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宫清华  黄光庆 《灾害学》2009,24(3):61-65,74
由于滑坡岩土体的结构与物理力学性质表现在宏观和微观上有着不连续性和高度的非线性等特点,其稳定性受地质因素和工程因素等综合影响,岩土体变形、演化规律的非线性和内在因素的非线性决定了滑坡是一个复杂多变的非线性系统.根据滑坡失稳的非线性特征,将人工神经元网络BP模型应用到滑坡稳定性的评价预测中,借助MATLAB的人工神经元网络工具箱,以国道G324上的86个滑坡数据为训练和预测样本对模型进行了实验和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滑坡稳定性预测方法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2.
基于塑性极限分析上限定理的基本原理,结合传统的边坡稳定性计算方法,提出了边坡稳定性分析的横向条分计算模型。根据相关联流动法则和变形协调条件,通过外力功率与塑性变形区内部能量耗损率相等的条件,建立了虚功率方程,利用强度折减得到了边坡稳定性计算表达式。以某一工程为实例,进行了稳定性分析计算,并与不平衡推力法以及极限分析竖向条分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说明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受连续强降雨及江水冲刷坡脚的影响,2018 年 7 月 12 日舟曲县江顶崖发生大型滑坡。为研究该滑坡的成因及其破坏机制,首先采用现场踏勘、遥感解译和无人机航拍等方法初步确定滑坡范围及岩土体分布特征等因素,其次结合钻探、物探、室内试验等研究手段查明滑体土和滑带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对该滑坡的失稳特征及其复活机制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对该滑坡进行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1)江顶崖大型滑坡为南峪滑坡群中江顶崖老滑坡的复活体,总体积近 400 万方,属大型滑坡灾害,该滑坡分为主滑坡堆积区、滑坡侧壁区和滑坡后壁区;(2)不利的地形地貌条件、软弱岩土体组合、强烈的构造运动、降雨的入渗和江水冲刷是滑坡形成的主要因素,其中连续强降雨是决定性因素;(3)江顶崖大型滑坡同时具有推移式和牵引式滑坡的特点,滑坡中后部以推移式变形为主,坡体临江前缘以牵引式滑塌为主;(4)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该滑坡仍有失稳风险,需要进行加固治理。本文研究成果可为青藏高原东北缘类似大型滑坡的成因机制研究及其预警防治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大渡河上游某水电站库区滑坡的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渡河上游某拟建水电站突出的工程地质问题之一为库区内2个大型滑坡的稳定性。通过对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变形特征、影响因素及成因机制分析,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选择代表性剖面,分多种工况条件,利用极限平衡法对滑坡整体稳定性进行了定量计算。并在此基础上采用能量法、美国土木工程学会建议法和水科院经验公式法对局部滑体的滑动速度和产生的涌浪高度进行了预测计算和分析,由此得出滑坡对大坝安全运营和库区居民的危害程度的危险性评价。  相似文献   

5.
以三峡库区泥儿湾滑坡为例,通过建立渗流稳定性分析模型,研究了库水位上升对其稳定性的影响;同时,采用3DEC离散元软件,建立了二维离散元运动模型,深入分析了其破坏后的运动模式及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从失稳机制来看,水库蓄水所产生的浮脱减重效应是诱发滑坡失稳的重要因素;(2)从模拟破坏后的运动规律来看,水平位移在空间上从滑坡后缘至前缘、表层至深层逐渐增大,随滑体纵向深度的增长模式符合Logistic增长模型,在时间上的增长规律符合双曲线式增长;垂向位移在空间上从滑坡后缘至前缘依次减小,在时间上增长规律亦符合双曲线式增长,随滑体纵向深度的变化不明显;(3)该滑坡变形破坏模式可分为平动模式和转动模式。  相似文献   

6.
为了合理地确定边坡的最不利滑裂面、探讨坡顶开裂原因及出现滑坡险情时的应急措施,将变分方法用于边坡稳定性分析。通过建立一个与边坡稳定相关的泛函,根据边界条件选取适当的基函数,获得了边坡最不利滑裂面。基于所得最不利滑裂面,得到垂直边坡和普通边坡最不利滑裂面的分布随土体内摩擦角和内聚力的变化趋势,为垂直边坡和普通边坡采取正确的应急措施、提高边坡的稳定性提供了理论依据;根据泛函T沿最不利滑裂面的变化将边坡划分为主动滑动区和被动滑动区。比较分析得出:变分方法和Bishop条分法所获得的安全系数比较接近,且变分方法获得的安全系数略小。  相似文献   

7.
干海子滑坡位于大渡河流域,规模巨大.为研究该滑坡的稳定性,在对滑坡基本特征及变形破坏特征等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极限平衡法(Geo-slope软件)和有限差分法(FLAC-3D软件)对该滑坡的稳定性和应力应变特征进行了计算、模拟.稳定性计算模拟主要从深层、浅层及局部稳定三方面入手分析,计算模拟结果与滑坡的宏现地质现象均...  相似文献   

8.
以三峡库区泥儿湾滑坡为例,通过建立渗流稳定性分析模型,研究了库水位上升对其稳定性的影响;同时,采用3DEC离散元软件,建立了二维离散元运动模型,深入分析了其破坏后的运动模式及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从失稳机制来看,水库蓄水所产生的浮脱减重效应是诱发滑坡失稳的重要因素;(2)从模拟破坏后的运动规律来看,水平位移在空间上从滑坡后缘至前缘、表层至深层逐渐增大,随滑体纵向深度的增长模式符合Logistic增长模型,在时间上的增长规律符合双曲线式增长;垂向位移在空间上从滑坡后缘至前缘依次减小,在时间上增长规律亦符合双曲线式增长,随滑体纵向深度的变化不明显;(3)该滑坡变形破坏模式可分为平动模式和转动模式。  相似文献   

9.
考虑位移监测的滑坡稳定性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滑坡稳定性评价方法目前主要有极限平衡法、概率分析方法和有限元法,但是这些方法都仅从力学的角度出发,而很少从滑坡的实际变形角度来考虑。为此,在运用Morgenstern-Price法、蒙特卡洛-破坏概率方法和强度折减法从二维和三维的角度计算滑坡稳定性系数和破坏概率的基础上,提出了考虑滑坡位移监测的R/S分析方法对滑坡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价。以三峡库区青龙咀滑坡为例,采用上述四种方法对该滑坡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滑坡在计算工况条件下处于稳定状态,其危险性为中等。  相似文献   

10.
输油气管道通过山区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滑坡灾害的威胁。为了分析管道在滑坡作用下的应变响应特点,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管道横向通过滑坡的模型,并考虑了管道与土体的相互作用。在此基础上,通过算例分析了管道轴向应变的分布特点,并分析了滑坡宽度、管道壁厚以及管道埋深对管道轴向应变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横向滑坡作用下,管道轴向应变有沿滑坡作用中心位置呈对称分布的特点;(2)在滑坡作用中心位置、滑动区与非滑动区交界处附近的管道将会产生最大的轴向应变,是管道最为危险的截面;(3)适当增加管道壁厚和减小管道埋深可以达到降低管道应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灾害学》2016,(3)
滑坡稳定性的分析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影响滑坡稳定性的因素较多。首先,基于相关系数理论描述滑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对滑坡稳定状态影响的大小。再根据关联度大小筛选出影响滑坡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其次,引入贝叶斯理论,滑坡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和滑坡的稳定状态建立了基于贝叶斯的滑坡稳定性预测模型。最后,在贝叶斯理论分析和MATLAB软件的基础上,以竹溪县197组滑坡数据中的100组滑坡数据作为训练样本,其余97组滑坡数据作为测试样本,代入模型进行判别。研究结果表明:其训练集稳定性预测的正确率为80%,测试集稳定性预测的正确率为80.41%。故基于贝叶斯的滑坡稳定性预测模型对于滑坡稳定性分析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同时,相关的方法也可以为其他工程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基于突变级数法,建立了滑坡稳定性评价和预测模型。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滑坡稳定性评价指标的递阶层次结构,以滑带强度、滑面特征、滑坡外形特征及其近期活动等4个内部影响因素,以及暴雨作用、河流作用、滑坡后缘加载、人工活动和地震作用等5个外部影响因素,作为滑坡稳定性识别的判别因子;以22组典型滑坡工程案例作为训练样本,建立了滑坡稳定性评价模型和突变级数判据;然后利用6组典型滑坡工程实际案例作为测试样本,检验了模型的可行性和可靠性。研究表明,突变级数法对滑坡稳定性的识别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并与系统加权聚类分析法、判别分析法等的识别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3.
影响滑坡稳定性的因素较多,利用滑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快速预测滑坡稳定状态是当前滑坡研究的重要内容。利用相关系数、支持向量机、交叉验证法、遗传算法、粒子群优化算法等理论建立支持向量机模型对滑坡稳定性进行了研究。以湖北竹溪县197个滑坡为例,研究结果表明:遗传算法优化的支持向量机滑坡稳定性预测模型预测效果最好,与实际情况吻合得最好。最佳参数c为3.001 6、g为0.041 008,训练集滑坡稳定性预测的正确率为84%,测试集滑坡稳定性预测的正确率为79.32%。因此所提遗传算法优化的支持向量机滑坡稳定性预测模型对于滑坡稳定性分析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GEO-SLOPE软件在某滑坡稳定性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某滑坡为例,在充分分析其成因机制基础上,运用GEO-SLOPE软件对该滑坡的整体稳定性进行计算分析。结合室内试验、工程地质类比及参数反演确定稳定性计算参数,考虑到未来水库蓄水,在不同工况下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该滑坡的整体稳定性较好,只是在考虑地震作用的时候滑坡的整体稳定性迅速下降,甚至处于临稳状态。  相似文献   

15.
强震通常会诱发斜坡灾害,并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斜坡地震稳定性评价研究是当前岩土工程和防灾减灾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总结了斜坡在地震作用下稳定性评价的研究历史和现状;评述了静力分析方法的发展历史和存在的问题,归纳了动力分析法的发展历程和最新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当前斜坡地震稳定性研究领域亟需解决的10个基础问题。主要包括滑坡形成的地质条件、斜坡原始地形恢复方法、滑带土基本特征、输入地震动的确定、地震动入射方向对斜坡稳定性的影响、地震滑坡地震动场的反演、土体地震流滑形成机理和预测方法、斜坡地震稳定性可靠性分析、滑坡灾害风险分析以及快速评估方法等。开展这些基础问题的研究对推动斜坡地震稳定性研究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价值。  相似文献   

16.
《灾害学》2019,(Z1)
滑坡发育在区内一斜坡堆积体范围内,受区内连续强降雨等影响,坡体出现大规模滑动现象,导致道路中断、房屋倒塌。通过查明该滑坡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岩土体结构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结合工程地质钻探及调查等措施,分析该滑坡的破坏特征及形成机制,并运用传递系数法对滑坡进行稳定性评价。最后,根据滑坡推力计算结果,采取了重建该段公路、抗滑桩支挡、锚索框架及截排水的综合治理措施,治理后滑坡变形得到有效控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保障了该段公路的安全运营。  相似文献   

17.
米丰收 《灾害学》1993,8(3):22-26
本文选用地形地貌、岩性结构、构造、大气降雨、水文地质和人类活动6个定量化的环境因子作为评定滑坡稳定性的标志。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陕西渭南地区数十个滑坡的目前稳定性作了分级判别。按渭南地区的实际情况将其稳定性分为稳定滑坡、较稳定滑坡、不稳定滑坡三级,其结果与实际较为符合。  相似文献   

18.
GPS在山区滑坡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区滑坡的稳定性一直是倍受关注的一个重要安全问题。本文讨论了滑坡位移传统监测方法的缺陷和新型的基于GPS的自动监测技术所具有的独特优势,介绍了适用于山区公路滑坡位移监测的高精度的GPS技术。实践表明,采用GPS技术进行山区滑坡的稳定性监测,具有可操作性更强、精度更高、不受气候条件约束以及高度自动化等优点,能够为预测边坡可能出现失稳破坏的部位和变形破坏时间提供更可靠的监测资料,因而GPS监测技术值得在山区滑坡的变形监测领域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滑坡稳定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对滑坡稳定性影响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非常必要。介绍了均匀设计的基本原理及特点,并将均匀设计试验方法引入到滑坡敏感性分析中,利用试验点在试验范围内的均匀分布,大大减少了试验次数。研究表明,在常见的均质土坡或松散堆积体岩土质边坡中,摩擦角φ和粘聚力с为最敏感因素;在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以下的一般岩土体地区,土的重度γ和地震加速度a为不敏感因素。  相似文献   

20.
《灾害学》2019,(Z1)
为详细评价卓尼至合作高速公路它哇1号滑坡稳定性,为该滑坡的治理设计提供基础地质资料,首先对滑坡进行了工程地质调绘,初步查明了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然后布设钻孔对滑坡进行了详细工程地质勘察,根据勘察资料,分析了滑坡的成因、诱发机制、失稳机理等,并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定量分析和验算,得出滑坡在非正常工况下处于变形失稳状态,最后,对该滑坡提出了短隧道、整体削方减载、锚索框架支护、抗滑桩、截排水、坡面防护的综合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