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随着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时代,我们在享受各种科技进步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大自然对我们的惩罚。南极冰盖的冰山融化得比以前快了,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开始消融了,雾霾天气比以往更加频繁了……我们脚下赖以生存的地球正在承受着气候变暖所带来的不适。  相似文献   

2.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没有强制规定各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而是各国以"自主贡献"(INDC)的方式参与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行动。国家自主贡献减排的气候响应是当今气候变化科学界的热点问题。目前缺少对于自主贡献目标情景下的区域极端温度变化的研究。本文基于32个全球气候模式的模拟,采用九个温度极值指数,研究了中亚地区INDC目标情景下极端温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INDC目标情景相对现代气候期,中亚地区极端高温事件显著增加,而极端低温事件显著减少。夜间低温的上升幅度大于日间高温。不同极端温度指标变化的空间分布型有所差异,帕米尔高原和高纬度地区是主要的变化敏感区。本研究还进一步发现中亚地区的大部分温度极值指数与全球平均温升呈近似线性的关系。如果加强减排行动,将全球平均温升控制在较低水平,极端温度事件的变化将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3.
施宁  周正行 《灾害学》1996,11(1):73-77
探析了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的温室气体效应、太阳变化、火山喷发、对流层气溶胶等外部强迫效应,以及导致大气和海洋间能量再分配的埃尔尼诺事件等所引起的气候变化。进一步讨论了气候系统内部的、涉及地球生物学和化学的几种气候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4.
黄河断流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全球气候的异常变化导致了我国北方趋于干暖化 ,出现黄河断流现象 ,并成为我国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黄河断流在历史时期就已存在 ,并非现在才出现。由于全球气候的异常变化 ,整个黄河流域变得干暖 ,降水量减少并集中分布在夏季 ,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 ;蒸发量因干旱强度的增大而增大 ;水土流失使河床淤高 ,增加了河水的下渗量和蒸发量 ,使中下游地区的水流无法汇入到黄河干流 ,最终造成断流。黄河断流是该河流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 ,是全球气候异常变化的必然结果。为了解决黄河断流问题 ,可以采取全流域人工降雨、下游低洼地区蓄水以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等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王顺兵  郑景云 《灾害学》2005,20(4):97-100
全球气候变化将导致一些地区自然灾害加剧,并将影响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区域减灾建设,及早采取相应措施,是适应未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明智选择.鉴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不同区域采取的对策也有所区别.本文以河北省为例,分析了该区域自然灾害的类型、历史时期和现在灾害的特点、发生规律及其原因,并根据该区域未来的全球气候变化趋势,提出了一些需要及早实施的战略性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6.
宁夏河东沙地气候变化对全球变暖的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贺兰山近百年来树木年轮指数与宁夏河东沙地代表站降水量距平/气温距平间的相关关系,反演了沙地代表站1981年以来的逐年降水量序列和1916年以来的气温距平序列,分析了河东沙地近百年来气候变化对全球变暖的响应。结果表明,500年旱涝变化周期的低频特征比较显著,其中以250年最显著,其次是60年和30年周期;河东沙地20世纪30年代中期到50年代中期是一个典型的暖湿期,这与全国平均状况的温湿时段比较吻合,但增暖的持续时间比全国平均状况延长了约10年左右。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气温下降,但年降水量仍然持续偏多,是一个典型的寒冷湿润时期,这一气候态一直持续到60年代末期,其后到80年代中期气温偏低,降水偏少,气候处于一个相对干冷时期,这种变化与全国平均状况的变化非常相似,但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河东沙地气温仍偏高,降水持续偏少,没有出现明显的回升,与全国1990年后年降水量略多的变化有所差别;河东沙地四季气温均在波动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升,且均高于全国的平均升温速率;四季降水量在波动中有升有降,夏季存在着比较明显的上升趋势;秋季的下降速率是四季中最快的,这种趋势与全国秋季降水量下降趋势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7.
社会的发展使人口不断向大城市聚集,所以导致不论是城市开发还是城市改造都今非昔比,说白了不仅仅是盖房子的单项问题,还有人们的出行等多种多样与生活有关的问题需要采取方法去解决.法国巴黎新区—拉德方斯区交通独树一帜,具有超越长远的目标,成了欧洲多国新城的楷模.繁华的拉德方斯新区拉德方斯新区于1958年开始策划,1964年批准建设,至今已40多年,现早已是高楼林立,集办公、商务、购物、生活和休闲于一身的现代化城区,是巴黎最大、最重要的商务、商业中心.该区的定位是工作、居住和游乐等设施齐全的现代化的商务区.这里的近50座现代化高层建筑错落有致,精致多样.在不足1平方千米的新区里集中了1200家企业,新区所有企业的年营业额相当于法国一年的政府预算,11万多人在这里工作,是欧洲最大的办公区.  相似文献   

8.
<正>长期以来,科学界普遍认为,随着人类的发展,地球的气候悄然变暖。然而,不时出现的特大暴雪以及寒潮的侵袭,又给我们打了一个大问号:地球上的气候到底是变暖了?还是变冷了呢?"暖冬"里的"酷寒"在杭州郊区农村,当地妇女都喜欢腌制白菜,但是2008年年底,一场特大暴雪突然降临,使妇女们腌制白菜的想法化为泡影。这一年,中  相似文献   

9.
《民防苑》2006,(3)
地面沉降又称地面下沉或地陷,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一种地质灾害。地面沉降主要是在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影响下,由于地下松散土层固结压缩而引起的地表海拔标高缓慢降低的现象。它是一种缓缓演变的地质灾害。在全世界范围内,出现地面沉降的城市普遍存在。按  相似文献   

10.
综合归纳了当前各种二氧化碳的减排技术,介绍了国际上碳处理技术的最新进展,提出碳处理技术是一项不容忽视的气候变化应对措施,应引起我国政府和科学界、工业界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冰川融化、沙尘暴、飓风、干旱、火灾……当人类见证文明的空前繁荣之时,工业污染、温室气体排放、过度砍伐等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加剧。2009年12月7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哥本哈根拉开帷幕,人们热切期盼哥本哈根大会成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历史性转折点。这是2006年拍摄的挪威北部斯瓦尔巴德群岛水域一块浮冰上的北极熊。由于全球气候变暖,这里的积冰正在加速溶化。供图/新华社  相似文献   

12.
<正>电影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寄托了人们对现实的思考。近年来全球变暖等生态问题日益严重,因此生态灾难成为许多影片聚焦的主题,人类运用多种视角审视目前的生态状况。此类保护自然的电影主题反映了人类所面临的生态危机及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忧思。《全球风暴》作为生态灾难电影,较为全面地讨论了“人-科技-自然”之间的关系,成为此类电影的典型之作。它不仅涉及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还探讨了人类使用科技对待自然的正确态度。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 本编辑部近日收到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对外联络委员会的通知,称“俄罗斯《文摘杂志》(AJ ofVINITI)9月12日回复电子邮件,说你刊经过审查,已经被列为俄罗斯《文摘杂志(AJ of VINITI)的来源期刊”。接又获本刊被美国的《剑桥科学文摘社网站》CSA收录的喜讯。  相似文献   

14.
《防灾博览》2009,(2):71-71
为满足防震减灾知识宣传的需要,中国地震局宣传教育中心设计创作的《你必须掌握的防震知识》画册已正式出版.  相似文献   

15.
《防灾博览》2009,(4):41-41
为满足防震减灾知识宣传的需要,由中国地震局宣传教育中心设计创作的《你必须掌握的防震知识》画册已正式出版。  相似文献   

16.
《灾害学》2016,(1)
对公共安全国际标准的发展历史进行了综述,对公共安全标准化组织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调研。详细介绍了ISO 22312:2011《公共安全——技术能力》国际标准的作用、使用范围和内容,提出了公共安全技术能力的研究方法以及三维安全缺口模型。并具体分析了公共安全可能面临的主要威胁(包括来源于科学技术、人为、经济、地质、生物、气象、气候、环境、交通运输、信息通讯、天外、自然资源、社会凝聚力以及火灾的威胁),需保护的目标(包括文化、卫生医疗、能源、资源、基础设施、运输、网络、政府、人员、银行与金融),以及危机的阶段(危机发生前、危机发生时、危机发生后)。重点强调了公共安全的关键技术能力,给出了7大分支的具体内容及其解释,包括传感技术、指挥和控制,通讯和协调能力、模拟技术、对公众提供保护的能力、监控技术、实体防护技术、后勤保障能力。还包括对地理信息系统、可视化系统、火警探测系统、识别、信息和计算机、汽车导航系统、船岸无线电、纳米、人机界面、抗震结构等技术的运用能力。以为我国公共安全及其相关组织实施该国际标准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刊徽设计的原则和要求。所设计的《地震学刊》的刊徽是个由经纬网格所构成的公转着的地球。经纬网格由SJ两个字母和两条细线所组成。SJ为《地震学刊》英文名和江苏的汉语拼音名的缩写。S表示大地震所激发的地球自由振动的一阶振型;两条细线既表示经线,又表示地球自由振动的基振型。  相似文献   

18.
《灾害学》论文及作者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田春兰 《灾害学》2000,15(2):74-77
通过对《灾害学》 1 986~ 1 999年所载论文量、作者群、核心作者、作者系统分布及引文进行统计分析 ,表明该刊不仅有学术水平很高的核心作者 ,也有一支连续 ,稳定、素质较高的作者群 ;该刊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稳定的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9.
20.
《灾害学》2008,23(4)
据《2008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年8月),《灾害学》杂志2007年的影响因子为1.124(参与统计的6082种期刊的平均值为0.410,大于1的期刊共398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