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分析台风“摩羯”(201814)和“温比亚”(201818)登陆北上异常路径的基础上,从近地面层气象要素场与台风位置动态配置入手,探寻了台风登陆后移向的近地面先兆信号,以此可修正数值模式的预报结果。主要结论如下:登陆后的台风尽管路径多变,但是近地面层气象要素还是会提供一些移向征兆。比如,地面3 h变压低值中心和地面露点高值中心,1 000 hPa高频流涡旋、渐近线或汇合点将是台风未来移动的方向;台风还有沿着流线密集带向其倒槽顶端移动的趋势。登陆后的台风没有趋暖性,而是沿地面温度低值区移动。由于地面要素受下垫面影响较为严重,所以在实际业务应用中应以地面3 h变压、地面露点与高频流场为主,地面温度和地面流场为辅。  相似文献   

2.
BP神经网络在台风路径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前馈型BP神经网络模型,对发生于中国沿海的热带气旋的移动路径进行了预报应用研究.根据中国<台风年鉴>发布的每个台风过程记录,对预报试验的台风个例分别选取了经度、纬度、中心气压和最大风速等81个因子,由多元回归选取了其中相关性好的因子,进行网络的学习训练,在获取前24h间隔6h的4次台风信息的基础上,用来预报了台风未来24h,48h和72h的短期路径变化.将该方法预报结果与CLIPER模式预报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模式的预报精度比CLIPER模式的高.  相似文献   

3.
条件数在台风移动路径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60-2001年41年中每年7月份西行进入南海海域的台风样本为基础,综合考虑台风移动路径的气候持续因子和数值预报产品的物理量场因子,运用条件数方法选取因子并建立回归方程,进行了台风路径的预报建模研究。由于采用条件数计算分析方法可以有效减少和控制自变量之间的复共线性关系,因此,所建立的台风移动路径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报效果,24小时的预报误差仅为136.29km。另外,还进一步将该预报方法与国内外普遍采用的气候持续法台风移动路径预报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的预报精度要高于气候持续法。  相似文献   

4.
周砚耕 《灾害学》1992,7(1):59-60
“气象灾害”在海南岛可谓灾害之首,在首害当中应属台风灾害为最。每年5~10月台风季节海南岛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并带来灾害,特别是1973年9月7314号台风给海南岛东部的琼海县以毁灭性的破坏。 1 移动路径及强度 7334号台风,9月12日由菲律宾以东洋面移入南海东部海面后,由热带低压逐渐加强,13日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增强到12级,并直向西移,于9月14日晨4~5时在海南岛东部琼海县博敖港地区登陆。以后继续向偏西方向移动,穿过海南岛中部,14时左右台风中心由海南岛西  相似文献   

5.
超强台风“桑美”特征及预报服务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608号超强台风“桑美”在浙江省苍南县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7级(60m/s),中心气压为920hPa,是建国以来登陆我国大陆最强的台风。分析表明,对“桑美”的路径和强度在近海及其登陆时的预报较为准确,气象预报预警服务也比较到位,政府也进行了科学的防御,但超强台风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仍然是非常严重的,为应对百年一遇超强台风的袭击,沿海有关地区的台风防灾体系和防范措施尚需重新考虑。  相似文献   

6.
北上台风生成和路径的卫星云图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在太平洋上北上转向登陆日本的台风的生成和移动,利用卫星云图分析和云顶黑体温度计算作了研究。得出结论认为如果有一条或几条长达500~1000km以上的长云带卷入,且云顶黑体温度降低到-70℃以下,而-60℃的范围扩大到3×4个纬距以上,则热带低压很可能在24h以内发展成为热带风暴-台风。本文还确认,海表面温度Tss≥29℃是台风生成最重要的环境条件。通过对北上台风移动的卫星云图特征的研究,指出台风外围卷入的长云带走向往往预示着台风的未来移向。尤其是台风南部来自SW-S-SE方向的季风汇合带云带,不仅意味着台风强度的加强和维持,更预示着台风将往北移动。  相似文献   

7.
人工神经网络在台风预报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为了探索人工神经网络应用于台风分类预报的可能性,用具有S-特特性函数的B-P网络对每类台风的标准样本进行训练,由训练结束后的权值和阈值及待预报样本的因子测值,计算出网络输出值,作出台风分类预报。文中的实例表明人工神经网络用于台风预报具有客观性、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再分析数据能够提供多种历史气象数据同化产品,为了评估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最新一代ERA5再分析数据集估计的天顶对流层延迟(Zenith Tropospheric Delay,ZTD)和大气可降水量(Precipitable Water Vapor,PWV)产品在中国区域的精度,利用2017—2019年中国区域内14个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地面监测站和89个探空站反演的ZTD和PWV数据分别对ERA5-ZTD和ERA5-PWV精度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除青藏地区的站点外,ERA5-ZTD的精度分布较为均匀,平均Bias、RMSE和STD分别为-6.3 mm、19.3 mm和17.5 mm; ERA5-PWV的精度分布呈现西部内陆高和东南沿海低的趋势,平均Bias、RMSE和STD分别为0.3 mm, 2.9 mm和2.7 mm。此外,在研究2019年“利奇马”台风期间ZTD和PWV的时空分布中,提出了使用水汽到达时间差的方法定量估计台风的水汽移动速度。得到台风期间ZTD和PWV具有相同的空间分布规律,且移动方向与台风的移动路径方向是一致的,估计的水汽平均移动速度为12.4 km/h,与台风的...  相似文献   

9.
"艾利"台风异常路径与登陆地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4年18号台风“艾利”的移动路径在登陆前发生了两次左折,是一次十分罕见的异常路径。从大尺度环流、天气尺度特征分析发现,双台风作用使两个台风产生逆时针旋转效应,及由东西环副高联成的东西向高压坝的阻挡作用,台风西北侧我国江南一福建的偏东一东北气流的加强和沿海地形摩擦效应的综合效果是造成台风“艾利”异常路径的原因。“艾利”台风第二次左折向西南方向移动,沿着福建海岸线的移动阶段,利用沿海多部雷达的高时空分辨率的定位,准确及时地反映了台风西折的动向,为防台抗灾提供了重要的信息,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第二次左折路径预报存在一定偏差的不足。分析还发现,“艾利”台风在第二次左折前后,多普勒雷达速度图象上出现了明显的风速极值区不对称特征,西北象限风速极值大于其它象限的不对称分布可能是导致并维持AERE台风向西南方向移动的重要原因。最后,利用沿海地区稠密的自动气象站探测到的风和气压资料,较好地验证了雷达定位的准确性,同时能够更精确地判定台风的登陆点。  相似文献   

10.
2004年几次台风暴雨Q矢量诊断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健  沈晓玲 《灾害学》2006,21(2):90-94
利用非地转ω方程说明了Q矢量散度的物理意义,并通过计算2004年对浙江省造成重大影响的几个主要台风影响过程中的Q矢量散度场,分析比较了Q矢量散度场在不同等压面和垂直方向上的分布特点及其与台风、暴雨的关系,指出低层等压面上Q矢量散度场的演变对台风暴雨预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数值天气预报产品为信息源,选择降水量、降水强度、最大风速、经济易损性作为评价因子,建立了可拓模型,并进行了台风灾前的灾害预测性评估。针对物元可拓法在台风灾害预评估应用中的不足之处(当待评估的数据超出某一指标评价指标范围,其关联度函数就会出现无法计算的情况),对原有模型中经典域的量值作规格化处理和改变关联度计算,以海南岛的台风历史灾害数据为基础,建立了新的评估模型,并将GIS与评估模型结合开展实例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1993年西北太平洋共生成28个台风,其移动路径趋势有其独特性。有7个台风登陆日本;8个登陆菲律宾;7个台风登陆我国广东和海南省,直接损失高达70亿元,为1949年以来最严重的一年。但没有一个台风登陆华东和华北沿海,这也是极为罕见的。本文分析了1993年台风移动的天气学原因,及其与厄尼诺现象的关系。并着重分析了台风移动路径的卫星云图特征。从而有助于判别台风究竟是北上转向,还是西行登陆我国。  相似文献   

13.
利用福建省地震台网宽频带速度记录,以1h为移动窗长,研究了台风生成、发展、消亡整个过程的波谱特征,提出了以Fourier波谱的卓越周期作为刻画台风特征的一种尺度,并以台风“海棠”和“泰利”为例,统计了在登陆台湾之前,其卓越周期与台风参数的对应关系。研究表明,在台风初始形成阶段,其卓越周期由平常噪声的2~4s跃升为7~8s,随着台风向陆地的移动,卓越周期缓慢降低,经过台湾海峡时卓越周期显著降低,随着台风登陆,卓越周期又逐步恢复为噪声水平。  相似文献   

14.
陈香 《灾害学》2007,22(4):66-70
根据福建省灾害性气象年鉴和福建省气候影响评价资料,建立以县域为单元的福建省台风灾害数据库,运用Excel软件和M ap info技术,重建了1980~2005年福建台风灾害时空动态格局。研究表明:福建台风灾害年际变化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年内80%左右集中在7~9月份,群发性强。空间上集中在沿海地区,灾情明显存在3个高值中心,即闽中的莆田、福清、长乐和平潭,闽南的漳浦、云霄和诏安,闽东北的霞浦和福鼎;致灾因子与灾情灾次比空间分布错位,体现承灾体脆弱性对台风灾害的影响。分阶段研究表明:台风灾害致灾因子变化不太明显,但灾情呈明显增强趋势,进一步反映环境不稳定性和承灾体脆弱性对台风灾害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15.
台风多要素信息及灾情状况是海洋牧场各方急切想掌握的,而应用于海洋牧场灾害预警专报服务还未见报道,基于此开发了海洋牧场台风灾害预警预报服务小程序。结合wx.request请求获取第三方要素数据与自建云数据库访问灾情数据。搭建海洋牧场台风灾害预警预报服务的层次结构体系构架,推出海洋牧场气象要素预警预报、海洋牧场水文要素预警预报、海洋牧场台风要素预警预报、海洋牧场台风灾害预警专报、服务订阅与消息推送等应用服务功能。基于MAP组件技术整合“一张图”展示海洋牧场台风灾害的数据、服务及成果。1409号台风“威马逊”实例应用表明,海洋牧场台风灾害预警预报服务小程序为防风减灾提供了一种快捷实用的应用途径。  相似文献   

16.
台风作用下建筑结构的可靠性评估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台风灾害是给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自然灾害之一,台风作用下受灾害最重的往往是沿海广阔的农村地区,本文针对低层建筑结构物,分析了台风造成的危害;分析了台风发生的频率,强度与全球地面平均气温之间的相关关系,统计分的分析了9015号与9711号台风资料,分别得出它们的风速概率分布与低层建筑结构物的荷载效应概率分布,运用有限元计算和实验比较的方法,得出了三层砖混结构建筑物的抗侧力效应概率分布,最后,利用结构可  相似文献   

17.
台风灾害的模糊风险评估模型   总被引:31,自引:10,他引:31  
台风灾害的致灾因子具有多重性,这使得台风灾害的风险评估相对于其它灾害来说更加复杂。本文以广东省14个市辖区为例,分别从台风暴雨和台风大风的角度分析了台风致灾因子的时、空、强规律;结合进行研究区承灾体的易损性分析,即选择研究区人口密度、人均GDP和农业占GDP的比重等3个指标综合反映研究区台风灾害的潜在损失风险。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评估了研究区台风灾害所造成的风险水平的地区差异。结果表明,阳江、深圳、汕尾、珠海、湛江是广东省14个市辖区中受台风灾害影响风险最高的5个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