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2010年当地时间1月12日下午4:53分,位于西印度群岛的海地共和国发生7.3级地震,由于震中距离首都太子港较近,仅16公里,而且震源深度很浅,距离地表约10公里,再加上海地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许多家庭没有能力建造能承受该级别地震的房屋建筑,所有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造成了1月12日的地震是在最糟糕的情况下发生的。海地总理19日称,强震造成的死亡人数可能高达20万!  相似文献   

2.
试图通过分析台湾地区与赣粤闽交界及其沿海地区的地质构造背景、动力环境、地震活动的相关性来探讨台湾强震对赣粤闽交界及其沿海地区地震形势的影响 ,从而分析赣粤闽交界及其沿海地区近期的地震趋势。  相似文献   

3.
《民防苑》2010,(2)
一场7.3级的地震可以带走多少生命?20万,甚至更多!海地,一个大多数中国人都无法第一时间在世界地图上找到的国家,现在却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惊闻海地发生地震,中国政府和人民在第一时间作出驰援海地的决断:1月13日,中国红十字会向海地先期捐款100万美元;14日凌晨,中国国家救援队抵达海地立即投入救灾;15日,中国政府向海地提供3000万元的人道主义物资援助;16日中午,首批1300万元的援助物资装箱启运……  相似文献   

4.
北京时间2010年1月13日5时53分,在海地地区(北纬18.5度,西经72.5度)发生了7.3级地震。1月14日约16时30分,中国国际救援队抵达海地首都太子港,并于第一时间成立了抗震救灾指挥组,立即开展了救援行动。  相似文献   

5.
1月12日发生在海地的强烈地震造成了至少20余万人的人员伤亡及数以亿计的财产损失。目前的事态或许还不是最坏的。英国地震学家威廉姆·麦凯恩(William McCann)一脸凝重。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东南沿海地震带的地震活动性 ,分析该带近期的地震形势 ,并预测闽粤交界及其沿海地区为该带未来 1~ 3年内可能发生 5~ 6级或 6级左右地震的重点危险区  相似文献   

7.
杨杨 《防灾博览》2011,(2):76-83
通海地震与唐山地震、汶川地震一起,构成了新中国3次死亡超过万人的震殇。但因发生于"文化大革命"那个特殊的年代,关于通海地震发生时的灾情、救助、伤亡、时代背景等细节,被尘封了30年,许多市民,特别是青少年都知之甚少。本文作者杨杨,以亲历者和调查者的双重身份,给我们讲述了发生在那个特殊年代的地震事件。  相似文献   

8.
李纲 《防灾博览》2005,(4):21-21
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测定,北京时间2005年6月15日10时51分,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北部海域发生了一次7.1级(美国情报中心测定为Mw7.2)地震,震中位置为41.284°N,125.983°W,震源深度为10公里。加利福尼亚北部至俄勒冈州南部的沿海地区广泛有感,但有感程度轻微。地震距新奥尔良市146公里,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自1999年赫克托矿7.2级地震以来发生的最大的地震,也是  相似文献   

9.
本文叙述了南黄海6.2级地震宏观烈度特征,认为这次地震具有震级较高,有感范围广阔,沿海地区震感强烈而波及陆地部分烈度较低的特点。震后勾绘的等烈度线图表明,六度区和低烈度区长轴方向比较一致,均为北东—南西向。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台网密度、观测资料质量及中强以上地震前兆展布范围内的异常数等5个方面作为评定一个地区前兆观测台网监测能力的主要依据,用罗咏生等给出的通用计算方法,对我省前兆观测台网的监测能力作定量的分析与评定,认为,我省现有前兆台网对于5—6级中强地震的监测能力属 B 类;前兆观测台网的地震监测能力分布是不均匀的,苏南略强于苏北和沿海地区。对于5—6级中强地震,苏北和沿海地区只能提供少量的异常,而且异常的可靠性较低。文中还用相同的计算公式、计算参数和评定方法对现有台网的观测资料进行计算,结果表明,调整后的台网监测能力比现有台网监测能力提高一个类别。  相似文献   

11.
高娜  聂高众 《灾害学》2015,(2):158-161
地震应急救灾效能是不同救援队震后救灾效果的最直接反映,救援队伍到达灾区的时间长短是影响救灾效能的最直接因素。该文首先分析了地震救援中被埋压人员的存活率问题,并将震后的救援力量分为三组:当地民众自救互救能力,当地及灾区周边的军队、武警、消防官兵的救援能力和地震专业救援队的救援能力,探讨了这三组救援队在地震救援过程中的救灾效能,及地震灾区的气温对救灾效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王景来 《灾害学》1994,9(4):55-58
本文给出了多震区的地区性指数,并通过分析龙陵地震前的预报、警报、强烈有感前震在减轻伤亡中的作用和通海地震伤亡达到最重的实例,提出了人口户外率的概念。  相似文献   

13.
利用江苏数字地震台网近两年记录的 85个中、小地震数字资料 ,调整了计算参数 ,继续对我省及邻近地区的环境剪应力场作了追踪计算。得出我省及邻区、近海地区几个应力值相对较高的需要注意的地区。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云南省思茅—普洱地震区为例,简要地论述了大气降水对当地地震活动的“调制”作用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城市的灾害风险也随之加大。据调查,中国70%以上的人口、80%以上的城市受到气象、海洋、洪水和地震等灾害的严重威胁。城市中的灾害有哪些呢?地震:在中国,74%的省会城市,62%的地级以上城市位于地震烈度7级以上的地区。有70%的大城市、半数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气象、海洋、洪水、地震等灾害严重的沿海地区。  相似文献   

16.
《灾害学》1997,(2)
联合国“灾害科学与公共管理相结合国际研讨会”于1997年1月20~28日在北京举行,会后组织了赴唐山市地震科学考察活动。这次会议由联合国发展资助与管理服务署主办,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国际减灾十年”秘书处以及中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协办。来自12个国家的80多名科学家和管  相似文献   

17.
洪灾是威胁人类生存的十大自然灾害之一。据联合国资料统计:洪水灾害发生次数占全部自然灾害发生次数的32%,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死亡数分别占全部自然灾害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死亡数的31%和55%。,全球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多台风暴雨的地区。这些地区主要包括:孟加拉北部及沿海地区;中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地区和美国东部近海岸地区。我国洪水灾害发生之频繁,造成的灾害损失之严重是有目共睹的。因此,借鉴国外防治经验,探索适合国情的防洪对策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8.
第二届大陆地震国际会议是由中国国家地震局、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秘书处、国际地震学和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中国地震学会、中国灾害防御协会联合发起的,是我国响应“国际减灾十年”的一项活动,也是1982年在北京召开的“大陆地震活动性和地震预报国际学术  相似文献   

19.
《民防苑》2011,(1)
2010年被称为是地球向人类发起的反击年。地震、热浪、洪水、火山、超强台风、暴风雪、泥石流和干旱至少夺去了26万人的生命——是数十年来自然灾害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一年。1月加勒比海岛国海地发生里  相似文献   

20.
《民防苑》2009,(10)
国际减灾十年是由原美国科学院院长弗兰克·普雷斯博士于1984年7月在第八届世界地震工程会议上提出的。此后这一计划得到了联合国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1989年12月,第44届联大通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