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青肖  樊凡 《安防科技》2013,(10):45-45
水喷淋头这是四种型号的铜制水喷淋头,喷淋头的连接处被蜡粘合。火灾发生时,当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封蜡融化,连接处自动扣开喷水灭火。所属年代:20世纪30年代尺寸:长10cm;宽5cm太平井盖北洋政府胶澳商埠水道局"中华民国十三年七月"印制过一引"青岛水户图",就是当时青岛登记在册水井的分布图,其中标明了胶澳商埠水道局在全市设置的100多口"太平井"。"青岛水户图"的"附记"中写道"本局所辖水源,距离甚远,倘遇发生意外,势必取给于河流……有时涸竭,因不得不谋补救之策……兹特开掘新井,并将淹没旧井重行寻出加工修理,装置铁盖,共计百余口,均用朱红标图,平时严加封锁,禁止取用,一遇重大变故,水源断绝,则按朱图位置,就近取用,有备无患,勿临渴掘井,预防不测……"图中左侧太平井盖就是为当时的"太平井"配制的。所属年代:20世纪30年代尺寸:直径约0.6m  相似文献   

2.
《安防科技》2013,(2):44-45
消防车是用于灭火、辅助灭火或消防救援的、装备各类消防器材或灭火剂的专用车辆,是消防技术装备中的主力军。消防车属改装汽车,消防车的发展进化史,是社会进步和国民经济建设的一个缩影和注脚。让我们通过图文,跟随青岛消防博物馆的消防车藏品,一起走进历史,感受消防文化。  相似文献   

3.
←整套水枪、水带和水带接口水枪、水带、水带接口是一整套的消防器材。当时主要的消防器材都是铜制的,这是因为铜在与水接触的情况下,不易锈蚀。图上的水枪和水带接口都是"日本大阪小川铁工所"三十年代的消防产品。所属年代: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尺寸:长35-65cm,宽10cm  相似文献   

4.
<正>液压系统凭借其良好的操控性和可维护性在许多领域大显身手,灭火救援工作也不例外,在高喷、云梯等特种消防车中都能看到液压系统的身影。但在2008年"1·2"新疆乌鲁木齐德汇国际广场重大火灾的扑救中,无往不利的液压系统居然也"碰了钉子",经过调查发现:由于当时室外零下25℃的低温阻碍了消防车辆液压系统的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脉冲细水雾灭火效果和灭火机理,采用FDS软件对连续和脉冲细水雾熄灭受限空间油盘火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模拟和理论分析确定了脉冲细水雾周期为8 s开启、8 s暂停,并设置了冷却和窒息两种灭火条件,对两种细水雾熄灭不同尺寸的柴油池火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连续细水雾无法熄灭直径15 cm和20 cm的小尺寸油盘火,对直径25 cm中尺寸油盘火的灭火机理为冷却,对直径为30cm和35 cm大尺寸油盘火的灭火机理为窒息;脉冲细水雾能够熄灭不同尺寸的油盘火,且灭火效率高,火焰熄灭均发生在喷头暂停喷水期间,灭火机理为水雾蒸发稀释氧气而窒息。  相似文献   

6.
天然水体可作为消防水源,但应对不同条件作出相应规定。对消防用水的水质应有适当要求。设置消防水泵不仅是为了扑救初期火灾,而且也是增强自救能力的措施;应重视消防车的灭火作用。对新出现的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应增加相应的规定;对不同  相似文献   

7.
《安防科技》2013,(8):45-45
清代木制柱塞式唧筒尺寸:长约12厘米,宽约11厘米,高约100厘米材质:木质木制柱塞式唧筒,是一种喷水灭火器具,最早见载于北宋曾公亮著《武经总要》:"唧筒,用长竹下开窍,以絮裹水杆,自窍唧水。"在这种唧筒内,紧裹在水杆上的棉絮起着活塞的作用,用手来回拉动  相似文献   

8.
窦中富  屈旸 《安全》2006,27(6):46-48
2006年,是首都消防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一年.首都消防部队防火、灭火体制合一优势初现,消防工作得到了各级政府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支持;北京市第一部全面系统的消防专项规划《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消防事业发展规划》出台;市、区级挂帐火灾隐患解决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陆虎双轨消防车等一大批现代化消防装备充实到了灭火救援一线;119消防指挥中心改扩建工程、市民防灾馆新馆破土动工;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消防官兵掀起了迎奥运练精兵活动的高潮.  相似文献   

9.
天然水体可作为消防水源,但应对不同条件作出相应规定.对消防用水的水质应有适当要求.设置消防水泵不仅是为了扑救初期火灾,而且也是增强自救能力的措施;应重视消防车的灭火作用.对新出现的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应增加相应的规定;对不同的服务对象其所需的消防用水量和设置的消防设施应有不同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安防科技》2013,(9):30-30
该登高平台消防车的特点是举高速度快,消防功能齐全、造型美观,举升系统变幅范围大,作业平台能力强,既可救人抢险,又能灭火,自带消防水炮,安全保护措施齐全,技术先进、性能可靠。高度需要说明的是,虽说是101米云梯车,其实车子本身升起的最高极限只有99米,另外2米指的是人站在那里,举起手所触碰的位置。曲臂分一臂和二臂,收下时长度都是14米。一臂可伸缩,像天线一样,有5个节,最长可拉伸到70米。二臂有3个节,拉伸后有20多米。不管一臂还是二臂,上面都有一根供水管。该车除可以在高空疏散被困者外,还  相似文献   

11.
为深入推进全市大型商业综合体火灾防控工作,扎实做好灭火救援准备,检验队伍快速反应和攻坚作战能力,1月4日上午,江西省上饶市消防救援支队联合应急、公安、交警,供电,医疗、市监、街道等联动单位深入万力时代开展大型综合体灭火救援综合演练,调集辖区4个消防站11辆消防车,9类社会联动单位,共计70余人、20余辆各类车辆参加演练,支队全勤指挥部遂行出动组织指挥。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加强松江区行政村一级的消防安全管理,完善基层组织消防器材装备建设,日前,松江消防救援支队为50个行政村配备微型消防车。为了使辖区微型消防车更好地发挥作用,松江支队专门举行培训班,全面提升参训人员的灭火战斗能力。  相似文献   

13.
正6月18日凌晨,北京市公安局消防局在丰台区宋家庄地铁站举行了全市地铁火灾灭火救援实战演练。演练调集6个支队、14个中队的地铁火灾灭火救援编队和战勤保障基地,共计47辆消防车、579名官兵参加,并协调交通管理、120等社会联动力量参与演练。全国8个公安消防总队、31个消防支队领导,公安部属4个消防研究所领导和专家全程观摩。演练共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灾情发生、自防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的切尔诺贝利和博帕尔事件,成了近50年中不断增长的技术灾害的缩影,它清晰地反映出两种趋势:城市自然灾害触发技术灾害;城市技术灾害(工业事故)引发自然灾害。这两种情况的后果都有使灾害放大,以至传统的生态环境或局部平衡被打破……北京:胡同保卫战北京城有着800多年的历史,胡同是老北京的特色,也是新北京的一大消防隐患。三个字就可概括北京的胡同:多、窄、老。许多不到1米宽的胡同,万一出现火情。消防车怎么进入,火势如何控制?北京市市长王岐山曾在公开场合坦言,北京胡同的防火是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视野     
《安防科技》2013,(12):10-11
北京54辆消防车扑灭库房大火又是库房着火,又是人员伤亡,悲剧又上演。2013年11月19日20时30分,北京市朝阳区小武基村一库房着火,由于现场堆放了大量易燃品,火势较猛。北京市公安消防总队先后调集13个消防中队、54部消防车赶赴现场开展灭火救援。大火造成11人死亡,4人受伤。过火面积约500平米,约5个库房被完全烧毁,屋顶的彩钢板完全倒塌,只剩下砖墙部分。事发时,有目击者称,看到配件厂装有机油的铁罐燃烧后发生爆炸。铁罐腾起20多米高。  相似文献   

16.
2010年2月18日虎年正月初五晚,当人们还沉浸在春节喜庆气氛中的时候,一条突发新闻打破了祥和的氛围,河北千年古城正定南城门楼失火了。 火情发生后,正定消防部门立即出动,全力灭火,石家庄的消防部门也赶去支援,现场一度聚集了十六七辆消防车,2个半小时后大火被扑灭。  相似文献   

17.
压缩气体射流与水射流混合后所产生的气-水两相射流,可获得连续、高速喷射的细水雾,水滴粒径小,穿入火焰的能力强,可沿水平方向射入火焰中,比喷淋方式水雾灭火可节省90%的用水量,缩短了灭火时间,发挥了细水雾的灭火优势,是细水雾灭火技术的最新发展。所制成的便携式、车载式、固定式的两相射流细水雾灭火装置,可扑灭多种类型的火灾,尤其适合用于扑灭有人存在的空间的火灾。以涡喷发动机为喷射动力的气-水两相射流喷射系统,制成了超大功率的喷射雾状水的消防装备,大幅度提高了控制油、气大火火势的能力和灭火效率。气-水两相射流还有稀释、吹散泄漏出的可燃性气体,防止其点燃的功能,适合于在天然气和有毒有害气体泄漏事故抢险救援中使用。将压缩气体和泡沫液按比例混和后喷射的压缩空气泡沫喷射系统,产生了喷射“干泡沫”的消防车,使灭火用水的利用率提高了8倍,被称为是世界最先进的泡沫灭火技术。气-水两相射流促进了灭火技术革命性的发展,新型的气-水两相射流消防装备不断涌现,展示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为全面贯彻落实中盐总公司、昆山市政府“提高全员消防意识和实战能力,切实做好企业安全消防工作”精神要求,提高员工安全消防意识,掌握消防技能,把消防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切实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水平,中盐昆山公司于1月18日下午举行了第三届“消防灭火技能”比赛。来自公司17支队伍的102位选手分别参加了单人灭火、双人灭火、手拾泵操和个人二带连接科目的角逐。比赛过程紧张有序,联碱厂重碱车间参赛队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第一名。  相似文献   

19.
纵孟  雷世林  张淮 《安全》2020,(4):73-75
高层建筑外围火灾灭火工作开展困难,为增强灭火效果,本文按照自上而下的灭火思路,探讨在高层建筑顶部设计一种新型灭火装置。该装置可迅速转向火灾一侧,升降到准确的高度,从外向内灭火。克服了现有云梯消防车存在的举高有限、供水器材的耐压强度不够等问题。该装置的设计可在紧急情况下弥补现有灭火设施的不足,为高层建筑外围灭火解决方案的完善提供了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跨区域灭火救援力量调集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根据当前我国消防力量配置及灭火救援的现状,在对区域内重大危险源进行灭火救援力量需求分析的基础上,以动态灭火救援圈理论为指导,遵循时间距离最短、同一行政区优先、战斗编成等级优先、类型适应以及力量调集比例限定等原则,构建基于区域重大危险源灭火救援力量需求分析,并以灭火救援战斗编成为基本单位的跨区域灭火救援力量调集模型,该模型可为消防指挥员跨区域调集灭火救援力量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