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充分研究浙江省岩溶空间分布及发育规律的基础上,本文开展了省内现有岩溶区高速公路勘察资料的统计分析,提取出桥址区岩溶发育规律特征,并以此为核心进行桥梁桩长设计辅助软件开发,实现了桥址区岩溶三维地质建模以及桩长自主计算。  相似文献   

2.
根据岩溶区嵌岩桩的工程特点,对现有的梁板结构进行优化,将岩溶区嵌岩桩溶洞顶板简化为边界是弹性支承的三铰拱模型;基于尖点突变理论导出了能量势函数和分叉集方程,建立岩溶区嵌岩桩尖点突变模型平衡曲面;根据岩溶区嵌岩桩溶洞顶板突变失稳的条件,提出岩溶区嵌岩桩极限承载力及溶洞顶板安全厚度的确定方法;从拱杆的线刚度与支承弹簧刚度比、溶洞顶板跨径及顶板厚度三个方面对溶洞顶板的稳定性进行参数分析,结果表明:溶洞顶板稳定性随拱杆的线刚度与支承弹簧刚度比的增加而降低;当溶洞顶板跨径小于4倍桩径时,溶洞顶板处于稳定状态;当顶板厚度大于2倍桩径时,溶洞顶板不易发生突变失稳。最后结合工程算例验证本文方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在武江大桥桥址区岩溶灾害勘察的基础上,研究了高密度电法和跨孔地震波CT方法在岩溶勘察中的应用,并且勘察结果与钻探验证进行了对比,得出高密度电法和跨孔地震波CT适用于岩溶勘察的结论,并讨论了其他勘察方法在岩溶地区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厚软场地上大跨径桥梁设计反应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跨径桥梁塔高、跨径大、自振周期长,深厚、软弱场地的长周期地震动对桥体结构影响较大。我国《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 J004-89)》也只适用主跨不超过150 m的梁桥和拱桥,国内长期以来没有一个适用于大跨径桥梁的抗震设计规范或指南。本文结合大跨径桥梁工程实例,根据场地土层静、动力性能参数的原位测试和动三轴试验结果,进行厚软场地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研究厚软场地的地震动效应,讨论了不同地震动强度时厚软场地的设计反应谱特征,分析了现行规范设计反应谱应用的局限性,成果对相关工程有重要指导意义,对大跨径桥梁抗震设计规范的制定也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环境物探技术在岩溶勘察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肖宏跃  雷行健  雷宛 《灾害学》2007,22(3):58-62
将高密度电阻率法及工程地震映像法两种环境物探技术同时应用于实际的地质灾害(岩溶)勘察中,结果表明:对于岩溶这样的地质灾害,单一环境物探技术虽然能清楚反映其埋深、规模和发育情况,但各有缺陷。而多种环境物探技术的综合使用,相互补充,将能大大提高岩溶勘察的准确性,提高勘察效果和效率。  相似文献   

6.
结合工程地质勘查结果,对某电厂工程原来的加筋土结构设计方案进行了评价。通过分析,认为原设计没有考虑到地表含砾粉质粘土层的影响,不仅地基承载力不够,而且整个加筋土结构从深部滑出的安全性也未能满足工程要求,说明原设计方案需要进行修改,以保证工程的安全性。在评价的过程中,提出了一些在加筋土结构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强调了了解和掌握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对于设计的重要性,这些都为加筋土结构在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灾害学》2019,(Z1)
在前人郯庐断裂带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京沪高速公路江苏段工程场地勘察,对沂沭断裂带中马陵山-重岗山断裂(F5)开展现场调查、物探、钻探工作,确定该断裂在K711+800~K711+860之间,产状陡立,略向东倾,为逆断层性质的全新世活动断裂,年平均垂直形变速率为0.21 mm/年,年平均水平形变速率为0.42 mm/年。根据相关规范,建议拟建高速公路在该断裂采取避让或抗断措施,避免在断裂处设置大型互通桥梁等设施,其中A类桥梁应尽量避开主断裂,其避开主断裂的距离为桥墩边缘至主断裂带外缘不宜小于300 m,A类以下桥梁宜采用跨径较小便于修复的结构。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述了鞍山市区地势及地质构造,分析了隐伏岩溶及塌陷分布的基本规律,探讨了岩溶在漫长的地质时期形成的过程,及其表现的主要特征,指出了岩溶塌陷的形成机理及对建筑物的威胁,划出了防范区,最后,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灾害学》2019,(Z1)
山区高速公路受地形条件限制,常以隧道穿越崇山峻岭。贵州山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岩溶发育。隧道开挖贯通后,常常改变原有的地下水环境特征,打破了原有的地下水平衡,导致隧道涌水、地表水断流甚至枯竭等灾害的发生。贵州某山区高速公路以特长隧道穿越长大脊状山体,通过工程实例方式分析了隧址区水文地质条件以及隧道对水环境的影响。通过水文地质分析评价,以达到择优选择工程方案、控制工程建设中的风险以及减少工程建设对水环境影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灾害学》2019,(Z1)
物探技术是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一项技术性极强的勘察手段,该文通过对物探专业技术工作的总结,系统分析了工程地质思维在物探解译工作中的应用,希望达到物探与工程地质两专业的无缝衔接、使其相互融合,从而提高物探解译水平与精度。  相似文献   

11.
淮南大通浅覆盖岩溶区塌陷分布及土地利用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地质调查、钻探、物探等方法对淮南大通浅覆盖岩溶区岩溶塌陷的分布特征及诱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通浅覆盖岩溶区岩溶塌陷主要分布于下伏奥陶系马家沟组地层之上,以及构造发育区和松散层粉土含量较高区,岩溶塌陷主要受岩石溶蚀程度、强烈地下水动力条件及松散层厚度、成分等控制。结合岩溶塌陷发育特征及场地具体条件,探讨了大通浅覆盖型岩溶区土地利用的可行性,为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针对合并单元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通用设计”二次系统设计修订为契机,结合宁夏某330 kV变电站1(2)号变压器系统保护设计方案现状,提出了3号变压器扩建工程新型系统保护设计方案,并对设计方案的技术和经济性进行了分析。此方案能够为智能变电站取消合并单元的改造工程提供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灾害学》2019,(Z1)
西部山区深埋特长公路隧道大多面临极其险峻的地形、极其复杂的地质和极其艰巨的施工条件等建设条件,是控制高速公路规划、设计、施工及投资的关键性工程,也是高速公路勘察设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该文针对特长深埋公路隧道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应在加强宏观地质分析和发挥传统勘察技术优势的基础上,创新勘察方法,积极采用遥感航测、无人机探测、三维激光扫描、综合物探、深孔绳索取芯钻探、硐探等勘察新技术,重视施工全过程的地质工作,加强综合分析与评价的综合勘察技术。为提高特长深埋隧道的综合勘察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工程设计、施工及建设管理,提供了可靠的地质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4.
对岩溶塌陷及诱发地震进行了初步探讨。塌陷及其地震对水利工程的危害,已成为岩溶发育区最重要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5.
《灾害学》2019,(Z1)
为详细评价卓尼至合作高速公路它哇1号滑坡稳定性,为该滑坡的治理设计提供基础地质资料,首先对滑坡进行了工程地质调绘,初步查明了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然后布设钻孔对滑坡进行了详细工程地质勘察,根据勘察资料,分析了滑坡的成因、诱发机制、失稳机理等,并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定量分析和验算,得出滑坡在非正常工况下处于变形失稳状态,最后,对该滑坡提出了短隧道、整体削方减载、锚索框架支护、抗滑桩、截排水、坡面防护的综合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6.
岩溶地区修建双连拱隧道难度较大,岩溶探测、支护方式选择等成为施工的关键问题。依托广西宜河高速公路某连拱隧道,根据围岩等级分别制定Ⅲ级、Ⅴ级围岩施工和支护方案,施工期间采用超前地质雷达探测隧道掌子面前方未开挖岩体,通过分析雷达反射波波形图,预测隧道中导洞存在4处溶洞,隧道开挖过程中揭露了3处溶洞,与地质雷达探测结果基本一致,证明了超前地质雷达的可靠性和重要性。针对溶洞地段采用Ⅴ级岩体支护方案,即采用套拱进行溶腔的加固处理,监测数据显示其变形基本值为0,表明该加固处理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张胜  蒋家龙  韩许恒 《灾害学》2006,21(4):66-70
采空区是公路建设中一种特殊的地质病害,特别是小煤窑采空区,由于无规划、无序、反复地开挖,故小煤窑采空区勘察与评价有较多不确定性。在公路工程地质勘察中采用综合勘察方法,查明采空区分布范围并评价其对公路工程危害程度及稳定性,对高速公路建设非常重要。本文结合安徽省铜陵至汤口高速公路具体工程实例,探讨小煤窑采空区综合勘察与评价。  相似文献   

18.
收集了晋江市大量的工程地质勘察资料,针对晋江市区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从地震地质背景、历史震害的影响出发,依照相应规范和地质类比等方法,通过对晋江市区地震砂土液化、软土震陷、地震边坡效应、地震断层破坏效应的评判,结合地层、地形地貌分布情况,进行了震害效应分区.  相似文献   

19.
基于GIS的电力工程勘察信息系统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析电力行业工程勘察信息管理与利用现状入手,提出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以下简称GIS)的工程勘察设计一体化的设想,设计了工程勘察信息化集成应用系统的逻辑模型,阐述了系统所采用的组件式GIS和数据融合等关键技术,最后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具有系统分析决策功能的任意工程地质剖面图的绘制和三维实体地层模型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以福建永定樟坑自然村岩溶塌陷为研究对象,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地质环境特征和工程地质资料,归纳总结了岩溶塌陷的致塌机理,采用莫尔-库仑准则建立了考虑了负压作用、地下水浮托力和动压力、降雨入渗作用的力学模型,通过极限平衡理论进行土洞稳定性评价,同时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模拟了地下水位下降条件下岩溶土洞的发育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福建永定樟坑自然村岩溶塌陷成因机制以渗流潜蚀作用为主;岩溶塌陷系数K与地下水位差呈线性关系,地下水位变化幅度越大,K值降低越多;地下水位变幅、气压差、降水强度三个因素对樟坑岩溶土洞塌陷的影响方面,地下水位下降对岩溶塌陷所起的作用最大;研究区岩溶塌陷主要由于周边矿山采矿过度抽水、地下水位落差过大导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