算,全世界有轻度听力损失者近6亿,中度以上的听力损失者2.5亿。导致耳聋的因素有耳毒性药物、遗传、感染和疾病。近年来,因环境噪声污染、意外事故导致耳聋的人数逐渐增多。我们身边存在哪些潜在伤害?对于听力保护我们存在哪些误区?应该如何保护我们的听力?  相似文献   

19.
《安全》2014,(8)
正最近几年,我国在快速发展中,遇到了相当多的问题和困难,这其中,有人为制造的问题,也有自然灾害。当问题突然出现,灾难发生,作为管理者、领导者,应该怎样应对,怎样处理?从雪灾、暴雨、高温、雾霾到停电、人员滞留、发生伤亡事故,应急救援问题,这些都在考验着我们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作为高级管理型人才,掌握如何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掌握如何预测预警突发事件的发生,是十分必要的,是需要进行培训和学习的。经北京市人力社保局批准,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将于2014年9月举办"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技术高级研修班"。本次培训班形式非常灵活而且将安排非常丰富的内容。内容主要涉及突发事件发生后(如受突发事件影响造成地铁人员滞留、大型购物中心人员拥挤踩踏事件等)应怎样建立指挥体系、处置流程、应  相似文献   

20.
<正>《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哪些职业卫生管理工作重点?政府和企业又该如何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推进职业病危害源头治理"是《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要求。《规划》中指出,要在"十三五"期间夯实职业病危害防护基础、加强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