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震谣言是指没有事实根据或缺乏科学依据的地震消息。它反映了公众对地震这一自然灾害的恐惧心理在我国,近几十年来.尤其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后,全国发生了近百起对社会造成一定负面影响的地震谣言事件,引起了社会的不安定,破坏了正常的生产、生活和治安秩序,给国家和个人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地震谣言产生的基础和根本原因是人们在内心中对地震的恐惧心理。在这种恐惧心理的作用下,人们对社会上流传的"地震消息"比较敏感,听  相似文献   

2.
地震谣言是怎么回事? 地震谣言是指没有事实根据或缺乏科学依据的地震消息。它反映了公众对地震这一自然灾害的恐惧心理在我国,近几十年来.尤其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后,全国发生了近百起对社会造成一定负面影响的地震谣言事件,引起了社会的不安定,破坏了正常的生产、生活和治安秩序,给国家和个人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地震谣言产生的基础和根本原因是人们在内心中对地震的恐惧心理。  相似文献   

3.
抓住震后公众关注地震的有利时机 社会各界不仅对地震灾害事件十分敏感,而且对防震减灾宣传也很敏感。所以防震减灾宣传的时机不好把握,难以“无因而举”。如果不是逢“科普宣传周”或“7.28唐山大地震纪念日”等活动,对报刊、广播、电视做的宣传,人们往往作种种猜测联想误解为“要地震了”。这种情况的发生不是个别的,于是防震减灾新闻宣传要“慎重”的含义之一,便是要选择好“时机”避免这种负面效应发生。 地震灾害是稀少事件,人们一旦得知地震造成灾害后,心理上首先是自然地认可它,关注它。在这种心态下,人们乐于得知有关的消息。此时这种“有因而发”的报道也会让人较少产生“我们  相似文献   

4.
由王子平、陈非比、王绍玉三同志执笔,地震出版社出版的《地震社会学初探》一书,是对地震与社会影响和作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基础上而写成的。对于地震这种自然现象是如何成为灾害的,它对人类社会生活会带来什么后果,人们在地震灾害发生过程中心理和行为会有什么变异、各种社会组织怎样才能更好地防御震灾等一些问题,在这本书里都可以找到答案。因此,很值得关心防御地震灾害的人们以及地震学界和社会学界的同志们一读。地震社会学作为一门科学来对待,是为时不久的事情。地震社会学这一名辞是1977年在  相似文献   

5.
小谚语大道理--小小土地电,监测离不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锐  肖莉 《防灾博览》2004,(4):33-34
地电流犹如大地血脉,它的存在和运动很早就被人们发现。英国人Badow可能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在1849年利用得比的电信线路证实了地电流的存在。不过,发现地震也会产生地电流异常的,要归功于Vadey.他对1871年3月17日加拿大地震的观测,才确认了这一现象。后来,日本对1923年的关东地震和1949年的鸟取地震都取得了地电流异常的震例。  相似文献   

6.
(接上期) 第四章 血祭唐山 撰文/马泰泉 4.大毁灭倒计时 尽管5月的碰头会无果而终,但人们丝毫没有放松对地震的警惕,更加紧了对大震信息,特别是“短临信息”的捕捉. 而大自然似乎已注定把一个最大的“赌注”,隐藏在人们叫得最响的首都圈内的唐山.为确保这个“赌注”不露马脚,它又在别处制造麻烦来转移人们的视线-1976年5月29日,云南龙陵发生7.4级地震,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室主任丁国瑜,赶赴云南地震现场.与此同时,天津市地震局按照国家地震局的部署,立即派出水化工作组,赴龙陵地震现场参加监视工作.  相似文献   

7.
1.凄雨龙陵 1976年的地震形势,像当年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一样,当京津唐保卫战打响之后,在云南的龙陵和四川的松潘也先后发生了强烈地震。三大地震遥相呼应,地震工作者严密布阵,绷紧了应战的神经。虽然,唐山地震前发生的龙陵地震和唐山地震后发生的松潘地震,均获得了较为成功的预报,但人们笼罩在"政治地震"和"恐震症"之中,并未引起人们太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刘少才 《民防苑》2009,(5):19-20
强地震的发生并非是经常的事,即便有感地震发生了,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遇到,因为中国地域广阔,相对而言地震毕竟是在小面积发生的。笔者曾亲历了三次地震,至今想起来还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9.
<正> 一、问题的提出提出这个问题是基于以下事实: 1.地震构造与现代构造研究的重大进展灾害对科学的挑战,往往导致科学的进步。例如1966—1976年期间,我国发生了一系列大地震事件,给我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人们向地震科学提出了严重的挑战。一般讲,地震是活动断裂的产物。然而,经历了上述大地震事件之后,我国著名地震构造专家丁国瑜教授作出了新的回答,地震断层有两类,一类是与已有的老断裂一致的,即各种活动断层,它  相似文献   

10.
<正>唐山地震伤痛依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又不期而致。我们无法阻止地震的发生,也没有足够能力预测它的到来,但为了防御它,我们需要找到它的踪迹,锁定它出没的区域。寻找震源的理论方法地震的踪迹——出露的震源体地震发生在地壳的深处,我们对地球内部结构的了解主要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