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简要介绍了三峡库区运行时滑坡实时监测的主要内容,介绍了以防大灾为目的的多参数、多手段、多方位的长期、快速有效的动态监测系统,并分析了岩石声发射监测技术的应用前景和为此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永靖县黄茨滑坡的滑动机理与临滑预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恭先 《灾害学》1997,12(3):23-27
1995年1月30日甘肃省永靖县盐锅峡镇黄茨村后的黄土塬边发生一个体积约600万m~3的大滑坡,由于事前的严密监测和准确临滑预报,滑坡滑下时未造成一人伤亡,财产损失也减小到最低限度。同时创造了我国多手段、多信息综合跟踪预报滑坡的成功先例。本文主要介绍该滑坡的地质基础、滑动机理和临滑预报的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骊山滑坡的现状及其监测目的,论述了地壳变形三维监测方案,分析了骊山滑坡监测中必须要考虑的一些特殊技术问题,简要叙述了三维变形监测的应用情况及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基于遥感与GIS的西藏帕里河滑坡动态监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4年6月下旬以来,中国西藏自治区的帕里河因暴雨导致山体滑坡,致使河道堵塞,最终形成了一个危湖。利用多时相、多平台的卫星遥感数据,确定了帕里河滑坡发生的具体位置,监测了滑坡发生后河道水体的变化情况,快速获取了各时相的积水面积;并结合DEM数据,计算各时相的蓄水量,模拟了各时相的遥感监测三维图像。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遥感技术在滑坡的现状调查和防治中的应用.提出了航天、航空遥感图像上滑坡现状、规模、易滑地点、稳定性评价等的直接和间接判读标志;并展望了遥感技术在滑坡动态监测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GPS在山区滑坡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区滑坡的稳定性一直是倍受关注的一个重要安全问题。本文讨论了滑坡位移传统监测方法的缺陷和新型的基于GPS的自动监测技术所具有的独特优势,介绍了适用于山区公路滑坡位移监测的高精度的GPS技术。实践表明,采用GPS技术进行山区滑坡的稳定性监测,具有可操作性更强、精度更高、不受气候条件约束以及高度自动化等优点,能够为预测边坡可能出现失稳破坏的部位和变形破坏时间提供更可靠的监测资料,因而GPS监测技术值得在山区滑坡的变形监测领域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采用差分全球定位系统(GPS)定位、单片微机数据采集和控制、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等技术构建的一套具有实时数据采集和处理能力的远程滑坡位移监测系统。监测试验表明,系统监测误差小于1cm(单频GPS,垂直方向),并具备突发崩塌报警功能。  相似文献   

8.
根据某大型水库近坝库岸滑坡8年的监测资料,对该滑坡变形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该滑坡变形的空间分布特征主要表现为3个方面的差异,即区域差异、高程差异和深度差异。而滑坡变形的时间分布特征主要体现在库水作用和降雨两个方面:在重点监测的Ⅱ区,库水作用只影响到其前端部分,对中、后部影响很小;该区的整体变形与降雨关系密切,响应明显。这些特征表明该滑坡为降雨主导型库岸滑坡,并有向稳定方向发展的趋势;但Ⅱ区特有的"后坐式"变形特征又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该滑坡的监测还应长期进行。  相似文献   

9.
滑坡灰色系统预测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在分析目前国内外滑坡灰色预测预报模型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滑坡灰色系统预测预报模型。该模型相对於过去常用的灰色模型考虑了更多的影响因素,有更高的可信度。它不仅可用作滑波的临滑预报,还可用于般监测信息的预测。  相似文献   

10.
崩滑流雷达遥感应用潜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我国崩滑流(崩塌、滑坡、泥石流)遥感的应用现状;着重分析了成像雷达遥感在崩滑流识别、监测、预警中具有的独特优势,特别是随着新型成像雷达遥感(极化、干涉雷达)的发展,基于干涉雷达发展的差分干涉测量技术能以一量级甚至更小尺度测量地表形变,在崩滑流研究中能提供定量的动态信息,为崩滑流遥感应用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开辟了新的思路;并指出以雷达(SAR)遥感信息为主的多源信息复合解译,能为崩滑流灾害的调查提供更为方便、准确、及时、动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川藏公路102滑坡群2#滑坡发育特征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李同录  赵剑丽  李萍 《灾害学》2003,18(4):40-45
位于川藏公路的102滑坡群以2^#滑坡的规模最大,在上世纪50年代公路修建初期,该滑坡就有变形的迹象,1991年2^#滑坡整体滑动。该滑坡在强烈的自然营力作用下,对公路仍有潜在危害。本文介绍了该滑坡的发育特征,进行了稳定性分析计算,提出了综合治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黄土滑坡稳定性评价的反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中兴 《灾害学》1994,9(4):19-22
本文根据黄土滑坡的变形监测结果,同时考虑了边坡的初期应变分布状况,通过有限元反分析法,反推出边坡地基的力学参数,为黄土滑坡的稳定性评价和预报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运动型滑坡处于蠕动变形与剧烈变形阶段之间,变形时间长、机理复杂,临灾预警难度大。介绍了典型运动型滑坡的累积位移关系曲线特征,提出了以日降雨量、日位移速率建立临灾预警线,进而设计递进式滑坡临灾预警系统的方法。结合王家坡滑坡地形地貌、剖面特征、变形信息等,建立合理的监测网络。根据获取的王家坡累积位移-时间-降雨量关系曲线,分析王家坡滑坡的变形规律。结果表明:①王家坡滑坡监测累积位移曲线随降雨呈“阶跃”特征;②当日降雨量超过25 mm时,日位移速率就会显著增加到20 mm/d以上;③以降雨量、日位移速率达到阈值时为Ⅲ级黄色线中心线,可以设计王家坡滑坡5级递进式滑坡临灾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14.
韩城电厂滑坡于1990年和1995年先后经过了两次治理。为了检验综合治理效果,观测山体变形滑移、厂区变形活动规律,于1996年底建立了滑坡深部变形监测体系,采用激光准直系统、三向测缝计、钻孔测斜仪等多种方法对韩城电场滑坡进行了长期的深部变形监测,获得了滑坡多年的深部位移数据。监测成果表明:滑坡存在指向SW的蠕滑变形,但各监测点位移变化处于较低水平,山体和厂区无明显的异常变形现象。滑坡综合治理效果明显,保证了电厂的安全运营。  相似文献   

15.
Ma  ZL 《灾害学》1993,8(3):82-82
日本的灾害防治研究机构在滑坡的研究和防治过程中,根据不同需要,研制了大量微机控制的全自动化观测仪器,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观测系统,大致可分为两个系列。 (1)处于活动期的危险斜坡(即新生滑坡或老滑坡复活)的长期监测系列①伸缩仪—观测裂缝;②地面倾斜仪—观测微小变动,③地下倾斜仪—调查、观测滑面;④多层位移仪—调查、观测滑面;⑤地下水位仪—观测地下水位变化;⑥孔隙水压仪—观测孔隙水压变化;⑦自然电位仪—观测自然电位变化;⑧雨量计—调查降雨量;⑨温度计—观测地温变化;⑩现场录像系统—用于极危险滑坡。以从不同角度观测滑坡变化,滑前特征及取得滑动的全过程资料。  相似文献   

16.
滑坡预报模型和预报判据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12  
李秀珍  许强 《灾害学》2003,18(4):71-78
滑坡时间预报的核心是预报模型和预报判据的建立。本文通过查阅大量资料,总结了滑坡预报中的多种预报模型和预报判据,重点对其适用性进行了分析研究。为了提高滑坡的预报水平,本文认为滑坡预报必须建立在深入研究滑坡类型、滑坡特征、变形特点和形成机制的基础上,以监测资料为依据,将滑坡预报理论模型、预报判据以及根据斜坡的宏观变形破坏迹象和前兆信息等几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滑坡预报的综合信息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17.
易贡巨型高速滑坡卫星遥感动态监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多期卫星遥感数据与图像清晰地反映了易贡滑坡的演变及其地貌形态特征,通过专题对比解译与滑坡时程分析,重点监测和评价了滑坡堰塞湖溃决后汹涌水对下游两岸产生的重大生态破坏,结果显示,下游又新增了25个不同规模的浅层滑坡或滑落,新河床两侧新增的大面积滩地覆盖了两则的森林、草地;个别河段出现了移位改道。  相似文献   

18.
灰色系统理论在岩崩,滑坡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灰色系统理论,利用1990~1993年的GPS观测结果,建立了岩崩、滑坡的预测模型GM(1.1)。同时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从而求得新滩滑坡区的地壳形变规律。由于该区地处长江三峡工程的重要地段,因此进行长期监测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基于神经网络的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估系统研究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9  
本文针对边坡稳定性预测问题,初步建立了基于神经网络的边坡稳定性评估系统(称为SSE),还阐述了该系统的开发过程,介绍了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运行环境,同时给出了应用实例。应用结果表明了该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斜坡稳定性评估神经网络专家系统N^2ES^3E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元友  朱瑞赓 《灾害学》1998,13(4):7-11
在于工程实列,采用神经网络理论,建立了斜坡稳定性评估分支结构专家系统,并针对斜坡评价的不同阶段,分别建立了以地质信息为3指标和斜坡的几何与力学参数为评价指标的两种评估系统。文中阐述了该系统的开发设想,介绍了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给出了应用实例,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