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陕西2012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与气象灾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监测系统监测结果,分析了陕西1981-2012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出现次数和强度,发现2012年陕西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次数少于多年平均值,但华阴7月2-4日、佳县7月24-28日极端降水事件强度之大,为历史罕见,佳县27日降水量、26-28日3d降水量均超过百年一遇的水平,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说明即便是在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出现次数少,气候年景较好的年份,局地也会出现历史罕见的极端事件和灾害.此外,还分析了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次数与灾情年景评估指数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3.
近二千年中国重大气象灾害气候变化背景初步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以不同分辨率建立了近二千年和近五百年中国重大气象灾害频率分布曲线。得出近二千年我国重大气象灾害频率分布,在11世纪前低处于低发时期,11~12世纪灾害迅速增加,以后通过两峰两谷于19世纪进入灾害群发时期。近五百年,17世纪和19世纪中叶后为两个灾害群发时期。上述灾害群发时期都发生在数百年气候变化暖的背景下的暖期和冷的背景下的冷期。另外在气候转折时期,我国重大气象灾害也群发。根据上述关系,估计现今至2030~2050年,具有灾害群的气候变化背景,我国重大气象灾害将群发,特别是洪涝与风暴潮增加,同时由于人类活动加剧,水资源开发力度加大,对于大面积干旱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4.
5.
6.
前不久,丹麦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吸引了人们前所未有的目光,因为气候变化问题关系到每位民众的健康和福祉,气候变化日益成为公众口中的热门词汇。在全球气候日益变暖的今天,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加强应对气候变暖科学指导,成为延缓和适应气候变暖的迫切需要,对此我们必须形成共识并做出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7.
为了定量评估气象灾害造成的灾情,利用陕西1984-2007年气象灾害普查数据库,建立人员死亡率、农作物种植面积受灾率、直接经济损失率3个灾情因子评估指数并计算灾情综合指数,构建灾情因子和综合灾情年景定量评估指标,将气象灾情年景分为严重、较严重、一般、较轻和轻5类。利用建立的年景评估指标对陕西2008-2010年气象灾害灾情年景进行评估,应用到年度气候影响评价业务服务中。分析每种气象灾害灾情因子指数和灾情综合指数多年平均值,确定陕西危害度最大的气象灾害依次为暴雨、干旱、冰雹、连阴雨、气象地质灾害等。研究结果表明:陕西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死亡率呈现减少趋势,多年平均值为3.23/百万,直接经济损失率变化趋势不明显,多年平均值为1.51%,农作物种植面积受灾率呈明显增加趋势,多年平均值为21.99%。 相似文献
8.
据媒体报道,2014年5月上旬我国南方暴雨成灾,波及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湖南等许多省份,受灾人数超过60万人。因暴雨深圳变成"水城",广深线动车全部停运,2000辆汽车被淹。暴雨一般指每小时降雨量16毫米以上,或连续12小时降雨量30毫米以上,或连续24小时降雨量50毫米以上的降雨。24小时降水量为100-250毫米以下为"大暴雨";250毫米以上称"特大暴雨"。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暴雨等灾害天气频繁出现。世界上最大的暴雨出现在南印度洋上的留尼汪岛,24小时降水量为1870毫米。中国最大暴雨出现在台湾省新寮,24小时降水量为1672毫米。我国是世界上出现暴雨较多的国家之一,除西北个别省(区)外,几乎都出现过暴雨。我国属于季风气候国家,从晚春到盛夏,随着季风的由弱变强,主要雨带位置亦随季风由南向北推移。3-5月,雨带在华南,华南地区暴雨频频发生。6-7月,雨带到长江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常出现持续性暴雨,7-8月,雨带到达我国北方。9-10月,随着季风的减弱,雨带又逐渐南撤。暴雨是一种灾害性天气,暴雨不仅是局地的,还常常波及很大范围。我国因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仅次于干旱气象灾害。它每年造成的损失约占所有气象灾害造成的总损失的27.5%左右。国外发达国家应对暴雨灾害有较为成熟的经验,可供我参与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基于人工影响天气的气象灾害减灾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全国人工影响天气的气象灾害减灾技术及人工增雨防雹成果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根据不同气象灾害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减灾技术措施,并对减灾效益进行评估。通过对近年来我国基于人工影响天气技术的人工增雨防雹等作业范围及其规模、主要作业技术及其与国外的差距、作业区的减灾效益等进行分析,指出我国人工影响天气减灾技术及应用体系有了很大发展,并为减轻气象灾害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12.
病虫草鼠是农业的主要生物灾害。本文分析了浙江省农业生物灾害的现状和今后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的发生趋势,提出了农业有害生物的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3.
14.
2003年陕西持续性暴雨成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8,他引:13
对2003年发生在陕西的持续性暴雨分析认为: 乌山阻高与副热带高压的配置及稳定少动为这次持续性暴雨提供了有利的背景条件.贝湖低压底部分裂出小槽引导的冷空气与副高西北侧暖湿气流在高原东侧一带反复交绥是暴雨的主要成因.高低空急流耦合使高层辐散区迭加在低层辐合区的上方而产生强烈的上升运动,为深对流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促进了暴雨时中尺度系统的生成和维持. 相似文献
15.
16.
地面沉降是环渤海地区主要环境地质灾害之一。发生面积广泛、沉降速率显著加快是本区这一灾害的两大突出特点。本文阐述了地面沉降对经济建设的危害 ,对其形成原因进行了探讨 ,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农业气象灾害及减灾对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生态环境脆弱,各种农业气象灾害频繁,经常发生的风沙,春旱,霜冻,冰雹,洪灾和干热风等气象灾害严重困扰着该三角洲绿洲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探讨灾害的胁迫伤脑筋航其危害程度,分析灾害的成因,发生机理及发展规律,提出了有效的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论述了陕南地区中南端紫阳、镇巴两县 2 0 0 0年 7月 11~ 14暴雨降水特征 ,分析了 7月12~ 13日造成 2 36人死亡、 392人受伤、 7.95亿元人民币直接损失特大山地灾害的成因 ,并提出了该区今后防御与减少山地灾害的对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