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建设与城市防灾   总被引:34,自引:4,他引:34  
建设应急避难场所是国际社会应对突发性事件的一项灾民安置措施,同时也是现代化大城市用于民众躲避地震、火灾、爆炸、洪水等重大自然灾害的安全避难场所.应急避难场所是预先经科学划定并进行规范化管理,能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场所.由于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本文试图就有关建设应急避难场所的紧迫性、国内外现状、设计规划、技术要求和启动管理作一系统阐述,并以北京市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试点作为范例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2.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是为应对地震等突发事件,经规划、建设,具有应急避难生活服务设施,可供居民紧急疏散、临时生活的安全场所。其场址通常选在公园、绿地、广场、体育场馆等处,与其合二为一。  相似文献   

3.
应急避难场所是指为应对地震等突发事件,经规划、建设,具有应急避难生活服务设施,可供居民紧急疏散、临时生活的安全场所。它关乎防灾、关乎民生,是减灾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等多方面的综合体,是一项长期的战略工程,也是政府防震减灾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我们要抓住经济社会发展强劲加速、城镇化战略全面推进的有利契机,加强和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  相似文献   

4.
分析应急避难场所层次选址的目标因素:建设成本和避难效果,提出总的移动距离最短和建设成本最小两类选址目标,立足城市发展程度差异和现状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情况分析,将应急避难场所选址类型分为规划性选址、老城新选址、补充性选址三种。依据应急避难场所的三级层次划分,以及单一流、嵌套、空间非匹配的层次特点,分别建立了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性选址、老城新选址、补充性选址共8个三级层次选址模型,并通过模拟实验对模型的效果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5.
正应急避难场所是以应对地震灾害为主、兼顾其他灾害事故,用于紧急疏散人员,避免直接或次生灾害威胁,具有一定功能设施.并可供政府集中救助而事先规划、建设的场所。应急避难场所具有应急指挥、应急供电、应急物资供应、应急篷宿、应急供水、医疗救护与卫生防疫等11种功能,融通信、电力、物流、人流、信息流于一体。建设一批基础设施完备、室内外结构合理的应急避难场所.具有抵御重大灾害  相似文献   

6.
城镇防灾避难场所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防灾避难场所是城镇灾后应急避难、救援、恢复重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镇平时功能的主要构成部分。首先按照应对灾害的主要类型,将避难场所分为气象型避难场所和地质型避难场所,相对应的为建筑型避难场所与场地型避难场所。继而与城市规划中的用地性质相关联,从防灾避难的角度将城镇用地划分为"靶区""防灾避难据点"与"防灾避难通道"。总结城镇防灾避难空间结构的组成要素、组构原则与组成方式,并以三种模式进行模型化构建。进而概括了城镇防灾避难场所的规划要点、规划内容与技术路线,并以深圳防灾避难场所规划加以佐证。得出了结论:防灾避难场所是城镇整体空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城镇防灾避难空间规划应从城镇整体空间结构出发,合理规划防灾避难场所与防灾避难通道,优化用地功能与规模,提升城镇整体的防灾避难能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越来越受到世界的高度关注。建设应急避难场所是国际社会应对突发性事件的一项灾民安置措施.同时也是现代化大城市用于民众躲避地震、洪水、火灾、爆炸等重大自然灾害和事故的安全避难场所。  相似文献   

8.
张威涛  徐漫辰 《灾害学》2024,(1):140-145
城市避难场所与应急救助设施的协同布局,是综合防灾发展驱动下城市避难场所规划的必然要求。基于此,先通过厘清避难场所在传统职能运行基础上,从灾害暴发期至缓解期参与治安消防、医疗救护、物资供应等应急救助的行动机制,构建以避难场所为核心空间节点、多方专业救助设施紧密联结的“避难协同空间系统”;再提出灾害风险评估、空间规划决策、规划实施保障的三段式避难场所和救助设施协同规划路径和策略,以此落实避难场所和多方救助单位之间行动兼空间上的密切配合。  相似文献   

9.
村镇应急避难场所规划技术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大村镇是我国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也是城乡防灾体系中的薄弱环节。结合我国国情探讨了村镇应急避难场所的类型和功能划分、规模和服务范围以及防灾设施配置等规划技术指标和要求,为村镇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应急避难场所标准建设规范了避难场所的管理和运行,以减少灾害损失。该文在分析我国应急避难场所标准存在的不足的基础上,研究了美国和联合国、欧盟等国际组织的15个应急避难场所标准,从标准适用范围以及应急避难场所的分类分级、服务配置和管理运维等几个角度进行具体研究,为完善我国应急避难标准体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张孝奎 《灾害学》2014,(1):58-61,74
防灾避难场所是城市重要防灾基础设施。防灾避难场所规划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但在目前防灾避难场所规划中,固定防灾避难人口的估算往往被规划人员误用。该文介绍了固定避难人口的含义,分析了导致误用的原因,研究提出了估算防灾避难人口的方法和步骤,对一般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选择和设计对震前和震后的抢险救援及灾民的安置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高烈度区的大中城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设计也是城市防震减灾规划中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以某经济开发区为例,利用O-D矩阵理论对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进行了合理选择,同时对选定的应急避难场所进行了功能设计。研究成果对城市避难场所的选择具有参考价值,对该开发区的不可预见的灾难的应急救援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石家庄市决定从2006年开始加快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步伐。按照市级避难场所的建设要求,将分级建设能容纳难民1万人以下小型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能容纳难民1万-10万人中型地震应急避难场;容纳难民10万-30万人大型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将建成为开放无障碍式,并在地震应急避难场地附近,设置明显标志牌并提示紧急避难场所的方位及距离。同时配备应急供水等应急设施。  相似文献   

14.
如何在城市高密度地区合理配置避难场所,提高居民避难疏散的效率,已成为城市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基于传统避难场所布局优化研究在避难需求预测、疏散分配方面的不足,提出了基于循环疏散分配的两阶段避难场所布局优化方法。首先基于手机信令数据获取高精度昼夜避难需求。优化模型设计了基于重力模型的循环疏散分配规则,同时考虑避难人群年龄结构的空间差异性,以避难场所建设成本和总疏散距离为目标函数确定最优的避难场所布局方案。第一阶段以避难场所建设成本最小为优化目标,设计遗传算法确定建设成本最小的布局方案。第二阶段以总疏散距离为优化目标,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采用穷举法确定总疏散距离最短的避难场所布局方案。以南京市新街口片区为实证研究案例,验证了基于循环疏散分配的避难场所布局优化方法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5.
减灾短讯     
《防灾博览》2007,(3):45-46
山东省枣庄市拟设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近日,枣庄市地震局、市建委、市民政局为加强全市地震应急体系建设,提高对破坏性地震应急和综合反应能力,在完善乡镇(街道)防震减灾“三网一员”网络体系的同时,联合印发了《关于拟设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意见》。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校作为避难疏散场所的规划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学校具有布局有效,设施齐备,广为人知,生活方便,互救互联,便于疏散等多方面的优点,其作为可利用的应急避难场所重要资源,在城市规划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城市因为人员密集,中小学校的利用是满足紧急避难要求所必需的,但是在汶川、玉树等特大地震的抗震救灾实施工作中,暴露出很多建设、规划以及配置等多方面的问题。基于此,通过对中小学校作为避难疏散场所的必要性和有效性进行研究,并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有效避难面积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合我国的城市规划和避难疏散规划的现状和相关标准进行比对,研究我国中小学校建筑和规划在避震疏散结构体系和避灾要求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宜于城市规划和建设的中小学校避难疏散利用对策,为今后中小学校的防灾规划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应急避难场所的选址是应急规划的关键职能。当前的应急规划往往是依据现有的公园、绿地、广场等来选择应急避难场所,难以满足实际应急疏散的需要。目前不少学者在最大覆盖选址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应急设施选址问题的相关模型。将准备度指标引入最大覆盖应急设施选址问题,综合考虑需求量、与设施的距离和距离决定的权重,对每个社区的应急服务覆盖程度进行量化,从而保证将应急避难场所设置在合理的位置。为了求解该模型,构建了多智能体进化算法。案例研究表明,该算法可以高效地求解最大准备度覆盖模型。  相似文献   

18.
随着避难时间的推移,群众的避难需求表现出逐级上升的层次性,由此决定了应急避难场所在选址和空间布局时应当考虑层次性和及其结构特征。在将应急避难场所划分为临时避难场所、短期避难场所和中长期避难场所三个层次,并进一步探讨避难需求与应急避难场所的层次性关系的基础上,揭示了应急避难场所的层次结构在空间上表现出的单一流、嵌套和非空间一致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对玉树地震灾区的应急避难情况进行了实际考察和问卷调查,基于所获取的数据分析了应急避难及紧急疏散中存在的问题,在总结多次地震灾区经验教训和国内外部分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对应急避难场所的功能设计及运营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防灾避难场所是应对城市灾害重要的灾民安置设施,其场地功能布局的合理性影响到应急设施使用便捷性和场所综合服务效能。针对防灾避难场所功能区空间效率评估和设施布局方法量化研究不足的问题,该文提出应用空间句法和系统布置规划(SLP)两阶段进行避难场所功能布局的评估与优化设计方法。首先,通过空间句法评估避难场所功能区空间效率和布局合理性;其次,引入SLP方法对避难场所空间强度与非空间关系进行分析,探析各功能区的关联强度。由此构建避难场所各功能区综合相互关系,并运用Tompkins关系表法生成功能区拼块图,可以为防灾避难场所功能区布局优化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