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县(市)地震应急救援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的成效。我国有2000多个县(市),其面临的地震危害性程度、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具有的资源环境条件等存在明显的差异,短期内不可能也没必要在全国所有县(市)都以大致相同的标准开展地震应急救援能力的建设。因此需要各县(市)确立不同的建设需求类型及其相应的建设内容,实现分类指导、适度建设的目标,从而在整体上提高我国的地震应急救援能力。基于县(市)地震灾害背景数据和防震减灾能力数据,对县(市)地震应急救援能力建设需求进行了评价,提出了县(市)地震应急救援能力建设需求类型分类方案,给出了各类型县(市)地震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内容和建设项目选择的宏观建议,为各县(市)开展地震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突发事件应急资源的需求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构建突发事件的应急资源需求结构是应急资源储备和调度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依据。基于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阶段、主要应对环节以及应急资源类型,构建了突发事件应急资源的需求结构,按照逐层递进的方式将突发事件的应急资源需求结构分为4个层次,即大类、类、亚类和细目。第一层次包括3大类,即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物资、基础保障资源和恢复重建资源;在第一层次的基础上进一步划分应急资源类别,应急资源类别构成了应急资源需求结构的第二层次,其中应急处置资源包含4类,基础保障资源包含6类,恢复重建资源包含3类;对应急资源类别进一步划分为亚类,应急资源亚类构成应急资源需求结构的第三层次;第四层次为应急资源需求细目。  相似文献   

3.
重大突发事件特别是地震这种影响范围广、救援技术要求高的灾害,有效的人员搜救是减少人员伤亡的关键环节。其关键因素除了能够及时赶到灾害发生地点外,最重要的是所部署救援队的能力能够满足救援需求,携带的装备及技术能够在现场开展相应的搜救工作。为有效地部署救援力量,美国联邦紧急管理署(FEMA)针对突发事件的响应需求形成了一整套搜救队伍分类、分级体系。研究该体系对于中国救援队伍的建设及灾后第一时间救援队伍的部署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详细剖析美国搜救队伍的分类分级及其相应的技术能力要求,并在分析中国紧急救援队伍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专业救援队伍分类分级的建议,为国内应急救援资源的灾后部署、调整、追踪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社会救援资源动员信息系统总体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秋露  孔昭君 《灾害学》2014,(2):217-222
社会救援资源动员作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的重要一环,对应急处置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设计合理高效的社会救援资源动员信息系统框架,为系统的具体实现打下坚实基础。在国内外应急管理及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现状基础上,分析当前我国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系统设计标准不统一,系统安全以及智能化程度较低等问题,提出系统的构建原则和社会救援资源动员业务构成。依据业务构成探讨并设计系统的总体框架,即B/S混合C/S模式结构,并阐述系统核心子模块功能———信息收集发布、预案库管理、社会资源管理以及事后分析评价等,给出系统处理流程。  相似文献   

5.
对应急救援物资需求进行高效、精准的动态预测,是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提高灾害应急救助效率的重要技术保障,也是灾害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在深入分析地震应急救援及物资需求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时序变化的救灾物资需求预测模型",针对受灾人口的年龄分布对物资需求量的影响进行分析,建立向量模型来描述人口结构对生活类救援物资的影响。综合考虑受灾群众的心理和家庭观念等因素,分析了"不考虑家庭规模"、"典型农村留守人员组成的家庭为主体"、"普通三口之家为主体"等家庭组成,对三种情境下的应急救援物资需求进行了模拟。通过分析生活类物资和取暖御寒类物资的需求变化与受灾人口的变化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实际案例,证明了针对饮用水和帐篷等救援物资动态需求预测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灾害学》2019,(2)
城市群的出现有利于城市间的分工协作以及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与利用,但同时也增加了不同城市之间的依赖程度,这对城市间的应急协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调研和访谈,确定了我国单个城市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流程。然后,根据城市群特征,结合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规律,建立城市群突发事件应急框架。基于城市群内应急中心的协同程度,提出了四类城市群应急协同机制:请求协同、预案协同、共享协同和任务协同机制。分别介绍了四类应急协同机制的应急原理,并分析了四类应急协同的特征。最后,基于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规律,提出以救援到达现场时间(t_2)和救灾力量到位时间(t_4)作为评估应急协同效率的量化指标。城市群应急协同机制的分类以及量化指标为定量评估应急协同效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陈文涛  葛世友 《灾害学》2015,(2):167-171
在化工园区事故风险分析的基础上,以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为对象,从化工企业、园区自身、外部援助3个责任主体方面分析应急救援能力需求,针对性构建应急救援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评价指标进行分类量化处理,建立风险和应急救援能力之间的联系;基于三角模糊数理论和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建立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通过上述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从而达到对化工园区事故应急救援能力综合评价的目的。某化工园区应用实例评估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及评价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城市应急医疗服务设施系统在震时发挥重要的医疗救援作用,是驱动城市防灾韧性的重要因素。为了保障强震后的城市应急医疗救援,强化网络关键节点、优化网络空间布局。基于建筑物、应急医疗设施和道路网络等城市系统的模拟仿真,构建不同地震灾害强度下城市应急医疗救援的供需场景。该文采用复杂网络技术构建城市应急医疗救援网络模型,分析多情景震后网络社团结构与特征参数。以某城市应急医疗服务设施系统为例进行实例分析,表征多情景地震灾害对应急医疗救援网络结构的具体影响,为优化城市应急医疗救援网络的结构鲁棒性和网络抗毁性提供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9.
《灾害学》2016,(3)
大规模突发事件发生后,往往会涉及到多个受灾区域,使得应急救援的受灾点数目众多。当应急资源有限,运输能力受约束时,为提高应急救援效率,应急物资的调运和配送需要根据受灾点的需求优先级进行。因此,对受灾点进行需求紧迫性的分级排序就非常关键。该文提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分级方法,构建了影响受灾点的需求紧迫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需求紧迫性分级模型。最后,实例验证表明BP神经网络对检验样本的结果输出和期望输出是一致的;并与TOPSIS法、灰色关联分析法和熵权法3种方法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进一步证明了该分级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油气事故后应急资源需求预测困难的问题,在对油气事故特性及应急资源需求类型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案例推理(CBR)的油气事故应急资源需求预测模型,并使用Visual Basic.NET及SQL Server数据库开发了油气事故应急资源需求预测支持决策系统。将该系统应用于实际油气事故案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系统中应急资源需求预测模型科学可靠,系统对油气事故应急资源需求预测结果与其实际用量基本吻合。该系统可为油气事故后快速有效开展应急救援活动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地震现场应急救援的通信系统设计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张毓丰  邓民宪 《灾害学》2005,20(4):111-115
当地震发生时,保证现场救援各部门、单位与救援指挥部的通信联络,对及时抢救人民生命财产,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现场地震应急救援工作分布特点、地震救援各部门的工作性质和对通信保障的需求,在分析各种无线通信装备性能的基础上,采用卫星、无线网桥、超短波多层混合组网的立体结构模型,设计了地震现场的通信保障方案.依据电磁传播理论,计算出无线通信设备现场架设的基本参数,并给出了设备选型的主要技术指标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中国救援队救援任务中的药品保障效率,建立洪涝灾害救援药品保障目录.查阅洪涝灾害医学及救援相关文献270余篇,统计分析洪涝灾害疾病谱及发生率.根据不同疾病类型的发生比例,采用决策分析法,确定洪涝灾害救援药品保障目录,搭建国内药品紧急响应平台.研究结果为: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及皮肤科疾病占据疾病谱前三位.参照疾...  相似文献   

13.
地震灾害现场救援行动标识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灾害现场救援行动信息的表达对规范和协调救援力量的行动具有重要意义;地震灾害现场救援行动标识系统是地震紧急救援工作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阐述了地震灾害现场救援行动标识的定义及内涵;探讨了地震灾害现场救援行动标识的分类、设计以及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4.
震后地震灾情的快速获取是地震应急救援的关键,将多源异构灾情信息进行合理的分类与编码,对增强灾情信息的处理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分析了不同地震灾情获取方法的现状与特点,介绍了几种新兴的灾情获取方法。分析了地震灾情的分类原则与方法,研究了多源异构地震灾情信息的分类体系。阐述了灾情信息的编码方法,提出了多源异构地震灾情的编码结构与编码存储。  相似文献   

15.
基于代数这一数学工具,该文创新建立综合应急救援能力描述理论架构,包括面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灾种建立的救援灾害轴,面向村、社区、街道(镇)、区(县、市)、市、省等区域建立的救援区域轴,面向准备、响应、处置、保障、善后等时间建立的救援时间轴,由此构成综合应急救援能力描述三维坐标系;在此基础上,抽象出应急救援能力途径通用表达式模型。研究出综合应急救援能力提升内容,包括综合应急救援能力提升内容的通用表达式,以及应急救援能力提升内容的通用表格;基于这些研究成果,就可根据实际的救援灾害轴、救援区域轴、救援时间轴等实际情况,得出具体的综合应急救援能力提升内容。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个地震多发但应对能力不强的国家,汶川地震再次暴露了中国专业地震应急救援力量不足的弊端。我们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构建应急志愿者队伍,以提高我国的地震应急能力。根据仿真原理结合人力资源规模的确定方法,设计了地震应急救援系统仿真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计算了高校志愿者队伍的人数。该研究不但有助于丰富志愿者管理理论,同时能有效利用社会资源,提升我国地震应急救援能力,因此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日美地震灾害紧急对应对中国灾害应急体制建立的启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美国1994年洛杉矶北岭地震反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时日美政府的地震灾害紧急应对过程,尤其是地震后的24小时内政府的初期对应,分析了日美地震灾害应急体制的特征,并就如何建立和完善中国灾害应急体系做了探讨。日美政府之所以在大地震发生时能有效地进行了紧急应对,在于健全的灾害应急体制。中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高度发展时期,面对各种各样的灾害和事故,要真正将灾害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必须尽快建立和健全以灾害应急规划体系、防灾情报系统、应急救灾指挥系统和专业化灾害援助队伍体系等为主的灾害应急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8.
从我国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现状出发,剖析了我国应急救援存在的土木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志愿者普遍缺乏系统培训及队伍建设缺乏长效机制等主要问题。具体阐述了土木工程专业人员在地震应急救援中的专业优势,提出了建立土木工程专业人员参与地震应急救援长效机制,以填补当前土木工程专业性志愿救援队伍的空白,完善地震应急救援力量的社会参与体系,推动中国志愿者服务体系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委任消防部队参与院前急救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现行体制下,分析了消防部队参与灾难和事故时危重伤员的院前医护急救的可行性和好处,提出了消防部队参与院前医护急救的模式,并探讨了消防部队参与院前医护急救所需要解决的技能培训、人员编制、装备配置和经费保障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Simpson DM 《Disasters》2002,26(1):55-69
The San Francisco, California, bay area is subject to continuous seismic risk. One particular response has been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based training programmes designed to teach residents basic emergency response skills. Citizens are taught emergency medical techniques, search and rescue, fire suppression and other fundamental response skills. Current estimates in the Bay Area place the number of programmes at more than 100. Many programmes now include an annual community drill to reinforce the training and to evaluate the programme. The study described here is based on an evaluation of an effort initiated by BayNET (Bay Area Neighborhood Emergency Training), a voluntary association of communities with community-based disaster preparedness programmes. In April 1996, BayNET asked all of its members to hold a community earthquake drill. After the drill, a mail survey was conducted of all programme managers. The survey examined the structure and administration of the programmes, training efforts and other related component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typology of drill formats that communities used, the role of the simulation in the city's preparedness efforts, the qualitative costs and benefits, as well as an assessment of the drill based on survey respond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