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话说"万一"     
中国人爱说俗话,"不怕一万, 只怕万一。"就是俗话中的经典语 言。不幸的是,这句经典语言在不少 驾驶员中反而成了"挡箭牌",引申 成为一句"反俗语"。 某天,我打的见驾驶员没系安 全带,便提醒他系上。谁知他笑着 说:"哪有那么巧!我就成了'万 一'?"某天,我见朋友骑摩托车没 戴头盔,提醒说:"不怕一万,只怕 万一。"他也笑了,说:"如果碰巧这 次没戴头盔就恰巧出事,我也认了  相似文献   

2.
构想     
<正>1汽车分身术两个人一起开车出门,路上突然得分开,昨整?"那就让车子也跟着分开吧!"充满想象力的美国作家马克-威尔逊与"阿果设计"公司合作研发了一款可分离的概念车,在2015纽约国际汽车展献出了"处女秀"。它由两辆双门摩托车组装起来,两辆车都有独立的操作系统,两侧各有独立的空间,也有独立的方向盘、车门、车顶以及全景天窗,合体时是一部四轮汽车,分开独立时的"双轮模式"是一部"有方向盘的二轮机车",可谓"分开合体so easy(如此简单)"。  相似文献   

3.
在一些科技影片和新闻简报中,我常看到井下打风钻的工人不戴口罩操作,这是违反安全规程的(按规程要求,井下接触粉尘的作业人员必须戴口罩)。 我们费了不少精力,讲干了口水,教育工人戴口罩作业,防止得矽肺病、可是由于电影老是和我们唱反调,有的工人就反驳我们说:“电影上的模范人物都没戴口罩操作,你们何必卡我们。”这给我们的工作带来多大阻力啊! 希望电影制片厂接受我的建议,帮助我们共同教育工人搞好个人防护。拍摄影片不能违反安全规程@周术刚$广西平桂矿务局安技科  相似文献   

4.
望舒  众众 《安防科技》2013,(10):40-41
消防通道不畅危险性:案例:造成54人死亡的吉林中百商厦大火,存在着内部疏散通道不畅的问题。火灾后有媒体记者在商厦四周转了一圈,发现商厦仅有两个出口,一个是正门,一个是小偏门。商厦右侧原有一个偏门,有直接通往楼顶的楼梯。但这一偏门处却设立了两家门店,一家是渔具店,一家是茶庄。一个市民忿忿地说:"都是商厦为赚钱,建成商铺出租,把门堵上了!"消防人员表示:"商厦两侧的楼梯本是消防通道,商厦办面却将一个消防通道的门口改成了商铺。"常识:消防通道是火灾或其他灾害发生时,消防人员实施营救和被困人员疏散的通道,消防通道的设置是为了发生险情时能有一条通畅的救援线,因此被人们称为"生命通道"。消防通  相似文献   

5.
每一个人活着都希望自己能健康,可是单从身体机能的各部位器官能否正常运作来衡量一个人是否真的健康并不全面,因为一个真正健康的人应该是"身"和"心"都健康的人,"身",不用多说大家都知道,就是我们每个人都看得见摸的着的身体;"心",其实并非我们平时所说的心脏,而是指一种心理或心态,它的产生依附于我们的大脑,通常以意识的形态表现出来.每个人总是要先从娘胎里生出来才会有自我的意识,所以没有"身"自然就不会有"心",所谓的物质决定意识也就是这个道理.可是我们同样也知道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力,而且在"身""心"关系中,"心"对"身"的反作用力相当之大.  相似文献   

6.
"我再也不吸烟了!"、"没想到随意丢的一个烟蒂竟然害了两条人命!"、"我好后悔!"4月8日,在浙江省奉化市看守所内,福建人黄某抱着头神情黯然.因为吸烟后将未掐灭的烟蒂随手一扔引起失火而造成两人丧命,黄某被移送奉化市人民检察院依法起诉.  相似文献   

7.
<正>我进电厂的时候,老严已经是一个干了20年的老安监员。老严,其实不姓严,他叫王酪岩,只因他秉公执法、细致认真,凭借着一双"慧眼"严查隐患、严抓"三违",久而久之,厂里的人都爱这么叫,他的真实姓名反而很少有人提起了。或许是职业的缘故,老严无论春夏秋冬,每天进厂后的头一件事,就是把安全帽往脑袋上一戴,便在厂里到处转悠。首先要去的地方就是作业现场,谁没戴安全帽、没系安全带,谁违章作业,他都要管。你要不理不睬,不马上改正,他就掏出个小本记你一笔,然后找你部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不少白领都习惯于自己驾车上下班,有些人更热衷于给自己的爱车"打扮",却没发现,不经意间,这些充满情调的习惯会影响到行车安全。隐患一:使用长毛方向盘套装饰方向盘。这和开车戴手套的危险性是一样的,长毛方向盘套使用一段时间后,其摩擦力会减小。这样,在遇到一些紧急情况的时候,方向盘的操控性无形中就变差了。隐患二:车内悬挂可爱玩偶。这些悬挂在前后风挡玻璃处的小玩偶在行车过程中左右摇晃,容易遮挡视线。同  相似文献   

9.
收礼     
因停电,水采队难得歇上一天.杨鸣出了个馊主意,专门请家属们到梅香村酒店撮一顿. 胖嫂接到电话后,麻溜来到了队部,不解地问:"我说队长呀!年不年节不节的,请的那门客呢!"杨鸣瞅了瞅胖嫂说:"咱们队,5年出煤150万吨,井下没扔下过一个人,这功劳也有你们家属一份,冲这一点,就该吃一顿!"胖嫂撇撇嘴,睃了杨鸣一眼,说:"能叫我们白吃吗,准又搞什么名堂!"  相似文献   

10.
每一个人活着都希望自己能健康,可是单从身体机能的各部位器官能否正常运作来衡量一个人是否真的健康并不全面,因为一个真正健康的人应该是"身"和"心"都健康的人,"身",不用多说大家都知道,就是我们每个人都看得见摸的着的身体;"心",其实并非我们平时所说的心脏,而是指一种心理或心态,它的产生依附于我们的大脑,  相似文献   

11.
<正>战国时的墨翟(即墨子)善于守城,世人谓之"墨守",但这个"守"一般都已不指守城,而多指守旧。"墨守成规"意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经说过:"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句名言意在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万事万物都在不断变化。因此,在日常应急管理工作中,应急管理者必须摒弃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的传统  相似文献   

12.
<正>王建强是延庆县安全生产监管局执法一队的副队长,从事安全监察执法工作已经10年了。这10年来,为了让企业信服,他"磨破了嘴皮子",用耐心和法律说服企业,保卫着企业的安全生产。"我觉得没有什么可以报道的,我做的都是基础的工作,都是我应该做的!"记者见到延庆县安全监管局执法队副队长王建强后,他就反复念叨着这句话。2014年北京市安全监管局评选出了"十佳安全生产监管卫士",王建强便是其中的一员。作为延庆县安全监管局第一执法队的副队长,同事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为"强哥",不仅因为王建强乐于帮助队员,他的工作能力更是得到了同事和企业的认可。  相似文献   

13.
珍爱生命     
<正>"高高兴兴上班来,安安全全回家去。"这几乎是每一个工地都有的安全口号,然而,却有几人真正的把安全意识放在心中了?安全生产,不仅仅是一个口号啊!"为了看看阳光,我来到世上。"第一次读到巴尔蒙特的这句话大约是在19岁的时候,从那时起我一天都没有忘记过,他的真挚、欣喜、淡然地珍爱生命,让我敬重、佩服。  相似文献   

14.
曾经听过一位安全专家的讲课,他的一个观点至今记忆犹新:在安全生产工作中,部分管理者或生产者,常常是多了一些"惯性思维"、"惰性思维",而少了一些"辩证思维",这样就违反了客观规律,发生事故也是必然的。细细想来,这话极富哲理,耐人寻味。由此笔者联想起一个故事:从前有个乡间财主,开了个油坊,需雇佣两个短工,专事抬油。工钱谈好后,财主提出:日后干活,摔跤打碎坛子洒了油,如发生在晴天,两个短工必须赔偿;如果是发生在雨天路滑,一切损失不用承担。短工满口答应。可往后的情况出乎短工意料:一年下来,短工摔碎坛子都是发生在晴天。短工只好认赔。  相似文献   

15.
提高认识     
<正>一谈到"反违章",很多人都会联想到现场不戴安全帽,不系安全带等"行为性违章",其对象多为一线员工。其实违章的种类很多,例如,制度违背了有关法规,属于"制度性违章";装置不符合安全要求,属于"装置性违章",不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属于"管理性违章",而现场的"行为性违章"只是较为显性的一种。因此,笔者认为,想要预防包括"管理性违章"在内的各类违章,就要从领导抓起,从管理抓起,提  相似文献   

16.
<正>日前,龙岩市永定区27家有证煤矿采矿权人及时巡查、上报了证照范围内无证非法井口。这是该区创新"打非治违"机制,鼓励有证企业举报无证企业的一个侧面。寻"毒瘤"永定是"南方矿区",已探明矿产资源36种,煤炭、石灰石、石材的含量和品位都比较高。其中,煤炭储量在福建居第二位。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加大打击非法采矿行为的力度。可是,就在6月27日,该区培丰镇文东村还是发生一起已关闭无证煤矿9人死亡的事故。症结  相似文献   

17.
进入车间现场要戴安全帽,这是常识.也是公司的规章制度。可有人脑子里就是没有这根弦.常常忘记戴安全帽.以至于高空落物掉下来.差点砸破了头,也差点送掉了命。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检修车间的小彪。小彪算是彪形大汉,又高又胖.体积有常人一个半大,走起路来摆啊摆的.干起活来倒有一把蛮力气.班上的重活脏活他都干在前头.所以班上人还都蛮喜欢他的。  相似文献   

18.
正"金监督,怎么发给我一个蓝色的安全帽呀?我看他们戴的都是白色安全帽。"刚刚入职的新员工小王疑惑地问笔者。"因为你刚来,对设施的规章制度、环境、设备、作业程序和要求等方面都不太熟悉。其他员工只要一看见你戴的帽子是蓝色,就知道你是新员工,他们会主动帮助你或者在作业时特别关注你的安全。而且公司有规定:凡是新入职的员工前半年都必须佩戴蓝色安全帽。  相似文献   

19.
<正>笔者认为,应通过走群众路线、依法治安、培育爱心的"三维协同",做到"不听哭声、也无骂声"。图为某企业安监人员深入一线检查。(图片由大唐国际北京高井热电厂提供)目前,对于安全管理工作,很多人喜欢提到"宁愿听骂声,不愿听哭声"这句话。其实,无论有"骂声",还是有"哭声"都说明安全  相似文献   

20.
<正>熬夜、加班、酗酒、暴饮暴食、抑郁……这些都让人"身心俱累",也是不少年轻人的生活状态,而这也是对猝死年轻化的一个解释。"累"似乎已经成为现在年轻人普遍的一个标签,生活压力、工作压力、家庭压力都脱不了一个"累"字。数据显示,中国每天至少有1000人猝死,如今死神的这种召唤方式更爱找上年轻人。在如今猝死频率高的行业中,广告狂人、白衣天使、淘宝店主、IT民工、无冕之王、警察、蓝领工人、演艺明星甚至运动健将和大学生群体都是猝死的高危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