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1 毫秒
1.
结合重力资料分析认为,江苏地磁异常亦与下扬子地幔流应力场活动相关。南黄海Ms6.1地震前地磁异常有呈象限分布的规律,并有发生于地磁正负变化梯度带附近的特征;重力变化打破年变规律,出现大于区域场的负异常,且呈梯度变化  相似文献   

2.
流动重力方便快捷,能快速获取重力场变化信息。汶川8.0级大震后中国地震局立即开展震后重力应急监测,陕甘川交界地区重力观测显示:①汶川震后陕甘川交界的沙洲、碧口、青木川地区形成了重力变化大于60×10-8ms-2的局部重力异常区及其伴生的重力变化高梯度带,重力变化最大值达到70×10-8ms-2多,重力异常与强余震的空间分布存在密切的联系。②望褒线重力与垂直形变变化活跃,靠近断裂重力与垂直形变变化剧烈。③利用重力资料对汶川震后地震趋势进行了正确的判定。  相似文献   

3.
根据郯庐断裂(苏北段)苍山地震前10年至震前一个月的重力复测资料,在系统分析郯庐断裂(苏北段)重力场变化特征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重力异常与山东苍山Ms5.2地震对应情况。最后分析和讨论了该区未来地震趋势意见的根据和理由。  相似文献   

4.
对张北6-2 级地震震中区的地壳深部构造和靠近震中区的晋北地区的重力场变化进行了研究。认为,区域构造运动、地壳深部物质迁移和区域应力场的积累是这次地震的主要原因。晋北地区地震前后出现了明显的重力场变化,并具有异常范围大、幅度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对1985—1997年期间云南重力网测定的云南垂线变化资料,与同期云南天文台光电等高仪所测定的时间纬度残差中的垂线变化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由这两种技术得到的云南垂线的年际变化符合得很好,年际变化的振幅约为0.002″,说明强烈地震前时纬残差异常是真实的,反映了垂线的异常变化,同时证实了用这两种技术测定垂线变化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沂沭带应力场动态变化的追踪,利用《地震学分析预报方法程式指南》中的一些方法,对沂沭带进行了系统的计算和分析,发现了在苍山Ms5.2地震前,沂沭带中、南段应力场小区域综合震源机制解P轴方位出现了长达10年的分离现象,初动矛盾符号比出现10年低值异常,多项地震活动性参数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异常显示。  相似文献   

7.
贝纳德效应和地震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彦合 《灾害学》1990,(3):17-22
本文根据海城地震前后重力变化的实测资料提出重力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一种简化表示。在重力发生扰动时对贝纳德问题的动力学方程进行求解。计算结果表明,在强地震的孕育期,贝纳德花样的周期变化在一定时间后将自动停止。这个结论的验证可以作为一种新的地震预测方法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深阳6.0级地震前,震中周围较大区域内的地震活动性发生了明显变化,主要表现为震前较长时间里出现了地震活动的“空环”图象及震前半年较大范围内的地震活动平静。不同起始震级和范围内的b值及小震频度于1978年上半年出现同步上升,同期在“空环”边缘发生了两组前兆震群。单位面积的地震频度K服从幂函数分布N(K)=A/(1+K)P,其衰减系数P也于1978年出现了异常低值。这些异常变化反映了孕震的不同阶段。  相似文献   

9.
1990年2月10日常熟 太仓MS5.1地震前南通台短水准场地的NS1测线有较完整的异常显示。1996年11月9日南黄海海域MS6.1地震前S2W测线高差变化有一年的中期异常,曾做过短期预报。NS1测线高差变化从1992年以来至今每年出现周期变化,本文试对这种变化是正常还是异常作分析。  相似文献   

10.
利用山东省地震台网的地震资料,分析研究了鲁南地区1991~1995年地震波速比的时空变化、地震活动性参数及加卸载响应比。研究发现苍山5.2级地震前,该地区的波速比时空变化出现了明显的低值异常;地震活动出现3、4级地震集中;应变能释放速率加速、转平;加卸载响应比在震中及邻近区域出现高值等明显异常,并分析了某些异常的发展及转化过程,提出了某些短临异常指标。  相似文献   

11.
本文收集了山东及河南台网1981年1月至1983年11月临沐、莒县、菏泽、林县,浚县等廿多个台站记录到的一百五十多个地震的资料,研究了1983年11月7日菏泽地震前波速比的异常变化。除用一般统计方法进行处理之外,特别使用了模糊数学方法来识别波速比的前兆异常。本文结果表明,菏泽地震前,即1982年1月至1983年10月波速比出现异常变化,异常区最大线度约220公里;波速比异常的时空特性与我国其它地震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中国地磁图》和我国地磁台网资料分析研究了1969年7月18日渤海7.4级强震前的地磁场变化,给出了有利于渤海地震发生的中长期背景性异常及变化磁场的短临异常变化图形。中国地磁图展示了几年乃至十年尺度的地球基本磁场的大区域变化特征以及与我国强震活动的主体地区的联系,显示了渤海地震前的背景性异常。地磁变化场垂直分量“低点位移”及幅相法异常则显示出渤海地震前华北地区出现的小区域的短临地磁异常。  相似文献   

13.
陕西泾阳4.8级地震前后重力变化与断裂活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泾阳Ms4.8级地震前后陕西关中地区流动重力观测资料和有关断裂垂直形变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波速比高值区很可能存在地下深部地幔物质的入侵,由此引发地震和重力场的显著下降;②用震源机制解和GPS所作的运动矢量图可以较好地解释泾阳地震前后重力场时空演化特征及有关断裂活动——其变化是北西向剪切应力带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常熟—太仓地震前丰富的地下水异常进行了描述,并对异常场的时空演变及其预报意义进行了分析,指出:最早形成且时空集中的突出异常区,当异常外迁后又向原地区回迁,意味着发震地点、时间的逐渐逼近,就此次震例与现有认识不同的一些特点,提出如下新认识: 1、当区域应力明显增强,观测网密度又高,而地区震级有一定“上限”时,异常规模与震级不一定相“匹配”。 2、区域应力的脉冲式变化,可使地下水产生类似临震异常的阵发性大幅度变化,使得异常活跃程度与异常阶段不一定相“匹配”。 3、水温异常很有潜力,但机理复杂,应同时注意“微观”与“宏观”尺度的水温异常。  相似文献   

15.
在充分整理单台水氡资料的基础上,对发生在祁连山—河西走廊活动断裂系的5级以上地震进行了短临阶段水氡异常的分析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异常出现的频次、持续时间、异常结束到发震的时间、异常的范围等。进而对该地区5级以上地震水氡短临前兆异常的特征作了归纳。  相似文献   

16.
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的动态从属函数,将地震前兆异常信息化作(0~1)之间的无量纲值,从综合的角度对常熟51级地震震前前兆异常进行时、空动态演化的追踪分析研究,对进入中短期孕震阶段的前兆异常空间特征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7.
用反映地震活动增强特征的地震强度因子Mf 值,系统研究了其在华南和东北地区中强以上地震前的中短期( T≤1 年) 异常变化。结果发现在震前1 年左右,半数震例的震中附近地区出现Mf 值中期异常区明显收缩,即可认为出现Mf 值中短期异常,亦即认为当前已进入地震孕育的中短期阶段。笔者通过对Mf 值在华南和东北地区中强以上地震前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异常变化研究后认为:该值在上述地区的地震中短期预报中具有一定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长江三角洲观测台网记录到的南黄海6.1级地震电磁辐射异常,并结合1979年溧阳Ms6.0、1984年南黄海Ms6.2地震前的电磁辐射观测资料及国内其它资料,分析了异常的主要特征。初步讨论了DPJ型电磁辐射观测仪的甚低频段及ULF型地震电磁信息观测仪的超低频段天线方向特性对震中预测的意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