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在医学尚不发达的年代,对于新涌现的一些疾病尤其是传染病,人们称之为"怪病",常以鬼神作祟来解释。现代医学表明,一些新出现的疾病(尤其是传染病)往往是由病原体引发的。新型病原体非常可怕,一是因为人类的免疫系统不认识它们而不能及时地抵御,二是因为科学家要找到对付新型病原体的方法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往往会造成大范围的伤亡。诺如病毒:病毒界的法拉利从2012年12月以来,日本各地接连发生一系列因诺  相似文献   

2.
时尚科技     
嘉仪 《防灾博览》2010,(3):88-89
<正>美研制出纳米机器人,可清理动脉血管垃圾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科学家近日成功研制出一种由DNA分子构成的"纳米蜘蛛"微型机器人,它们能跟随DNA的运行轨迹自由地行走、移动、转向以及停止,并且还能自由地在二维物体的表面行走。这种"纳米蜘蛛"机器人的大小仅有4纳米,比人类头发直径的十万分之一还小。该"纳米蜘蛛"机器人的发明是对几年前"蜘蛛分子"机器人的改进与升级。"纳米蜘蛛"机器人可以用于医疗事业,以帮助人类识别  相似文献   

3.
钱新 《防灾博览》2015,(1):56-59
光污染已经成为继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物污染之后的第五大污染,是21世纪直接影响人类健康的又一环境杀手!不少科学家认为,长期疲劳、偏头疼、视觉障碍、偶发性情绪波动、内分泌失调等疾病都与光污染有直接关系。光污染直接威胁环境及人类的健康:视力下降,干扰大脑中枢神经,人工白昼破坏人体正常生物钟,人工白昼伤害鸟类和昆虫,影响动植物的正常生长繁殖。然而,人们对"光污染"这个隐形的健康"杀手"的认识还比较肤浅,防范措施还非常有限,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了隐性危害,应该引  相似文献   

4.
《防灾博览》2002,(3):22-22
吸烟,自19世纪初风行全球后,已是人类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目前全世界有11亿人在吸烟,其烟民队伍还在不断扩大。吸烟已是人类的痼习。 吸烟对人体健康可以说是百害而无一利,科学家、医学研究都百谈不厌,并且将吸烟与疾病、犯罪、死亡等现象相提并论。正所谓“吸进去自杀,吐出来杀人”。经科学家们计算,吸烟危及生命的概率是50%,戒烟等于自救,也等于救人。吸烟对妇女、儿童有很大的伤害。孕妇吸烟,胎儿受到的伤害则更大。因为被动吸烟更不利于人体健康。 据科学家的研究,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谈吸烟,莫过于青少年吸烟而  相似文献   

5.
<正>《科学·转化医学》杂志近日载文称,美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快速、高灵敏且便宜的新型检测工具,不仅能直接检测到蚊子体内和人体体液中的寨卡病毒,还能区分寨卡病毒的非洲株和亚洲株,可更有效地追踪寨卡病毒的传播。寨卡病毒是一种虫媒传播病毒,与登革热、黄热病和西尼罗河病毒同属。寨卡病毒属于单链RNA病毒,分为亚洲系和非洲系两大谱系。感染后常见  相似文献   

6.
时尚科技     
《防灾博览》2010,(4):86-87
<正>据美国《大众机械》杂志报道,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从DNA"折纸术"到骨整合技术,一系列"大想法"受到期媒体越来越多的关注,未来我们将有机会触摸压电显示器,也有机会购买自己的第一辆超级电容动力汽车。1仿人机器人欧洲的一组科学家正致力于缩小机器人与人类之间的差距。他们研制的仿人机器人原型能够高度模拟人类的身体结构。在这种仿人机器人体内,有一副由热塑性  相似文献   

7.
正动物身上保存的危险病原体很多都能够直接感染人类,它们因此成为人类病原体巨大的自然储存库。这些病原体造成的传染病在非洲肆意横行,其中一些甚至成为全球的威胁。蚊子,疾病传播的帮凶蚊子是重要传染病的传播媒介,在已知的500多种病媒病毒中,从蚊子体内分离到的占到了近50%。疟疾疟疾是人类社会最为灾难性的传染病之一,这种传染  相似文献   

8.
小资料     
狂犬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温血动物对狂犬病病毒都易感。狂犬病病毒的主要储存宿主是野生动物,但人类感染的狂犬病病毒主要由犬、猫携带和传播。我国的狂犬病约95%为犬咬伤所致。貌似健康的犬也会携带病毒传播狂犬病。狂犬病潜伏期一般是15天,人一旦被病狗咬伤,如果不在24小时内注射疫苗,一旦出现狂犬病症状,死亡率是100%,谊病目前仍没有药物可以治疗。  相似文献   

9.
正瘫痪使人类和动物都不能随心所欲的活动。据外媒报道,现在有一些截瘫的小鼠能够再次行走,或者至少接近这样做,这多亏于人类干细胞。人类干细胞基本上帮助弥合了科学家们在动物脊髓研究领域的空白。这项研究由以色列理工学院Shulamit Levenberg博士领导的一个小组进行。研究人员通过从人类志愿者口腔黏膜中收集干细胞,可以诱导干细胞分化为体内任何类型的细胞。在这种情况下,它们被诱导分化成分泌神  相似文献   

10.
<正>据报道,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发明了一种乳胶织物,它所制成的运动衣将拥有数百个"通风口"。当穿戴者身体热时,"通风口"将打开,当身体温度降下来之后,"通风口"将会关闭。这样可以使空气循环,帮助排出汗液,同时降低体温。而开关"通风口"的动力则来自于ru胶织物中内置的无害微生物。这一技术目前还处于实验设计阶  相似文献   

11.
正截至10月10日,西非5个国家因为埃博拉病毒肆虐已经有约4 086人死亡,另有8 399人感染病毒。目前该疫情仍不容乐观。致死率最高的病毒之一"埃博拉"是扎伊尔(即刚果民主共和国)北部的一条河流的名字。1976年,一种不知名的病毒光顾这里,疯狂地虐杀"埃博拉"河沿岸55个村庄的百姓,致使数百生灵惨遭不幸,有的家庭甚至无一幸免,"埃博拉病毒"也因此而得名。埃博拉病毒是迄今发现的致死率最高的病毒之一,病死  相似文献   

12.
去年年底,印度洋的一次强烈地震引发的海啸给人类带来了无法估量的巨大损失,这是大自然造成的灾难。但人类自身研制的核武器,若不加以控制,同样会给人类带来恐怖的灾难。最近数年来,世界上一些著名的科学家经过多年对核爆炸所产生的后果进行了模拟计算与分析后,描绘出了大规模核战争将使地球出现“核冬天”的可怕景象。这些科学家们认为,大规模的核爆  相似文献   

13.
《防灾博览》2014,(5):88-88
据报道,科学家已经制造出一种“远程遥控”的老鼠,使用电子植入技术赋予了瘫痪动物行走的能力。科学家声称,“这项研究或许能够帮助部分因脊椎损伤而瘫痪的人士进行康复治疗,使他们行走的更加自然。”进行试验的老鼠背部中间脊髓已经被切断,大脑信号传不到下部脊髓,但是却能通过神经外科植入物传送电流至脊髓神经,使它们能够在跑步机上行走。科学家可以通过改变电信号来控制老鼠的动作。实验中老鼠成功迈出一千步,并挑战了各种高度和长度的楼梯。  相似文献   

14.
知识窗     
《民防苑》2003,(1)
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一和名勾“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导致的疾病。它可以侵袭人的免疫系统,即侵袭人体抵抗各种外来感染的自然防御系统,逐渐降低并最终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免疫功能受到病毒的严重破坏,以至不能维持最低的抗病能力时,感染者便发展为艾滋病病人。随着人体免疫力的降低,人会越来越频繁地感染上各种致病微生物,而且感染的程度也会变得越来越严重,最终会因各种复合感染而导敏死亡。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乳汁、伤口渗出液中含有大量艾滋病病毒,具有传染性。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平  相似文献   

15.
《民防苑》2006,(3)
美国一所大学里的一只5岁的老鼠死了,这相当于人类200岁的寿命。科学家还使软体昆虫的生命延长了一倍,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科学家把果蝇的寿命延长到71天,它们通常只能活37天。全世界人的平均年龄至今还未超越70岁这个界线。为何科学家不能找到使青春永驻的秘方呢?俄罗斯科学家就此对几个青春永驻的神话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16.
高峰 《防灾博览》2010,(6):46-50
<正>强烈的太阳风暴并非地震与海啸等自然灾害的主要诱因,但它对航天、通信、电力等人类的高科技活动却会造成严重影响。美国国家科学院和美国宇航局2010年初郑重预警了2012—2014年太阳风暴将带来的影响。科学家们担忧,太阳的这一次猛然"苏醒",也  相似文献   

17.
白雪 《防灾博览》2009,(3):80-81
甲型H1N1流感病毒:猪流感是由猪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这种病在猪中经常发生,但很少导致猪的死亡。通常情况下,人类很少感染猪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地震、海啸、洪灾的频繁发生,多国科学家发出了地球已经进入灾难多发阶段的警告。人类如何应对未来无法预测的灾难?近年来,各国科学家设计出了以下十大避难建筑,可以在灾难发生时助人类一臂之力。  相似文献   

19.
《民防苑》2005,(6)
今年6月初,又有160条虎鲸在澳大利亚西海岸的沙滩上搁浅丧命了。为什么这些动物要集体“自杀”,人们百思不得其解。科学家们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作出了种种解释,可是至今没有一种解释让所有学者都信服。自杀行为虽然为大多数人所不齿,可是千万不可小觑这种看似愚蠢的举动,它是只有最高级的生物才可能做得出来的。蝼蚁尚且贪生,世界上没有一种动物不怕死,唯有万物之首、最有灵性的人类才会出现自寻死路的主观意识。据科学家考证,即使人类,也不是一开始就有这种举动的。在远古时代,人类最初的  相似文献   

20.
正外媒称,英国的科学家们已经准确找到癌症的唯一致命弱点,人类有希望掀起一场治疗方法的革命——甚至有希望治愈癌症。据英国媒体报道,未来,这种订制的疗法可以追杀患者体内的每一个癌细胞,无论它们藏在何处。最快两年时间内,第一批患者即可接受这种治疗。最终,从早期到晚期的每个癌症患者都可能从中受益。虽然人们认为肿瘤是相同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