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探讨GIS在城市抗震防灾规划中的应用模式和关键技术,设计了城市抗震防灾规划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框架,并结合郑州新区抗震防灾规划工作,介绍了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综合数据库、震害预测分析模型以及GIS辅助决策系统的研究与实现,为规划编制和实施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辅助决策信息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学地进行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是非常必要的。根据我国城市抗震防灾的特点,编制了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辅助决策信息系统,提出了系统的设计思想、体系结构和功能结构。系统采用面向对象语言Visual C++6.0在ArcGIS提供的COM组件集ArcObjects上进行二次开发,应用了多种信息技术(GIS和数据库)和辅助决策理论进行空间信息的获取、分析和计算,并编制了与查询、空间分析、决策分析和规划管理相应的功能模块。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要介绍了连云港市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编制过程及其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基于规划区承灾能力评价分析的抗震防灾规划编制方法,在规划编制初始,将规划对象视为潜在地震灾害承灾体,先对其进行承灾能力的评价分析,查找抗震薄弱环节,再把整个规划编制看作有机整体,针对当前存在的地震灾害风险提出有效及更有针对性的减灾措施及规划阶段性目标。这种规划编制方法可以使规划成果更有针对性,且更有效地得到落实。以东莞市中心城区及松山湖开发区的抗震防灾编制为例进一步说明方法的具体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新沂县抗震防灾规划为例,阐述了城市抗震防灾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认为前者是后者的一部分,两者既有统一的一面,又是相互制约的。  相似文献   

6.
淮南市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自然灾害和事故灾害的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和城市经济带来的损失日益增大。以淮南市为例,探索了编制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技术方法。规划在现状调研、灾害风险评估和用地安全评价的基础上,对应急指挥系统、应急通道、避难场所、应急物资保障等城市应急设施进行了规划布局;对防洪、抗震、消防、人防、地质灾害、突发水环境事故等防灾专项规划提出了指引;另外,规划也提出了防灾基本对策和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7.
<正> 江苏省地震基本烈度均在六度以上,其中苏北郯庐断裂带中南段及邻区的基本烈度超过七度,甚至大于九度。江苏省建委积极贯彻城乡建设部关于地处地震基本烈度七度以上城市应编制抗震防灾规划的要求,在省抗办统一计划和组织下,有计划地对江苏各大中小城市进行面广量大的抗震防灾规划的编制工作。  相似文献   

8.
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影响范围大,各类灾害风险交织叠加,防灾减灾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同时也对“十四五”期间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编制提出了更高要求。韧性是一种应对风险的科学理念,运用韧性理念指导防灾减灾规划编制有助于发挥规划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引领作用,全面提高防灾减灾工作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在对韧性概念理念与内涵进行了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该文将“城市安全五维体系”运用于防灾减灾领域并对防灾减灾工作内容进行了重构,通过五维体系视角回顾上两版国家层面综合防灾减灾规划,总结了综合防灾减灾规划趋势,系统梳理了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编制背景,基于韧性理念提出了“十四五”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编制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 地震土地利用规划是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利用土地是减轻城市地震灾害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拟从淮阴市北部地区地震地质特征及有关县城震害地质条件分析,指出地震土地利用中有利地质因素、不利地质因素和危险地质因素,相应规划出县城抗震有利区、抗震不利区及抗震危险区。  相似文献   

10.
正强制性国家标准GB 18306《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是《防震减灾法》中规定的一般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同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国土利用、防灾减灾、环境保护等相关规划编制的依据。自1979年以来,当时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和后来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构成了我国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的基础依据,结束了我国房屋建筑普遍不设防的历史。现行  相似文献   

11.
遥感和GIS在森林病虫害监测管理中的应用模式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杨存建  陈德清 《灾害学》1999,14(1):6-10
介绍了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森林病虫害监测管理中的应用模式,以及整个系统的集成。在整个系统中遥感用于获取森林病虫害信息,地理信息系统用于管理和处理森林病虫害信息。同时,也说明了全球定位系统可用于定位采集地面数据和导路。  相似文献   

12.
灾害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建设方略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吴相利 《灾害学》1999,14(2):87-92
阐述了灾害旅游资源保护与建设层序的确定方法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灾害旅游资源保护与建设的基本原则,确定了灾害旅游资源保护与建设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中上游地区生态灾害类型及防灾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俊飙  彭珂珊 《灾害学》1992,7(4):73-77
本文从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协调的观点出发,对长江中上游地区生态环境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成因作了论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板块碰撞观点出发,根据理论与实验的结果,强震震中分布,震源机制解,强震地表破裂带等资料,提出了中国大陆及邻区地震活动格架。它是两簇近似于对数螺线的构造滑移线,即在统一的区域应力场作用下,最大剪切应力和剪切应变集中的区、带。它们是控制和支配现今地震活动和构造运动的空间分布网络。这种网络结构,为我们研究地震活动空间分布规律,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途径和方法。据这些网络具有某种自相似性特点,进而研究了大地震(M≥7)的空间分维结构,计算了该区地震活动空间分布容量维随时间的变化,发现大地震发生前有降维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田翠琴 《灾害学》1996,11(2):91-95
运用旱区环境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从旱灾、旱区环境与人类行为交互作用的角度分析旱灾,提出减轻旱灾、谋求旱区可持续发展的综合途径、措施与对策。对策的重点是非技术措施与方法,如调适人类开发利用生态资源的观念、方法及群体行为,改善旱区的社会格局、加强旱区人类行为评估和移民管理等。同时提出减轻旱灾,必须强化旱灾的社会学研究。  相似文献   

16.
郭迎春  林艳 《灾害学》1998,13(2):47-52
本文收集整理了最近2045a的史料,论述风暴潮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区域评价,分析风暴潮的成因及分类,提出风暴潮的预警要点.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1991年淮河和太湖流域的洪涝灾害成因和减灾对策进行了概略分析,指出减灾的重要问题是坚持流域综合治理和区域综合开发战略,并推行现代集约农业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8.
张毅  沈荣芳 《灾害学》1997,12(4):24-28
对上海当前防灾救灾系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上海及其它城市的防灾救灾系统管理体系的改进与完善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人群拥挤事故与避灾心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彬  江见鲸 《灾害学》1996,11(4):89-93
在现代社会中,大量的人群集中在一起是常见的事情。通常情况下,大量的人群集中并不会引起严重的问题,但有时由于缺乏有效的控制与管理,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常会造成较大的人员死伤。本交通过对本世纪的若干起人群拥挤事故的调查,分析了该类事故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中国海岸地带面临的重大环境变化与灾害及其防御对策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中国海岸地带面向21世纪的持续发展,面临着相对海面加速上升和热带气旋、风暴潮与低洼地洪涝不断加剧以及海岸环境急剧恶化等一系列重大环境变化与灾害问题。本文着重分析相对海面上升、热带气旋、风暴潮与洪水灾害以及海岸环境污染的特征、演变趋势及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