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 1 地震危险性评定历史在执行SISRA计划期间(1985),编制了最大地震烈度图(图1)。阿根廷在过去的数十年里,开展了下列加强地震危险性评定和研究工作。(1)国家抗震建筑规范的修订和改进;(2)大型水坝、水电站和核电站的设计和建设;(3)高地震危险区的城市地震小区划的研究。1965年,国家建筑规范采用了第一幅地震区划图(C.I.N.E.H,1966)。最近进行了修改。图2为阿根廷国家建筑规范最近所提供的地震危险性图.  相似文献   

2.
<正> 1 地震危险性评定历史Ibrahim等运用极值经验方法编制了几种不同复发周期的最大加速度危险性图(图1)。1988年,Sobaih等为埃及抗震建筑设计规范编制了一种地震区划图.该图所汇编及计算的内容有:地震活动性历史记载,地质研究和工程计算(图2)。1992年,Ahmed等和Sobaih等,给出了埃及的地震概率图,用它们确定了不同类型结构的侧力要求(图3)。  相似文献   

3.
<正> 1 地震危险性评定历史据历史记载,保加利亚记载地震已有2400年的历史。该国位于阿尔卑斯—喜马拉雅高地震活动部位,有记载以来,常遭破坏性地震的袭击。地震活动性有两个主要源:a)来自周边国家(希腊、土耳其、罗马尼亚、南斯拉夫)的地震;b)以SE—W和SE—NW走向为主,确定一级线性构造的局部断层(图1)。地震危险性的若干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是等震线图及其副产品——最大预期烈度(Grigorova,1977,1979)。对核电站、热电厂和一些工业目标已进行了场地评定研究工作,但其结果不宜公布。1988年完成了一项综合性的研究工作,产生了新的地震图和建筑规范(Christoskvo和Sokerova,1988)。发表了对一新工厂场地评估和地震危险性谱分析应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正> 1 地震危险性评定历史中国的地震区划工作开始于1920年(翁文灏,1924)。在50年代初,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的一个研究小组承担了工程地震危险性评定工作。到1954年底,他们主要根据历史地震资料,对750个地点的烈度作了评定。中国科学院专门成立了一个地震工作委员会,来检验和批准各种工程场地的烈度评定。当时,由第三历史研究所和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组成的研究小组,查阅了8000多册历史文献,找出15000多条地震记录,最后出版了《中国地震资料年表》。以此为基础,李善邦编制了《中国地震目录》。1957年采用地震上限概念和以下两个原则编制了第一代全国地震区划图(1:500万)(李善邦,1957):(1)某一地区过去发生过的同样强度的地震未来还可能重现;(2)地质条件相同的地区应经受类似的地震烈度。该图发表在《地球物理学报》,但并未用于工程实践。理由是:(1)没有一个固定的时间期限,所得出的高烈度地区范围较大,其中有些地区因缺乏地质研究资料而显得不可靠;(2)那时候,中国还没有抗震建筑规范。然而,在1966年前,为了建设,采用一致的方法确定了95条铁路沿线和2719个场地的烈度。1971年,成立了国家地震局(S.S.B),直属国务院领导。从那时起,中国地震危险性评定工作分两个层次进行:(1)国家地震局进行全国?  相似文献   

5.
<正> 1 地震危险性评定的历史1965年的建筑规范是最早的新西兰地震危险性评定,它将新西兰划分为三个区。所确定的区界没有作严格的分析,而是通过考虑过去破坏性地震的历史记载、所记录震中的离散性、近代的地面破坏证据以及一般地质而确定的。所建议的地震系数是根据Skinner(1964)早先所做的工作,采用1940年的Elcentro以及其它一些海外地震记录而确定的。在70年代,对一些大的计划,进行了一些非常简单的地震危险性研究。采用经验统计法,根据MM烈度(Smith,1976b)和地面峰值加速度(Matuschka,1978)编制地震危险性图。80年代,地震危险性研究的数量和技术含量均有增加。采用MM烈度、地面峰值加速度、速度和谱加速度这3个参数(Matuschka,1980;Peek,1980;Mulholland,1982;Smith和Berryman,1983;Matuschka等,1985)来编制地震危险性图。  相似文献   

6.
<正> 1 地震危险性评定历史1976年之后,才由McEwin等人首次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地震危险性评定工作.所用的方法是极值法,其依据是1960~1972年的地震活动性资料,没有考虑地质影响。根据McEwin等(1976),McCue(1973,1975,1979),Derham等(1975)和Derham(1979)的研究成果,1979年国家地震工程委员会制定了国家标准AS2121—1979澳大利亚地震区划图(图1)。到80年代后期,已积累了足够的资料来修订澳大利亚的地震危险性图。现有的地震活动性资料量比过去多四倍多,较精确地确定了震源带,分析了澳大利亚的衰减资料。Caull等(1990)由此出版了澳大利亚的概率危险性图(图2)。  相似文献   

7.
<正> 1 地震危险性评定历史由于马来西亚地震活动性低,所以地震危险性评定并没有得到重视。然而,在加里曼丹岛东北角的沙巴州存在局部地区的小、中地震的潜在危险性。同样,马来西亚半岛的西海岸遭受苏门答腊外大震长周期波的侵袭,地面运动可能会被放大。东南亚地震学与地震工程联合会(SEASEE)承担了1982~1984年地震危险性减灾计划,进行了包括编制马来西亚地震构造图在内的一些地震学研究(图1)。  相似文献   

8.
<正> 1 地震危险性评定历史最早试图确定哥伦比亚地震震中区的工作是Lozano在1906年做的(Ramirez,1933)。他把地震分为三类:强、中、小烈度事件。在1922年,建立了哥伦比亚气象台,它拥有一个由3个台站组成的小台网,从此开始了哥伦比亚仪器观测记录的历史。1941年,在波哥大杰弗里亚纳大学建立了洛斯安第斯地球物理研究所,它管理着几个私立研究所资助的地震台。在国际地球物理年(1958),地震台增加至七个。然而资金缺乏总是影响每个大地震监测计划的执行。这个台网记录的资料和现有历史记载的使用,对由Ramirez对Estrada(1977)所编制的地震危险性图的提高非常有用。Espinosa等在1985年编制了最新的地震危险性图,已按总统1984第1400号令编入建筑规范。  相似文献   

9.
<正> 1 地震危险性评定历史地震危险性评定在塞浦路斯虽处于初始阶段,但并未忽视其重要性。地震危险性评定对结构(如构筑物和大坝)的设计安全性参数确定所起的关键作用已有充分认识。到目前为止,已进行了两个场地的地震危险性评定。第一项是确定一大坝坝址预期最大可能地面加速度(Neophyton,1981),第二项估计尼科西亚老城墙以内地区不同烈度地震过程中人员及财产可能损失(Constantinon,1990),研究结果公布于地质调查局的内部报告上。对市区及近郊的岩土工程编图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测定了Larnaca镇沿海地区的潜在疑难层,如冲积层和高有机含量沉积层(Michaelides,1988)。在塞浦路斯,尽管全国地震危险性图有震中分布图(公元前180~公元1972年)、具有预期最大地面加速度值的观测烈度带图(公元前180~公元1980)和最大能量释放带图(1901~1972),但至今尚未进行综合地震危险性评定研究。  相似文献   

10.
<正> 1 地震危险性评定历史Alvarez在1970年依据历史强震资料试编了古巴的地震危险性图.进一步的编制工作包括补充新构造资料以及东南部板缘地震带的定量估算(Chuy和Rodriguez,1980;Chuy等,1983)。在地震建筑规范中,采用了许多最近的地震危险性图(NORMA CUBANA,1985)。在古巴中部的核电站选址中,第一次采用了地震危险性的定量评定(Alvarez,1983)。采用Mc-Guire(1976)的概率算法,得出了古巴全境的定量评估(Rubio,1985)。Alvarez与Bune(1985a)采用一种特别算法评估了古巴东部的地震危险性(Alvarez和Bune,1985b)。还完成了圣地亚哥市的局部研究(Gonzalez和Kogan,1987),随后,以地震区划为目的,进行了较详细的全国范围研究(图2)(Alvarez等,1989a;Alvarez,待版)还完成了重要工业对象的非出版性研究。  相似文献   

11.
<正> 1 地震危险性评定历史伊朗有若干个地区易发生破坏性地震。从1930~1985年,Wilson(1930)、Niazi和Basford(1968)、Nowroozi(1972,1976)、Banisadr(1971)、Ambraseys和Moinfar(1973),以及Berberian(1973)等开展了地震危险性评定研究工作。Neghabat和Liu(1977)根据20~1000年复发周期的地震烈度,分析了伊朗的地震带并编制了区域等震线图。对伊朗25个主要城市,计算了不同年危险性的地面峰值加速度,以50年和500年复发周期伊朗等加速度值的地震危险性图的形式(图1)给出了结果。  相似文献   

12.
<正> 1 地震危险性评定历史土耳其是最先采用概率法进行地震危险性评定的国家(Gulkan和Yucemen,1975)。该方法的进一步意义表现在用来定量评估特殊场地的地震危险性,特别是用来解决几个核电厂选址的分歧问题.除这些特殊应用外,还完成了几项研究,并且根据地面峰值加速度和烈度值编制了土耳其地震危险性图.  相似文献   

13.
<正> 1 地震危险性评定历史关于不列颠与爱尔兰,Salibury勋爵在1883年写道:“三个王国中最不可能一致的部分是爱尔兰,因此,爱尔兰有一幅醒目的地图”(Andrews,1975)。就地震活动来说,爱尔兰是个极不一致的地方——没有地震危险性图。的确,在爱尔兰还没有出版过仪器定位的地震分布图。  相似文献   

14.
<正> 1 地震危险性评定历史Gorshkov(1937)所汇编的前苏联大陆最早的地震区划图.是世界上最早的这类图之一。这是最早的地震危险性预测图,因为它标识出了潜在地震危险地区:不仅已知历史地震的地区,而且还根据较早地震地区推断“地质相似区”。1957、1968和1978年的正式建筑规范采用了一些成功的地震区划图。许多年以来,苏联领土的所有地震区划工作均是在E.F.Savarenskiy,S.L.Solviev和M.A.Sadovskiy指导下,地震与地震工程部门委员会指挥和协调下进行的。该机构出版了一部有关震源、方法、结果和参考文献方面的完整的说明书(ICSEE,1980)。Bune等(1974)和Reisner(1985)阐述了影响地震区划实践的思想史。通过对地震危险性预测结果与10年或20年后观测的进行比较,使得地震区划的定性控制理论得到了发展(Mokrushina和Shebalin,1982,1991)。分析了各个地区和整个区域的预报错误、  相似文献   

15.
<正> 1 地震危险性评定历史在日本,最早对地震危险性分析进行科学、实用的研究是河角广(1951),他采用了599~1949年间发生的342个地震,把该时间段地震活动水平假定不变,而假设地震的发生为一个简单泊松过程。应指出,该历史地震目录是极为不完善的。其结果分别以75年、100年和200年时段的预测峰值加速度等值线来表示(图1)。此图称作“河角广图”,该图及其修订版在70年代前一直被广泛采用,作为供土木结构和建筑物的抗震设计用的区划图。继河角广开创性研究领域的是,采用类似的资料通过不同方法广泛开展了地震危险性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6.
<正> 1 地震危险性评定历史当1961年6月M6.7级地震完全摧毁了Afar盆地西部边缘附近的一个小镇时,人们强烈地意识到进行地震危险性评定的重要性。此后,又发生了若干破坏性地震,使得进一步增强了对地震危险性评定工作的要求。随后,在1973年,埃塞俄比亚的第一部建筑规范中,增加了地震区域设计要求和可采用的地震危险性图。Gouin(1979)对埃塞俄比亚和非洲角进行了综合地震研究,这项研究结果所产生的地震目录是该地区目前进行地震危险性评定的最重要的基础资料。Gouin(1976)采用一系列烈度衰减曲线,出版了北非西部和东部的地震概率图。Gouin的工作得到了修正,主要是采用了区域烈度衰减关系,并增加和修订了该地区的地震目录(Asfaw,1988)。目前,在建设中已广泛采用了地震危险性评定。  相似文献   

17.
<正> 1 地震危险性评定历史早期的Sieberg(1932),shalem(1952)和Arieh(1967)进行了与地震烈度有关的地震危险性评定。Arieh和Feldman(1985)编制了以色列的地震烈度图。Shapira(1981,1983a,1983b)和Ben-Menahem等(1982)给出了以色列及其邻区的概率地震危险性评定.Shapira应用的是一种称作直接统计法和蒙特卡洛算法。Ben-Menahem等(1982)主要计算了0.05g的地面峰值加速度等危险性曲线.Vered(1978)给出了这个地区可能最大震级的估计。由Arieh Rabinowitz(1989)最近所作的地震危险性评定是对过去工作的定期修改.在以色列规  相似文献   

18.
<正> 1 地震危险性评定历史加拿大在其有记载的历史上经历了若干次破坏性大地震,这使第一张地震危险性图在1953年被加拿大国家建筑规范(NBCC)所采用(Hodgson,1956)。该图是定性的,简单地将地震带划分为大的、中的、小的和估计无地震危险几类。1969年,Milne和Davenport(1969)提出了一个编制新区划图的定量依据,该图于1970年为NBCC所采用。其依据是极值理论,采用每年1/100的超越概率的水平峰值加速度等值线来确定4个地震带,该图沿用至今并包括了1980年版的规范。在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早期通过对原来的和新近获得的地震活动性资料以及概率方法的评估,编制出版了加拿大新区划图(NBCC,1985),该图如下文中所描述。自那时起,新研究成果的取得和对地震及其影响的进一步认识,迫切需要编制能为2000年NBCC所采用的新加拿大地震危险性图。  相似文献   

19.
<正> 1 地震危险性评定历史越南1924年开始从事地震研究,由富连研究所地震台(法国支持参与)承担。1968年编制了南越地震区划图.1985年,NCSR地球物理研究所编制了第一张1:200万越南全国综合性地震危险性评估图。其成果已发表并作为工业设计中的工程场地评定和生命线研究的基础资料。1987年以来,越南国内由于水电站的增加,地震危险性评定成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地震台的数量已经由1957年的2个增至1980年的6个,到1992年已猛增到19个。  相似文献   

20.
<正> 1 地震危险性评定历史对地震,斐济人有一个专门术语,叫做“une une”,这意味着斐济的居民们长久以来就认识到该群岛是地震活动区。斐济的第一张地震图是1913年安装在首都苏瓦的米尔恩地震仪记录的。从那时起,地震记录基本上是连续的(Singh,1985)。斐济最早的地震危险性评定是由Houtz(1961)进行的,他将斐济作为一个单一的均匀活动区,直到1965~1969年间拉蒙特地质观象台在该国建立第一个由3个台站组成的台网,才开始确定地震带(Sykes等,1969;Draunidalo和Hamburger,198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