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美国试验材料学会(ASTM)F—23防护服委员会主办汇编了《防护服ASTM标准》一书。全书共286页,它包括50项标准规范、试验方法、操作和指南。其中14项标准属于F—23委员会管辖,涉及防护眼材料防液体和气体渗透性和防液体的穿透性;热防护性能;热传递评价;全密闭防护衣气体泄漏的压力试验;整套化学防护衣完整性、使用性、适配性、舒适性评价;化学防护服评价;化合物分类和选择;防护服材料化学渗透性试验结果的记录。余下的防护服标准则属于下列委员会:橡胶D—11;织物D—13;塑料D—20;电子学F—1;柔性抗渗透材料F—2;工作人员电防护装备F—18;非金属材料耐用性G—3,这些标准主要涉及物理性能测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动力送风全身式正压生物防护服对人员的防护性能,采用标准方法检测正压生物防护服气密性和液体喷溅防护性能,连续监测穿着正压生物防护服活动时的内部正压值变化。采用微环境气溶胶密闭舱室平台,研究正压生物防护服对黏质沙雷氏菌(ATCC 8039)和phi-x174噬菌体气溶胶的整体防护性能。结果表明,正压生物防护服气密性和液体喷溅防护性能均达到气密型防护服和喷射液密防护服水平。对2种生物气溶胶的防护效率均在99.97%以上,且与送风量与环境湿度无关。正压生物防护服被人员穿着进行作业时,其内部能始终能保持大于16 Pa的正压。对该防护服防护性能的系统分析能全面评估类似防护服的整体防护性能,也为未来各类正压式防护服研发和防护性能研究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电磁防护服装的性能要求,对电磁防护服装的特点及其防护性能的测试指标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GB/T23463-2009标准和相关文献确定了服装屏蔽效能测试的试验方法和具体实验条件,并且搭建实验对不同面料的两件无袖电磁防护女上衣进行了屏蔽效能的测试。并分析比较了服装与其所使用织物的电磁屏蔽效能值,说明织物屏蔽效能的测试数据不能代替服装的屏蔽效能。关于服装电磁防护性能的测试分析既满足了电磁防护服装的发展要求,也为进一步制定电磁防护服装的测试及相关标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比较了GB 8965.1—2009《防护服装阻燃防护第1部分:阻燃服》附录A及国外阻燃防护服热防护性能测试相关标准,为我国防护服热防护性能测试标准的制定以及相关测试仪器的规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法国新出了一种主要用聚丙烯腈纤维为原料制成的防护布,可以代替石棉布做耐高温的防护服。其优点是:(一)防护隔热性能好。这种布能耐三千摄氏度的高温,不熔化,不燃烧,喷溅上火星或金属熔液都不怕。强度相当高,耐磨,耐折。(二)具有棉布的一些优点,制成的防护服穿在身上和棉布服一样舒适。(三)柔软轻便,一件防护服比用石棉布做的轻二点三公斤。耐高温的新型防护布@王峰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介绍了ASTM F 2669-2009《施用农药人员用防护服性能标准》的分级和检测要求、防护服材料性能要求、材料的抗渗透性指标等,并就施药人员的安全与防护以及完善防护服标准体系提出建议,以为我国广大相关领域人员了解标准和应用标准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介绍了ASTMF2669-2009《施用农药人员用防护服性能标准》的分级和检测要求、防护服材料性能要求、材料的抗渗透性指标等,并就施药人员的安全与防护以及完善防护服标准体系提出建议.以为我国广大相关领域人员了解标准和应用标准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美国化学防护服防护因数测试方法-MIST法是评价化学防护服整体防护性能关键技术指标的通行方法,针对现有MIST方法中存在无法对真人采用实际的有毒有害物质对化学防护服进行评价的不足,采用机器人PETMAN替代真人进行MIST试验与评价的需求日益明显。本文针对PETMAN的主要技术构成和相关需求部门提出的要求,详细介绍了研制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并概述了项目的研究过程以及当前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国内外工业化学防护服标准体系的对比分析,归纳了欧美对工业用化学防护服性能控制的不同出发点,检测检验依据的标准,以及严格防护、严格评估的共同点,提出我国工业用化学防护服无产品控制标准、检测检验方法和设备落后,劳动者防护、产品生产、检测检验、监督管理无标准可依的事实,提出在工业用化学防护服方面迫切需要进行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在整合GB 24539—2009、GB 24540—2009、GB/T 29511—2013三个化学防护服装类产品标准后,GB 24539—2021《防护服装化学防护服》已颁布实施。考虑到新版标准专业性强、体系庞大、产品种类多,为此有必要对其进行解读。本文结合ISO及EN相关标准动态发展,针对原标准修订部分进行了详细对比与重点说明,从标准框架结构、产品分类、设计要求、性能要求及测试方法等方面进行介绍,以期服务国内化学防护相关的科研、生产、质量监督检测需求。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不同温度条件对化学防护服(CPC)气密性的影响,以3种不同材质(聚乙烯、丙烯、氯化丁基橡胶)的化学防护服为研究对象,利用气密性测试仪和环境实验舱,在10~66 ℃温度条件下处理2 h后,分析环境温度对3种化学防护服样品气密性能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环境工况处理后化学防护服气密性能在10~25 ℃段上升,在25~50 ℃段下降;聚乙烯材质化学防护服失效温度为66 ℃,其他2种材质的服装失效温度为50 ℃。研究可为防护装备环境适应性测试评价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国外防护装备涵盖了非消防人员配备的事故防护装备,主要用于现场应急处理时配备使用。工业事故类防护服标准体系包括产品标准与相应的检测检验方法标准,对工业事故类防护服提出了特殊的性能要求与检测评估方法。了解国外工业事故类防护服标准体系,有助于我国工业事故应急防护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不同极端低温环境与防护装备下,日间清醒和夜间睡眠状态下各部位皮肤温度变化特征,在-16 ℃~-30 ℃极端低温环境下,采用皮温测量系统对实验对象5个代表性部位(胸部、手臂、大腿、小腿和脚趾)皮肤温度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日间测试胸部温度相对最高,大腿和小腿在实验中后期出现温度反转。夜间除脚趾外,各部位皮肤温度变化差异较小,大腿温度相对最高,小腿温度与其他部位分离。研究结果可为低温环境下防护服研发与保暖效果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热防护性能(Thermal protective performance—TPP)是阻燃型服装或织物隔热防护性能重要指标。本文在已研制的一种模拟人体皮肤及体形的高温"圆筒仪"上进行了改进,并用其测试阻燃服装织物的热防护性能。用膜电偶测量模拟皮肤器表面温升率,并结合烧伤积分模型的评价方法来计算达到二级烧伤的防热时间。与其它一维平面测试装置相比,本装置可较为准确评估实际服装热收缩特征对服装热防护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化学防护服渗透性试验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渗透性是衡量化学防护服防护性能好坏的一项重要指标。本文就美标、欧标和ISO三大标准体系所涉及的渗透性测试相关试验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找出了三种方法的相通之处以及其差异所在,对化学防护服渗透性测试研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基于人体皮肤热模型的热防护服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热防护服热防护性能测试装置基础上,用自行研制的新型耐高温模拟皮肤传感器代替铜片热流计测量通过应急热防护服装面料的热流量,将热流量作为热波皮肤模型边界条件,得到人体皮肤表层下80μm处的温度值,从而得到一定条件下人体真实皮肤达到二级烧伤所需时间,用其评价热防护服用织物的热防护性能,并将热波皮肤模型(TWMBT)的测试值与Pennes模型以及铜片热流计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比较。采用热波皮肤模型分析织物层下的"皮肤"防热时间更接近实际皮肤达到二级烧伤时间值,可较为精确的量化织物热防护性能,为应急救援热防护服装的热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述了生化防护服的发展历史,详细介绍了防护材料的研究现状,提出了生化防护服高科技化、多功能化、智能化、高性能和舒适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探讨了化学防护服(CPC)的功能性测试过程,包括耐化学性能测试、整体性能测试、物理性能测试、人体工程学性能测试。评价CPC是否合格的前题是应该将它暴露在最糟糕的环境下,看它是否能够长时间的起到保护作用。化学防护中与暴露物体直接接触的特征决定了这一类服饰必须经过非常严格的测试才能被选择使用。由此可见性能测试的实用性,对于服装性能测试原理和过程的深刻理解有助于我们了解服装整体的防护性能,更好地做出选择。  相似文献   

19.
如何提高化学事故救援装备的整体水平,已成为当前公安消防部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我国公安消防部队化学事故救援装备现状进行了研究,从消防员防护装备、化学事故抢险救援器材、化学事故救援车辆和灭火药剂等四个方面总结了消防部队化学事故救援装备建设的特点,重点分析了装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实战救援的角度,提出了当前以及未来几年加强化学事故救援装备建设和发展的初步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