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一、在企业全体员工中树立牢固的“危机”意识实践表明,没有安全生产危机隐患的企业是不存在的。安全生产危机管理是企业全体员工都要参与的事。一旦使员工建立起强烈的安全生产危机管理意识,将会使员工大大减少因  相似文献   

2.
一、在企业全体员工中树立牢固的"危机"意识 实践表明,没有安全生产危机隐患的企业是不存在的.安全生产危机管理是企业全体员工都要参与的事.一旦使员工建立起强烈的安全生产危机管理意识,将会使员工大大减少因不负责任的作风而导致"危机事件"发生的可能,即使在危机发生的非常时刻,大家也会自觉按照企业的危机管理制度,利用非常手段避免事故带来的更大损失.因此,实施安全生产危机管理的前提就是使全体员工时刻保持着危机意识.  相似文献   

3.
安全管理,人人有责,调动全体员工参与安全管理的主动性至关重要。就目前来看,员工不愿主动参与安全管理、甚至对安全隐患袖手旁观,主要是因为存在以下问题:第一,一些员工不知道现场安全问题出在哪里,进而不知道怎么制止,或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第二,一些员工觉得自己没有义务和责任去做;第三,一些员工没有动力去做。针对这3方面问题,笔者提出如下3点对策。  相似文献   

4.
一、企业安全文化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在实现企业宗旨、履行企业使命而进行的长期管理活动和生产实践过程中,积累形成的全员性的安全价值观或安全理念、员工职业行为中所体现的安全性特征、以及构成和影响社会、自然、企业环境、生产秩序的企业安全氛围等的总和。企业安全文化中核心的内容是安全文化理念,它是指导和明确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方向和目标的指南,它是激发全体员工积极参与、主动配合企业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5.
<正>一个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不管多么健全,多么合理,如果不能被员工理解、接受,那么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毫无意义。因此,企业应通过各种形式强化安全文化建设,将安全管理变为企业全体员工的自觉行为规范,从而保证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建立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安徽金种子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建筑施工企业建立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提出了安全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 ;指出了形成安全管理体系的途径 ;最后强调 ,全体员工对安全生产的态度、责任感和安全科技文化素质是安全管理体系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正1干什么?1.1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必须建立在员工安全意识进步的基础上。安全意识不到位,必然导致行为不安全。杜邦通过统计分析,得出来的权威结论是安全事故96%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只有4%是由不安全状况(环境、设备等)。因此提高员工安全意识是安全管理长远规划中的核心。也就是企业全体员工包括管理、技术、操作人员,发自内心的树立安全核心价值观,把安全工作作为服务质量的一部分。1.2提高员工安全能力  相似文献   

8.
为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控制生产中员工不安全行为,需研究员工不安全行为的涌现程度和趋势。在探讨了员工不安全行为作为复杂系统一种涌现现象的基础上,将复杂性科学的涌现理论和CGP建模方法应用到员工不安全行为的管理中。先分析影响员工不安全行为涌现的因素,构建员工不安全行为涌现模型;再利用Netlogo仿真平台,动态模拟管理者、员工、组织、环境各因素对员工不安全行为涌现程度和趋势的影响。通过改变环境氛围、领导意识和员工素质等因素,对模型进行了基准模式和分析模式下的对比仿真。结果表明:员工不安全行为是多种因素影响下的一种涌现现象;不同因素对员工不安全行为涌现的影响大小存在差异。管理者的安全管理能力、员工的安全意识、工作环境、组织安全理念均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员工不安全行为涌现的程度和趋势。在安全管理的实施过程中,企业可以通过制定有针对性的策略来控制和调节各种因素,以降低员工不安全行为的涌现程度,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上海市申通地铁集团在《关于2019年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要求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工作,全体干部员工必须严守安全底线,倡导"三强化,三严禁"全员安全自律规范。集团公司的《意见》发布后,各单位积极响应,全体动员,陆续开展系列工作和学习活动,推进"三强化、三严禁"安全自律规范落实到每位员工,使其内化于心、  相似文献   

10.
鲁华  杨晓煜  杨晓鸣 《安全》2012,33(8):33-35
企业安全工作是否落实到位,取决于员工的安全素质,员工的安全素质的高低,直接取决于员工的安全意识的强弱和安全理念的形成,而员工安全意识的好坏和安全理念的形成最终取决于企业的安全培训.企业的安全培训可促使员工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以满足岗位工作需要.根据海因里希法则,96%的事故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安全培训要素的实施正是着眼于此,通过强化、有效的培训,将安全理念扎根在每个员工的心底,转变员工安全意识,培养员工良好的安全习惯;最终在企业中构建一种以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为基础的安全文化,引导全体员工养成正确的安全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1.
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以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珍惜生命,实现安全生产为核心,提高全员安全文化素质;以宣传、教育为手段,贯穿于生产经营全过程,以现代企业安全管理技术为依靠,更有赖于全体员工的安全自律,形成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所以企业和员工在经济生产、生活中必须重视安全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为确保企业安全管理的精准、高效,将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的理论和技术引入企业安全管理中,结合企业软硬件设施,链接全体员工,构建"信息化"企业安全管理模式。通过风险分析和信息化管理在安全管理方面的应用,将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模式定位在杜邦安全管理的第三阶段,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模式能够对企业安全信息进行系统化管理,实现管理层与执行层的联动管理,可以不断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逐渐降低安全事故的伤亡率。  相似文献   

13.
<正>笔者认为,在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中,全体员工应该遵循"全员参与,长期坚持"的原则,从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加强风险辨识力度、安全文化渗透、监督举报4方面入手展开工作,进而不断养成良好习惯,改正不良习惯,促进企业安全生产水平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14.
正一个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不管设计的多么科学合理,如果不能被员工理解、接受,那么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毫无意义。因此,企业应通过强化安全文化建设,把安全管理变为企业全体员工的自觉行为,从而保证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当然,建立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企业必须通过种种手段及方法,引导员工积极参与到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当中来,让每位员工都把自己当作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相似文献   

15.
正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实现长治久安的有效途径,笔者根据所在单位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第一固井分公司(简称第一固井分公司)实践经验,探讨如何通过坚持全体员工提素质、坚持营造安全氛围和坚持打造"团队精神",助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坚持全体员工提素质安全文化建设中,人员素质是关键,企业在开展安全文化建设时,应高度重视员工素质的提高,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立体培训格局,不断规范员工安全行为,  相似文献   

16.
<正>笔者认为应通过节前预防,节后全体动员、个别沟通、严惩违纪等形式,帮助员工尽快"收心",使其能够尽快进入正常工作状态,时刻将"安全"牢记心中。图为某企业节后开展的安全培训现场。(图片由武钢金山店铁矿提供)通常在节日过后,很多员工会仍沉浸在假期的放松状态中,容易出现松散懈怠、精力不集中等问题,不能在工作中绷紧安全这根弦。因此,笔者认为应通过节前预防,节后全体动员、个别沟通、严惩违纪等形式,帮助员工尽快"收心",使其能够尽快进入正常工作状态,时刻将"安全"牢记心中。  相似文献   

17.
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或有目的地人为塑造的。为企业全体员工所认同、接受和遵循的,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生产的精神、观念、行为及物态的总和。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企业安全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保障企业安全生产、保护员工生命财产安全,避免和减少水利水电施工现场安全事故,参考某企业水利水电建设安全生产管理中相关案例,系统分析了安全事故中人这一决定性因素;从人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从业环境、从业形式等方面探讨了水利水电施工活动现场"容易受伤的人"的规律。结果表明:最易发生安全事故的人员基本集中在青年员工、短期用工、民技工、一线员工等人群。鉴于此,从安全教育、施工安全管理、检查指导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安全管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9.
企业动态     
<正>中国石化安庆分公司激发员工查隐患积极性本刊讯日前,中国石化安庆分公司炼油一部针对设备老坏现象频发、安全运行风险较大等实际情况,深层次开展"我为安全作诊断"活动,并创新竞赛奖励方式,用积分奖励激发全体员工"查找隐患、制止违章、献计献策"积极性。员工们及时汇报发现的安全隐患,并在"安庆石化隐患排查系统"登  相似文献   

20.
塔里木油田公司开展安全经验分享与工作安全分析,搭建全员参与平台,调动了全体员工参与安全文化建设的积极性,逐步形成了"从领导到员工,从个人到全员"的应用体系,实现员工思想转变,提升员工安全技能,培养员工安全习惯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