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伴随着生物识别产品特别是指纹识别产品性能的稳步提升、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以及应用的规模化,中国指纹识别产品市场在经历十余年的培育和发展之后,已进入快速增长期。在这一行业发展大背景之下,国内最早的生物识别系统供应商之一——长春鸿达光电子与生物统计识别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鸿达公司)坚持科技立本、创新驱动,以势如破竹之势,昂然挺立于行业发展前沿,赢得了客户的青睐和同行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
苏曼 《中国安防》2014,(9):10-15
伴随着生物识别产品特别是指纹识别产品性能的稳步提升、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以及应用的规模化,中国指纹识别产品市场在经历十余年的培育和发展之后,已进入快速增长期。在这一行业发展大背景之下,国内最早的生物识别系统供应商之一——长春鸿达光电子与生物统计识别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鸿达公司)坚持科技立本、创新驱动,以势如破竹之势,昂然挺立于行业发展前沿,赢得了客户的青睐和同行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3.
最近几年生物识别技术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由于生物识别技术的精度和产品稳定性的提高,生物识别技术在公共安全防范领域的应用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然而,迄今为止,任何的生物特征识别系统或者方法都有出错的可能.对系统的识别精度给出客观、准确的评估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它受测试样本的数量、质量、评估指标等因素的影响,但是这对应用单位和司法部门却是一个很关注的焦点问题.所以生物特征识别方法的性能测评已成为生物特征识别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4.
近期,HRS公司新推出MForce多模式生物识别技术平台,MForce是目前最复杂的生物特征识别系统,它在一个单独的多功能组合程序中,结合了各种生物特征识别技术。MForce系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配置并提供众多功能,包括采集人员的简历信息和生物特征数据,  相似文献   

5.
《生物特征识别系统灵敏度分析:一种基于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报告的目的是介绍一种有效的、结构化的分析生物特征识别系统灵敏度的方法.灵敏度分析的目的是为研究人员对关键因素提供一种深入的理解,这些关键因素包括:算法、基于个体的因素、基于相机的因素、程序的因素、图像质量、环境因素,本研究将分析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生物特征识别系统比对性能的.我们提出的方法由两个步骤组成:1、正交分数因素试验的设计和执行,这将帮助研究人员们有效地分析这些因素同时相互作用的影响;2、采用了一组挑选的统计数据进行图形化程序分析,其将显示出重要的因素、重要的相互作用和最优的设置.  相似文献   

6.
富士通推出新手掌静脉纹路识别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富士通近日在纽约对名为PALMSecure的笔记本数据手掌静脉纹路识别系统进行了产品展示,该系统于8月正式面市。生物识别系统已经广泛运用在各个领域,包括个人身份验证、公共场所安全检查等,主要技术也是为大家所熟知的指纹识别、虹膜识别等。而手掌静脉纹路识别对于很多人来说还只是一个陌生的概念。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发展十分迅猛,各种识别系统的准确率较以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生物特征识别系统的性能和不足,以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NIST)为主的国外政府机构和高校自上世纪90年代起,进行了多项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评测,涵盖了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等识别率相当高的技术,吸引了世界多家知名企业、院校和个人参加。本文将全面介绍美国NIST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评测项目,以供科研人员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8.
赵洋 《中国安防》2014,(7):91-95
近年来,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发展十分迅猛,各种识别系统的准确率较以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生物特征识别系统的性能和不足,以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NIST)为主的国外政府机构和高校自上世纪90年代起,进行了多项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评测,涵盖了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等识别率相当高的技术,吸引了世界多家知名企业、院校和个人参加。本文将全面介绍美国NIST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评测项目,以供科研人员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
指纹识别技术,在所有人体生物特征自动识别系统中,技术最成熟,实用性最强,使用最广泛,约占全部生物识别系统应用总量的35%。尽管如此,随着高新技术层出不穷的迅猛发展,指纹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近年来仍在不断开拓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生物识别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Retica系统公司研发出被称为"鹰眼"的远距离身份鉴定的新型多生物特征识别系统,该系统可从捕捉范围内的任何多个人体上获取其脸部和虹膜图像.该系统使用一套分等级视野的多用途摄像机、一个精确的P/T摄像机以及一个长焦距变焦镜头.该系统按一套创新型算法运作,能实现大面积视频监控、目标探测和跟踪、精确指认对象等功能.实验结果已在对某个对象进行远距离虹膜识别的活动中得出.  相似文献   

11.
上海道肯奇科技有限公司(SHANGHAI DORCON IT CO.LTD)是一家专业从事建筑五金、电子安防、生物识别系统的设计、开发及配套销售的高科技公司,作为英格索兰(INGERSOLL—RAND)和美国通用(GE)公司中国区战略伙伴的同时,道肯奇科技也是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的百佳企业”。  相似文献   

12.
安鑫 《中国安防》2020,(5):14-18
传统单一的生物特征识别如人脸、指纹、虹膜、掌纹等因特征点不同,在一定场景下有着各自的优缺点。如果采用单一的识别方式,识别的可靠性则会存在一定的限制,为了达到更优的使用体验,目前混合生物识别技术应用于越来越多的细分场景。混合生物识别技术融合了多种模态的特征,且通过信息融合技术提高了识别系统的安全性和抗攻击能力,同时降低了错误率,使得多模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能够有效缓解单模生物特征识别。  相似文献   

13.
经过近十五年的发展演进,中国生物识别产业,尤其是指纹识别技术产业,已经进入了成熟发展期.连续多年年增长率超过50%,技术、产品和应用日渐普及.生物识别技术,作为身份识别的最新手段,已被融入众多自动识别应用的技术解决方案中.其重要性,往往已经超出了其经济价格--尤其在中国市场,生物识别产品优异的性价比,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认同和赞赏.  相似文献   

14.
世界越来越不太平,在当今恐怖主义活动层出不穷的现实状况下,如何进一步保障安全就成为安防界企业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目前来讲,使用门禁系统、生物识别系统或者CCTV系统仍然是建立强有力安全防护的必需。那么这个领域目前的趋势如何呢?下面我们就来简要分析一下。  相似文献   

15.
《中国安防》2002,(2):29-30
日本有3家最积极的生物统计学技术开发商--Casio计算机有限公司、Omron有限公司和NEC公司.NEC早在1971年就开始研究指纹识别技术,其解决方案自1983年以来就被国外的各种执法机构使用.Omron公司为工厂自动化和其他许多产品制造电子元件和系统,重点是更加便于用户使用的面部识别系统.Casio宣称其指纹确认算法是非典型指纹的解决方案.3家公司无一例外地确信,生物统计学系统具有光辉的未来.  相似文献   

16.
一、生物识别技术概述 安全性是许多系统和场所首要考虑的问题.传统的识别系统的身份验证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例如密码被忘记、被窃取、被破解、证件被伪造、盗用和不正当的转借、钥匙遗失、被盗取、被非法配制等.问题的根本是由于这些传统的身份认证技术并不是真正的对人本身的认证,而只是对密码或某种其他物品的认证.而生物识别技术认是人本身的定,由于每个人的生物特征具有与其他人不同的唯一性,在一定时期内不变的稳定性,不易伪造和假冒,无需记住复杂的密码,也不需随身携带钥匙、智能卡之类的东西.所以生物识别技术进行身份认定,安全、可靠、准确、方便.  相似文献   

17.
<正>作为生物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指静脉技术经过近二十年不断发展并趋于成熟,特别是近几年随着产品需求的提升以及新技术的推进,国内一些安防企业如电子锁厂、门禁厂、集成商等,都开始进行指静脉配套技术研发及相关产品布局,不但国产指静脉核心技术取得了相应突破,同时产品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有鉴于此,2017年5月1日GB/T33135-2016《信息技术指静脉识别系统指静脉采集设备通用规范》的正式实施,更显得恰逢其  相似文献   

18.
面部识别厂家试验FRVT是一种独立管理的对成熟面部识别系统的综合技术评估,它为评估面部识别系统、满足大规模实际应用要求的能力提供权威的性能评估报告。其发起机构包括国防部高级项目局、国务院、联邦调查局、美国司法研究所、美国标准技术研究院、美国运输安全管理局、ONDCP解瘾药技术评估中心和美国海关总署;支持机构有能源部、药品执法管理局、移民归化局、美国特工局、技术支持工作组、澳大利亚海关、加拿大护照局和英国生物统计学工作组。本文是FRVT2002的评估结果报告,本刊上期已经刊登了文章的上半部分,本期接续上期介绍FRVT2002的评估结果和最后的结论部分。  相似文献   

19.
本刊通讯员成都报道:成都银晨网迅科技有限公司(www.ycdc.com.cn)成功开发出的天目面像识别系统填补了国内生物识别技术的一项空白,被认定为具有“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1999年12月,国家科技部将其列为1999-2000年度国家“863”计划项目,且于2000年4月21日与中国科学院共同组建“面像识别技术联合实验室”.以此推动中国生物识别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众多电梯事故表明,电梯安全需要文化建设来参与。为减少电梯事故的发生,引入安全视觉识别系统。电梯事故建立瑞士奶酪模型,通过安全视觉识别系统弥补安全漏洞。通过调研分析电梯所在环境、受众、信息,发掘系统基本要素和应用要素,设计开发标识、标志和信息,制定应用手册等步骤,在现有的法律体系基础上,保证一致性与差异性结合,遵循人性化原则,建立安全视觉识别系统。实践表明,安全视觉识别系统能提升电梯安全水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