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影响评价》2017,(6):I0015-I0015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改变了河流的天然水文情势,造成大坝下游河道减脱水现象,可能带来水环境质量恶化和生物多样性降低等一系列河流生态环境问题。国内外研究发现,河流水文情势与河流生境之间存在着复杂多样的响应关系,应保障河流基本的水文过程以维持河流形态和基本生态功能。维持适宜的生态流量是减缓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的重要措施。为减轻水利水电工程对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河流水文过程的变化与生态环境系统变化之间存在着极强的响应关系,研究河流水文要素的变化趋势对认识河流生态系统演变的规律及机理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黄河中游潼关断面径流要素、洪水要素、河流泥沙要素的统计特征进行分析,揭示不同水文指标在长期演变过程中的发展规律及突变特点,分析由此引发的生态系统响应过程,并进一步挖掘影响河流生态水文系统演变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黄河中游生态水文系统中改变强烈的水文要素主要有大洪水发生次数、径流年际丰枯变化、年内分配以及水文极值发生时间等.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水库运行及引水)的影响,中游水文系统要素发生了较大变异,将对河道内、洪泛区和湿地的生物数量、多样性以及其繁衍、迁徙、洄游行为产生影响,且这种影响与水库的累积作用和不科学的取用水制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关于国际河流生态环境安全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环境安全是当今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而国际河流流域的水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安全又是这一热点中的敏感点.本文结合中国与有关国家的国际河流的实际,分析了国际河流流域水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安全的有关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后果及其相互关系,指出维护生态环境安全存在的特殊问题,并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前言河道护坡作为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河流与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带,在保持水土、净化水体、防洪行洪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功能。长期以来,城市河道护坡主要采用浆砌或干砌块石护坡、现浇混凝土护坡等硬质护坡,解决了驳岸的稳定与安全问题,但忽略了硬质河道护坡对生态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传统的硬质河道护坡不仅隔绝了水和堤岸的物质交换,易使河流水域富营养化,同时又破坏了河道景观与周围环境的和谐。而植被覆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水库生态系统的结构入手,分析了水库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演替规律和水利水电工程修建后水库生态系统的演替变化,从纵向、横向、垂向三个维度提出了水库生态系统的空间特征和生态环境特性,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水库生态系统环境影响后评价技术体系,为开展后评价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水资源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资源之一。除了饮用,人类还利用水资源进行发电、航道运输、农业灌溉等社会生产活动。涉水工程会对水环境尤其是河流生物栖息地造成扰动影响,有些甚至是长期的、不可逆转的累积影响。河流生物栖息地关乎生物食物链及能量流过程,直接反映河流健康状况。近年来,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河流生物栖息地生态环境愈发脆弱,被污染、被迁移、细碎化等现象愈演愈烈,导致栖息地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甚至丧失,直接威胁河流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相似文献   

7.
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是重要的基础性工程项目,但也会对项目所在区域环境造成影响。本文分析了高速公路项目路域生态系统功能、特点,提出了路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及修复对策,对减少项目建设生态环境影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澴东湖流域水文、生态环境的长期调查和多边形生态安全状态判别方法,选取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6个层面22个影响因子,构建了澴东湖多边形指数生态安全判别体系,进行了非模糊数矩阵和多边形指数生态安全计算分析与判别.结果表明,多边形指数在0.422 0~0.439 6,澴东湖A的生态系统处于临界安全状态.同时,多边形指数生态安全判别方法可以较好地描述澴东湖A的生态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9.
<正>前言近年来,云南省经济发展迅猛,其中水电开发功不可没,但是目前的水电开发多采用引水式梯级式,这种开发方式对环境的影响巨大,河流被大规模改造,沿途植被和环境受到了一定的破坏。文章考察了云南省水电开发的现状,深入分析全省旱灾情况,又从这两项着手探讨水电开发对云南省植被等环境的影响。不出所料,水电开发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比较突出的是库区植被和景观的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也难以维持,水环境  相似文献   

10.
辽宁中部城市群生态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辽宁中部城市群的发展及生态环境现状,指出了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环境污染,尤其是城市河段水质污染最为严重,其次是水资源缺乏,再次是环境地质灾害表现突出.提出应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强化生态环境管理,以改善河流水质和城市空气污染,提高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构建生态城市,实现城市群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