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电视机和有线通讯设备流水线作业工人的肌肉骨骼损伤进行了人类工效学分析。结果表明,过分低头、向前弯腰、手抬高过肩,长久坐位、同一动作持续时间过长以及工中休息时间太短,可能是造成工人肌肉骨骼损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视屏作业人员作业工效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人类工效学原则为尺度,根据作业人员一般状况作业体位、人——机测量、劳动休息制度、劳动强度、工作环境……等几方面对视屏作业人员肌肉骨骼损伤的形成和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过分低头、向前弯腰、向两侧弯腰、手抬高过肩和长期坐位等不良体位和作业姿势,是视屏作业人员出现肌肉骨骼损伤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对机械行业工人的慢性肌肉骨骼损伤进行了工效学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我国机械行业工人主要存在的工效学问题是:坐椅高度和坐位工作台高度较高,正常作业范围过大,同一动作持续工作时间过长、劳动时间率偏高、工中休息时间偏少。建议根据有关法规和标准,采取工效学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4.
一、工效学及其起源与发展工效学是研究生产劳动中,人们的工作规律、工作方法、工作程序、作业环境、疲劳规律、人机匹配以及工程技术总体设计中人机关系的一门科学。其目的是要系统地解决作业中的效率问题,把人、机械、工作场所等作为一个整体去发挥其功能,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时问消耗,获得尽可能多的劳动成果。自人类开始制造工具以来,工效概念也就存在了。人们在某种程度上无意识地运用工效原理,不断地改进劳动工具,改善劳动  相似文献   

5.
1人类Xi效学的定义及主要内容人类工效学是研究人与机器(工具)以及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使人一机器(工具)一环境系统达到安全、舒适和高效率。人类工效学的科学基础主要是生理学、心理学、人体测量学、物理学、数学、工程学和社会学。具体研究内容:()研究人和机器的合理分工以及相互适应问题;(2)研究机器系统中直接由人操作的机构、零部件适合人的使用问题;()研究环境控制和生命保证系统的设计要求。2在伐木作业中的应用伐木作业劳动强度大、条件恶劣,易发生事故和导致职业病。自60年代起国外陆续应用人类工效学改善伐木作业…  相似文献   

6.
简讯     
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安全与环境工效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于1989年12月7至9日在武汉冶金部安全环保研究院召开,出席会议的有21个单位的40多位代表。会议期间选举产生了第一届专业委员会,通过了《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安全与环境工效学专业委员会》章程。会上共报告了学术论文20余篇,与会代表认为,人类工效学这门新兴的边缘性学科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对促进人-机器-环境三者之间的匹配,改善作业环境,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健康和舒适,提高作业效率都将产生积极的  相似文献   

7.
工效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着重研究如何使设计的机器、工具、成套设备的操作方法和作业环境更适应操作人员的要求。监控中心的操作人员需要长时间盯着监视器和电视墙工作,劳动强度大,不合理的规划更容易导致操作人员出现工作疲劳,而这一点却又往往被设计者所忽视。安保主管在为新的监控中心进行规划时,如果能在计划阶段考虑一下工效学因素,也许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张敏  鲁洋 《劳动保护》2014,(4):109-111
<正>《工效学检查要点》(第二版)包括132项检查要点,涵盖了企业工作场所中工效学9大方面的主要问题和相应的干预措施。《工效学检查要点》(第二版)包括132项检查要点,涵盖了企业工作场所中存在的物料储存和处理、手持工具、机械安全、工作台设计、照明、厂房、有害物质和有害因素、辅助(福利)设施、工作组织等工效学9大方面的主要问题和相应的干预措施。工效学检查表是按照《工效学检查要点》全部标题列出的132项检查要点,使用者可使用整个检查表或仅使用与自己工作场所有关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9.
安全人机工效实验室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全人机工效学是安全工程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安全人机工效实验是该学科研究的重要基础,安全人机工效实验围绕作业环境与作业活动模拟、作业人员心理、生理、劳动负荷等参数变化需要通过大量实验进行研究,因此有必要建立基础性、综合性、开放性与动态性相结合的人机工效实验室。通过国内外调研,根据初步规划研究建立基础测量、虚拟仿真与监测、心理与行为分析、综合评估等4个实验室,可初步形成安全人机工效实验研究平台,为进一步实现安全与健康并重安全工程研究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0.
为准确评估和预测机务维修人员工作负荷,结合机务人员的受力、姿势、能耗等工效学因素,首先以任务所需时间资源与可用时间资源之比为主评估量,以能量消耗率及工效学负荷为修正因子,建立机务维修工作负荷评估模型;其次应用工效学仿真软件Simens JACK 8. 4(简称JACK)仿真模拟得到模型中的工作所需时间和修正因子,并提出基于机务维修工作负荷评估模型和JACK仿真软件的机务人员工作负荷评估方法;最后用该方法仿真评估A320主轮拆卸作业工作负荷。研究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弥补现有民航机务人员工作负荷评估方法中存在的实验室化严重、操作性差、主观性强、预测困难等不足,可方便有效地评估及预测维修人员工作负荷。  相似文献   

11.
调查结果表明,以手工操作的我国邮局信件分拣工种主要存在工效学的问题是强迫体位(如过多低头、前弯腰、侧弯腰等),工作单调且具有高频率,同一动作持续时间过长,劳动定额较大以及生理心理负荷较重等。建议采取有效劳保措施,保障分拣工人健康,以提高信件分拣效率  相似文献   

12.
从调查316名汽车组装流水线作业工人的慢性肌肉损伤情况中发现,其主要不适有右手或右肩的疲劳、下背痛、手腕压痛、前臂压痛及下背压痛等。汽车组装流水作业工人的这些症状和体征与其工作时右上肢活动明显多于左上肢及常处于前倾弯腰体位有关  相似文献   

13.
缝纫工慢性肌肉骨骼损伤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缝纫流水线作业工人的慢性肌肉骨骼损伤十分普遍,且涉及面广,如手、腕、肘、臂、肩、颈、背及下肢,其症状与对照人群比,有显著差异。这与他们的工作紧张、工作时间率过多、工中休息时间过少、坐椅过高、工作台面过高及过度低头、向前弯腰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4.
机械加工作业十分普遍,通过对140名机加工工人的调查,发现手、腕、臂、肩、颈和上背的疼痛及腕、上臂和上背的压痛与对照人群比,P< 0.05差异明显,下背酸痛虽较对照人群高,但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机械加工时需取低头、颈前弯、上背前倾体位及勿需常弯腰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5.
服装行业缝纫工作工效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服装行业缝纫工种工人的慢性肌肉骨骼损伤进行了工效学分析。结果表明,目前缝纫工主要存在的工效学问题是:坐位工作台均偏高,工作椅也普遍较高,同一动作持续工作时间过长(平均大于1小时),8小时工作日休息时间过短(平均仅为30分钟)。建议根据有关标准和法规,采取相应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6.
232名微机操作人员的慢性肌肉骨骼损伤表现为肩、颈、下背的酸痛和肩疲劳,与对照组比差异显著。手、腕及上肢的慢性损伤虽较对照组高,但无统计学意义。这与他们的击键次数相对较少(每日10000次左右),但需长期间保持低头及向前弯腰的坐位姿势及工作台面太高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7.
In semi-trailer assembly, workers are exposed to several physical risk factors. Awkward working postures have not yet been investigated in semi-trailer assembly, although they are known to be a major risk factor for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We therefore conducted a comprehensive ergonomic analysis of working postures using the Ovako working posture analysing system (OWAS), with an individual sampling strategy. The postural load in semi-trailer assembly was assessed on the basis of 20,601 observations of 63 workers executing a representative set of nine work tasks. According to the OWAS, the postural load of various working postures and body part positions may have a harmful effect on the musculoskeletal system. We therefore give examples of corrective measures that could improve awkward working postures. Applying an individual sampling strategy was revealed to have advantages over a collective strategy, so this is recommended for future ergonomic analy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