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安阳 《防灾博览》2023,(2):36-39
<正>我们的地球从高空上看,就像一个巨大的“水球”。地球上的水,97%是海水,淡水资源仅有3%。这些淡水大多数分布在南极、北极的冰川地带。所以,地球上人类可以使用的淡水仅有0.26%左右。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并不丰富,约有1/4的人口缺少洁净的饮用水,全球淡水量严重不足。随着资源的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时代。中国的人均淡水资源不到世界人均量的三分之一。我国有600多个城市缺水,40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同时水资源的浪费非常惊人,如果一个水龙头1秒钟漏掉1滴水,一年可以漏掉360吨水。因此,节水护水,共建美丽中国,是每个人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2.
白渝 《防灾博览》2002,(2):26-27
世界水资源状况全世界总贮水量为13.6亿km~3,地球表面有2/3被水覆盖,但是其中97.5%是海水。 淡水资源包括极地的冰盖,只占地球总水量的1%。在这1%中,有75%用于农业,有24%用于工业,用于人类日常所需仅是这百分之一中的1%。  相似文献   

3.
地震下悬浮隧道所受动水压力研究—SV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种新型的跨越海峡、湖泊的交通结构物——悬浮隧道日益受到世人的关注。本文基于位移势函数理论,将海底岩土看作半无限弹性体,海水看作理想流体,锚索看作刚性约束,推导了平面SV波从海底岩土斜入射到与海水的交界面时,受到刚度较大的锚索作用的刚性悬浮隧道所受到的动水压力的理论公式;分析了不同海底岩土参数与平面SV波的不同频率和方向对悬浮隧道所受的动水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除海底岩土密度外,海底岩土剪切模量、泊松比以及入射SV波的频率和方向对悬浮隧道所受的动水压力均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二维不规则海底地形对海底地震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海底地形对海底地震动的影响,并用有限元方法对二维问题进行了具体的研究。文中用参数分析的方法,就海底凸起地形和凹陷地形以及不同的海水深度,进行了海水与海床上体系在基底地震动输入下的流固耦合反应计算,取得了对所讨论问题的基本认识:(1)海床上高处的地震反应比低处的大,高处与低处间凹角处的反应则为最小;(2)随着海水深度的增大,对凸起地形来说,海床上的地震反应趋小,而对凹陷地形来说,这一点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新一代南海可燃冰开采、固碳和地质修复三联技术采用 CO2水合物置换开采法,将 CO2注入开采完后的天然气水合物储层,并在低温高压条件下以水合物形态进行长期地质封存。此方法既可实现能源开采,又能有效缓解温室效应,但目前对于海底沉积层内 CO2水合物长期储存的海底边坡稳定性问题研究较少。基于流固耦合方法和强度折减法,模拟得到海底边坡在不同位置、不同时期的应力、应变、位移变化情况,分析边坡在水合物全分解过程中的稳定性。依据南海可燃冰储藏区域的地形条件和土体参数,设计不同真实环境下的工况,探究各项参数的改变对边坡安全系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将 CO2水合物分解度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即可施行长期海底碳封存。 在水合物分解程度到一定程度后,斜坡的塑性应变值开始急剧增加,并逐渐形成了向上连通的塑性贯通区,此刻斜坡开始发生破坏。地形条件对斜坡稳定性的改变大于土体参数,影响程度排序为斜坡坡角>水合物层厚度>水合物层埋深,摩擦角>黏聚力>弹性模量,其中关键因素为坡角和摩擦角。  相似文献   

6.
世界资源研究所的一项报告表明.地球上53亿人口中有34亿人平均每人每天只有50升水:不仅干旱的地区缺水.即使雨量较多的地区.也由于遭受污染使水质不断下降。联合国的一份报告说.世界上每天有4万多儿童因缺少洁净的水而患上传染病甚至导致死亡。地球表面虽有2/3的地方被水覆盖着.但又苦又咸的海水却占96.5%.余下的3.5%的淡水.其中近70%是尚未被利用的固体冰川。目前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水、湖泊水与浅层地下水。总量只占全地球总水量的0.3%.全世界能利用的淡水资源每年只有9000亿立方米。每人平均约180立方米,而中国人均淡水资源量还不到世界人均的1/4.估计有8000多万人深受水资源不足  相似文献   

7.
在系统分析研究区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运用地下水模型FEFLOW建立了研究区垂向二维非均质流体的对流-弥散数学模型,并通过水位和水质的动态观测资料对模型进行了识别和校正.运用识别后的模型模拟了有填海和无填海两种工况下的海水入侵过程.结果表明:地下水开采是海水入侵的主要原因;在开采地下水条件下,研究区有无填海工程对海水入侵的影响不大,研究区填海工程对海水入侵有一定的阻挡作用,但作用不是很显著.  相似文献   

8.
正又到了吃小龙虾的季节,你是否还对这种美食存有顾虑——小龙虾都长在污水里,重金属超标?本文将为你一一分析那些有关小龙虾的传言。小龙虾是虫子吗小龙虾的真名叫"克氏原螯虾",是一种如假包换的淡水虾。它和龙虾有亲戚关系,分类学上它们都是"十足目",龙虾是龙虾科、正螯虾科或拟螯虾科,而我们吃的小龙虾则是蝲蛄科(所以在我国北方一些地区它被直接称为"蝲蛄")。  相似文献   

9.
赤潮及其影响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8  
孙冷  黄朝迎 《灾害学》1999,14(2):51-54
近年来在我国沿海海域多次出现赤潮,其发生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因素、海温、盐度、海水交换等;另一方面是人为因素,包括海水养殖和海洋环境污染等。赤潮形成后,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危及人类健康。但由于赤潮的发生目前还难以及时准确的预报,科学的治理方法仍然是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相似文献   

10.
假如你流落到一座荒岛上,岛上没有河流,除了遍地的野草外,只有几株掉光了果实的椰子树。你如何才能继续生存下去呢?科学家认为荒岛求生最基本的3个生存要素是水、火和住处。如何获得宝贵的淡水食品和营养学家维尼·额斯科说:“对于人类来说,水是最宝贵的一种物  相似文献   

11.
赵叶 《防灾博览》2004,(6):35-35
您以为海底是一个平静、冷寂的世界吗?其实,它无时无刻不处在激烈的跳荡、奔突之中。海底火山便是形成这种现象的一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周军 《防灾博览》2018,(6):60-61
和全球变暖'祸出同因',海洋酸化同样源于人类向大气过量排放的二氧化碳。不同的是,全球变暖是由于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作用,海洋酸化是溶人海水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碳酸根和氢离子。随着溶于海水的二氧化碳不断增加,海水pH值和碳酸钙饱和度持续下降。海洋酸化是个很缓慢的过程,人类活动对全球变化的作用,已经接近并超过自然变化的强度和变率。  相似文献   

13.
《民防苑》2006,(2)
21世纪全世界将面临着淡水资源的匮乏,淡水问题日益成为国际战略研究的热门话题,淡水已经升格为与粮食、能源相提并论的三大战略物资之一。我国拥有13亿人口,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值的1/4,是世界上最贫水的13个国家之一。而且这些有限的水资源的分布极不理想。很大一部分淡水资源分布在人迹罕至的地区,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一些人口密集的地区,淡水资源严重短缺。如我国西北、华北的部分地区淡水资源的匮乏已经开始阻碍当地国  相似文献   

14.
世界淡水资源极其有限,我们休养生息的地球虽然有70.8%的面积为水所覆盖,但其中97.5%的水是咸水,无法饮用。在余下的2.5%的淡水中,有87%是人类难以利用的两极冰盖、高山冰川和永冻地带的冰雪。人类真正可利用的是江河湖泊以及地下水中的一小部分,约占地球总水量的0.26%。有人比喻说,在地球这个大水缸中可以用的水只有一汤匙。  相似文献   

15.
海(咸)水入侵是一种缓变性地质灾害。它是指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滨海地区水动力条件发生变化,地下淡水与海、咸水间的平衡状态遭到破坏,导致海水或高矿化咸水沿含水层逐渐向内陆侵染,造成入侵带内水质恶化、生态环境破坏的现象或过程。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莱州湾地区海水入侵对社会与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海水入侵是近代出现在我国沿海的一种灾害,它的发生与发展已严重影响了沿海地区的社会与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表现在农业水土资源遭受破坏,粮食大幅度减产;工业用水紧张,设备锈蚀严重,成本显著升高;地方病增加,人类生存受到威胁;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加。本文以莱州湾地区为例分析了这种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大洋第19航次科学考察队的“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在西南印度洋脊发现了新的海底热液活动区.确定了热液喷口位置.并在东南印度洋中脊发现新的海底热液异常区。这是我国科学家第一次也是世界上首次在西南印度洋中脊和超慢速扩张洋中脊发现正在活动  相似文献   

18.
《民防苑》2006,(2)
有专家预测,按照目前人类的习惯使用淡水,到2030年全球将有接近40%的人口面临淡水资源匮乏的危机。为此,节约用水已成为全世界有识之士的共同呼声。1993年第47届联合国大会作出决议,把每年3月22日规定为“世界水日”,要求各国政府,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在这一天举办各种节约用水的宣传活动。今天,节约用水的意识在很多国家已经深入人心,在节水方面实施了一些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经验。这对于正在建设环境友好的节约型社会的我国人民来说,恰似一面检查自己所作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综述了过量开采地下水所引起的地面沉降、海水回灌、岩溶区塌陷、地裂缝以及加重洪水、风暴潮等灾害;并提出了保护水源涵养林、种树种草等措施、以控制地下水开采,维护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20.
《民防苑》2006,(4)
可再生能源我们知道,目前世界上能源主要是矿物燃料,包括石油、煤炭、天然气等等。这些矿物燃料是地球经历了亿万年的演变而逐渐形成的,可是人类只用了短短的几个世纪就将把它们彻底消耗殆尽。因为这种矿物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开采一点就少一点。当它们被全部开采完后,人类将怎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